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太阳能热水器配件的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自充气顶出式太阳能热水器集热管固定头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太阳能热水器是利用太阳光将水温加热的装置。太阳能热水器分为真空管式太阳能热水器和平板式太阳能热水器,真空管式太阳能热水器占据国内95%的市场份额。真空管式家用太阳能热水器是由集热管、储水箱及集热管支架等相关零配件组成,把太阳能转换成热能主要依靠真空集热管,利用热水上浮冷水下沉的原理,使水产生微循环而达到所需热水。传统的集热管支架结构固定,导致集热管在安装的过程中需要先预留足够的安装距离,费时费力且在安装过程中固定头的位置固定不可调,导致安装后无法调整集热管的安装稳定性,易发生晃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出一种自充气顶出式太阳能热水器集热管固定头,能够使集热管安装在固定头内后,固定头底座自充气上升将集热管顶出固定,自动方便,免去了手动调节集热管稳定性的麻烦,利于市场推广应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自充气顶出式太阳能热水器集热管固定头,包括固定卡扣、安装头、容纳槽、安装内槽、隔热垫、导槽、限位块、自充气囊、密封气囊塞、进出气口,所述安装头侧面设置有多个固定卡扣,所述安装头内设置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侧壁上设置有若干导槽,所述安装内槽安装在容纳槽内,所述安装内槽外侧壁上设置有若干限位块,所述限位块卡接在导槽内,所述安装内槽底部设置有隔热垫,所述隔热垫下方设置有自充气囊,所述自充气囊设置在容纳槽底部,所述自充气囊上设置有进出气口,所述进出气口设置在安装头底部,所述进出气口上套设有密封气囊塞。
作为优选,所述容纳槽的形状为开口竖直向上设置的圆柱形凹槽,所述容纳槽的底部设置有一段圆锥形的气囊限位槽,所述气囊限位槽的底部设置有贯穿的出口容纳孔,所述进出气口卡接在出口容纳孔内。
作为优选,所述自充气囊内填充有记忆海绵,所述自充气囊的最大充气体积为容纳槽容积的四分之三。
作为优选,所述导槽的数量有多条,所述导槽均匀竖直分布在容纳槽侧壁上,所述限位块的位置与导槽的位置一一对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固定卡扣、安装头、容纳槽、安装内槽、隔热垫、导槽、限位块、自充气囊、密封气囊塞、进出气口结合在一起,经过实验优化,能够使集热管安装在固定头内后,固定头底座自充气上升将集热管顶出固定,自动方便,免去了手动调节集热管稳定性的麻烦,利于市场推广应用。
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优点将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自充气顶出式太阳能热水器集热管固定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固定卡扣、2-安装头、3-容纳槽、4-安装内槽、5-隔热垫、6-导槽、7-限位块、8-自充气囊、9-密封气囊塞、10-进出气口、11-气囊限位槽、12-出口容纳孔。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一种自充气顶出式太阳能热水器集热管固定头,包括固定卡扣1、安装头2、容纳槽3、安装内槽4、隔热垫5、导槽6、限位块7、自充气囊8、密封气囊塞9、进出气口10,所述安装头2侧面设置有多个固定卡扣1,所述安装头2内设置有容纳槽3,所述容纳槽3侧壁上设置有若干导槽6,所述安装内槽4安装在容纳槽3内,所述安装内槽4外侧壁上设置有若干限位块7,所述限位块7卡接在导槽6内,所述安装内槽4底部设置有隔热垫5,所述隔热垫5下方设置有自充气囊8,所述自充气囊8设置在容纳槽3底部,所述自充气囊8上设置有进出气口10,所述进出气口10设置在安装头2底部,所述进出气口10上套设有密封气囊塞9,所述容纳槽3的形状为开口竖直向上设置的圆柱形凹槽,所述容纳槽3的底部设置有一段圆锥形的气囊限位槽11,所述气囊限位槽11的底部设置有贯穿的出口容纳孔12,所述进出气口10卡接在出口容纳孔12内,所述自充气囊8内填充有记忆海绵,所述自充气囊8的最大充气体积为容纳槽3容积的四分之三,所述导槽6的数量有多条,所述导槽6均匀竖直分布在容纳槽3侧壁上,所述限位块7的位置与导槽6的位置一一对应。
本实用新型工作过程: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固定卡扣1、安装头2、容纳槽3、安装内槽4、隔热垫5、导槽6、限位块7、自充气囊8、密封气囊塞9、进出气口10结合在一起,经过实验优化,能够使集热管安装在固定头内后,固定头底座自充气上升将集热管顶出固定,自动方便,免去了手动调节集热管稳定性的麻烦,利于市场推广应用。
上述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任何对本实用新型简单变换后的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