本实用新型属于中央空调管道保温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中央空调管道保温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中央空调管道只有一层,经过支架固定后悬挂在空中,这种管道与空气当中热交换量大,而且中央空调内送出到出风口散出的距离又长,使得很大一部分都散发到不需要制冷或者制热的空间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将中央空调内产生的制冷或者制热的空气能高效的送到需要制冷或者制热的空间内。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中央空调管道保温结构,包括送风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管道外表面上设置有若干支架,所述支架上设置有若干支撑部件使得所述支架与所述送风管道具有一个间隔,所述支架上设置有平行所述送风管道表面密闭层,所述密闭层与所述送风管道之间形成保温腔。通过在中央空调的送风管道外面设置一个相对静止的空间降低热交换效率。
作为优选,所述保温腔外表面设置有隔热层。保证了外部与保温腔的热交换效率低。
作为优选,所述送风管道表面设置有若干组支撑件,所述支撑件包括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一端相交且该相交的线处在所述密闭层上。为密闭层提供一个稳定的支撑力。
作为优选,所述支撑部件包括长螺栓、设置在所述长螺栓上用于限制所述送风管道的第一螺母和设置在所述长螺栓上用于限制所述支架的第二螺母。
作为优选,所述隔热层厚度在0.8-1cm之间。保证了整个结构的轻盈,不会对支架产生过多的负荷。
作为优选,所述间隔的距离为2-5cm。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现了经中央空调作用后的空气尽量减少与无效空间的热交换,使得到达指定室内的空气温度与中央空调产生的空气温度相差不大,而且整个结构简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剖视图;
图1中,1-送风管道,2-支架,11-支撑件,21-支撑部件,22-保温腔,23-隔热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的一种中央空调管道保温结构,包括送风管道1,送风管道1外表面上设置有若干支架2,支架2上设置有若干支撑部件21使得支架2与送风管道1具有一个间隔,间隔的距离为2cm,支架2上设置有平行送风管道1表面密闭层3,密闭层3与送风管道1之间形成保温腔22。保温腔22外表面设置有隔热层23。隔热层23厚度在0.8cm。
送风管道1表面设置有若干组支撑件11,支撑件11包括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一端相交且该相交的线处在密闭层3上。
现为了送风管道1上方的密闭层3能被有效的支撑,在送风管道1上表面上设置八组支撑件11。
支撑部件21包括长螺栓、设置在长螺栓上用于限制送风管道1的第一螺母和设置在长螺栓上用于限制支架2的第二螺母和第三螺母。
送风管道1的侧边的支架2固定采用第二螺母固定就可以了,但是送风管道1的底边的支架2固定采用第二螺母和第三螺母配合固定。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