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呼吸式双层集气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43887阅读:223来源:国知局
一种呼吸式双层集气罩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呼吸式双层集气罩,属于燃气燃烧器零部件结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人们在市场上常见到集中作取暖用的火炉,一种是用木炭作燃料,这种火炉结构比较简单,在盘状炭盆内加上木炭即可使用,具有使用便捷、价格便宜的特点;另一种是用燃气作为燃料的火炉,这种火炉主要由炉体、燃烧系统和控制系统组成,火炉通过燃气燃烧释放的热量来供暖。

燃气取暖火炉的燃烧系统又包括燃烧盆、燃烧器、集气罩,控制系统包括调压阀、控制面板、点火针、热电偶和点火器。集气罩内保护着点火针及热电偶,利用感温产生电势驱动电磁阀,当集气罩内供氧不足而致燃烧(火焰)温度低于400°c时,热电偶提供电势不足维持电磁阀打开状态,便切断气源,保证燃气安全使用,保护人身安全。传统使用集气罩为单层结构。当燃烧介质为火山石,空(氧)气通过火山石表面气孔补充,使集气罩内供氧充足。而目前流行的介质--玻璃渣,特别是颗粒小于1.5cm,由于玻璃渣实心无孔,且之间间隙小,便阻断了二次空气补给,使热电偶无法持续作用,切断气源而熄火。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可以保证内部空气补给足够,使得热电偶可以持续工作的呼吸式双层集气罩。

本发明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呼吸式双层集气罩,包括第一集气层和第二集气层;所述第一集气层呈无底的盒装结构,底面为开口一,且其侧面设有与开口一相连通的开口二;所述第一集气层的侧面下端还设有连接固定片,所述连接固定片上设有通孔一;所述第二集气层与第一集气层的侧面呈间隙状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集气层和第二集气层上都设有若干均布的通孔二。

第一集气层和第二集气层固定连接,而第一集气层侧面下端设置连接固定片,通过使用螺钉穿过连接固定片上的通孔一,即可将双层集气罩固定在燃烧盆底部。双层集气罩与燃烧盆底部配合,使得双层集气罩只余下开口二为敞开口,该敞开口面向燃烧器设置,使得双层集气罩内的热电偶可以直接地感应火焰的燃烧温度。其次第二集气层与第一集气层的侧面呈间隙状态固定连接,使得燃烧盆内的玻璃渣与第一集气层之间存在间隙,而此间隙配合第一集气层、第二集气层上设置的通孔二,即可为外界环境中的空气与双层集气罩内部的空气的及时充分的交换流通提供了足够的条件,使得双层集气罩内的氧气浓度始终足以维持燃气的燃烧,从而使得火焰温度得以保持,从而保证了热电偶的正常工作,保证了取暖火炉的持续性工作供暖。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集气层的顶面靠近开口二的一端设有一体式的遮盖片,所述遮盖片上也设有若干均布的通孔二。

该遮盖片的设置可以使得双层集气罩高于燃烧器的部分收到遮挡,从而与燃烧器配合,可以有效地防止玻璃渣进入双层集气罩内而影响或改变双层集气罩内部的燃烧环境;同时也保护了双层集气罩内的点火针与热电偶不受到玻璃渣的伤害,进一步提升了双层集气罩对热电偶工作环境的保护,使得燃气取暖器可以正常工作。

进一步地,所述遮盖片与第一集气层的顶面之间呈大于九十度,小于一百八十度的夹角结构。遮盖片与燃烧器的配合更加地紧密。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集气层的侧面上靠近开口二的两端分别设有一体式的凸板,所述凸板上也设有若干均布的通孔二。

凸板的设置,从双层集气罩的侧面也对玻璃渣进入双层集气罩内而影响或改变双层集气罩内部的燃烧环境的问题作出了防御,配合遮盖片,进一步提升了双层集气罩对点火针与热电偶的保护。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集气层呈柱形盒体状,其侧面呈弧形结构;所述第二集气层绕第一集气层的侧面间隙设置,且第二集气层的两端分别与第一集气层的侧面的两端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集气层呈方形盒体状,其与开口二相对的一面,包括两块在同一平面上且端面间隙设置的隔板一和隔板二;所述第二集气层绕第一集气层的侧面间隙设置,且第二集气层的两端分别与第一集气层的侧面的两端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集气层呈方形盒体状,其与开口二相对的一面,包括两块在同一平面上且端面间隙设置的隔板三和隔板四;第一集气层上与开口二垂直的两面分别为侧面一和侧面二;所述第二集气层包括两块结构相同的隔离片一和隔离片二;所述隔离片一和隔离片二分别间隙设置在侧面一和侧面二的外侧。

进一步地,所述隔离片一和隔离片二均包括主挡板、两块侧挡板和一块顶板;所述侧挡板分别固定在主挡板的两个相对的边一和边二上,且与主挡板垂直设置;所述顶板一端和主挡板上与边一、边二相临的边三一体式连接,另一端与第一集气层的顶面固定连接;所述顶板与主板之间呈大于九十度,小于一百八十度的夹角结构。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本发明通过第一集气层和第二集气层的间隔设置、以及第一集气层和第二集气层上均布的通孔二,两者配合,使得外界环境中的空气与双层集气罩内部的空气的及时充分的交换流通提供了足够的条件,使得双层集气罩内的氧气浓度始终足以维持燃气的燃烧,从而使得火焰温度得以保持,从而保证了热电偶与电磁阀的正常工作,防止意外情况发生,更安全;二次空气补给顺畅,使燃气更充分燃烧,减少废气排出,更环保;预防用户误操作可能,确保燃气正常燃烧,更可靠;结构简单,便于生产制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在燃气取暖器中的位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在燃气取暖器中的位置结构示意图(部分燃烧器未显示)。

图4为图3中b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一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5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二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8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8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三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12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图12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图12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为燃烧盆,2为燃烧器,3为集气罩,4为调压阀,5为控制面板,6为开关阀,7为点火器,8为热电偶,9为点火针,10为第一集气层,11为第二集气层,12为连接固定片,13为通孔一,14为遮盖片,15为通孔二,16为隔离片一,17为隔离片二,18为凸板,19为主挡板,20为侧挡板,21为顶板,22为隔板一,23为隔板二,24为隔板三,25为隔板四。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发明的解释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如图1-4所示,燃气取暖炉一般包括炉体、燃烧系统和控制系统。

燃烧系统包括燃烧盆1、燃烧器2和集气罩3。燃烧盆1安装在炉体上。

燃烧器2呈圆管状环形结构,内侧均布喷气孔,通过螺栓连接固定在燃烧盆1内部。燃烧器2上连接有瓦斯管一。

集气罩3通过螺栓固定在燃烧盆1上,且紧靠燃烧器2设置。

控制系统包括调压阀4和控制面板5。

调压阀4一端与燃气瓶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固定在控制面板5上的开关阀6连接,开关阀6又通过波纹管与喷嘴连接。

控制面板5一侧固定开关阀6,另一个固定点火器7。开关阀6上安装有旋钮,点火器7上安装电池和盖帽。

控制系统还包括点火器7、热电偶8和点火针9。点火器7直接与点火针9连接用于点火,热电偶8与开关阀6连接。点火针9与热点偶设置在集气罩3内,固定在燃烧盆1上。

实施例一

参见图5-图7,本实施例包括第一集气层10和第二集气层11。

第一集气层10呈无底的柱形盒体状,其侧面呈弧形结构。底面为开口一,且其侧面设有与开口一相连通的开口二。

第一集气层10的侧面下端还设有连接固定片12,连接固定片12上设有通孔一13,通过使用螺钉穿过通孔一13,即可将双层集气罩3固定在燃烧盆1底部。

第一集气层10的顶面靠近开口二的一端设有一体式的遮盖片14。遮盖片14与第一集气层10的顶面之间呈大于九十度,小于一百八十度的夹角结构。

第二集气层11绕第一集气层10的侧面间隙设置,且第二集气层11的两端分别与第一集气层10的侧面的两端固定连接。

第一集气层10、第二集气层11和遮盖片14上都设有若干均布的通孔二15。

第一集气层10和第二集气层11的间隔设置、以及第一集气层10和第二集气层11上均布的通孔二15,两者配合,使得外界环境中的空气可以通过本实施例的弧形侧面,与内部的空气的及时充分的交换流通。

实施例二

参见图8-11,本实施例包括第一集气层10和第二集气层11。

第一集气层10呈无底的方形盒体状,底面为开口一,且其侧面设有与开口一相连通的开口二。其与开口二相对的一面,包括两块在同一平面上且端面间隙设置的隔板三24和隔板四25。

第一集气层10上与开口二垂直的两面分别为侧面一和侧面二。

在侧面一和侧面二的下端还分别设有连接固定片12,连接固定片12上设有通孔一13,通过使用螺钉穿过通孔一13,即可将双层集气罩3固定在燃烧盆1底部。

第一集气层10的顶面靠近开口二的一端设有一体式的遮盖片14。遮盖片14与第一集气层10的顶面之间呈大于九十度,小于一百八十度的夹角结构。

第一集气层10的侧面上靠近开口二的两端分别设有一体式的凸板18,凸板18的边缘与遮盖片14的边缘配合设置。

第二集气层11包括两块结构相同的隔离片一16和隔离片二17。隔离片一16和隔离片二17分别间隙设置在侧面一和侧面二的外侧。

隔离片一16和隔离片二17均包括主挡板19、两块侧挡板20和一块顶板21。侧挡板20分别固定在主挡板19的两个相对的边一和边二上,且与主挡板19垂直设置。

顶板21一端和主挡板19上与边一、边二相临的边三一体式连接,另一端与第一集气层10的顶面固定连接。顶板21与主板之间呈大于九十度,小于一百八十度的夹角结构。

第一集气层10、第二集气层11、遮盖片14和凸板18上都设有若干均布的通孔二15。

侧挡板20和顶板21配合使得主挡板19与第一集气层10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隙,该间隙配合通孔二15,使得外界环境中的空气可以通过本实施例的左、后方两个侧面,与内部的空气的及时充分的交换流通。

实施例三

参见图12-15,本实施例包括第一集气层10和第二集气层11。

第一集气层10呈无底的方形盒体状,底面为开口一,且其侧面设有与开口一相连通的开口二。其与开口二相对的一面,包括两块在同一平面上且端面间隙设置的隔板一22和隔板二23。

第一集气层10的侧面下端还设有连接固定片12,连接固定片12上设有通孔一13,通过使用螺钉穿过通孔一13,即可将双层集气罩3固定在燃烧盆1底部。

第一集气层10的顶面靠近开口二的一端设有一体式的遮盖片14。遮盖片14与第一集气层10的顶面之间呈大于九十度,小于一百八十度的夹角结构。

第一集气层10的侧面上靠近开口二的两端分别设有一体式的凸板18,凸板18的边缘与遮盖片14的边缘配合设置。

第二集气层11绕第一集气层10的侧面间隙设置,且第二集气层11的两端分别与第一集气层10的侧面的两端固定连接。

第一集气层10、第二集气层11、遮盖片14和凸板18上都设有若干均布的通孔二15。

第一集气层10和第二集气层11的间隔设置、以及第一集气层10和第二集气层11上均布的通孔二15,两者配合,使得外界环境中的空气可以通过本实施例的左、右、后方三个侧面,与内部的空气的及时充分的交换流通。

虽然本发明已以实施例公开如上,但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任何熟悉该项技术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构思和范围内所作的更动与润饰,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