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湿滤网、加湿装置及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64096阅读:326来源:国知局
一种加湿滤网、加湿装置及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加湿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加湿滤网、加湿装置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使用较多的加湿器、冷风扇、具有加湿功能的净化器和空调等,基本上分为三种:冷蒸发式、超声波式、加热蒸发式。

而目前相对来说较为安全可靠的是冷蒸发式,即通过加湿滤网吸水,用风机将吸在滤网中的水分通过一定的方式挥发到空气中,从而达到增加空气湿度的效果。而冷蒸发式加湿器,目前分为喷淋和自吸两种方式。

冷蒸发式加湿器,大多采用喷淋方式,需要水泵抽水,噪音较大,结构复杂并且所占空间也比较大;有些采用自吸的方式,基本上为一张片材,吸水面积小,加湿效果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加湿滤网,风阻小、吸水量大。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加湿滤网,包括至少一层滤材,在所述滤材上开设有通孔,所述滤材折叠成波纹状,在所述滤材上沿着波纹方向布设有至少一条热熔胶线。

进一步的,所述滤材的四周设置有包边。

又进一步的,所述滤材围成筒形。

更进一步的,在所述滤材上端罩设有上盖,在所述滤材下端罩设有下盖。

再进一步的,所述热熔胶线布设有三条,分别布设在所述滤材的上部、中部、下部。

优选的,所述通孔的直径为1mm~3mm。

进一步的,所述通孔的直径为2mm。

一种加湿装置,包括壳体、风机、水槽、所述的加湿滤网,所述壳体上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在所述壳体内具有连通所述进风口和出风口的风道,所述风机和加湿滤网布设在所述风道内,所述加湿滤网放置在所述水槽内;所述加湿滤网包括至少一层滤材,在所述滤材上开设有通孔,所述滤材折叠成波纹状,在所述滤材上沿着波纹方向布设有至少一条热熔胶线。

进一步的,在所述水槽的槽底设置有限位筋,所述加湿滤网下端与所述限位筋卡接。

一种空调器, 包括所述的加湿装置,所述加湿装置包括壳体、风机、水槽、所述的加湿滤网,所述壳体上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在所述壳体内具有连通所述进风口和出风口的风道,所述风机和加湿滤网布设在所述风道内,所述加湿滤网放置在所述水槽内;所述加湿滤网包括至少一层滤材,在所述滤材上开设有通孔,所述滤材折叠成波纹状,在所述滤材上沿着波纹方向布设有至少一条热熔胶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加湿滤网、加湿装置及空调器,通过在滤材上开设通孔,减小了风阻;通过将滤材折叠成波纹状,在有限的空间内增加了滤材的吸水面积,进而增加了吸水量,具有较好的加湿效果;通过设置热熔胶线,增加了滤材的强度,使得滤材形状固定、不易变形、使用寿命长;而且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便于安装,成本低,便于推广应用。

结合附图阅读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后,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加湿滤网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加湿滤网的另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加湿滤网的再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加湿滤网的又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俯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加湿装置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加湿滤网与水槽的连接示意图。

附图标记:

P、加湿滤网;1、滤材;1-1、通孔;2、热熔胶线;3、上盖;4、下盖;

5、壳体;5-1、进风口;5-2、出风口;6、风机;7、水槽;7-1、限位筋;8、水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本实施例的加湿装置,主要包括壳体5、风机6、水槽7、加湿滤网P等,壳体5上具有进风口5-1和出风口5-2,在壳体5内具有连通进风口5-1和出风口5-2的风道,风机6和加湿滤网P布设在风道内;加湿滤芯P放置在水槽7内,汲取水槽7内的水,参见图6所示。

加湿滤网P设置在进风口5-1处,风机6启动,带动风从进风口5-1进入壳体5内,风经过加湿滤网P进行加湿,加湿后的风经出风口5-2排出,进入室内,提高室内的湿度。

本实施例的加湿滤网P,主要包括至少一层滤材1,在滤材1上开设有通孔1-1,滤材1折叠成波纹状,在滤材1上沿着波纹方向布设有至少一条热熔胶线2,参见图1至图5所示。

本实施例的加湿滤网,通过在滤材1上开设通孔1-1,减小了风阻;通过将滤材1折叠成波纹状,占用空间小,在有限的空间内增加了滤材的吸水面积,进而增加了吸水量,具有较好的加湿效果;通过设置热熔胶线2,增加了滤材1的强度,使得滤材形状固定、不易变形、使用寿命长;因此本实施例的加湿滤网,风阻小、吸水面积大、加湿量大,加湿效果好,提高了用户使用体验;而且柔韧性好、易清洗;不需要各种水管及水泵,结构比较简单;不需要水泵,完全依靠滤材的自吸,噪音低;占用空间小,便于安装,成本低,便于推广应用。

滤材由PP及无纺棉制成。热熔胶线的条数可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如布设有三条热熔胶线,分别布设在滤材的上部、中部、下部,使得滤材更加不易变形。

滤材的层数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计。如,布设三层滤材,三层滤材叠放在一起,以进一步增加吸水量。

在本实施例中,滤材的形状可以根据实际设计,例如,设计成筒形。具体来说,可以设计成方筒形、圆筒形,参见图2、图3所示等,结构简单、便于设计。

为了进一步避免滤材变形,提高滤材的形状稳定性,在滤材的四周设置有包边。

为了进一步便于滤材的固定安装,在滤材1上端罩设有上盖3,下端罩设有下盖4,参见图4所示。上盖3固定在壳体5上,下盖4固定在水槽槽底。

上盖3和滤材通过热熔胶固定,以提高连接稳固性,下盖4和滤材通过热熔胶固定,以提高连接稳固性。

在本实施例中,通孔1-1的直径为1mm~3mm,既避免通孔多大造成吸水面积减少、又避免通孔过小造成风阻过大,因此在该直径范围内,既保证了较大的吸水面积又保证了较小的风阻。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设计方案,通孔1-1的直径为2mm。

为了避免加湿滤网P来回窜动,在水槽7槽底设置有限位筋7-1,加湿滤网P下端的下盖4与限位筋7-1卡接,使得加湿滤网与水槽既连接稳定,又便于拆装,便于日后的维修更换,参见图7所示。

基于上述加湿装置的设计,本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空调器,包括所述的加湿装置,加湿装置安装在空调器壳体内。

通过在空调器中设计所述的加湿装置,风阻小、吸水面积大、加湿量大,加湿效果好,提高了用户使用体验,提高了空调器的市场竞争力。

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