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蓄热装置的气流导向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33681阅读:46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固体蓄热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固体蓄热装置的气流导向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在固体蓄热装置里为了把每一层的固体蓄热材料内的热量充分释放,在壳体的进风口处的上方设置有多个出风口呈阶梯排列的出风管路,但是在实际使用时还会出现固体蓄热材料层下端比上端降温快的现象,说明蓄热材料层的散热还是不均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问题,提供一种固体蓄热装置的气流导向结构。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固体蓄热装置的气流导向结构,固体蓄热装置的壳体内的空腔里沿纵向设有至少一层与加热体接触的固体蓄热材料层,相邻固体蓄热材料层之间设有内通风道,所述壳体上开设有均与空腔连通的壳体入口和壳体出口,所述壳体入口、壳体出口分别位于固体蓄热材料层底部的两侧,所述壳体入口处设有出风管路,所述出风管路有至少一个出风口,且出风口呈阶梯排列,所述壳体出口上方处设有倾斜的气流导向板。

所述气流导向板的下部向固体蓄热材料层底部倾斜,上部向与内通风道相对的壳体方向倾斜。

所述出风管路位于固体蓄热材料层一侧的出风口的水平高度低于位于壳体一侧的出风口的水平高度。

所述气流导向板由钢板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是:通过在壳体出口上部设置倾斜的气流导向板,并与壳体入口的出风口呈阶梯排列的出风管路相配合,使固体蓄热材料层底部的空气气流受到一定阻力,减缓了空气在底部的流通速度,使每一层固体蓄热材料内的热量均匀、充分的释放,从而增加了用热终端的工作时间,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效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壳体 2、空腔 3、固体蓄热材料层 4、内通风道 5、壳体入口 6、出风管路 7、壳体出口 8、气流导向板。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固体蓄热装置的气流导向结构,在固体蓄热装置的壳体1内的空腔2里沿纵向设有至少一层(多层)与加热体接触的固体蓄热材料层3,相邻固体蓄热材料层3之间设有内通风道4,所述壳体1上开设有均与空腔2连通的壳体入口5和壳体出口7,所述壳体入口5、壳体出口7分别位于固体蓄热材料层3底部的两侧,所述壳体入口5处设有出风管路6,所述出风管路6有至少一个(多个)出风口,且出风口呈阶梯排列,位于固体蓄热材料层3一侧的出风口的水平高度低于位于壳体1一侧的出风口的水平高度,所述壳体出口7上方处设有由钢板制成的倾斜放置的气流导向板8,所述气流导向板8的下部向固体蓄热材料层3底部倾斜,上部向与内通风道4相对的壳体1方向倾斜。

工作时,外部的空气从壳体入口5进入后,先经过由多个出风口呈阶梯排列的出风管路6,再进入内通风道4,因为设置有倾斜的气流导向板8,所以固体蓄热材料层3底部的空气气流会受到一定的阻力,减缓了空气在底部的流通速度,使每一层的固体蓄热材料3内的热量均匀充分的释放,最后从壳体出口7流向外部的用热终端,从而增加了用热终端的工作时间,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效益。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披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