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顶式孔板型风口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01776阅读:1752来源:国知局
吊顶式孔板型风口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吊顶式风口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吊顶式孔板型风口。



背景技术:

现有的室内风口,一般包括箱体,箱体上设置有进风口,箱体的底面设有出风口,出风口处设置有网孔面板,但是现有的室内风口存在以下问题,由于现有的室内风口是竖直往下吹风,经常会出现冷风直接下沉的现象,冷风不贴着天花顶向四周扩散,室内的温度分布不均匀,从而影响室内舒适度。由于现有的室内风口是竖直往下吹风,用户在舒适区会明显感到有强烈的吹风效果,用户使用不舒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使用舒适、四周出风、贴附着天花出风的吊顶式孔板型风口。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吊顶式孔板型风口,包括箱体、均流筒、底板、网孔以及网孔面板,所述底板设于箱体内并将箱体上下分隔成进风腔和出风腔,所述进风腔上设有进风口,所述出风腔的底部敞开,所述底板上设有连通进风腔和出风腔的出风口,所述均流筒设置在底板上并位于进风腔内,均流筒的侧壁上设有多个均流孔,所述均流筒的上端封闭、下端与底板的出风口连通,所述出风口的下方设有挡流件,挡流件位于网孔面板上,所述网孔面板封闭出风腔的底部并位于出风口下方。因此冷风只能从网孔面板6四周的网孔水平吹出,冷风贴着天花板扩散到室内的各个位置,室内温度分布均匀,用户不会明显感到强烈的吹风感,用户使用舒适,挡流件5有效避免本实用新型的出风口往下直吹风同时避免冷风直接下沉。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作以下进一步改进。

所述底板的出风口呈喇叭状,从而有利于在网孔面板形成往四周水平的出风的出风形式。

所述出风口的周边设有导流板。

所述出风口的周边设有多块导流板,多块导流板呈往外倾斜展开状,以使出风口呈喇叭状。本实用新型的导流板也可以是单独的一块环形板,该环形板呈喇叭状。

所述多块导流板的上侧转动设置在出风口旁,方便用户调节导流板的出风方向。

所述挡流件与均流筒的形状相适配,挡流件能更好阻挡从均流筒吹下来的气流,避免网孔面板上有直吹风。

所述挡流件呈平板状。当然,所述挡流件也可以呈上端细、下端粗的圆台状或上端细、下端粗的棱台状,圆台状或棱台状的挡流件的斜面具有将风引导至网孔面板四周的导流效果,而且阻力小,不会影响出风的风速,挡流件使得由出风口吹出的风经过挡流件引导向网孔面板的四周。

所述挡流件设于出风口的正下方并位于网孔面板的中心区域位置,因此,网孔面板的中心区域被挡流件遮挡,而且圆台状或棱台状的挡流件具有将风引导至网孔面板四周的导流效果、阻力小,因此冷风只能从网孔面板四周的网孔水平吹出,冷风能贴着天花板扩散到室内的各个位置。

所述箱体内设有保温棉和消音棉,保温棉起到隔热保温的作用,消音棉起到消音降噪的作用。

所述均流筒呈方筒状或圆筒状。

所述网孔面板包括安装框和网孔板,所述箱体的底部坐于安装框体上,所述网孔板设于安装框上并位于出风口的下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一)本实用新型在底板出风口与网孔面板之间设置挡流件,挡流件阻挡,相比现有的室内风口,本实用新型由底板的出风口吹出的风被中心导流盖阻挡,因此没有直吹风,接着风吹向了网孔面板的四周,通过网孔面板上四周的网孔吹出,并贴着天花板往四周扩散,因此,室内的温度均匀,用户不会感觉到明显的吹风感,用户使用舒适。

(二)另外,本实用新型的挡流件将由底板出风口吹出的风引导至风口面板四周,从而避免风口竖直吹风,风再从风口面板上的通孔排出,这样的出风形式形成了非常好的气流组织。本实用新型水平出风,冷风贴着天花顶向四周扩散出去,因此室内的温度分布均匀,从而影响室内舒适度。

(三)而且,本实用新型的均流管能确保本实用新型的出风形式一致性,而且不受接管位置、甚至不规则管道的影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一,参见图1和图2所示,一种吊顶式孔板型风口,包括箱体1、均流筒2、底板3、以及网孔面板6,所述底板设于箱体内并将箱体上下分隔成进风腔12和出风腔13,所述进风腔12上设有进风口11,所述出风腔13的底部敞开,所述底板3上设有连通进风腔12和出风腔13的出风口30,所述均流筒2设置在底板3上并位于箱体1内,均流筒2的侧壁上设有多个均流孔20,所述均流筒2的上端封闭、下端与底板3的出风口30连通,所述出风口30的下方设有挡流件5,挡流件5位于网孔面板6上,所述网孔面板6封闭出风腔13的底部并位于出风口下方。因此,网孔面板6的中心区域被挡流件5遮挡,因此冷风只能从网孔面板6四周的网孔63水平吹出,冷风贴着天花板扩散到室内的各个位置,室内温度分布均匀,用户不会明显感到强烈的吹风感,用户使用舒适,挡流件5有效避免本实用新型的出风口30往下直吹风同时避免冷风直接下沉。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具体的技术方案。

所述网孔面板6具体包括安装框61和网孔板62,所述箱体1的底部坐于安装框61上,所述网孔板62设于安装框61上并位于出风口30的下方。

所述均流筒2呈圆筒状。所述底板3的出风口30呈喇叭状。

所述出风口30的周边环设有多块导流板31,多块导流板31呈往外倾斜展开状,以使出风口30呈喇叭状。

优选的是,所述挡流件呈平板状,具体呈圆板状,气流被挡流件的阻挡,接着气流会从网孔面板四周的网孔63吹出,吹出后的冷风贴着天花板扩散到室内的各个位置。

所述挡流件与均流筒的形状相适配,挡流件能更好阻挡从均流筒吹下来的气流,避免网孔面板上有直吹风。

所述挡流件5也可以呈上端细、下端粗的圆台状或棱台状。圆台状或棱台状的挡流件5使得由出风口30吹出的风经过挡流件5引导向网孔面板6的四周。

所述挡流件5设于出风口30的正下方并位于网孔面板6的中心区域位置,因此,网孔面板6的中心区域被挡流件5遮挡,而且圆台状或棱台状的挡流件5具有将风引导至网孔面板6四周的导流效果、阻力小因此冷风只能从网孔面板6四周的网孔63水平吹出,冷风能贴着天花板扩散到室内的各个位置。

所述箱体1内设有保温棉和消音棉,保温棉起到隔热保温的作用,消音棉起到降噪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由空调末端处理装置输送过来的冷风先通过进风口11进入箱体1内,然后经过均流筒均流,均流之后再通过底板的出风口向下吹出,冷风向下吹送到网孔面板时,被挡流件阻挡,接着冷风在挡流件的引导下吹向了网孔面板的四周,然后通过网孔面板上四周的网孔63水平吹出,并贴着天花板往四周扩散,因此,室内的温度均匀。因此本实用新型不会出现直吹风,用户不会感觉到明显的吹风感。

实施例二,参见图3和图4所示,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实施方式相似,不同点在于:两者的均流筒2、底板3、网孔面板6以及挡流件5的形状不同。本实施例的均流筒2呈方筒状,挡流件呈长方形板状,有利于往前后左右四个导流出风。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