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调节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60209阅读:321来源:国知局
空气调节机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气调节机,其具有过滤器清扫功能,自动地清扫附着在内置于室内机的空气过滤器上的尘埃。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作为这种空气调节机,例如已知有公开于专利文献1中的空气调节机。

公开于专利文献1的空气调节机中,附着于空气过滤器的尘埃通过刷子除去。附着于刷子上的尘埃通过刮片刮落到设于刷子下方的尘埃回收部。另外,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空气调节机具有刮片旋转装置,通过该刮片旋转装置使刮片旋转。由此,被刮落到尘埃回收部内的尘埃在刮片的侧面和尘埃回收部的内表面之间被压缩。

在专利文献1的空气调节机中,使用者自身需要将尘埃回收部从空气调节机主体拆下等来除去(废弃)尘埃回收部内的尘埃。因此,存在耗费使用者的工夫的课题。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074504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解决上述课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气调节机,能够减轻除去尘埃回收部内的尘埃的花费的工夫。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的课题,本发明的空气调节机包括:除去附着在空气过滤器上的尘埃的刷子;刮落附着在刷子上的尘埃的刮片;接收被刮片刮落的尘埃的接尘部;配置于接尘部的下方的尘埃回收部;使接尘部从向上姿态旋转到向下姿态以将接尘部所接收的尘埃回收到尘埃回收部的旋转装置;和利用气流排出被回收到尘埃回收部的尘埃的排出装置。在接尘部为向下姿态时,由接尘部和尘埃回收部构成筒状的排出通路。排出装置通过在排出通路内产生气流来排出尘埃。

根据本发明的空气调节机,减轻除去尘埃回收部内的尘埃的工夫。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机所具有的室内机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图1的室内机的截面的图。

图3是表示与刮片、接尘部、和尘埃回收部相关的部件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接尘部为向上姿态的状态的截面的图。

图5是表示接尘部为向下姿态的状态的截面的图。

图6是表示与吸引装置相关的部件的侧视图。

图7是尘埃回收部的另一端部的放大立体图,是表示开放了排出通路的开口部的状态的图。

图8是尘埃回收部的另一端部的放大立体图,是表示封闭了排出通路的开口部的状态的图。

图9是与尘埃回收部相关的部件的侧视图。

图10是表示图9的10-10线截面的图。

图11是表示图9的11-11线截面的图。

图12是表示与接尘部相关的部件的立体图。

图13是表示图12的支承部件的周边结构的放大立体图。

图14是图12的14-14线截面图。

图15是表示本发明第2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的截面的图。

图16A是表示用于说明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密封部件的主要部分截面的图。

图16B是表示用于说明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密封部件的主要部分截面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空气调节机是具有自动地清扫附着在内置于室内机的空气过滤器上的尘埃的过滤器清扫功能的空气调节机,其包括:除去附着在空气过滤器上的尘埃的刷子;刮落附着在刷子上的尘埃的刮片;和接收被刮片刮落的尘埃的接尘部。空气调节机还包括:配置于接尘部的下方的尘埃回收部;使接尘部从向上姿态旋转到向下姿态以将接尘部所接收的尘埃回收到尘埃回收部的旋转装置;和利用气流排出被回收到尘埃回收部的尘埃的排出装置。在接尘部为向下姿态时,由接尘部和尘埃回收部构成筒状的排出通路。排出装置通过在排出通路内产生气流来排出尘埃。

根据该结构,由接尘部和尘埃回收部构成筒状的排出通路,且通过使该排出通路内产生气流而排出尘埃。由此,能够无需将尘埃回收部从空气调节机主体拆下等来除去尘埃回收部内的尘埃。因此,能够减轻除去尘埃回收部内的尘埃的工夫。

此外,排出装置也可以是吸引排出通路内的尘埃的吸引装置。

此外,通常,离吸引装置越远,吸引装置的吸引力越小。因此,排出通路优选随着从吸引装置离开而开口面积变小。根据该结构,能够提高远离吸引装置的位置的吸引力,能够使排出通路内的吸引力更均匀。

另外,排出通路的底部优选随着接近吸引装置而向下方倾斜。根据该结构,能够利用重力将排出通路内的尘埃引导到吸引装置侧,能够提高排出通路内的尘埃的除去效率。

另外,排出装置也可以是通过送风来推出排出通路内的尘埃的送风装置。

该情况下,空气调节机优选包括:热交换器;和用于将利用热交换器进行热交换后的空气吹出到室内的风扇,送风装置包括切换风向以将从风扇吹出的空气向排出通路内送风的风向切换装置。根据该结构,作为送风装置的风力源,能够利用空气调节机通常具有的风扇,无需为了对排出通路内的尘埃送风而另外设置风力源。因此,能够实现成本降低。另外,由于能够实现节能化,所以通过有效利用该空间,能够实现性能提高和功能提高。

另外,刮片优选被保持于接尘部,并以在接尘部为向下姿态时位于排出通路内的方式设置。根据该结构,由于在排出装置通过气流将排出通路内的尘埃排出时,刮片位于排出通路内,所以附着于刮片上的尘埃也能够通过气流除去。

另外,尘埃回收部优选包括以从位于排出通路内的刮片向下方离开的方式突出的突出部。根据该结构,能够扩大刮片与尘埃回收部的底部的间隔,能够抑制尘埃堵塞刮片与尘埃回收部的底部之间。

此外,在刮片保持于接尘部的情况下,刮片和刷子接触时产生的压力作用于接尘部。该情况下,由于接尘部通常为长条部件,所以可能引起接尘部变形。因此,接尘部接尘部在因旋转装置而旋转的方向截出的截面上具有凸状地弯曲的弯曲面,刮片设于弯曲面的顶部。根据该结构,与接尘部为平板状的情况相比,能够提高接尘部的强度。

另外,排出通路的一端部与排出装置连接,排出通路的另一端部具有开口部。根据该结构,能够遍及排出通路的大致全长产生气流,能够提高排出通路内的尘埃的除去效率。

此外,在使排出通路的另一端部的开口部保持持续开放时,可能引起台风等强风从排出装置侧流入排出通路,在排出通路倒流并从开口部排出。此时,如果排出通路内存在尘埃,则可能引起该尘埃从开口部排出。通常,由于开口部位于室内,所以尘埃向室内放出。因此,优选还包括开闭阀,该开闭阀以与接尘部一体旋转的方式安装,在接尘部处于向上姿态时将排出通路的开口部开放,在接尘部处于向下姿态时将排出通路的开口部封闭。根据该结构,能够利用接尘部旋转的力使开口部进行开闭,能够抑制尘埃向室内放出。

另外,优选在接尘部为向上姿态时,在接尘部与尘埃回收部之间设有使利用刷子从空气过滤器除去的尘埃的一部分通过的间隙。根据该结构,能够将从空气过滤器除去的尘埃的一部分通过间隙直接回收到尘埃回收部。由此,能够无需接尘部接收从空气过滤器除去的全部尘埃。

此外,间隙优选设于空气过滤器与刷子接触的区域的铅垂下方(包含大致铅垂下方)。根据该结构,能够使通过间隙直接回收到尘埃回收部的尘埃的量增加。

另外,优选在尘埃回收部的长边方向的中间部设有从下方支承接尘部的支承部件,支承部件设于比向下姿态的接尘部的下端部靠上方的位置。根据该结构,能够抑制接尘部因支承部件而挠曲,并且能够抑制排出通路的开口面积因支承部件而变小。由此,能够使排出通路内的气流的流动顺畅,能够提高排出通路内的尘埃的除去效率。

此外,优选在尘埃回收部的弯曲面的端部设置突起。根据该结构,能够防止在使接尘部从向上姿态旋转动作至向下姿态时,在该动作中被集尘于接尘部的弯曲面的尘埃飞散。

另外,优选在接尘部为向下姿态时,由尘埃回收部的内壁面和接尘部构成密封部。根据该结构,能够提高在接尘部为向下姿态时构成的排出通路的气密性,所以能够提高排出通路内的尘埃的除去效率。

此外,优选设有覆盖密封部的密封部件。根据该结构,即使在尘埃回收部的内壁面或接尘部在长边方向上变形且密封部的间隙扩大的情况下,也能够确保排出通路的气密性。因此,能够提高排出通路内的尘埃的除去效率。

另外,密封部件优选由薄壁的片材形成。根据该结构,在尘埃回收部的内壁面和接尘部沿长边方向发生了变形的情况下,由于密封部件沿着该变形柔软地紧贴,所以能够确保密封性。由此,能够维持排出通路的气密性。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此外,本发明不受该实施方式限定。

(第1实施方式)

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机由利用制冷剂配管相互连接的室外机和室内机构成。图1是本第1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图1的室内机的截面的图。

如图1或图2所示,本第1实施方式的室内机包括:主体2;和可开闭地封闭主体2的前面开口部2a的可动式的前面板4。在空气调节机的运转停止时,前面板4以与主体2紧贴而封闭前面开口部2a的方式设置。另一方面,在空气调节机的空气调节运转时,前面板4以向背离主体2的方向移动而开放前面开口部2a的方式设置。此外,图1和图2表示前面板4将前面开口部2a封闭的状态。

如图2所示,在主体2的内部设有:对从前面开口部2a和上面开口部2b取入的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器6;和用于将由热交换器6进行热交换后的空气吹出到室内的风力源即风扇8。风扇8例如是横流风扇,以通过设于主体2的下方的吹出口10向室内吹出空气的方式设置。另外,在主体2的内部设有:对吹出口10进行开闭并且上下变更空气的吹出方向的上下风向变更叶片12;和将空气的吹出方向变更为左右的左右风向变更叶片14。

当空气调节机开始空气调节运转时,上下风向变更叶片12被控制为开,开放吹出口10。通过在该状态下驱动风扇8,将室内空气经由前面开口部2a和上面开口部2b取入到室内机的内部。被取入的室内空气由热交换器6进行热交换,通过风扇8并通过形成于风扇8的送风方向的下游侧的通风路16从吹出口10吹出。

另外,在前面开口部2a和上面开口部2b与热交换器6之间设有空气过滤器18,该空气过滤器18用于除去从前面开口部2a和上面开口部2b取入的室内空气中所含的尘埃。空气过滤器18包括框体部分、和保持于该框体部分的网部分。本第1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机具有自动清扫附着于空气过滤器18的网部分的尘埃的过滤器清扫功能。

空气过滤器18由过滤器保持部件20保持。在过滤器保持部件20上设有用于保持空气过滤器18的第1保持空间20A和第2保持空间20B。空气过滤器18被过滤器输送装置22输送到第1保持空间20A和第2保持空间20B。

过滤器输送装置22包括:在室内机的宽度方向(图2中进深方向)延伸的轴24;和安装于轴24的外周面的一部分的齿轮26。空气过滤器18绕轴24架设,并且以与齿轮26卡合的方式进行安装。

空气过滤器18通常位于第1保持空间20A内,除去从前面开口部2a和上面开口部2b取入的室内空气中所含的尘埃。当指示空气过滤器18开始清扫时,齿轮26向正方向(图2中逆时针)旋转,空气过滤器18从第1保持空间20A被输送到第2保持空间20B。空气过滤器18被输送到第2保持空间20B后,齿轮26向反方向(图2中顺时针)旋转,空气过滤器18被从第2保持空间20B输送到第1保持空间20A。

此外,本实施方式中,将第1保持空间20A至第2保持空间20B的空气过滤器18的输送路径称为“去路”,将第2保持空间20B至第1保持空间20A的空气过滤器18的输送路径称为“归路”。

在轴24的附近设有以空气过滤器18沿着轴24的周围移动的方式进行引导的引导部件28。引导部件28相对于轴24隔开规定的间隙设置。

另外,在轴24的附近设有除去附着于空气过滤器18的表面的尘埃的刷子30。在刷子30的下方设有除去附着于刷子30上的尘埃的刮片32。刮片32例如由橡胶等弹性体、例如具有柔软性的软质弹性体构成。

刷子30的基端部由作为刷子移动装置的一例的刷子保持部34保持。刷子30和刷子保持部34以在室内机的宽度方向延伸的方式设置。通过刷子保持部34以沿室内机的宽度方向延伸的旋转轴为中心进行旋转,刷子30的前端部在比引导部件28靠去路的下游侧与空气过滤器18接触的位置、和与刮片32的前端部接触的位置移动。通过刷子30的前端部与空气过滤器18接触,附着于刷子30上的尘埃通过刷子30与刮片32接触而被除去。

刮片32的基端部被保持于接收由刮片32刮落的尘埃的接尘部36。在接尘部36的下方设有回收由刷子30和刮片32除去的(刮落的)尘埃的尘埃回收部38。刮片32、接尘部36、和尘埃回收部38以在室内机的宽度方向延伸的方式设置。

图3是表示与刮片32、接尘部36、和尘埃回收部38相关的部件的立体图。如图3所示,在接尘部36的一端部连接有使接尘部36绕轴旋转的旋转装置40。

图4是示出表示接尘部36为向上姿态的状态的截面的图。图5是示出表示接尘部36为向下姿态的状态的截面的图。如图4和图5所示,旋转装置40构成为以旋转轴36A为中心使接尘部36旋转。旋转装置40通过使接尘部36从图4所示的向上姿态旋转到图5所示的向下姿态,将接尘部36所接收的尘埃回收到尘埃回收部38。

在尘埃回收部38设有台阶部38A。如图4所示,接尘部36在为向上姿态时,从旋转轴36A离开的一端部36B被载置于台阶部38A上,被限制旋转。另外,在接尘部36为向上姿态时,在接尘部36和尘埃回收部38之间设有使通过刷子30从空气过滤器18除去的尘埃的一部分通过的间隙S1。如图4所示,间隙S1被设于空气过滤器18与刷子30接触的区域的铅垂下方(包含大致铅垂下方)。

通过旋转装置40的驱动,接尘部36旋转到向下姿态时,如图5所示,堵塞间隙S1,由接尘部36和尘埃回收部38构成筒状的排出通路42。此时,刮片32位于排出通路42内。尘埃回收部38具有以从位于排出通路42内的刮片32向下方离开的方式突出的突出部38B。通过该突出部38B扩大刮片32与尘埃回收部38的底部的间隔,抑制尘埃堵塞刮片32与尘埃回收部38的底部之间。

另外,如图3所示,在排出通路42的一端部连接有由通过气流将回收到尘埃回收部38的尘埃排出的排出装置的一例即吸引装置44。吸引装置44是吸引排出通路42内的尘埃的装置。在排出通路42的另一端部设有开口部42A。

图6是表示与吸引装置44相关的部件的侧视图。如图6所示,吸引装置44包括:吸引管46;和使吸引管46内产生吸引力的吸引风扇48。吸引管46的一端部与尘埃回收部38的一端部连接,吸引管46的另一端部46A开口。吸引管46的另一端部46A与一端向室外开口的排气软管(未图示)连接,以使得能够将通过吸引管46内的尘埃排出到室外。吸引风扇48在由接尘部36和尘埃回收部38构成排出通路42时被驱动,吸引排出通路42内的尘埃。

接着,对清扫附着于空气过滤器18的尘埃的动作之一例进行说明。在清扫附着于空气过滤器18上的尘埃的动作中,接尘部36为向上姿态(参照图4)。此外,空气过滤器18的清扫动作在未图示的控制部的控制下进行。

当齿轮26从图2的状态向正方向(图2中逆时针)旋转时,空气过滤器18被从第1保持空间20A输送到第2保持空间20B。在空气过滤器18的前端部通过刷子保持部34与轴24之间时,刷子保持部34向正方向(图2中顺时针)旋转,刷子30的前端部以遍及空气过滤器18的前端部和网部分的方式与它们接触。

当齿轮26进一步向正方向旋转时,空气过滤器18被进一步向第2保持空间20B输送。在该输送的期间,刷子保持部34在与空气过滤器18接触的位置固定刷子30。由此,附着于空气过滤器18的尘埃被固定于定位置的刷子30挡住,而滞留在刷子30的空气过滤器18的输送方向的上游侧。此时,滞留于刷子30上的尘埃和附着于空气过滤器18的尘埃交络并如纸捻那样缠绕。由此,附着于空气过滤器18的尘埃的除去效率提高。附着于刷子30上的尘埃的一部分通过间隙S1被刮落到尘埃回收部38内。此外,为了使刷子30相对于空气过滤器18的按压力一定,例如也可以在刷子30上设置挡板等弹性体。由此,附着于空气过滤器18上的尘埃的除去效率进一步提高。

当齿轮26进一步向正方向旋转,空气过滤器18到达第2保持空间20B时,停止齿轮26的正方向的旋转。此时,刷子30的前端部的至少一部分处于与处于空气过滤器18的清扫区域外的空气过滤器18的后端部(框体部分)接触的状态。

之后,使刷子保持部34向反方向(图2中逆时针)旋转,使刷子30在与刮片32接触的位置摆动。由此,附着于刷子30上的剩余的尘埃通过间隙S1被收入尘埃回收部38内和接尘部36。此外,此时,也可以不仅刷子30摆动,也使刮片32摆动。由此,能够提高附着于刷子30上的尘埃的除去效率。

当刮片32进行的附着于刷子30上的尘埃的除去结束时,使刷子保持部34向反方向旋转,恢复到刷子30与空气过滤器18接触的位置。之后,齿轮26向反方向旋转,开始空气过滤器18向归路的输送。

在空气过滤器18向归路输送的期间,刷子保持部34将刷子30固定于与空气过滤器18接触的位置。由此,附着于空气过滤器18的尘埃被固定于定位置的刷子30挡住,而滞留在刷子30的空气过滤器18的输送方向的上游侧。附着于刷子30上的尘埃的一部分被接尘部36接收。

当空气过滤器18向归路的输送结束时,停止齿轮26向反方向的旋转。之后,使刷子保持部34向反方向(图2中逆时针)旋转,使刷子30在与刮片32接触的位置摆动。由此,附着于刷子30上的剩余的尘埃通过间隙S1被收入尘埃回收部38内和接尘部36。此外,此时,如上所述,也可以不仅刷子30摆动,也使刮片32摆动。

当刮片32进行的附着于刷子30上的尘埃的除去结束时,空气过滤器18的清扫动作结束。

接着,对接尘部36和尘埃回收部38内的尘埃的排出动作进行说明。此外,该尘埃的排出动作在未图示的控制部的控制下进行。

当空气过滤器18向去路或归路的输送结束时,驱动旋转装置40,使接尘部36从向上姿态(参照图4)旋转到向下姿态(参照图5)。由此,将被收入接尘部36的尘埃回收到尘埃回收部38内。另外,此时,由接尘部36和尘埃回收部38构成筒状的排出通路42。

之后,驱动吸引装置44的吸引风扇48,在吸引管46内产生成为吸引力的气流。通过该气流将排出通路42内的尘埃通过吸引管46排出到室外。由此,接尘部36和尘埃回收部38内的尘埃的排出动作结束。

根据本第1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机,由接尘部36和尘埃回收部38构成筒状的排出通路42,在该排出通路42产生成为吸引力的气流,由此排出尘埃。根据该结构,无需将尘埃回收部38从主体2拆下等来除去尘埃回收部38内的尘埃。因此,能够减轻除去尘埃回收部38内的尘埃的工夫。

另外,根据本第1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机,在接尘部36为向上姿态时,在接尘部36与尘埃回收部38之间设有间隙S1。根据该结构,能够将从空气过滤器18除去的尘埃的一部分通过间隙S1直接回收到尘埃回收部38。由此,能够无需接尘部36接收从空气过滤器18除去的全部尘埃。

另外,根据本第1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机,间隙S1被设于空气过滤器18与刷子30接触的区域的铅垂下方(包含大致铅垂下方)。特别是,间隙S1优选在空气过滤器18向去路的输送时设于刷子30向空气过滤器18的输送方向的上游侧。根据该结构,能够增加通过间隙S1直接回收到尘埃回收部38的尘埃的量。

另外,根据本第1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机,在吸引装置44通过气流将排出通路42内的尘埃排出时,由于刮片32位于排出通路42内,所以附着于刮片32上的尘埃也能够通过气流除去。

另外,根据本第1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机,由于排出通路42的另一端部具有开口部42A,所以能够遍及排出通路42的大致全长产生气流。由此,能够提高排出通路42内的尘埃的除去效率。

此外,如果使排出通路42的另一端部的开口部42A保持持续开放,则有可能发生台风等强风从吸引装置44侧流入排出通路42,在排出通路42倒流并从开口部42A排出。此时,如果在排出通路42内存在尘埃,则可能引起该尘埃从开口部42A排出。通常,由于开口部42A位于室内,所以尘埃会向室内放出。因此,如图7和图8所示,优选还具有开闭阀50,该开闭阀50以与接尘部36一体旋转的方式安装,在接尘部36处于向下姿态时将开口部42A开放(参照图7),在接尘部36处于向上姿态时封闭开口部42A(参照图8)。根据该结构,能够利用接尘部36旋转的力使开口部42A进行开闭,能够抑制尘埃向室内放出。

此外,排出通路42的开口部42A不需要设于尘埃回收部38。例如,排出通路42的开口部42A也可以设于接尘部36。该情况下,通过将开口部42A设为向上,即使强风从吸引装置44侧流向旋转装置40侧,尘埃受重力的影响也不易从开口部42A排出。因此,能够无需设置开闭阀50。

另外,通常,吸引装置44越远离吸引装置44,吸引装置44的吸引力越小。因此,排出通路42优选以随着从吸引装置44离开而开口面积减小的方式构成。图9是与尘埃回收部38相关的部件的侧视图。图10是表示图9的10-10线截面的图。图11是表示图9的11-11线截面的图。如图9~11所示,通过以随着远离吸引装置44而排出通路42的开口面积减小的方式构成,能够提高远离吸引装置44的位置的吸引力。由此,能够使排出通路42内的吸引力更均匀。

另外,如图9所示,排出通路42的底部优选随着接近吸引装置44而向下方倾斜。根据该结构,能够将排出通路42内的尘埃利用重力向吸引装置44侧引导,能够提高排出通路42内的尘埃的除去效率。

另外,优选在尘埃回收部38的长边方向的中间部设置从下方支承接尘部36的支承部件52(参照图12~图14)。图12是表示与接尘部36相关的部件的立体图。图13是表示图12的支承部件52的周边结构的放大立体图。图14是图12的14-14线截面图。如图12~图14所示,通过设置从下方支承接尘部36的支承部件52,能够利用支承部件52抑制接尘部36挠曲。另外,优选支承部件52设于比向下姿态的接尘部36的下端部靠上方的位置。例如,优选在接尘部36的长边方向的中间部设置承受支承部件52的槽部36C,且将支承部件52载置于尘埃回收部38的台阶部38A。根据该结构,能够抑制排出通路42的开口面积因支承部件52而减小。由此,能够使排出通路42内的气流的流动顺畅,能够提高排出通路42内的尘埃的除去效率。此外,接尘部36也可以分割成两个部件,并将该两个部件用槽部36C连结。

另外,在刮片32被接尘部36保持的情况下,刮片32与刷子30接触时产生的压力作用于接尘部36。该情况下,由于接尘部36为长条部件,所以可能引起接尘部36变形。因此,如图14所示,接尘部36优选在通过旋转装置40旋转的方向截出的截面上具有以凸状弯曲的弯曲面36D,刮片32设置于弯曲面36D的顶部。根据该结构,与在接尘部36为平板状的情况相比,能够提高接尘部36的强度。

另外,接尘部36的表面优选进行加工以使得不粘着含有油成分的尘埃。例如,优选在接尘部36的表面隔着尘埃不堵塞的程度的间隔设置多个凸状的突起部。根据该结构,能够更进一步提高尘埃的除去效率。

另外,优选在接尘部36的表面设置微细的贯通孔。根据该结构,即使尘埃固接于刮片32的表面,如图5所示,在刮片32位于排出通路42内的状态下,在排出通路42内产生气流时,通过该气流穿过贯通孔,也能够从接尘部36的表面除去尘埃。

另外,接尘部36和旋转装置40优选构成为可进行分离。例如,也可以接尘部36和旋转装置40分别具有齿轮,通过使各齿轮啮合,传递旋转动力。由此,例如,在使用者将接尘部36和尘埃回收部38从主体2拆下时,能够无需连作为动力源的旋转装置40都拆掉。

此外,如图4和图14所示,优选在弯曲面36D的端部设置突起70。突起70在接尘部36从向上姿态旋转到下姿态动作时,防止被集尘在弯曲面36D的尘埃飞散。

另外,如图5所示,优选在接尘部36为向下姿态时,由尘埃回收部38的内壁面和接尘部36构成第1密封部71和第2密封部72。根据该结构,排出通路42的气密性提高。

此外,如图5和图16B所示,就密封部的间隙而言,第2密封部72的间隙设定得比第1密封部71的间隙大。这是因为,第1密封部71通过接尘部36与尘埃回收部38的内壁面抵接而形成,第2密封部72通过在接尘部36与尘埃回收部38的内壁面之间设置微小的间隙而形成。根据该结构,确保接尘部36的旋转动作的停止和顺畅的运动。

另外,如图16A和图16B所示,也可以在接尘部36的底面和尘埃回收部38的内壁面设置密封部件80、81。根据该结构,密封部件以覆盖密封部的上端的方式抵接,能够防止因接尘部36或尘埃回收部38的长边方向的变形等导致的密封部的间隙扩大引起的密封性的降低。

此外,密封部件80、81由薄壁的片材形成,由此,能够相对于接尘部36或尘埃回收部38的长边方向的变形柔软地紧贴。由此,能够确保密封性。

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密封部件使用了薄壁的片材,但只要能够确保密封性,则也能够是其它结构。另外,只要通过间隙管理能够确保密封部的紧贴性,则也能够没有密封部件81。

(第2实施方式)

接着,对本发明第2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机进行说明。图15是表示本第2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的截面的图。

本第2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机与第1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机的不同之处在于,代替吸引装置44而具有通过送风将排出通路42内的尘埃推出的送风装置60作为排出装置。

本第2实施方式中,送风装置60包括:风扇8;和以将从风扇8吹出的空气向排出通路42内送风的方式切换风向的风向切换装置62。即,本第2实施方式中,作为送风装置60的风力源,共用空气调节机通常具有的风扇8。

风向切换装置62包括:将通风路16和排出通路42的一端部连通的送风管64;和对送风管64的开口部64A进行开闭的开闭阀66。在供冷或供暖等空气调节运转中,开闭阀66将送风管64的开口部64A封闭。因此,从风扇8吹出的空气不会流向排出通路42内。另一方面,在进行上述的接尘部36和尘埃回收部38内的尘埃的排出动作时,开闭阀66将通风路16的开口部64A开放。由此,通风路16和排出通路42的一端部通过送风管64连通,自风扇8吹出的空气作为气流在排出通路42内流通。

此外,图15中,将开闭阀66设于送风管64的通风路16侧的端部(开口部64A),但也可以在此基础上或者与其不同,将开闭阀(未图示)设于排出通路42侧的端部。该情况下,也能够将开闭阀(未图示)安装为与接尘部36一体进行旋转,将其作为在接尘部36处于向上姿态时封闭通风路16,在接尘部36处于向下姿态时开放通风路16的开闭阀构成。即,也可以将开闭阀(未图示)安装为与接尘部36一体进行旋转,将其作为在通常时封闭通风路16,仅在进行尘埃的排出动作时开放通风路16的开闭阀。

本第2实施方式中,排出通路42的另一端部以与室外连通的方式设置。例如,排出通路42的另一端部经由排气软管(未图示)向室外开口。因此,排出通路42内的尘埃被在排出通路42内流动的空气推出,并从排出通路42的另一端部排出到室外。此外,在进行该排出动作时,吹出口10由上下风向变更叶片12封闭,从风扇8吹出的空气大致流向送风管64。

根据本第2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机,由于将风扇8作为送风装置60的风力源利用,所以无需为了将排出通路42内的尘埃排出而另外设置风力源。因此,能够实现成本降低。另外,能够实现省空间化,所以通过有效利用该空间,也能够实现例如增大热交换器、或加长风扇的长度等而实现性能提高、或者具有附加功能部件等而实现功能提高。此外,作为送风装置60的风力源,也可以使用与风扇8不同的风力源。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空气调节机能够减轻除去尘埃回收部内的尘埃的工夫,所以作为包含在一般家庭使用的空气调节机在内的各种空气调节机是有用的。

附图标记说明

2 主体

2a 前面开口部

2b 上面开口部

4 前面板

6 热交换器

8 风扇

10 吹出口

12 上下风向变更叶片

14 左右风向变更叶片

16 通风路

16A 开口部

18 空气过滤器

20 过滤器保持部件

20A 第1保持空间

20B 第2保持空间

22 过滤器输送装置

24 轴

26 齿轮

28 引导部件

30 刷子

32 刮片

34 刷子保持部

36 接尘部

36A 旋转轴

36B 一端部

36C 槽部

36D 弯曲面

38 尘埃回收部

38A 台阶部

38B 突出部

40 旋转装置

42 排出通路

42A 开口部

44 吸引装置(排出装置)

46 吸引管

46A 另一端部

48 吸引风扇

50 开闭阀

52 支承部件

60 送风装置

62 风向切换装置

64 送风管

64A 开口部

66 开闭阀

70 突起

71 第1密封部

72 第2密封部

80、81 密封部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