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复合式中央空调新风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34369阅读:422来源:国知局
多功能复合式中央空调新风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风系统,具体讲是一种多功能复合式中央空调新风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大多数的中央空调只能控制房间的温度,而且,目前大多数的新风系统都是新风与回风是一个机器完成,夏天新风送进来的是热风,送出去的是冷风,全热交换器效果不好,热交换效率也只有60%-70%,冬天新风送进来的是冷风,送出去的是热风,而且新风什么时候开,什么时候关,用户没有一定的依据和标准,只知道温度影响人们的生活,温度湿度,PM2.5、CO2、TVOC等一概不知。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复合式中央空调新风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多功能复合式中央空调新风系统,包括控制主机以及与控制主机电连接的新风系统和回风系统,所述新风系统包括新风机和第一冷凝器,新风机和第一冷凝器之间设有加湿负离子发生器,新风机连接有新风电磁阀,新风电磁阀连接有排风扇,第一冷凝器连接有除湿空调,除湿空调连接有蒸发器,一变频回风机的两端分别与蒸发器和除湿空调电连接,所述回风系统包括回风管和换热器,换热器与除湿空调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除湿空调包括压缩机,所述压缩机连接有第二冷凝器和气液分离器,所述第二冷凝器连接有储液器,所述储液器连接有过滤器,所述过滤器通过管子连接有第一毛细管和第二毛细管,第一毛细管和第二毛细管分别连接有第一蒸发器和第二蒸发器,且第一蒸发器和第二蒸发器均与气液分离器连接,所述第二冷凝器连接变频回风机。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主机的输入端电连接有PM2.5探测器、二氧化碳探测器和TVOC探测器,所述控制主机的输出端电连接有显示模块。能够有效地清楚家里空气中的PM2.5、CO2、TVOC的指数。

应用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多功能复合式中央空调新风系统,其有益效果是:它采用二段式升温与降温方法,夏天降温,前半程采用传统中央空调并配合新风方式进行风冷,达到风冷快,快速降低房间温度与湿度,而且送出来的是足够新鲜,舒适的冷风,后半程待房间温度降下来后,通过毛细管冷辐射的方式,达到无噪音的效果,冬天反之,使用时更加舒适。采用第一蒸发器和第二蒸发器就能够起到两道热回收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控制原理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新风系统和回风系统的原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除湿空调的原理示意图。

图中所示:1-控制主机,2-新风系统,3-回风系统,4-第一冷凝器,5-加湿负离子发生器,6-新风电磁阀,7-排风扇,8-除湿空调,9-蒸发器,10-变频回风机,11-回风管,12-换热器,13-压缩机,14-第二冷凝器,15-气液分离器,16-储液器,17-过滤器,18-第一毛细管,19-第二毛细管,20-第一蒸发器,21-第二蒸发器,22-PM2.5探测器,23-二氧化碳探测器,24-TVOC探测器,25-显示模块,26-新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为比较直观、完整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现就结合本实用新型附图进行非限制性的特征说明如下:

如图1-图3所示,多功能复合式中央空调新风系统,包括控制主机1以及与控制主机1电连接的新风系统2和回风系统3,新风系统2包括新风机26和第一冷凝器4,新风机26和第一冷凝器4之间设有加湿负离子发生器5,新风机26连接有新风电磁阀6,新风电磁阀6连接有排风扇7,第一冷凝器4连接有除湿空调8,除湿空调8连接有蒸发器9,一变频回风机10的两端分别与蒸发器9和除湿空调8电连接,回风系统3包括回风管11和换热器12,换热器12与除湿空调8连接。

除湿空调8包括压缩机13,压缩机13连接有第二冷凝器14和气液分离器15,第二冷凝器14连接有储液器16,储液器16连接有过滤器17,过滤器17通过管子连接有第一毛细管18和第二毛细管19,第一毛细管18和第二毛细管19分别连接有第一蒸发器20和第二蒸发器21,且第一蒸发器20和第二蒸发器21均与气液分离器15连接,所述第二冷凝器14连接变频回风机10。

加湿负离子发生器5即具有加湿功能的负离子发生器,能够进一步提高空气的质量。

控制主机1的输入端电连接有PM2.5探测器22、二氧化碳探测器23和TVOC探测器24,控制主机1的输出端电连接有显示模块25。能够有效地清楚家里空气中的PM2.5、CO2、TVOC的指数。

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多功能复合式中央空调新风系统,本实用新型采用二段式升温与降温方法,夏天降温,前半程采用传统中央空调并配合新风方式进行风冷,达到风冷快,快速降低房间温度与湿度,而且送出来的是足够新鲜,舒适的冷风,后半程待房间温度降下来后,通过毛细管冷辐射的方式,达到无噪音的效果,冬天反之,使用时更加舒适。采用第一蒸发器20和第二蒸发器21就能够起到两道热回收的作用。

当然,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非因此即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式内容所为之简易修饰及等效结构变化,均应同理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