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科恩达效应的空调厂房屋顶气膜降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03649阅读:287来源:国知局
基于科恩达效应的空调厂房屋顶气膜降温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屋顶降温装置,特别是一种基于科恩达效应的空调厂房屋顶气膜降温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大量的厂房建筑应运而生,相应的,空调能耗也显著增长。据统计,厂房的空调能耗约占建筑能耗的30%-60%左右,因此,发展绿色能源建筑,减少空调能耗在当下显得越来越重要。

空调厂房屋顶多为钢板结构,屋顶的保温隔热性能差,传热系数大。夏季白天随着时间的不同,厂房屋面外表面温度也不同,最低温度40℃,下午14时最高温度温度可达70℃,屋顶上方空气温度33-36℃,高大空间空调厂房上部区域温度26-29℃。太阳辐射强度大再加上屋面表面积大,屋面夏季空调冷负荷占厂房围护结构冷负荷的很大比例。

目前对空调厂房屋顶降温的技术方法有三种:

1、对屋顶用冷水喷淋进行蒸发冷却,降低屋顶表面温度。这种方法存在着水喷淋对屋顶表面的结垢以及回水降温等问题。

2、在屋顶涂覆太阳热反射涂料,提高屋顶的反射率,从而降低屋顶太阳辐射得热。但是空调厂房屋顶表面积通常较大,涂满屋顶需要的涂料量较大,日常清洁需要消耗人力物力,成本偏高,并且耐用性不好。

3、在屋顶上方架设百叶遮挡太阳,降低屋顶表面温度。但是空调厂房屋顶表面积通常较大,导致遮阳百叶的安装及使用成本偏高,且日常清洁需要消耗人力物力,且需要根据太阳的照射角度变化及时调节百叶角度,使用较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基于科恩达效应的空调厂房屋顶气膜降温装置,它通过利用空调厂房排风(当排风量不够时,结合屋面上方的新风),实现小风量诱导屋面外表面上方空气,在空调厂房屋面外表面形成气膜。它解决了现有的厂房屋顶降温方法(及装置)成本偏高、日常清洁维护麻烦、降温效果差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基于科恩达效应的空调厂房屋顶气膜降温装置,包括科恩达翼型片、弧形上罩、连接块、端板、风箱、抽风机及底板;

科恩达翼型片位于底板上方,并位于弧形上罩的侧边下方,其一端设有弧形导流头;

弧形上罩设在科恩达翼型片的上端,其通过连接块与科恩达翼型片的弧形导流头连接,其与科恩达翼型片之间设有条形出风口;

端板竖直安装在底板上,并与科恩达翼型片和弧形上罩连接;科恩达翼型片、弧形上罩、端板及底板四者合围形成出风腔;

风箱安装在底板上,其内设有静压腔和抽风腔;静压腔下端设有进风口A,侧壁上设有出风口A;抽风腔一侧壁上设有进风口B,另一侧壁上设有出风口B,抽风腔设在静压腔的外侧,抽风腔的进风口B与静压腔的出风口A连通,抽风腔的出风口B与出风腔连通;

抽风机安装在抽风腔内;

底板上设有与静压腔的进风口A连通的风孔。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静压腔上端设有管接口;其还包括新风管,新风管一端连接在静压腔的管接口上,另一端穿过弧形上罩而位于出风腔外部,新风管内部从上至下依次设有过滤网和风阀。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科恩达翼型片的外表面为科恩达曲面。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抽风腔的出风口B的高度低于条形出风口的高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科恩达翼型片的数量有两个,分别通过连接块连接在弧形上罩的两侧下方;端板的数量有两块,分别连接在科恩达翼型片和弧形上罩的两侧;静压腔在相对的两侧壁上均设有出风口A,抽风腔的数量有两个,分别设在静压腔的两外侧,并分别通过进风口B与静压腔的两个出风口A连通。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静压腔内设有中隔板,中隔板上端连接在静压腔顶部,下端连接在静压腔底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科恩达翼型片的数量为一个;端板的数量有四块,其中两块连接在科恩达翼型片和弧形上罩的两侧,另外两块与弧形上罩连接;静压腔仅在一侧壁上设有出风口A。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降温效果好。利用空调厂房的排风(当排风量不够时,结合屋面上方的新风),经基于科恩达效应的空气诱导装置的窄缝口送出,沿着科恩达曲面流动,实现小风量诱导屋面周围空气,最后在屋顶外表面形成气膜,气膜贴壁速度大,能充分带走热量,降低屋面外表面温度。

2、有效降低夏季空调厂房屋顶冷负荷。利用空调厂房的排风(当排风量不够时,结合屋面上方的新风),经基于科恩达效应的空气诱导装置的窄缝口送出,沿着科恩达曲面流动,实现小风量诱导屋面周围空气,最后在屋顶外表面形成气膜,气膜贴壁速度大,能充分带走热量;通过降低屋顶外表面温度来降低屋顶内外表面传热温差,从而大大减小空调厂房屋顶冷负荷,随着屋顶外表面温度降低程度的不同,空调厂房屋顶冷负荷降低程度也不同,减小程度为30%-60%。

3、兼顾排风。可以根据不同空调厂房的不同换气次数,调节排风风量,进行低焓值排风处理,从而兼顾排风。

4、屋顶清扫(除尘扫雪)。可以利用空气诱导装置形成的气膜来为厂房屋顶清扫灰尘。并且冬季厂房屋顶常常会伴有积雪,此时可利用空气诱导器系统来进行融雪,关闭新风管内的风阀,启动抽风机将室内空气抽出,经过科恩达翼型片的诱导,在屋面形成气膜,产生融雪效果。

5、能耗小、噪音低。基于科恩达效应的空气诱导装置利用部分新风诱导,即利用小流量诱导出流,诱导率高达10~15倍,这使得流经抽风机的风量会明显减少,对风机的功率要求也会大大降低;利用条形出风口和科恩达曲面诱导,实现小流量小功率诱导出风产生普通大功率风机的出风效果,从而减少电能消耗30%以上。弧形导流头的平滑曲面可减少由于气流遇到尖锐物产生乱流噪音。

以下结合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

图3为图2的A部分放大图;

图4为图2的B部分放大图;

图5为实施例1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的B-B剖视图;

图8为实施例2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4所示,基于科恩达效应的空调厂房屋顶气膜降温装置,包括科恩达翼型片1、弧形上罩2、连接块3、端板5、风箱7、抽风机8、新风管9及底板10。

科恩达翼型片1位于底板10上方,并位于弧形上罩2的侧边下方,其一端设有弧形导流头11。弧形导流头11的平滑曲面可减少由于气流遇到尖锐物而产生的乱流噪音。科恩达翼型片1的数量有两个,分别位于弧形上罩2的两侧下方。科恩达翼型片1的外表面为科恩达曲面。

弧形上罩2设在科恩达翼型片1的上端,其在两侧分别通过连接块3与科恩达翼型片1的弧形导流头11连接,其与科恩达翼型片1之间设有条形出风口4。

端板5安装在底板10上并与底板10垂直,端板5的数量有两块,分别连接在科恩达翼型片1和弧形上罩2的两侧。端板5、科恩达翼型片1、弧形上罩2及底板10四者合围形成出风腔6。

风箱7安装在底板10上,其内设有静压腔71和抽风腔72。静压腔71下端设有进风口A711,相对的两侧壁上均设有出风口A712,上端设有管接口713。抽风腔72一侧设有进风口B721,另一侧设有出风口B722,抽风腔72有两个,分别设在静压腔71的两外侧,抽风腔72的进风口B721与静压腔71的出风口A712连通,抽风腔72的出风口B722与出风腔6连通。

抽风机8安装在抽风腔72内。

新风管9一端连接在静压腔71的管接口713上,另一端穿过弧形上罩2而位于出风腔6外部,新风管9内部从上至下依次设有过滤网91和风阀92。

底板10上设有与静压腔71的进风口A711连通的风孔101。

优选,静压腔71内设有中隔板714,中隔板714上端连接在静压腔71顶部,下端连接在静压腔71底部。中隔板714的作用是分隔静压腔中的气流,

保证静压腔中左右两边风量相等。

优选,抽风腔72的出风口B722的高度低于条形出风口4的高度。以减少气流从条形出风口4流出时产生的噪音。

实施例2:

如图6-7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相比区别仅在于:科恩达翼型片1的数量为一个。端板5的数量有四块,其中两块连接在科恩达翼型片1和弧形上罩2的两侧,另外两块与弧形上罩2连接。静压腔71仅在一侧壁上设有出风口A712。

简述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如图5、8所示,使用之前在厂房屋顶99上需要预先开设连通至室内的孔991,使用时将本实用新型放置在厂房屋顶99上,底板10上的风孔101正对厂房屋顶99上的孔991,启动抽风机8,室内的冷空气依次通过厂房屋顶99上的孔991、底板10上的风孔101及静压腔71的进风口A711进入静压腔71内,再通过静压腔71的出风口A712和抽风腔72的进风口B721进入抽风腔72内,然后通过抽风腔72的出风口B722进入出风腔6内。气流在出风腔6内沿着科恩达翼型片1的内表面流动,经过弧形导流头11导流后,从条形出风口4出流,再沿着科恩达翼型片1的外表面流动形成稳定的贴附射流,并且诱导屋顶上方周围空气,最后在厂房屋顶99外表面形成稳定的贴壁气膜,气膜贴壁速度大,能够不断将热量带走,达到良好的降温效果。

实施例2适用于厂房屋顶宽度较窄的情况。

使用时可通过调节抽风机8的转速来调节风量,进而达到调节条形出风口4的出流速度的效果。还可通过调节风阀92的开度来改变室外新风和室内排风风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