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加热的室内暖气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05240阅读:24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暖气炉领域,特别是一种移动加热的室内暖气炉。



背景技术:

对于传统的暖气炉而言,位置是相对于固定的,为了便于室内空间的利用,因此会将暖气炉放置在室内的一角处,由于摆放的位置,对于远处的地方传热不方便,为了使得室内的温度变暖,需要使用更多的燃料,在一些空旷的厂房内,长时间不使用,就不需要进行加热,如果一旦需要使用,为了保证内部的温度变高,需要利用暖气炉进行长时间的加热,由于厂房比较大,因此位置固定的炉子是不能够快速使得室内变热的,通常在固定的炉子外侧放置鼓风机来帮助,由于鼓风机需要通电,因此比较的浪费电能,鼓风机就是使得内部燃料与空气接触更多的操作,使得内部火苗变大,加热更加快速,因此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设计一种便于移动增大与空气接触面积,同时加热均匀快速,节约电能和燃料的装置是很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设计了一种移动加热的室内暖气炉。

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移动加热的室内暖气炉,包括条形承载基座,所述条形承载基座上表面设有加热暖气机构,所述条形承载基座下表面边缘处设有移动机构,所述加热暖气机构由固定连接在条形承载基座上表面两端处的两组支撑立柱、设置在两组支撑立柱上表面的条形加热箱体、加工在条形加热箱体下表面中心处的一号条形开口、加工在条形承载基座上表面且与一号条形开口相对应的二号条形开口、固定连接在条形加热箱体内下端且与一号条形开口相匹配的条形拦截架、固定连接在条形拦截架左右两侧且与条形加热箱体内侧表面相搭接的一组密封支撑板、设置在条形加热箱体内且位于每个密封支撑板下表面的一组条形限制凸起、设置在每个条形限制凸起侧表面且与条形加热箱体之间的固定螺钉、固定连接在条形加热箱体左右两相对侧表面下端的多组竖直固定板、设置在每个竖直固定板侧表面四角处且与条形加热箱体外侧表面之间的两组固定钉、加工在每个竖直固定板外侧表面中心处的竖直滑道、设置在每个竖直滑道内的滑动块、固定连接在每个滑动块下表面且部分位于条形加热箱体下方的折形支撑架、固定连接在多组折形支撑架之间且与一号条形开口相匹配的密封承载板、固定连接在密封承载板上表面且与条形拦截架相匹配的若干个条形插条、固定连接在每个滑动块上表面的竖直支撑杆、设置在条形加热箱体左右两侧且与所对应所有竖直支撑杆上表面固定连接的推动架、套装在每个推动架上表面的一组隔热条、加工在条形加热箱体前表面且位于条形拦截架上方的进料口、铰链连接在进料口内的遮挡门、加工在条形加热箱体前表面且位于进料口上方的三号条形开口、加工在条形加热箱体左右两相对侧表面上且位于所对应推动架上方的四号条形开口、嵌装在每个四号条形开口和三号条形开口内的密封塞、嵌装在每个密封塞内侧表面上的若干个水平支撑圆杆、套装在每个支撑圆杆上且与条形加热箱体相匹配的金属传热棒、设置在条形加热箱体上表面的多个折形传热管道、套装在每个推动架上且与条形加热箱体上表面相搭接的摆动架共同构成的,所述移动机构由固定连接在条形承载基座下表面边缘处的支撑框架、固定连接在支撑框架下表面四角处的两组矩形固定壳、加工在每个矩形固定壳侧表面上的折形开口、设置在每个矩形固定壳内且与所对应折形开口相匹配的支撑块、固定连接在每个支撑块下表面的支撑万向轮共同构成的。

所述条形承载基座后表面固定连接折形固定把手,所述折形推动把手前表面套装隔热板。

所述折形固定把手的高度小与隔热板的高度。

每个所述四号条形开口和三号条形开口均不再同一水平线上。

多组所述竖直固定板的数量为3-6组,且两两相对放置。

每个所述密封塞的纵截面均为t形。

多个所述折形传热管道的数量为4-6个,面且均匀分布。

所述二号条形开口的横截面大于一号条形开口的横截面。

若干个所述条形插条均相互平行。

每个所述摆动架均位于所对应的一组隔热条之间。

利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制作的移动加热的室内暖气炉,一种使用比较方便,便于进行移动加热,便于存热,便于卸掉剩余残渣,移动加热使得室内温度加热快速,较少燃料使用的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述一种移动加热的室内暖气炉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所述一种移动加热的室内暖气炉的侧视图;

图3是本发明所述一种移动加热的室内暖气炉的俯视剖面图;

图4是本发明所述一种移动加热的室内暖气炉中条形加热箱体和折形传热管道相配合的俯视图;

图中,1、条形承载基座;2、支撑立柱;3、条形加热箱体;4、条形拦截架;5、密封支撑板;6、条形限制凸起;7、固定螺钉;8、竖直固定板;9、固定钉;10、竖直滑道;11、滑动块;12、折形支撑架;13、密封承载板;14、条形插条;15、竖直支撑杆;16、推动架;17、隔热条;18、遮挡门;19、密封塞;20、水平支撑圆杆;21、金属传热棒;22、折形传热管道;23、摆动架;24、支撑框架;25、矩形固定壳;26、支撑块;27、支撑万向轮;28、折形固定把手;29、隔热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具体描述,如图1-4所示,一种移动加热的室内暖气炉,包括条形承载基座1,所述条形承载基座1上表面设有加热暖气机构,所述条形承载基座1下表面边缘处设有移动机构,所述加热暖气机构由固定连接在条形承载基座1上表面两端处的两组支撑立柱2、设置在两组支撑立柱2上表面的条形加热箱体3、加工在条形加热箱体3下表面中心处的一号条形开口、加工在条形承载基座1上表面且与一号条形开口相对应的二号条形开口、固定连接在条形加热箱体3内下端且与一号条形开口相匹配的条形拦截架4、固定连接在条形拦截架4左右两侧且与条形加热箱体3内侧表面相搭接的一组密封支撑板5、设置在条形加热箱体3内且位于每个密封支撑板5下表面的一组条形限制凸起6、设置在每个条形限制凸起6侧表面且与条形加热箱体3之间的固定螺钉7、固定连接在条形加热箱体3左右两相对侧表面下端的多组竖直固定板8、设置在每个竖直固定板8侧表面四角处且与条形加热箱体3外侧表面之间的两组固定钉9、加工在每个竖直固定板8外侧表面中心处的竖直滑道10、设置在每个竖直滑道10内的滑动块11、固定连接在每个滑动块11下表面且部分位于条形加热箱体3下方的折形支撑架12、固定连接在多组折形支撑架12之间且与一号条形开口相匹配的密封承载板13、固定连接在密封承载板13上表面且与条形拦截架4相匹配的若干个条形插条14、固定连接在每个滑动块11上表面的竖直支撑杆15、设置在条形加热箱体3左右两侧且与所对应所有竖直支撑杆15上表面固定连接的推动架16、套装在每个推动架16上表面的一组隔热条17、加工在条形加热箱体3前表面且位于条形拦截架4上方的进料口、铰链连接在进料口内的遮挡门18、加工在条形加热箱体3前表面且位于进料口上方的三号条形开口、加工在条形加热箱体3左右两相对侧表面上且位于所对应推动架16上方的四号条形开口、嵌装在每个四号条形开口和三号条形开口内的密封塞19、嵌装在每个密封塞19内侧表面上的若干个水平支撑圆杆20、套装在每个支撑圆杆上且与条形加热箱体3相匹配的金属传热棒21、设置在条形加热箱体3上表面的多个折形传热管道22、套装在每个推动架16上且与条形加热箱体3上表面相搭接的摆动架23共同构成的,所述移动机构由固定连接在条形承载基座1下表面边缘处的支撑框架24、固定连接在支撑框架24下表面四角处的两组矩形固定壳25、加工在每个矩形固定壳25侧表面上的折形开口、设置在每个矩形固定壳25内且与所对应折形开口相匹配的支撑块26、固定连接在每个支撑块26下表面的支撑万向轮27共同构成的;所述条形承载基座1后表面固定连接折形固定把手28,所述折形推动把手28前表面套装隔热板29;所述折形固定把手28的高度小与隔热板29的高度;每个所述四号条形开口和三号条形开口均不再同一水平线上;多组所述竖直固定板8的数量为3-6组,且两两相对放置;每个所述密封塞19的纵截面均为t形;多个所述折形传热管道22的数量为4-6个,面且均匀分布;所述二号条形开口的横截面大于一号条形开口的横截面;若干个所述条形插条14均相互平行;每个所述摆动架23均位于所对应的一组隔热条17之间。

本实施方案的特点为,使用时,将位于条形加热箱体3前表面的遮挡门18进行摆动打开,将条形加热箱体3内放入一些煤块进行燃烧,其中位于条形加热箱体3内下端的条形拦截架4便于拦截煤块的作用,其中位于条形拦截架4两侧且与条形加热箱体3内侧表面之间的一组密封支撑板5也便于有效的隔断的,其中每个密封支撑板5均通过一组条形限制凸起6进行连接,其中位于每个条形限制凸起6侧表面与条形加热箱体3侧表面之间的固定螺钉7便于固定的更加良好,也便于进行拆卸,燃烧的热气经过位于条形加热箱体3上表面的若干个折形传送管道22进行排走,便于对室内进行有效的加热,其中位于条形加热箱体3内的若干个金属传热棒21便于有效的传热和保温的,其中每个金属传热棒21均通过所对应的水平支撑圆杆20与所对应的密封塞19进行连接,其中若干个金属传热棒21是交叉排列的,便于有效的存热,其中每个密封塞19可以在条形加热箱体3内拿出来,便于更换,其中在燃烧的一定时间的之后,煤块会变成煤灰,将位于每个推动架16上表面的摆动架23从条形加热箱体3上表面摆动下来,之后向下按动,通过多个竖直支撑杆15使得位于每个竖直支撑杆15下表面的滑动块11在所对应的竖直滑道10内向下移动,使得位于每个移动块11下表面的折形支撑架12向下移动,使得位于多组折形支撑架12之间且与条形加热箱体3下表面一号条形开口相对应的密封承载板13向下移动,使得位于密封承载板13上表面的若干个条形插条14向下与条形拦截架4之间进行分离,将煤灰露出,位于条形承载基座1上表面的二号条形开口比一号条形开口大,便于进行排灰,排完灰之后,反向操作,将一号条形开口在进行移动,再次进行燃烧,其中在燃烧的过程中,通过人工推动,使得位于条形承载基座1下方的支撑万向轮27进行移动,使得此装置在移动中对室内空气进行均匀的加热,而且在进行移动时,内燃烧处接触比较多的空气,便于增大燃烧,产热快速,其中每个支撑万向轮27均通过支撑块26与所对应的矩形固定壳25进行连接,也便于从所对应的矩形固定壳25内拿出来,其中多个矩形固定壳25通过支撑框架24与条形承载基座1下表面边缘处进行连接位于条形承载基座1后表面的折形固把手28便于进行推动,位于折形固定把手28前表面的隔热板29便于进行隔热没事的人工推动不受到热浪侵袭,其中位于每个推动架16上表面的一组隔热条17便于进行拉动时,隔热,一种使用比较方便,便于进行移动加热,便于存热,便于卸掉剩余残渣,移动加热使得室内温度加热快速,较少燃料使用的装置。

在本实施方案中,使用时,将位于条形加热箱体3前表面的遮挡门18进行摆动打开,将条形加热箱体3内放入一些煤块进行燃烧,其中位于条形加热箱体3内下端的条形拦截架4便于拦截煤块的作用,其中位于条形拦截架4两侧且与条形加热箱体3内侧表面之间的一组密封支撑板5也便于有效的隔断的,其中每个密封支撑板5均通过一组条形限制凸起6进行连接,其中位于每个条形限制凸起6侧表面与条形加热箱体3侧表面之间的固定螺钉7便于固定的更加良好,也便于进行拆卸,燃烧的热气经过位于条形加热箱体3上表面的若干个折形传送管道22进行排走,便于对室内进行有效的加热,其中位于条形加热箱体3内的若干个金属传热棒21便于有效的传热和保温的,其中每个金属传热棒21均通过所对应的水平支撑圆杆20与所对应的密封塞19进行连接,其中若干个金属传热棒21是交叉排列的,便于有效的存热,其中每个密封塞19可以在条形加热箱体3内拿出来,便于更换,其中在燃烧的一定时间的之后,煤块会变成煤灰,将位于每个推动架16上表面的摆动架23从条形加热箱体3上表面摆动下来,之后向下按动,通过多个竖直支撑杆15使得位于每个竖直支撑杆15下表面的滑动块11在所对应的竖直滑道10内向下移动,使得位于每个移动块11下表面的折形支撑架12向下移动,使得位于多组折形支撑架12之间且与条形加热箱体3下表面一号条形开口相对应的密封承载板13向下移动,使得位于密封承载板13上表面的若干个条形插条14向下与条形拦截架4之间进行分离,将煤灰露出,位于条形承载基座1上表面的二号条形开口比一号条形开口大,便于进行排灰,排完灰之后,反向操作,将一号条形开口在进行移动,再次进行燃烧,其中在燃烧的过程中,通过人工推动,使得位于条形承载基座1下方的支撑万向轮27进行移动,使得此装置在移动中对室内空气进行均匀的加热,而且在进行移动时,内燃烧处接触比较多的空气,便于增大燃烧,产热快速,其中每个支撑万向轮27均通过支撑块26与所对应的矩形固定壳25进行连接,也便于从所对应的矩形固定壳25内拿出来,其中多个矩形固定壳25通过支撑框架24与条形承载基座1下表面边缘处进行连接位于条形承载基座1后表面的折形固把手28便于进行推动,位于折形固定把手28前表面的隔热板29便于进行隔热没事的人工推动不受到热浪侵袭,其中位于每个推动架16上表面的一组隔热条17便于进行拉动时,隔热。

上述技术方案仅体现了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优选技术方案,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其中某些部分所可能做出的一些变动均体现了本发明的原理,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