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炉的防微波泄漏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03479阅读:2734来源:国知局
微波炉的防微波泄漏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微波炉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微波炉的防微波泄漏门体结构。



背景技术:

微波炉是通过微波发生器产生一定频率的微波来烹调食物的装置。微波炉工作时产生的微波一旦泄露会对人体造成一定伤害。因此,减少或杜绝微波泄漏是微波炉设计者的一项重要课题。

如图1至图4所示,现有的微波炉的防微波泄漏结构包括炉体7的炉体前板1以及和炉体前板1相配合的炉门2,其中炉门2装有能阻挡微波穿透的具有环形凹腔31的屏蔽门板3、安装于屏蔽门板3背侧具有轭流槽41的轭流板4、安装于轭流板4的背侧且能遮挡住轭流槽41的装饰板5、以及安装于轭流板4的背侧且用于遮挡未被装饰板5遮挡的区域的隔热板6。当微波炉工作时,炉门2关闭微波炉的烹调室入口8,炉体前板1与炉门2的屏蔽门板3的环形凹腔31以及轭流板4的的轭流槽41之间形成微波反射通道,以此防止微波泄漏。

为了更清楚地理解该现有技术,如图2和图4所示,A表示炉体前板1和轭流板4之间的间距,B表示屏蔽门板3的环形凹腔31的深度,C表示炉体前板1和轭流板4遮挡重叠部分的高度,D表示轭流板4转角区域之外的轭流槽41的宽度,E表示轭流板4转角区域之外的相邻轭流槽41之间的间距,F表示轭流板4转角区域之外的轭流槽41的深度。

然而,这种微波炉的防微波泄漏结构仍然存在如下缺陷:1)零部件多、结构复杂;2)炉门转角区域存在漏波;3)存在拉门漏波;4)门体表面存在温升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的微波炉的防微波泄漏结构将是有利的。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微波炉的防微波泄漏结构,包括炉体前板和与炉体前板相配合的炉门,炉门包括面板、安装于面板的背侧的用于阻挡微波穿过炉门的屏蔽门板、以及安装在屏蔽门板的背侧的隔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门板的背部具有用于在其内安装隔热板的中心凹腔、围绕中心凹腔凸起的环形遮挡重叠部、位于环形遮挡重叠部外侧的环形凹腔、由环形凹腔的外侧壁向内水平延伸的轭流板部,其中,该轭流板部上设置有开口朝里的主轭流槽,并且所述轭流板部与所述环形遮挡重叠部之间的缝隙构成次轭流槽,在所述主轭流槽、次轭流槽和所述环形凹腔之间形成微波反射通道。

在本实用新型中,由于轭流板部直接由屏蔽门板的一个部分构成,不需要单独的轭流板零件,因而使得本实用新型零部件数量减少、结构简单、生产成本降低。

优选地,在上述屏蔽门板的转角区域内次轭流槽的宽度D为3~5mm。通过该设计,可有效改进炉门转角处的漏波问题。

优选地,上述环形遮挡重叠部的长度C为15~18mm。通过该设计可以获得更好的微波屏蔽效果,减少拉门漏波。

优选地,上述中心凹腔的底表面到面板的背侧表面之间的距离H为10~15mm。通过该设计,可以改变炉门门面温升这一不良现象,即降低门面温升。

优选地,上述环形凹腔的外侧壁上对应主轭流槽的位置设置有第三轭流槽,轭流板部的相邻两个主轭流槽之间的部分构成门齿,相邻两个门齿之间具有连接部,该连接部位于第三轭流槽和主轭流槽之间,即该连接部将第三轭流槽和主轭流槽隔开。通过设计门齿之间互连,换句话说,借助于通过门齿之间的连接部使得第三轭流槽和主轭流槽不连通的结构,能够有效避免门齿在生产和运输过程中变形而导致的微波泄漏。

通过参考下面所描述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这些方面和其他方面将会得到更清晰地阐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和操作方式以及进一步的目的和优点将通过下面结合附图的描述得到更好地理解,其中,相同的参考标记标识相同的元件:

图1是现有微波炉的防微波泄漏结构的结构剖视图;

图2是图1中J部的放大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微波炉的防微波泄漏结构中屏蔽门板与轭流板的安装结构俯视图;

图4是图3中K部的放大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微波炉的防微波泄漏结构的结构剖视图;

图6是图5中O部的放大示意图;

图7是图5所示屏蔽门板的俯视图;

图8是图7中P部的放大示意图;

图9是图5所示微波炉的防微波泄漏结构中屏蔽门板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5至图9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微波炉包括炉体107和炉门102,其中炉体107具有炉体前板101和炉体开口108,炉门102适于打开和关闭炉体开口108。另,炉体107内设有炉腔104和微波发生器(图未示)。

再如图5至图9所示,炉门102包括面板105、安装于面板105的背侧的用于阻挡微波穿过炉门的屏蔽门板103、以及安装在屏蔽门板103的背侧的隔热板106。如图6所示并参考图5和图9,屏蔽门板103的背部具有中心凹腔113、环形遮挡重叠部123、环形凹腔133和轭流板部143。中心凹腔113用于在其内安装隔热板106。环形遮挡重叠部123围绕中心凹腔113凸起,即围绕中心凹腔113朝向炉体前板101凸起。环形凹腔133位于环形遮挡重叠部123的外侧。轭流板部143由环形凹腔133的外侧壁153向内水平延伸构成。其中,如图7和图9所示,轭流板部143上设置有开口朝里的主轭流槽163,并且轭流板部143与环形遮挡重叠部123之间的缝隙构成次轭流槽173,从而在主轭流槽163、次轭流槽173和环形凹腔133之间形成微波反射通道。另,炉体前板101位于屏蔽门板103的轭流板部143的背侧并遮挡住主轭流槽163和次轭流槽173,这样,炉体前板101和屏蔽门板103即可构成阻塞结构来屏蔽炉体107内的微波。当然,应当理解的是,炉体前板101和屏蔽门板103都是由不透微波的材料制成,当微波炉工作时,微波炉内产生的微波穿过主轭流槽163和次轭流槽173并通过环形凹腔113的腔壁反射至微波炉的炉腔104内。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6和图8所示并结合图5和图7,在屏蔽门板103的转角区域内次轭流槽173的宽度D为3~5mm,环形遮挡重叠部123的长度C为15~18mm,中心凹腔113的底表面到面板105的背侧表面之间的距离H为10~15mm。通过上述设计,可以改善炉门102的转角区域的漏波现象、避免或降低拉门漏波以及解决炉门门面温升的不良现象。

另外,如图9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环形凹腔133的外侧壁153上对应主轭流槽163的位置设置有第三轭流槽183,轭流板部143的相邻两个主轭流槽163之间的部分构成门齿193,相邻两个门齿193之间具有连接部1930,该连接部1930位于第三轭流槽183和主轭流槽163之间。这种结构设计能够有效避免门齿在生产和运输过程中变形而导致的微波泄漏。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及技术特点已揭示如上,然而可以理解,在本实用新型的创作思想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上述结构作各种变化和改进,包括这里单独披露或要求保护的技术特征的组合,明显地包括这些特征的其它组合。这些变形和/或组合均落入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技术领域内,并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需要注意的是,按照惯例,权利要求中使用单个元件意在包括一个或多个这样的元件。此外,不应该将权利要求书中的任何参考标记构造为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