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净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58731阅读:306来源:国知局
空气净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气净化装置,具体地,涉及一种可以同时净化新风和室内空气的便携式空气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空气污染已经成为危害人体健康的重大问题。为了净化室内空气,人们普遍使用空气净化装置,其主要原理是将室内空气中的粉尘、PM2.5微粒和有害气体,利用过滤、吸附等原理进行清除。大部分的空气净化装置是在室内环境使用,主要是循环处理封闭环境下的室内空气,而室内空气在循环使用一段时间之后,往往含氧量下降。为了人体健康,需要引入室外含氧量较高的空气,即新风,以提高室内空气的含氧量。因此,市场上相应地出现了新风空气净化系统。但是,新风空气净化系统结构复杂,拆装困难而且成本高昂,导致普通消费者难以承受,市场普及率较低。因此,需要一种空气净化装置,其同时具有引入新风进行净化和循环净化室内空气的功能,而且拆装简单,便于携带,成本低廉。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实现提供一种空气净化装置,其同时具有引入新风进行净化和循环净化室内空气的功能,而且拆装简便,便于携带,成本低廉的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空气净化装置包括壳体,该壳体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该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由枢转的方式连接在一起,能够在开启状态和闭合状态之间转换;所述第一壳体具有第一壳体腔室,所述第一壳体的外壁上设置有进风口,在该第一壳体腔室中容纳有圆筒式空气滤芯和第一空气室,在该圆筒式空气滤芯的上表面处设置有风扇;该第二壳体具有第二壳体腔室,该第二壳体腔室容纳有第二空气室,所述第二空气室包括内侧边缘和内侧壁,在第二空气室上设有开口,所述开口与新风进气管连接;所述圆筒式空气滤芯中的至少一部分从该第一壳体腔室径向向外突出,该突出部分的外侧轮廓与所述第二空气室的内侧边缘的轮廓大体一致,从而当该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在闭合状态时,该圆筒式空气滤芯的突出部分与该第二空气室的内侧边缘紧密结合。

优选地,所述第一壳体腔室和第二壳体腔室的大致中间位置分别设置隔板,将所述第一壳体腔室和第二壳体腔室分别隔成新风进风隔室和室内空气进风隔室,所述开口设置在在所述新风进风隔室对应的第二壳体的外壁上;所述进风口设置在所述室内空气进风隔室对应的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外壁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空气净化装置,其包括壳体,该壳体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该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由枢转的方式连接在一起,能够在开启状态和闭合状态之间转换;所述第一壳体具有第一壳体腔室,在所述第一壳体的外壁上设有排风口,在该第一壳体腔室中容纳有风扇和第一空气室;该第二壳体具有第二壳体腔室,该第二壳体腔室容纳有抵靠在一起的平板式滤芯和第二空气室,在第二空气室的对应的第二壳体的外壁上设有开口,所述开口与新风进气管连接,当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在闭合状态时,所述平板式滤芯与所述风扇对准。

优选地,所述第二空气室由隔板隔成新风进风隔室和室内空气进风隔室,且新风进风隔室与室内空气进风隔室分别对应平板式滤芯的一部分。室内空气进风隔室对应的第二壳体的外壁上设有室内空气的进风口。

通过以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空气净化装置实现了同时将室内空气和室外新风进行净化,室外新风有较高的含氧量,能够改善室内空气质量,提高居住的舒适度;而且本实用新型的空气净化装置制造成本低,拆装方便、便于携带和运输。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且其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空气净化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主视图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空气净化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俯视图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空气净化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开启90度状态下的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空气净化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开启180度状态下的主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气净化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另一实施方式,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闭合状态下的主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空气净化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主视图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空气净化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俯视图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气净化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另一实施方式,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闭合状态下的主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空气净化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第一壳体的另一侧视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一种空气净化装置包括壳体1,该壳体包括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该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由枢转的方式连接在一起,能够在开启状态和闭合状态之间转换;所述第一壳体具有第一壳体腔室110,在该第一壳体腔室110中容纳有圆筒式空气滤芯111和第一空气室117,在该圆筒式空气滤芯111的一端处设置有风扇112,图1中示出的风扇112设置在该圆筒式空气滤芯111的上端,也可以设置在下端;该第二壳体 12具有第二壳体腔室120,该第二壳体腔室120容纳有第二空气室121,所述第二空气室121包括弧形的内侧边缘133、内侧壁130,在第二空气室121对应的第二壳体的外壁上设有开口135,所述开口135与新风进气管136连接;所述圆筒式空气滤芯111中的至少一部分从该第一壳体腔室110径向向外突出,该突出部分118(见图3)的外侧轮廓与所述第二空气室121的内侧边缘133的轮廓大体一致,从而当该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在闭合状态时,该圆筒式空气滤芯111的突出部分118与该第二空气室121的内侧边缘133紧密结合。

所述第一壳体11的外壁上设置有格栅结构的进风口,以便于空气进入。在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闭合状态,开启风扇后,在第一壳体腔室110内形成负压,从而室内空气通过第一壳体11上的进风口进入第一空气室117,并穿过圆筒式滤芯111,经净化后的空气从圆筒式滤芯111上方的排风口140排出。

新风进气管136一端与室外空气联通,另一端与开口135联通。在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闭合状态,开启风扇后,在第二壳体腔室120内也形成负压,从而新风经由新风进气管136,穿过开口135,进入第二空气室121内,并穿过与第二空气室121的内侧边缘133紧密结合的圆筒式空气滤芯111的突出部分118而得到过滤和净化,从而净化后的新风从圆筒式滤芯111上方的排风口 140排出。

可以构想,所述圆筒式空气滤芯111的突出部分118的弧度可以设计为从 30度至180度范围,弧度越大表示突出程度越大,即圆筒式空气滤芯111对于新风的过滤面积越大。第二空气室121的内侧边缘133轮廓设置为与突出部分 118的弧度轮廓对应,以确保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20能够紧密地闭合。

参见图5,可以构想在第一壳体腔室110和第二壳体腔室120的大致中间位置分别设置隔板150,160,将第一空气室117和第二空气室121分别隔成上进风隔室151,161和下进风隔室152,162。引入新风的开口135设置在下进风隔室162 对应的第二壳体12的外壁上,新风可以通过开口135进入下进风隔室152,162;在上进风隔室151,161的外壁上可以设置格栅式的进风口,室内空气可以通过格栅式的进风口进入上进风隔室151,161。通过这种结构设计,使得在隔板150,160 的分隔下,上进风隔室151,161对应圆柱式空气滤芯111的上部分,以净化室内空气;下进风隔室152,162对应圆柱式空气滤芯111的下部分,以净化引入的新风。还可以构想,对结构进行变化,使得上进风隔室151,161引入新风,下进风隔室152,162引入室内空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如图6-8所示,一种空气净化装置包括壳体 2,该壳体包括第一壳体21和第二壳体22,该第一壳体21和第二壳体22由枢转的方式连接在一起,能够在开启状态和闭合状态之间转换;所述第一壳体21 具有第一壳体腔室210,在该第一壳体腔室210中容纳有风扇212和第一空气室 227;该第二壳体22具有第二壳体腔室220,该第二壳体腔室220容纳有紧密抵靠在一起的平板式滤芯222和第二空气室221,在第二空气室221的对应的第二壳体22的外壁上设有开口235,所述开口235与新风进气管236连接,当所述第一壳体21和第二壳体22在闭合状态时,所述平板式滤芯222与所述风扇212 对准。

如图9所示,所述第一壳体21的外壁与风扇212相对的部分设置有格栅结构的排风口240。在第一壳体21和第二壳体22闭合后,开启风扇212,第一壳体腔室210内形成负压,从而室外空气通过新风进气管236进入第二空气室221,再从第二空气室221穿过平板式滤芯222,由排风口240将过滤后的空气排出。

可以构想,如图8所示,所述第二空气室221由隔板280隔成上进风隔室 281和下进风隔室282,且上进风隔室281与下进风隔室282分别对应平板式滤芯222的一部分。上进风隔室281对应的第二壳体22的外壁上设有室内空气的进风口224。在负压作用下,室内空气可通过进风口224进入上进风隔室281,再穿过平板式滤芯222,从第一壳体21外壁上的排风口240排出。可以构想,可以改变结构使得上进风隔室281引入新风,下进风隔室282引入室内空气。从而,在对室外进入室内的新风净化的同时,也实现了对室内空气的循环净化。

优选地,可以在壳体1上设置有手柄、辊轮、拉链、锁扣和拉杆,使得在壳体1整体上如同一个行李箱,便于携带和运输。

优选地,为了充分利用壳体1的空间,可以在第一壳体11、21和第二壳体 12、22上分别设计有多个隔室13、23,以容纳其他配件,包括新风进气管等。

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的,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变和修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