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油烟机配件领域,具体为一种T型油烟机油网。
背景技术:
现有的油烟机油网存在如下缺陷:1.一般的油网进烟孔都是长条形,如国内专利CN200610037745.0、国内专利CN201110197885.5提出的油烟机进烟孔,都是长条形状,如图1所示,为当前最常见的长条形进烟孔结构,这种形状的进烟孔,进烟量较大,对油烟的阻力较小,不会产生较大的噪音,但是存在滴油的情况,因为中部较长的进烟孔,进烟量较大,凝聚的重油较多,而没有引流的结构,因此不便于重油的排放,由于烟孔较长,其本身的强度也会降低,容易发生变形;2.现有的油烟机,集油盒安装不方便,如国内专利CN200710067836.3,其方案为;螺丝锁紧的方式,这种方式不方便重油的清洗,又如国内专利CN201120493606.5,其采用的是旋接的方式将集油盒锁紧,但是扣接的方式,这种方式虽然便捷,但是容易掉,对做饭造成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T型油烟机油网,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T型油烟机油网,包括油烟机本体、集烟罩、第一油网和集油盒,油烟机本体的下部设有集烟罩,集烟罩的下部设有第一油网,所述第一油网的一侧边设有卡接插头,卡接插头插在集烟罩的侧边,第一油网的另一侧边设有螺丝孔,第一油网设有第一进烟孔组,所述第一进烟孔组为条形,第一进烟孔组的中部向两侧依次渐短设置,第一油网的中部设有集油盒锁紧板,集油盒锁紧板上设有集油盒锁紧孔,集油盒锁紧板的中部设有漏油孔;
第一油网的下侧设有第二油网,第二油网的侧边设有螺丝槽,螺丝槽的位置分别与卡接插头、螺丝孔相对应,所述第二油网上设有第二进烟孔组,位于中部的第二进烟孔组向两侧依次渐短设置,并且第一进烟孔组与第二进烟孔组的进烟孔位置相互错开,并且第一油网和第二油网之间留有6-20mm的空隙,所述第二油网的中部设有集油盒连接板,集油盒连接板的两侧对应集油盒锁紧板设有集油盒锁紧孔,集油盒连接板的中部对应集油盒锁紧板设有漏油孔,所述集油盒连接板的漏油孔侧边设有集油盒锁孔,所述集油盒锁孔的一端设有插口,另一端设有卡接槽,所述集油盒通过卡接块插接在卡接槽中。
优选的,所述第一油网和第二油网均为倒金字塔形状,且侧边的倾斜角为30-45度,所述第一进烟孔组和第二进烟孔组的通孔边缘均带有至少1毫米高的侧沿,该侧沿向上与通孔为一体成型,所述第一进烟孔组中部均设有横梁一,第二进烟孔组的中部均设有横梁二,横梁一与横梁二交错设置,通过加入横梁一与横梁二,能够缩短进烟孔的长度,从而提高进烟孔的强度,第一油网自身的斜面交界处和第二油网自身的斜面交界处设有圆形烟孔,利于增加进烟量。
优选的,所述集油盒锁孔和卡接槽均对应的设有两组,且集油盒锁孔和卡接槽以漏油孔为中心呈中心对称设置。
优选的,所述集油盒锁紧板上设有个漏油孔,其分布方式为中间一个,其余四角各一个。
优选的,所述螺丝槽的侧边通过螺丝与集烟罩固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加入第一进烟孔组和第二进烟孔组,能够缩短中部的进烟孔长度,减少重油在较长的通孔上的流程,从而避免过多的聚集重油造成的重油滴落,避免影响菜品质量,本实用新型通过加入了集油盒锁孔和卡接槽,能够通过旋接直接将集油盒连接并扣紧,拆装方便,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能够避免重油滴落,又方便集油盒的安装和拆卸清洗,适合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当前使用最广的长条形进烟孔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爆炸图;
图3为第一油网结构示意图;
图4为第二油网结构示意图;
图5为第一油网和第二油网安装结构俯视图;
图6为集油盒锁紧板结构示意图;
图7为集油盒连接板结构示意图;
图8为集油盒结构示意图;
图9为第一油网和第二油网安装结构侧视图。
图中:1油烟机本体、2集烟罩、3第一油网、31卡接插头、32螺丝孔、 33第一进烟孔组、34集油盒锁紧板、35集油盒锁紧孔、36漏油孔、4第二油网、41螺丝槽、42第二进烟孔组、43集油盒连接板、44集油盒锁孔、45卡接槽、5集油盒、6长条形进烟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9,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T型油烟机油网,包括油烟机本体1、集烟罩2、第一油网3和集油盒5,油烟机本体1的下部设有集烟罩2,集烟罩2的下部设有第一油网3,第一油网3的一侧边设有卡接插头31,卡接插头31插在集烟罩2的侧边,第一油网3的另一侧边设有螺丝孔32,第一油网3设有第一进烟孔组33,第一进烟孔组33为条形,第一进烟孔组33的中部向两侧依次渐短设置,第一油网3的中部设有集油盒锁紧板 34,集油盒锁紧板34上设有集油盒锁紧孔35,集油盒锁紧板34的中部设有漏油孔36;
第一油网3的下侧设有第二油网4,第二油网4的侧边设有螺丝槽41,螺丝槽41的位置分别与卡接插头31、螺丝孔32相对应,螺丝槽41的侧边通过螺丝与集烟罩2固定。
第二油网4上设有第二进烟孔组42,位于中部的第二进烟孔组42向两侧依次渐短设置,并且第一进烟孔组33与第二进烟孔组42的进烟孔位置相互错开,即第一油网3和第二油网4的俯视图是透不过光线的,如图5所示,即使有重油从第一油网3滴落,也会在第二油网4的阻挡下引流到集油盒5 中,以保证油烟凝聚的重油不会从油网中滴落到灶台上,并且第一油网3和第二油网4之间留有6-20mm的空隙,如图9所示,这样能够保证油烟顺利的从进烟孔进入油烟机。
第一油网3和第二油网4均为倒金字塔形状,且侧边的倾斜角为30-45 度,第一进烟孔组33和第二进烟孔组42的通孔边缘均带有至少1毫米高的侧沿,该侧沿向上与通孔为一体成型。通过侧沿能够防止重油在流动的过程中滴落,有效防止滴油。第一进烟孔组33中部均设有横梁一,第二进烟孔组 42的中部均设有横梁二,横梁一与横梁二交错设置,所述第一油网3自身的斜面交界处和第二油网4自身的斜面交界处设有圆形烟孔。
通过第一进烟孔组33和第二进烟孔组42能够将冷却的油烟聚集,并引流到漏油孔36处向集油盒5中部滴落。
第二油网4的中部设有集油盒连接板43,集油盒连接板43的两侧对应集油盒锁紧板34设有集油盒锁紧孔35,集油盒连接板43的中部对应集油盒锁紧板34设有漏油孔36,集油盒锁紧板34上设有5个漏油孔36,其分布方式为中间一个,其余四角各一个。集油盒连接板43的漏油孔36侧边设有集油盒锁孔44,集油盒锁孔44的一端设有插口,另一端设有卡接槽45,该插口用于将集油盒5的卡接块伸入,然后旋转集油盒5使卡接块对准卡接槽45,集油盒5通过卡接块插接在卡接槽45中,这样便于安装和拆卸。集油盒锁孔 44和卡接槽45均对应的设有两组,且集油盒锁孔44和卡接槽45以漏油孔 36为中心呈中心对称设置。通过漏油孔36将凝聚的重油引流到集油盒5中,便于清理。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能够在保持原有进烟量的基础上,增加对凝聚重油的引流,便于对重油进行收集,防止滴落,并且本实用新型便于集油盒5 的拆卸和安装,具有很好的实用性。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