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06757发布日期:2018-06-05 19:54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空气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空气调节设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空气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空调、空调扇、风扇等具有吹风功能的空气调节设备,其风向单一且吹风功率有限,吹出气流的强度随距离的延长逐渐减弱,存在扫风死角。当气流轨迹上有障碍物时,气流受障碍物遮挡容易出现气流影响不到的区域,并且吹出的空气不能针对局部空间进行工位式的空气调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空气调节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空气调节设备不能进行工位式空气调节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气调节装置,包括:第一风机系统,包括第一风机和第一壳体,第一壳体具有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第一风机设置在第一壳体中以使气体从第一进风口进入第一壳体并从第一出风口吹出,以促进室内空气流动;第二风机系统,包括第二风机和第二壳体,第二壳体具有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并能够相对第一壳体沿预定轨迹移动,第二风机设置在第二壳体中以使气体从第二进风口进入第二壳体并从第二出风口吹出,以促进室内空气流动。

进一步地,第一风机系统还包括设置在第一进风口和第一风机之间的第一换热器,通过第一进风口的空气依次经过第一换热器和第一风机后从第一出风口吹出,和/或,第二风机系统还包括设置在第二进风口和第二风机之间的第二换热器,通过第二进风口的空气依次经过第二换热器和第二风机后从第二出风口吹出。

进一步地,第二壳体设置在第一壳体外,第二壳体的底部设置有滚轮。

进一步地,第二壳体设置在第一壳体中,并位于第一风机的一侧,第一壳体沿预定轨迹布置有第三出风口,通过第一进风口的空气依次经过第二换热器和第二风机后从第三出风口吹出。

进一步地,空气调节装置还包括第三换热器,第一换热器具有与第三换热器相连的第一进管和第一出管,第二换热器具有与第三换热器相连的第二进管和第二出管。

进一步地,第二进管通过第一连接管连接在第一进管上,第二出管通过第二连接管连接在第一出管上。

进一步地,第一连接管和/或第二连接管为波纹金属软管。

进一步地,第二进管和/或第二出管上设置有第一控制阀。

进一步地,第一进管靠近第一换热器的一端和/或第一出管靠近第一换热器的一端上设置有第二控制阀。

进一步地,空气调节系统还包括设置在第二风机系统上的控制机构,控制机构能够控制第二风机系统沿预定轨迹移动。

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第二风机系统能够相对第一风机系统沿预定轨迹移动,使第二风机系统能够在第一风机系统的吹风范围内针对指定区域进行吹风,进而实现对第一风机系统辐射范围的延长,或者实现分区域调节,满足用户更特殊的需求,提高空气调节装置的舒适性。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空气调节装置的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空气调节装置的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空气调节装置的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第一风机系统;11、第一风机;12、第一壳体;13、第一换热器;14、第一进管;15、第一出管;20、第二风机系统;21、第二风机;22、第二壳体;23、第二换热器;24、第二进管;25、第二出管;51、第一连接管;52、第二连接管;53、第一控制阀;54、第二控制阀;55、控制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的空气调节装置包括空调、空调扇、风扇等能够促进室内空气流动实现调节空气的装置。目前市面上的各种空气调节装置通过导流板对吹出气体统一导向,使气流方向单一,不能针对局部区域进行空气调节,不能满足各局部区域对空气状态的不同需求。本申请的技术方案针对上述问题对空气调节装置的结构进行了改进。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绝不作为对本申请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申请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实施例一的空气调节装置包括第一风机系统10和第二风机系统20。其中,第一风机系统10包括第一风机11和第一壳体12,第一壳体12具有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第一风机11设置在第一壳体12中以使气体从第一进风口进入第一壳体12并从第一出风口吹出,以促进室内空气流动。第二风机系统20包括第二风机21和第二壳体22,第二壳体22具有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并能够相对第一壳体12沿预定轨迹移动,第二风机21设置在第二壳体22中以使气体从第二进风口进入第二壳体22并从第二出风口吹出,以促进室内空气流动。

应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第二风机系统20能够相对第一风机系统10沿预定轨迹移动,使第二风机系统20能够在第一风机系统10的吹风范围内针对指定区域进行吹风,进而实现对第一风机系统辐射范围的延长,或者实现分区域调节,满足用户更特殊的需求,提高空气调节装置的舒适性。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壳体22设置在第一壳体12外,并在第二壳体22的底部设置有滚轮,以使第二壳体22能够沿预定轨迹或者在预定范围内移动。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第一风机系统10还包括设置在第一进风口和第一风机11之间的第一换热器13,通过第一进风口的空气依次经过第一换热器13和第一风机11后从第一出风口吹出。相似地,第二风机系统20还包括设置在第二进风口和第二风机21之间的第二换热器23,通过第二进风口的空气依次经过第二换热器23和第二风机21后从第二出风口吹出。在第一风机11和第一换热器13的作用下,第一风机系统10能够改变流经第一风机系统10的气体的温度,进而实现对室内空气温度的调节。

与第一风机系统10相似地,在第二风机21的驱动下,第二换热器23使第二风机系统20能够改变流经第二风机系统20的气体的温度。随着改变第二壳体22的位置,第二风机系统20辐射的范围能够响应地改变,进而实现对室内局部区域空气温度的调节。当目标区域与第一风机系统10之间存在遮挡物导致目标区域的温度调节效果不佳时,移动并改变第二出风口的朝向,使调节空气能够绕过遮挡物,以对室内被遮挡的目标区域进行调节。第一换热器13和第二换热器23的换热效率可以不同,以使第二换热器23影响的局部区域的温度与其他区域的温度不同,进一步提高空气调节装置的工位式空气调节效果。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空气调节装置还包括第三换热器,如图1所示,第一换热器13具有与第三换热器相连的第一进管14和第一出管15,第二换热器23具有与第三换热器相连的第二进管24和第二出管25。第一换热器13和第二换热器23并联连接在第三换热器上,使制冷剂形成回路。

优选地,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第二进管24通过第一连接管51连接在第一进管14上,第二出管25通过第二连接管52连接在第一出管15上以缩短空气调节装置中管线长度。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第一连接管51和第二连接管52为波纹金属软管。金属软管能够在第二风机系统20移动时弯曲或者伸直,以配合第一换热器13和第二换热器23之间的距离变化,波纹金属软管成本低、寿命长、性价比高并易于获得,能够有效地降低本实施例的空气调节装置的生产成本和维修成本。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第二进管24和第二出管25上设置有第一控制阀53。通过第一控制阀53控制第二风机系统20中制冷剂的流动及流量,进而控制第二风机系统20的换热功能和换热效果。

更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空气调节系统还包括设置在第二风机系统20上的控制机构55,控制机构55能够控制第二风机系统20沿预定轨迹移动,以便于用户调节第二风机系统20的具体位置和吹风范围。

实施例二:

实施例二的空气调节装置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对第二风机系统20的移动方式进行了改进。具体地,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第二壳体22设置在第一壳体12内,并位于第一风机11的下方,第二壳体22上设置有滚轮以实现在第一壳体12中移动。

第一壳体12沿第二壳体22的移动轨迹设置有第三出风口,使气体能够依次经过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进入至第二风机系统20内,当第二壳体22移动至预设轨迹的任意位置时从第二风机系统20内流出的空气能够依次经过第二出风口和第三出风口吹出空气调节装置,以对目标区域的空气状况进行调节。第二壳体22将第二风机系统20整合在空气调节装置中,以便于第二风机系统20的安装和控制。

实施例三:

实施例三的空气调节装置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对第一换热器13的管路结构进行了改进。具体地,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第一进管14靠近第一换热器13的一端以及第一出管15靠近第一换热器13的一端均设置有第二控制阀54。第一控制阀53和第二控制阀54使第一换热器13和第二换热器23能够相互独立运行,在必要时能够仅使用第二换热器23进行换热并对局部区域的空气进行调节,以节约能源。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发明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第二风机系统能够相对第一风机系统沿预定轨迹移动,使第二风机系统能够在第一风机系统的吹风范围内针对指定区域进行吹风,进而实现对第一风机系统辐射范围的延长,或者实现分区域调节,满足用户更特殊的需求,提高空气调节装置的舒适性。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