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柱式砖瓦烧结窑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13910阅读:238来源:国知局
圆柱式砖瓦烧结窑炉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砖瓦烧结窑炉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圆柱式砖瓦烧结窑炉。



背景技术:

现有的隧道窑,窑车是砖坯、成品的承载体,入窑后,又是窑体的组成部分,在既承重又要在高温的恶劣环境中工作,为了承重,为了隔热,所以非常笨重;由于高低温的反复折磨,钢材容易疲劳,加上运转、装卸的难免碰撞;所以窑体的损坏、变形是司空见惯的,维修维护成本较高;

移动式隧道窑的生产流程是:砖坯在空旷的环形窑盘上码好存放,后方移动窑前进,砖坯被纳入窑内;砖坯在窑内依次经过脱水排潮、预热升温、焙烧、保温、冷却,成品出窑后,在空旷的窑盘上装车出厂或打包码垛库存。窑体的墙、顶材料为钢结构加耐火纤维,窑底是坚实平整的地面。在砖坯、窑底、窑墙、窑顶这四者关系中,窑底和砖坯不动,窑墙和窑顶运动。火与墙和顶这三者的关系是基本保持相对不变,三者基本同步前进。

移动式隧道窑的缺点在于,其侧墙为钢结构贴纤维模块隔热,所以,比较脆弱,当窑内产生侧边坯垛或成品产生意外坍塌倾倒时,就会遭到严重损坏,为了防止此类事故发生,有的在窑室内侧安装耐高温不锈钢防护网,在长期高温状态下,耐高温不锈钢防护网也会软化,不能解决问题;移动式隧道窑的侧墙,是长期各自独立承重行走,两面墙的地梁之间是窑室,是砖坯或成品,是包括具有一千多度高温在内的各个生产段,所以,两面墙的地梁没有任何相互之间的连接、依靠,这是早期投入和平常维护需要特别注意的;因为移动和大圆环这两个特点,所以全封闭的投资很大,没有全封闭,窑盘、砖坯就不可能在零下温度的环境中保温,因此,在霜冻期较长的高寒地区,每年生产时间就不同程度减少,其投资性价比就大打折扣;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针对上述隧道窑和移动式隧道窑出现的问题,有必要提出一种圆柱式砖瓦烧结窑炉,其能通过窑顶的移动,从而使窑炉段、砖坯库存段和成品出窑段永远保持相互位置关系不变,而在凹槽内任何位置都具有相同的功能,窑顶移动到哪一段时,那一段就是窑炉段,使其具有连续循环的不间断生产能力,宽大的窑室断面,能大大提高生产能力。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圆柱式砖瓦烧结窑炉,包括两道半径不同的环形墙,半径小的为内墙,半径大的为外墙,内墙与外墙的墙顶均浇筑钢筋混凝土,墙体靠窑室一面叫内墙面,相反的一面叫外墙面,内墙与外墙之间围成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分为窑炉段、砖坯库存段和成品出窑段,所述窑炉段的内墙与外墙上方密封连接有耐高温纤维模块,所述内墙外墙和耐高温纤维模块封闭形成窑室;所述内墙与外墙的墙体内设有空腔,所述空腔为排潮烟道,所述排潮烟道与窑室连通,所述窑室下面设有焙烧余热烟道,所述排潮烟道与焙烧余热烟道连通,所述排潮烟道与焙烧余热烟道的连通处设有风闸;所述内墙与外墙的墙顶上分别设有两根轨道,内墙和外墙上靠近窑室的两根轨道配对形成内轨道,内墙和外墙上远离窑室的两根轨道配对形成外轨道,所述外轨道上设有用于吊运砖瓦出窑的行车,所述耐高温纤维模块上方设置有多根窑背梁,所述窑背梁的两端通过驱动轮安装于所述内轨道上,所述多根窑背梁的下部与耐高温纤维模块固定连接形成可移动窑顶。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在于:将环形凹槽按不同功能进行分区,分为窑炉段、砖坯库存段和成品出窑段,然而这些功能分区是依次循环的,当窑顶移动到不同位置时,那一段便形成窑室进行烧结,当依次完成脱水排潮、预热升温、高温焙烧、保温冷却全过程后,窑顶移动到其他位置继续进行烧结,前方纳入砖坯,后方露出与前方砖坯等量的成品;如此循环,周而复始;露出的成品在只有内外墙、没有窑顶的凹槽内,行车将砖瓦吊运到窑外的运输车上出厂或码垛入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墙与外墙上设有放置耐高温纤维模块的台阶面,与耐高温纤维模块侧面接触的墙面固定设置有多根圆钢,首先利用耐高温纤维模块的自重使其与台阶面形成面密封,再利用耐高温纤维模块自身的弹性形变与圆钢挤压形成紧密的线密封,从而阻止窑室内热量的流失。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台阶面上固定设置有光滑瓷砖,首先由于其表面光滑使其与耐高温纤维模块的密封接触更加严密,同时瓷砖也能耐高温和有效减轻阻力负荷。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风闸包括上下垂直的两个闸门、用于提拉下层闸门的闸杆和套设于闸杆上用于提拉上层闸门的闸管,所述闸管与上层闸门固定连接,所述闸杆与下层闸门固定连接,所述排潮烟道经上层闸门与哈风口连通,焙烧余热烟道经下层风闸与哈风口连通;使排潮烟道里的高温高湿气体与焙烧的余热空气分开排放,采用一杆双闸的结构,对墙体内空腔体积占用小,能有效降低对墙体强度的影响。

优选的,所述闸管的管口设有纤维密封环,防止排潮烟道的气体通过闸管与闸杆之间的间隙漏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闸管上端设有卡槽口,所述闸杆上固定设有与卡槽口配合的销卡,采用此种结构用来防止闸杆与闸管的相对转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墙设有一段可拆卸的墙体,是为了大型车辆机械在圆柱窑体的内外通行,但不应频繁拆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可移动的窑顶通过电机带动,所述外轨道上的行车的用电由环形滑触线提供。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墙的内侧搭有环形支架,环形支架上设有环形运坯机,用于沿环形凹槽运输砖坯,由机械手将砖坯夹上码坯平台。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窑顶上还设置有坯棚,外轨道上配置的行车能对坯棚进行铺装加长和重叠缩短作业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圆柱式砖瓦烧结窑炉,其通过窑顶的移动,使凹槽圆周各段,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功能,窑顶移动到哪一段时,那一段就是窑炉段,因为窑体是烧结砖砌体,所以不怕窑内砖坯或成品意外坍塌,对窑墙造成严重破坏;根除移动式隧道窑两面墙的底部没有联系连接,提高窑炉的使用寿命,同时克服移动式隧道窑封闭成本很高,且不适应冰冻期较长的地区的问题。

2、所述内墙与外墙上设有放置耐高温纤维模块的台阶面,与耐高温纤维模块侧面接触的墙面固定设置有多根圆钢,首先利用耐高温纤维模块的自重使其与台阶面形成面密封,再利用耐高温纤维模块自身的弹性形变与圆钢挤压形成紧密的线密封,从而阻止窑室内热量的流失,同时采用线密封可以减小窑顶移动的阻力和彻底消除墙体立面对纤维模块的伤害。

3、所述台阶面上固定设置有光滑瓷砖,首先由于其表面光滑使其与耐高温纤维模块的密封接触更加严密,同时瓷砖也能耐高温。

4、所述风闸包括上下垂直的两个闸门、用于提拉下层闸门的闸杆和套设于闸杆上用于提拉上层闸门的闸管,所述闸管与上层闸门固定连接,所述闸杆与下层闸门固定连接,所述排潮烟道经上层闸门哈风口连通,焙烧余热烟道经下层风闸与哈风口连通,使排潮烟道里的高湿气体与焙烧的余热烟气分开排放,采用一杆双闸的结构,对墙体内空腔体积占用小,能有效降低对墙体强度的影响。

5、所述闸管的管口设有纤维密封环,防止排潮烟道的气体通过闸管与闸杆之间的间隙漏出。

6、所述闸管上端设有凹槽,所述闸杆上固定设有与凹槽配合的销卡,采用此种结构用来防止闸杆与闸管的相对转动。

7、所述外墙设有一段可拆卸的墙体,是为了大型车辆机械在圆柱窑体的内外通行,但不应频繁拆装。

8、所述可移动的窑顶通过电机带动,所述外轨道上的行车及全部移动设备用电,均由环形滑触线提供。

9、环形运坯机上的砖坯沿着环形凹槽运输,便于机械手将砖坯夹运至环形凹槽内。

10、坯棚的设置在下雨天能遮雨,晴天时能打开,加快砖坯的脱水干燥,提高产量,节省能源。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所述圆柱式砖瓦烧结窑炉的俯视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所述圆柱式砖瓦烧结窑炉俯视图中a-a面的断面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所述圆柱式砖瓦烧结窑炉中耐高温纤维模块与墙体的密封连接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所述圆柱式砖瓦烧结窑炉中风闸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环形滑触线,2、风闸,3、环形运坯机,4、耐高温纤维模块,5、窑背梁,6、外轨道,7、内轨道,8、环形支架,9、排潮烟道,10、内墙,11、外墙,12、焙烧余热烟道,13、窑炉段,14、砖坯库存段,15、成品出窑段,16、窑室,17、窑顶,18、圆钢,19、瓷砖,20、闸杆,21、下层闸门,22、上层闸门,23闸管,24、纤维密封环,25、行车,26、哈风口,27、坯棚。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一种圆柱式砖瓦烧结窑炉,包括两道半径不同的环形墙,半径小的为内墙10,半径大的为外墙11,内墙10与外墙11的墙顶均浇筑钢筋混凝土,内墙10与外墙11之间围成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分为窑炉段13、砖坯库存段14和成品出窑段15,所述窑炉段13的内墙10与外墙11上方密封连接有耐高温纤维模块4,所述内墙10外墙11和耐高温纤维模块4封闭形成窑室16;所述内墙10与外墙11的墙体内设有空腔,所述空腔为排潮烟道9,所述排潮烟道9通过哈风口26与窑室16连通,所述窑室16下端设有焙烧余热烟道12,所述排潮烟道9与焙烧余热烟道12连通,所述排潮烟道9与焙烧余热烟道12的连通处设有风闸2;所述内墙10与外墙11的墙顶上分别设有两根轨道,内墙10和外墙11上靠近窑室16的两根轨道配对形成内轨道6,内墙10和外墙11上远离窑室16的两根轨道配对形成外轨道7,所述外轨道7上设有用于吊装砖瓦出窑行车25,所述耐高温纤维模块4上方设置有多根窑背梁5,所述窑背梁5的两端通过驱动轮可滑动的安装于所述内轨道6上,所述多根窑背梁5的下部与耐高温纤维模块4固定连接形成可移动的窑顶17。

实施例2

一种圆柱式砖瓦烧结窑炉,包括两道半径不同的环形墙,半径小的为内墙10,半径大的为外墙11,内墙10与外墙11的墙顶均浇筑钢筋混凝土,内墙10与外墙11之间围成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分为窑炉段13、砖坯库存段14和成品出窑段15,所述窑炉段13的内墙10与外墙11上方密封连接有耐高温纤维模块4,所述内墙10外墙11和耐高温纤维模块4封闭形成窑室16;所述内墙10与外墙11的墙体内设有空腔,所述空腔为排潮烟道9,所述排潮烟道9通过哈风口26与窑室16连通,所述窑室16下端设有焙烧余热烟道12,所述排潮烟道9与焙烧余热烟道12连通,所述排潮烟道9与焙烧余热烟道12的连通处设有风闸2;所述内墙10与外墙11的墙顶上分别设有两根轨道,内墙10和外墙11上靠近窑室16的两根轨道配对形成内轨道6,内墙10和外墙11上远离窑室16的两根轨道配对形成外轨道7,所述外轨道7上设有用于吊装砖瓦出窑行车25,所述耐高温纤维模块4上方设置有多根窑背梁5,所述窑背梁5的两端通过驱动轮可滑动的安装于所述内轨道6上,所述多根窑背梁5的下部与耐高温纤维模块4固定连接形成可移动的窑顶17。

所述内墙10与外墙11上设有放置耐高温纤维模块4的台阶面,与耐高温纤维模块4侧面接触的墙面上固定设置有多根圆钢18。

实施例3

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

所述台阶面上固定设置有光滑瓷砖19。

实施例4

一种圆柱式砖瓦烧结窑炉,包括两道半径不同的环形墙,半径小的为内墙10,半径大的为外墙11,内墙10与外墙11的墙顶均浇筑钢筋混凝土,内墙10与外墙11之间围成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分为窑炉段13、砖坯库存段14和成品出窑段15,所述窑炉段13的内墙10与外墙11上方密封连接有耐高温纤维模块4,所述内墙10外墙11和耐高温纤维模块4封闭形成窑室16;所述内墙10与外墙11的墙体内设有空腔,所述空腔为排潮烟道9,所述排潮烟道9通过哈风口26与窑室16连通,所述窑室16下端设有焙烧余热烟道12,所述排潮烟道9与焙烧余热烟道12连通,所述排潮烟道9与焙烧余热烟道12的连通处设有风闸2;所述内墙10与外墙11的墙顶上分别设有两根轨道,内墙10和外墙11上靠近窑室16的两根轨道配对形成内轨道6,内墙10和外墙11上远离窑室16的两根轨道配对形成外轨道7,所述外轨道7上设有用于吊装砖瓦出窑行车25,所述耐高温纤维模块4上方设置有多根窑背梁5,所述窑背梁5的两端通过驱动轮可滑动的安装于所述内轨道6上,所述多根窑背梁5的下部与耐高温纤维模块4固定连接形成可移动的窑顶17。

所述内墙10与外墙11上设有放置耐高温纤维模块4的台阶面,与耐高温纤维模块4侧面接触的墙面上固定设置有多根圆钢18。

所述台阶面上固定设置有光滑瓷砖19。

所述风闸2包括上下垂直的两个闸门、用于提拉下层闸门21的闸杆20和套设于闸杆20上用于提拉上层闸门22的闸管23,所述闸管23与上层闸门22固定连接,所述闸杆20与下层闸门21固定连接。

实施例5

在实施例4的基础上:

所述闸管23的管口设有纤维密封环24。

所述闸管23上端设有卡槽口,所述闸杆20上固定设有与卡槽口配合的销卡。

实施例6

一种圆柱式砖瓦烧结窑炉,包括两道半径不同的环形墙,半径小的为内墙10,半径大的为外墙11,内墙10与外墙11的墙顶均浇筑钢筋混凝土,内墙10与外墙11之间围成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分为窑炉段13、砖坯库存段14和成品出窑段15,所述窑炉段13的内墙10与外墙11上方密封连接有耐高温纤维模块4,所述内墙10外墙11和耐高温纤维模块4封闭形成窑室16;所述内墙10与外墙11的墙体内设有空腔,所述空腔为排潮烟道9,所述排潮烟道9通过哈风口26与窑室16连通,所述窑室16下端设有焙烧余热烟道12,所述排潮烟道9与焙烧余热烟道12连通,所述排潮烟道9与焙烧余热烟道12的连通处设有风闸2;所述内墙10与外墙11的墙顶上分别设有两根轨道,内墙10和外墙11上靠近窑室16的两根轨道配对形成内轨道6,内墙10和外墙11上远离窑室16的两根轨道配对形成外轨道7,所述外轨道7上设有用于吊装砖瓦出窑行车25,所述耐高温纤维模块4上方设置有多根窑背梁5,所述窑背梁5的两端通过驱动轮可滑动的安装于所述内轨道6上,所述多根窑背梁5的下部与耐高温纤维模块4固定连接形成可移动的窑顶17。

所述外墙7设有一段可拆卸的墙体,是为了大型车辆机械在圆柱窑体的内外通行,但不应频繁拆装。

实施例7

一种圆柱式砖瓦烧结窑炉,包括两道半径不同的环形墙,半径小的为内墙10,半径大的为外墙11,内墙10与外墙11的墙顶均浇筑钢筋混凝土,内墙10与外墙11之间围成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分为窑炉段13、砖坯库存段14和成品出窑段15,所述窑炉段13的内墙10与外墙11上方密封连接有耐高温纤维模块4,所述内墙10外墙11和耐高温纤维模块4封闭形成窑室16;所述内墙10与外墙11的墙体内设有空腔,所述空腔为排潮烟道9,所述排潮烟道9通过哈风口26与窑室16连通,所述窑室16下端设有焙烧余热烟道12,所述排潮烟道9与焙烧余热烟道12连通,所述排潮烟道9与焙烧余热烟道12的连通处设有风闸2;所述内墙10与外墙11的墙顶上分别设有两根轨道,内墙10和外墙11上靠近窑室16的两根轨道配对形成内轨道6,内墙10和外墙11上远离窑室16的两根轨道配对形成外轨道7,所述外轨道7上设有用于吊装砖瓦出窑行车25,所述耐高温纤维模块4上方设置有多根窑背梁5,所述窑背梁5的两端通过驱动轮可滑动的安装于所述内轨道6上,所述多根窑背梁5的下部与耐高温纤维模块4固定连接形成可移动的窑顶17。

所述外墙7设有一段可拆卸的墙体,是为了大型车辆机械在圆柱窑体的内外通行,但不应频繁拆装。

所述可移动的窑顶17通过电机带动,所述外轨道7道上的行车25的用电由环形滑触线1提供。

实施例8

一种圆柱式砖瓦烧结窑炉,包括两道半径不同的环形墙,半径小的为内墙10,半径大的为外墙11,内墙10与外墙11的墙顶均浇筑钢筋混凝土,内墙10与外墙11之间围成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分为窑炉段13、砖坯库存段14和成品出窑段15,所述窑炉段13的内墙10与外墙11上方密封连接有耐高温纤维模块4,所述内墙10外墙11和耐高温纤维模块4封闭形成窑室16;所述内墙10与外墙11的墙体内设有空腔,所述空腔为排潮烟道9,所述排潮烟道9通过哈风口26与窑室16连通,所述窑室16下端设有焙烧余热烟道12,所述排潮烟道9与焙烧余热烟道12连通,所述排潮烟道9与焙烧余热烟道12的连通处设有风闸2;所述内墙10与外墙11的墙顶上分别设有两根轨道,内墙10和外墙11上靠近窑室16的两根轨道配对形成内轨道6,内墙10和外墙11上远离窑室16的两根轨道配对形成外轨道7,所述外轨道7上设有用于吊装砖瓦出窑行车25,所述耐高温纤维模块4上方设置有多根窑背梁5,所述窑背梁5的两端通过驱动轮可滑动的安装于所述内轨道6上,所述多根窑背梁5的下部与耐高温纤维模块4固定连接形成可移动的窑顶17。

所述外墙7设有一段可拆卸的墙体,是为了大型车辆机械在圆柱窑体的内外通行,但不应频繁拆装。

所述可移动的窑顶17通过电机带动,所述外轨道7道上的行车25的用电由环形滑触线1提供。

所述内墙6的内侧搭有环形支架8,环形支架8上设有环形运坯机3,环形运坯机3的动力由环形滑触线1提供。

实施例9

一种圆柱式砖瓦烧结窑炉,包括两道半径不同的环形墙,半径小的为内墙10,半径大的为外墙11,内墙10与外墙11的墙顶均浇筑钢筋混凝土,内墙10与外墙11之间围成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分为窑炉段13、砖坯库存段14和成品出窑段15,所述窑炉段13的内墙10与外墙11上方密封连接有耐高温纤维模块4,所述内墙10外墙11和耐高温纤维模块4封闭形成窑室16;所述内墙10与外墙11的墙体内设有空腔,所述空腔为排潮烟道9,所述排潮烟道9通过哈风口26与窑室16连通,所述窑室16下端设有焙烧余热烟道12,所述排潮烟道9与焙烧余热烟道12连通,所述排潮烟道9与焙烧余热烟道12的连通处设有风闸2;所述内墙10与外墙11的墙顶上分别设有两根轨道,内墙10和外墙11上靠近窑室16的两根轨道配对形成内轨道6,内墙10和外墙11上远离窑室16的两根轨道配对形成外轨道7,所述外轨道7上设有用于吊装砖瓦出窑行车25,所述耐高温纤维模块4上方设置有多根窑背梁5,所述窑背梁5的两端通过驱动轮可滑动的安装于所述内轨道6上,所述多根窑背梁5的下部与耐高温纤维模块4固定连接形成可移动的窑顶17。

在窑顶17上还设置有坯棚27,外轨道7上配置的行车25,能拖动坯棚27进行铺装加长和重叠缩短作业。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