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磁性生产用快淬炉下电极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40820阅读:326来源:国知局
一种磁性生产用快淬炉下电极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磁性材料生产装备技术,具体来说是一种磁性生产用快淬炉下电极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在磁性材料生产过程中,需要用到电弧式的快淬炉,现有技术中,快淬炉中下电极水路连接主要以螺帽加“O型”密封圈的方式,连接点置于真空室内,缺点是在设备运作时“O型”密封圈遇高温易变形收缩,产生渗漏水现象,从而影响炉内的正常运作,降低了生产效率。下电极设置为循环水结构,壁厚为(5mm),设备正常生产运作过程中易被上电极电流击穿,导致炉内漏水,影响正常生产。下电极击穿后,不能继续使用,需对其进行更换。技术实现要素: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以上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造价便宜、防止漏水性好、使用寿命长及生产效率高的磁性生产用快淬炉下电极冷却装置。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磁性生产用快淬炉下电极冷却装置,包括全铜制成的循环水套,循环水套中部设有循环水槽,循环水槽上连接有进水管和出水管,循环水套中间为中空结构,中空结构处设有实心铜棒,实心铜棒下端部设有导电接线部。所述进水管和出水管与循环水套连接处分别设有密封块。所述密封块截面为“T”形结构,密封块中间设有一通孔,密封块为全铜制成。所述实心铜棒的直径为30~50mm。所述循环水套外表面设有一连接台阶。所述循环水槽的宽度为10~30mm。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及效果:1、本实用新型包括全铜制成的循环水套,循环水套中部设有循环水槽,循环水槽上连接有进水管和出水管,循环水套中间为中空结构,中空结构处设有实心铜棒,实心铜棒下端部设有导电接线部,具有结构简单、造价便宜、防止漏水性好、使用寿命长及生产效率高等特点。2、本实用新型中的进水管和出水管与循环水套连接处分别设有密封块,密封性好,解决漏水问题。3、本实用新型中的密封块截面为“T”形结构,密封块中间设有一通孔,密封块为全铜制成,密封性好,使用效果好。4、本实用新型中的实心铜棒的直径为30~50mm,增大实心铜棒直径,有利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如击穿性等。5、本实用新型中的循环水套外表面设有一连接台阶,便于与炉体的连接。6、本实用新型中的循环水槽的宽度为10~30mm,与其它的结构相配合,冷却性能好。7、本实用新型中的下电极采用无水的实心铜棒,冷却为铜柱体外圆加循环水套的结构设计,此结构设计有效的杜绝了被上电极电流击穿导致漏水的现象,并提高了使用寿命,更换时只需更换铜柱体;水中连接为直连方式,将水路铜管直接从炉体内穿孔引入炉体外,有效的解决了渗漏水情况;经过改良后的下电极装置,不仅降低了的故障率,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还降低了下电极的使用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磁性生产用快淬炉下电极冷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循环水套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与名称如下:1循环水套2循环水槽3进水管4出水管5实心铜棒6导电接线部7密封块8连接台阶具体实施方式为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实施例1:如图1~2所示,一种磁性生产用快淬炉下电极冷却装置,包括全铜制成的循环水套,循环水套中部设有循环水槽,循环水槽上连接有进水管和出水管,循环水套中间为中空结构,中空结构处设有实心铜棒,实心铜棒下端部设有导电接线部。本实施例中的进水管和出水管与循环水套连接处分别设有密封块;密封块截面为“T”形结构,密封块中间设有一通孔,密封块为全铜制成。本实施例中的实心铜棒的直径为30~50mm;循环水套外表面设有一连接台阶;循环水槽的宽度为10~30mm。本实施例实心铜棒的直径为40mm,循环水槽的宽度为14.5mm。采用上述结构,下电极采用无水的实心铜棒,冷却为铜柱体外圆加循环水套的结构设计,此结构设计有效的杜绝了被上电极电流击穿导致漏水的现象,并提高了使用寿命,更换时只需更换铜柱体;水中连接为直连方式,将水路铜管直接从炉体内穿孔引入炉体外,有效的解决了渗漏水情况;经过改良后的下电极装置,不仅降低了的故障率,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还降低了下电极的使用成本。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能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限定,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所做的改变或其它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