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进气方向可控的换气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25307阅读:507来源:国知局
一种进气方向可控的换气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换气装置,具体是一种进气方向可控的换气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换气装置如换气扇,多数仅具有一个进气口,因此仅能对一个空间进行换气,当多个空间需要换气时则需要安装多个换气扇;有时,一个空间内的不同部位存在换气的需求,因此也需要分别在不同的部位安装换气扇,而在实际使用中,换气扇往往不是不停歇在一直处于工作状态,而是仅当需要换气时才启动换气扇,如此以来,安装多个换气扇存在成本高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和提出的技术任务是克服现有换气装置具有一个进气口,仅能对一个空间进行换气的缺陷,提供一种进气方向可控的换气装置,实现对多个空间或者部位进行换气。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进气方向可控的换气装置,其特征是包括:

箱体,其具有内腔、第一进风口、第二进风口、排风口;

风机,其设在所述箱体的内腔,其包括蜗室、离心风轮、电机,所述的蜗室具有进风口和连通所述排风口的出风口,所述的离心风轮位于所述的蜗室并与所述的电机驱动连接;

进气方向切换装置,其位于所述蜗室的进风口处并将所述的内腔隔离为连通所述第一进风口的第一进风腔、连通所述第二进风口的第二进风腔,该进气方向切换装置具有一个覆盖所述蜗室进风口的出气口、连通所述出气口与所述第一进风腔的第一进气口、连通所述出气口与所述第二进风腔的第二进气口,所述的第一进气口上配置可开启和关闭该第一进气口的第一风门,所述的第二进气口上配置可开启和关闭该第二进气口的第二风门,一风门电机驱动连接所述的第一风门、第二风门用于选择的开启所述第一进气口、第二进气口或者同时开启所述第一进气口、第二进气口。

作为优选技术手段:所述的第一风门、第二风门摆动配置并经过连杆机构联动连接。

作为优选技术手段:进气方向切换装置具有一个座体,所述的出气口、第一进气口、第二进气口设于所述的座体上,所述的第一风门、第二风门装配在所述的座体上。

作为优选技术手段:所述的箱体包括围成所述内腔的侧壁、顶盖、面罩,所述的排风口设于所述箱体的侧壁上。

作为优选技术手段:所述的箱体包括围成所述内腔的侧壁、顶盖、面罩,所述的第一进风口、第二进风口均设于所述箱体的侧壁上。

作为优选技术手段:所述的箱体包括围成所述内腔的侧壁、顶盖、面罩,所述的第一进风口、第二进风口中的一个设于所述箱体的侧壁上、另一个设于所述的面罩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为箱体配置第一进风口、第二进风口,并在风机蜗室的进风口处配置进气方向切换装置,由该进气方向切换装置选择性的从第一进风口或者第二进风口进风,或者同时从第一进风口、第二进风口进风。因此,可以根据需求将第一进风口、第二进风口连接至需求换气的空间,实现对多空间、多部位换气。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进气方向可控的换气装置的实施例一的第一风门开启、第二风门关闭的示意图;

图1a为图1的A-A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第一风门关闭、第二风门开启的示意图;

图2a为图2的B-B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第一风门、第二风门半开启的示意图;

图3a为图3的C-C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进气方向可控的换气装置的实施例二的第一风门开启、第二风门关闭的示意图;

图4a为图4的D-D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第一风门关闭、第二风门开启的示意图;

图5a为图5的E-E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第一风门、第二风门半开启的示意图;

图6a为图6的F-F剖视图;

图中标号说明:

01-箱体:11-第一进风口,12-第二进风口,13-排风口,14-第一进风腔,15-第二进风腔,16-侧壁,17-顶盖,18-面罩;

02-风机:21-蜗室,22-离心风轮,23-电机,24-进风口,25-出风口;

03-进气方向切换装置:31-出气口,32-第一进气口,33-第二进气口,34-第一风门,35-第二风门,36-风门电机,37-座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3a所示,该进气方向可控的换气装置包括:

箱体01,其具有内腔、第一进风口11、第二进风口12、排风口13;箱体01具体包括围成内腔的侧壁16、顶盖17、面罩18,面罩一般与侧壁装配,侧壁、顶盖一般可一体制成(如注塑),排风口13、第一进风口11、第二进风口12均设于箱体的侧壁16上;一般的,安装使用状态时,面罩朝向需要换气的空间,如将换气装置安装在吊顶上时,面罩向下;

风机02,其设在箱体01的内腔,其包括蜗室21、离心风轮22、电机23,蜗室21具有进风口24和连通排风口13的出风口25,离心风轮位于蜗室并与电机驱动连接;蜗室一般由壳体围成,围成蜗室的壳体可以与箱体装配、也可以与箱体一体制成(如注塑),为了形成有效的蜗室进风口,通常会设一个集风板,在集风板上制出蜗室进风口;

进气方向切换装置03,其位于蜗室的进风口24处并将内腔隔离为连通第一进风口11的第一进风腔14、连通第二进风口12的第二进风腔15,该进气方向切换装置03具有一个覆盖蜗室进风口24的出气口31、连通出气口31与第一进风腔14的第一进气口32、连通出气口31与第二进风腔15的第二进气口33,第一进气口32上配置可开启和关闭该第一进气口的第一风门34,第二进气口33上配置可开启和关闭该第二进气口的第二风门35,一风门电机36驱动连接第一风门34、第二风门35用于选择的开启第一进气口、第二进气口或者同时开启第一进气口、第二进气口。

尤其是,第一风门、第二风门摆动配置并经过连杆机构联动连接。如通过轴将第一风门、第二风门连接在座体上实现二者的摆动。经过连杆机构联动连接第一风门、第二风门可保证第一风门、第二风门同步动作,即一个关闭、另一个开启,而连杆机构可为实现二者联动通过活动销轴连接在第一风门、第二风门之间的连杆。为了实现第一风门、第二风门的摆动,风门电机可以通过齿轮的减速传动驱动其中一个风门摆动,则另一个风门即可随之摆动;或者将风门电机的转动转换为直线运动,如通过曲柄连杆机构将电机的转动转换为直线运动,再通过直线运动驱使风门摆动。

进气方向切换装置03具有一个座体37,出气口31、第一进气口32、第二进气口33设于座体37上,第一风门34、第二风门35装配在座体37上。

为了实现不同部位或者空间换气,该换气装置包括风管及风口部件,风口部件用于安装在需要换气的位置,风管用于连接风口部件与第一进气口或第二进气口。

如图1、图1a所示,该换气装置的第一风门34开启、第二风门35关闭,为了便于表达内部结构,图1中省去了面罩;工作时,启动风机,则气流的流向是第一进风口11、第一进风腔14、第一进气口32、出气口31、风机进风口24、风机出风口25、排风口13,对连接第一进风口的空间进行换气。

如图2、图2a所示,该换气装置的第一风门34关闭、第二风门35开启,为了便于表达内部结构,图2中省去了面罩;工作时,启动风机,则气流的流向是第二进风口12、第二进风腔15、第二进气口33、出气口31、风机进风口34、风机出风口35、排风口13,对连接第二进风口的空间进行换气。

如图3、图3a所示,该换气装置的第一风门34半开启、第二风门35半开启,为了便于表达内部结构,图3中省去了面罩;工作时,启动风机,则气流的流向是:

①第一进风口11、第一进风腔14、第一进气口32、出气口31、风机进风口24、风机出风口25、排风口13,对连接第一进风口的空间进行换气;

②第二进风口12、第二进风腔15、第二进气口33、出气口31、风机进风口34、风机出风口35、排风口13,对连接第二进风口的空间进行换气。

通过风门电机驱动第一风门、第二风门,可以改变第一风门、第二风门的状态实现进气方向的控制。

实施例二

如图4-6a所示,该进气方向可控的换气装置与实施例一的构思相同,为了免于赘述,在此仅描述其与图1-3a所示结构的区别之处,与图1-3a所示结构相同部分予以省略。在图4-6a中,箱体包括围成内腔的侧壁、顶盖、面罩,第一进风口设于箱体的侧壁上、第二进风口设于面罩上。

如图4、图4a所示,该换气装置的第一风门34开启、第二风门35关闭,为了便于表达内部结构,图4中省去了部分面罩;工作时,启动风机,则气流的流向是第一进风口11、第一进风腔14、第一进气口32、出气口31、风机进风口24、风机出风口25、排风口13,对连接第一进风口的空间进行换气。

如图5、图5a所示,该换气装置的第一风门34关闭、第二风门35开启,为了便于表达内部结构,图5中省去了部分面罩;工作时,启动风机,则气流的流向是第二进风口12、第二进风腔15、第二进气口33、出气口31、风机进风口24、风机出风口25、排风口13,对连接第二进风口的空间进行换气。

如图6、图6a所示,该换气装置的第一风门34半开启、第二风门35半开启,为了便于表达内部结构,图6中省去了部分面罩;工作时,启动风机,则气流的流向是:

①第一进风口11、第一进风腔14、第一进气口32、出气口31、风机进风口24、风机出风口25、排风口13,对连接第一进风口的空间进行换气;

②第二进风口12、第二进风腔15、第二进气口33、出气口31、风机进风口24、风机出风口25、排风口13,对连接第二进风口的空间进行换气。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