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风机出风口结构及蒸发式冷风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32424阅读:1207来源:国知局
冷风机出风口结构及蒸发式冷风机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蒸发式冷风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冷风机出风口结构及蒸发式冷风机。



背景技术:

蒸发式冷风机是一种集降温、换气、防尘、除味于一身的蒸发式降温换气机组,除了可以为企业车间、公共场所、商业娱乐场合带来新鲜空气和降低温度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特点即节能、环保。这是一种无压缩机、无冷媒、无铜管的环保空调,其主要核心部件为蒸发式湿帘(多层波纹纤维叠合物)及主电机,耗电量是传统中央空调的1/8。蒸发式冷风机的工作原理,是用循环水泵不间断地把水箱内的水抽出,并通过布水系统均匀地喷淋在蒸发式湿帘上,室外热空气进入蒸发式湿帘,在蒸发式湿帘内与水充分进行热量交换,在水蒸发过程中,吸收空气中的热量,从而得到降温的清凉、清洁的空气,由低噪音的风机加压送入室内,并使室内的热空气排到室外,从而达到降低室内温度的目的。

蒸发式冷风机的侧面会设置出风口结构,主要是为了密封蒸发式冷风机的侧部,迫使空气通过湿帘进入机内,还能够使冷气机内蒸发后的冷气顺利导向指定方向。但是,传统技术中,冷风机出风口结构设计不合理,导出的冷风风压较低,而且导出的冷风比较散乱无法控制方向;此外,导风用的电机无法固定在该出风口结构上,需要另外进行固定,结构比较复杂。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冷风机出风口结构及蒸发式冷风机,能够增大风压控制风向,还能够对电机进行一体化固定。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冷风机出风口结构,包括侧面板,以及设置于所述侧面板上的风机;

所述侧面板包括面板主体,贯设于所述面板主体上的导风筒,以及设置于所述导风筒四周的电机固定架;

所述风机包括设置于所述导风筒中的扇叶,以及与所述扇叶连接的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固定于所述电机固定架上。

下面对进一步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进一步地,所述侧面板还包括凹陷设置于所述面板主体中部的环状内侧板,以及封设于所述内侧板端部的内底板,所述导风筒贯设于所述内底板上,且所述内侧板与导风筒分别位于所述内底板两侧。

进一步地,还包括设置于所述侧面板上的多个导风叶,所述导风叶与风机分别设置于所述侧面板的两侧,以及与所述导风叶连接的风叶转动结构,所述导风叶及风叶转动结构均设置于所述内侧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导风叶包括设置于所述侧面板上的横向风叶,以及设置于所述侧面板上并与所述横向风叶空间交错的纵向风叶,且所述横向风叶均设置于所述纵向风叶外侧或内侧。

进一步地,所述风叶转动结构包括与所有所述横向风叶连接的纵向转动板,以及与所述纵向转动板连接的第一驱动结构,所述纵向转动板和第一驱动结构设置于所述侧面板上;

所述风叶转动结构还包括与所有纵向风叶连接的横向转动板,以及与所述横向转动板连接的第二驱动结构,所述横向转动板和第二驱动结构设置于所述侧面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内侧板包括相对的两个第一面侧板,两个所述第一面侧板上均设置有对应的第一风叶安装座,所述横向风叶两端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一风叶安装座上;

所述内侧板还包括相对的两个第二面侧板,两个所述第二面侧板上均设置有对应的第二风叶安装座,所述纵向风叶两端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二风叶安装座上,所述第二风叶安装座与所述第一风叶安装座高度不同。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风叶安装座包括突出于所述第一面侧板的第一支撑座,以及开设于所述第一面侧板上的第一支撑孔,所述第一支撑孔位于所述第一支撑座顶部;

所述第二风叶安装座包括突出于所述第二面侧板的第二支撑座,以及开设于所述第二面侧板上的第二支撑孔,所述第二支撑孔位于所述第二支撑座顶部。

进一步地,所述电机固定架包括设置于所述内底板上的多个支撑底座,以及连接于每个所述支撑底座上的电机支架,所述电机支架与所述驱动电机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还包括设置于所述侧面板上的控制机构,所述控制机构与所述驱动电机和风叶转动结构连接。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蒸发式冷风机,包括如上所述的冷风机出风口结构。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在侧面板的出风口设置固定结构,对风机及驱动电机进行固定;

2、通过改变侧面板的结构增加导风筒,达到加大风压的效果;

3、通过设置可以转动的导风叶,可以控制出风方向,使出风集中。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冷风机出风口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冷风机出风口结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冷风机出风口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冷风机出风口结构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面板主体,110-进水口,120-面板安装孔,200-内侧板,210-第一面侧板,212-第一支撑座,220-第二面侧板,222-第二支撑座,300-内底板,312-支撑底座,400-导风筒,500-外侧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冷风机出风口结构,包括侧面板,以及设置于所述侧面板上的风机。通过在侧面板上设置风机,可以将风从侧面板的一侧导向侧面板的另一侧。

具体地,如图1所示,所述侧面板包括面板主体100,贯设于所述面板主体100上的导风筒400,以及设置于所述导风筒400四周的电机固定架。所述风机包括设置于所述导风筒400中的扇叶,以及与所述扇叶连接的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固定于所述电机固定架上。通过在侧面板上设置导风筒400,并将风机的扇叶设置在导风筒400中,可以加大风压,以增加导出的冷风的风压。而且,通过在侧面板上设置电机固定架,可以将风机的驱动电机固定于侧面板上,使驱动电机及风机与侧面板形成为一体,便于风机及驱动电机的安装固定。

而且,如图1至图2所示,所述侧面板还包括凹陷设置于所述面板主体100中部的环状内侧板200,以及封设于所述内侧板200端部的内底板300,所述导风筒400贯设于所述内底板300上,且所述内侧板200与导风筒400分别位于所述内底板300两侧。通过在侧面板的中部设置凹陷的环状内侧板200,叶可以形成凹槽筒状的导风结构,结合已有的导风筒400,可以进一步增加导风的长度,进一步地增大风压。而且,通过设置内底板300,便于将导风筒400设置于内底板300上。此外,还可以将电机固定架设置于导风筒400四周的内底板300上,便于对风机及驱动电机进行固定。

此外,所述电机固定架包括设置于所述内底板300上的多个支撑底座312,以及连接于每个所述支撑底座312上的电机支架,所述电机支架与所述驱动电机固定连接。通过在内底板300上设置支撑底座312,可以利用电机支架将驱动电机固定在内底板300上,即将风机固定在侧面板上,无需另外对风机进行固定。此外,所述支撑底座312包括设置于内底板300上的支撑块,以及开设于支撑块上的连接孔,通过连接孔将电机支架端部连接在支撑块上。而且,通过在内底板300上设置支撑块,可以增强支撑底座312的强度,使内底板300与驱动电机及风机的连接更加牢固和稳定。

此外,所述冷风机出风口结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侧面板上的多个导风叶,所述导风叶与风机分别设置于所述侧面板的两侧,以及与所述导风叶连接的风叶转动结构,所述导风叶及风叶转动结构均设置于所述内侧板上。通过在侧面板的内侧板200上设置导风叶,可以对由风机从导风筒400导引过来的气体进行引导,结合风叶转动结构对导风叶进行转动控制,就可以通过导风叶控制出风的方向。多个所述导风叶可均匀地布置在内侧板200上,即布置在环状的内侧板200之间,形成百叶窗的结构形式,便于对出风方向进行调节控制。

而且,所述导风叶包括设置于所述侧面板的内侧板200上的横向风叶,以及设置于所述侧面板的内侧板200上并与所述横向风叶空间交错的纵向风叶,且所述横向风叶均设置于所述纵向风叶外侧或内侧。即在内侧板200上分别设置空间交错的横向风叶和纵向风叶,可以从横向或纵向或斜向上对风向进行调节控制,即可以从左右两侧出风,也可以从上下两侧出风,还可以从斜向出风。相应地,所述风叶转动结构可包括与所有所述横向风叶连接的纵向转动板,以及与所述纵向转动板连接的第一驱动结构,所述纵向转动板和第一驱动结构设置于所述侧面板上。通过第一驱动结构,可以驱动纵向转动板直线移动,从而带动连接于纵向转动板上的横向风叶转动,在横向上实现对风向的调节。而且,所述风叶转动结构还包括与所有纵向风叶连接的横向转动板,以及与所述横向转动板连接的第二驱动结构,所述横向转动板和第二驱动结构设置于所述侧面板上。通过第二驱动结构,可以驱动横向转动板直线移动,从而带动连接于横向转动板上的纵向风叶转动,在纵向上实现对风向的调节。此外,所述纵向转动板和横向转动板上均设置有多个卡槽,利用该卡槽可将横向风叶和纵向风叶卡住,从而便于利用纵向转动板或横向转动板带动多个横向风叶或纵向风叶。

而且,如图3至图4所示,所述内侧板200包括相对的两个第一面侧板210,两个所述第一面侧板210上均设置有对应的第一风叶安装座212,所述横向风叶两端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一风叶安装座212上。通过在内侧板200的两个相对的第一面侧板210上设置第一风叶安装座212,可以将横向风叶转动连接于内侧板200上,便于通过风叶转动结构转动该横向风叶。此外,所述内侧板200还包括相对的两个第二面侧板220,两个所述第二面侧板220上均设置有对应的第二风叶安装座222,所述纵向风叶两端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二风叶安装座222上,所述第二风叶安装座222与所述第一风叶安装座212高度不同。通过在内侧板200的两个相对的第二面侧板220上设置第二风叶安装座222,可以将纵向风叶转动连接于内侧板200上,便于通过风叶转动结构转动该纵向风叶。此外,通过将所述第二风叶安装座222与所述第一风叶安装座212设置在不同的高度,可以将横向风叶和纵向风叶错开设置,避免相互干涉。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风叶安装座212包括突出于所述第一面侧板210的第一支撑座,以及开设于所述第一面侧板210上的第一支撑孔,所述第一支撑孔位于所述第一支撑座顶部。横向风叶的端部穿设到第一支撑孔中,可以随意转动。并且,还可以利用第一支撑座对横向风叶的端部进行支撑,避免横向风叶从第一支撑孔中脱落。此外,所述第二风叶安装座222包括突出于所述第二面侧板的第二支撑座,以及开设于所述第二面侧板上的第二支撑孔,所述第二支撑孔位于所述第二支撑座顶部。同理,纵向风叶的端部穿设到第二支撑孔中,可以随意转动。并且,还可以利用第二支撑座对纵向风叶的端部进行支撑,避免纵向风叶从第二支撑孔中脱落。而且,第一支撑座和第二支撑座的端部均可设置为圆弧端,而横向风叶和纵向风叶的两端均设置为圆柱轴,该圆柱轴伸入到第一支撑孔或第二支撑孔中,并支撑于第一支撑座或第二支撑座的圆弧端上。

而且,所述第一面侧板210上还设置有纵向转板孔,纵向转动板的两端伸入到该纵向转板孔中,对纵向转动板进行支撑,还可以使得纵向转动板在第一驱动结构的带动下,沿着纵向转板孔方向前后移动,从而带动横向风叶转动。此外,所述第二面侧板220上还设置有横向转板孔,横向转动板的两端伸入到该横向转板孔中,对横向转动板进行支撑,还可以使得横向转动板在第二驱动结构的带动下,沿着横向转板孔方向前后移动,从而带动纵向风叶转动。而且,所述第一驱动结构和第二驱动结构均可设置为直线式驱动结构。

此外,所述冷风机出风口结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侧面板上的控制机构,所述控制机构与所述驱动电机和风叶转动结构连接。利用控制机构可以对驱动电机及风叶转动结构进行控制,从而可以自动控制风机的排风量和导风叶的转动方向,即可以自动控制排风量和风向。而且,所述控制机构包括设置于侧面板上的控制面板,以及与控制面板连接的控制电路。该控制面板上可设置各种控制按钮和显示灯、显示窗口等结构,便于对风机和导风叶进行控制。

而且,所述侧面板的面板主体100一端开设有面板安装孔120,可将所述控制面板安装于该位置处。此外,所述面板主体100的另一端安装有进水口110,所述进水口110处安装有进水板,进水板可对进水口110进行关闭和开启,便于进水。此外,所述侧面板的面板主体100外侧还设有外侧板500,该外侧板500突出于面板主体100并向导风筒400的方向延伸。而且,该外侧板500可设置于面板主体100的一侧或多侧,形成半包围或全包围的结构形式,便于将侧面板安装于其他结构上。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蒸发式冷风机,包括如上所述的冷风机出风口结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方案,通过在侧面板的出风口设置固定结构,方便对风机及驱动电机进行固定;通过改变侧面板的结构增加导风筒,达到加大风压的效果;通过设置可以转动的导风叶,可以控制出风方向,使出风集中。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