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把手的固定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77240阅读:1381来源:国知局
一种把手的固定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把手的固定结构,该把手可广泛应用于空气净化器、除湿机、空调扇、移动空调等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把手的安装有两种方式:一、把手和外壳上分别设计有装配螺钉孔,装配时通过螺钉将把手固定在外壳上。这种装配方式固定牢靠,但增加固定螺钉的工序,而且螺钉裸露在外面影响整体外观。二、把手上设计有装配卡扣,将把手上的装配卡扣卡在外壳的装配孔中将把手固定。这种装配方式组装方便,但是固定不牢固,把手容易松动脱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状况,提供一种既固定牢固又组装方便的把手的固定结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把手的固定结构,它包括把手、第一外壳、第二外壳和风道本体,所述把手包括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与风道本体上设置有把手定位机构;所述风道本体上设置有限位装配面,所述第二端面与所述限位装配面相匹配;所述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上相向设置有把手限位槽,相向两个把手限位槽配合后与所述把手外形相对应;所述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的内侧壁与所述把手上的台阶面相配合;所述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的内侧壁上设置多条把手限位筋,所述把手限位筋朝向把手限位槽的一端与把手的侧边相配合。

优选地,所述把手定位机构包括设置在把手上的定位安装孔和设置在风道本体上的把手固定轴,所述定位安装孔与把手固定轴相匹配。

优选地,与所述定位安装孔设置方向相同的把手限位筋上且朝向把手限位槽的一端设置有凹槽,该凹槽与把手的侧边相配合。

优选地,所述把手的第一端面上设置握持部。

本实用新型通过把手与风道本体以及第一外壳、第二外壳之间的限位作用来固定把手,不仅安装方便,而且固定也比较牢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把手与风道本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把手、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中”、“下”、“前”、“后”、“左”、“右”、“内”、“外”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图1至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它包括把手1、第一外壳2、第二外壳3和风道本体4。该把手1包括第一端面11和第二端面12,该第一端面11上设置有握持部13,该第一端面11的边缘设置有台阶面14,把手1上设置有定位安装孔15。风道本体4上设置有限位装配面41和把手固定轴42。把手1上的定位安装孔15与风道本体4上的把手固定轴42相匹配,把手1上的第二端面12与风道本体4上的限位装配面41相配合。

第一外壳2和第二外壳3上相向设置有与把手相匹配的把手限位槽21,第一外壳2和第二外壳3配合后,两个相向把手限位槽21拼合后的形状与把手1的形状相匹配。第一外壳2和第二外壳3的内侧壁与把手1上的台阶面14相配合。从而对把手的前后方位进行限定。

第一外壳2和第二外壳3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多条把手限位筋22,该把手限位筋22与把手1的侧边相配合。与定位安装孔15方向相同的把手限位筋22上且朝向把手限位槽21的一端设置有凹槽,该凹槽与把手1的侧边相配合,从而对把手进行限定。定位安装孔与把手固定轴相配合,把手限位筋与把手侧边相配合,实现了对把手上下左右4个方位的限定。

该把手的组装过程如下:先将把手装配到风道本体上,将把手上的定位安装孔插入到风道本体上的把手固定轴上并使把手的第二端面与风道本体的限位装配面贴合;然后安装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使把手限位槽与把手相对应,将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内侧壁与把手的第一端面上的台阶面相贴紧并且将把手限位筋与把手侧边相抵靠,从而完成把手的限位固定安装。

本实用新型通过把手与风道本体以及第一外壳、第二外壳之间的定位和限位来固定把手,不仅安装方便,而且安装牢固。通过把手第二端面与风道本体的限位装配面配合,以及第一外壳、第二外壳的内侧壁与把手第一端面的台阶面配合,从而实现了把手的前后定位;通过把手上的定位安装孔与风道本体上的把手固定轴相匹配,以及第一外壳、第二外壳内侧壁上的把手限位筋与把手侧边相匹配,从而实现了把手的上下左右定位。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