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空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40207阅读:243来源:国知局
移动空调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移动空调。



背景技术:

现有的移动空调具有局部范围降温速度快、方便移动、即插即用的特点,但因为移动空调为一体式空调,其压缩机位于室内,因此不适于长时间制冷;此外,噪声比普通分体式空调器要大,会对用户的正常休息造成影响。现有的窗机空调包括室内机和室外机,其中,压缩机设置在室外机内,因为室外机位于室外,窗机空调相对移动空调来说噪声更小;但是窗机空调需要与窗体适配固定,需要专业人员进行安装,使用不方便。可见,无论是现有的移动空调还是窗式空调都有其局限性,无法充分满足用户的制冷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移动空调,旨在解决移动空调只能完全置于室内,适应于局部范围制冷,而不适合长时间制冷且噪音大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移动空调,包括:

底座;

第一换热模组,设于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一换热模组包括第一换热主体及第一外壳;以及,

第二换热模组,设于所述底座上并位于所述第一换热模组的后侧,所述第二换热模组包括第二换热主体及第二外壳;所述第二换热主体与第一换热主体在前后方向相距设置并形成安装缺口,所述第二外壳可相对第一外壳前后错开或拼合,所述第二外壳处于错开状态时所述安装缺口露出以供上下向移动的窗体安装;所述第二外壳处于拼合状态时所述安装缺口隐藏。

优选地,所述底座上与所述第二外壳对应处设有沿前后方向上延伸的滑动结构,所述第二外壳上设有与所述滑动结构适配的滑接结构,所述滑动结构与滑接结构沿前后方向可滑动配合,以使所述第二外壳可远离或靠近所述室内机移动而在所述错开状态及拼合状态之间切换。

优选地,所述滑动结构为开设于所述底座上且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滑槽,所述滑接结构为设于所述第二外壳上且与所述滑槽适配的滑块。

优选地,所述滑槽后端敞口设置。

优选地,所述第二外壳包括面板以及分别自所述面板左右两侧边向前延伸的侧板;所述滑槽设置为一对,且分别凹设于所述底座左右外侧面上,与所滑槽适配的两所述滑块分别凸设于两所述侧板底部的左右内壁面上。

优选地,所述滑块背离所述第二外壳的侧面上凸设有定位柱,所述滑槽槽壁面上开设有与所述滑槽延伸方向相同的限位槽,所述限位槽包括设于所述限位槽两端且与所述定位柱适配的定位孔以及设于两所述定位孔之间的槽道。

优选地,所述定位柱与所述槽道过盈配合,所述定位孔的大小与所述定位柱的横截面大小适配。

优选地,所述移动空调还包括两遮挡条,所述底座在所述安装缺口的下侧设有均沿左右方向延伸的两导向容腔,两所述导向容腔在所述底座的左侧面和右侧面分别形成供两所述遮挡条可伸缩装入对应导向容腔的敞口。

优选地,所述导向容腔具有呈相对设置的前腔壁和后腔壁,所述前腔壁和后腔壁分别开设有沿左右向延伸的导槽;

所述遮挡条具有呈相对设置的前侧壁和后侧壁,所述前侧壁和后侧壁邻近所述遮挡条处设有限位卡扣,所述限位卡扣可滑动嵌设于所述导槽内。

优选地,所述前侧壁和后侧壁上分别开设有避让槽,所述限位卡扣包括自所述避让槽的边缘延伸的弹性臂和与所述弹性臂的自由端连接的凸块,所述凸块滑动安装于所述导槽内。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移动空调将外壳设置为可分离的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且第一换热主体和第二换热主体之间间隔设有供上下移动的窗体安装的安装缺口,且第二外壳可向后移动,通过向后推动第二外壳露出安装缺口将移动空调转换成窗机使用,从而可与室外空气交换,改善制冷效果,且将部分噪音转移到室外。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移动空调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本实用新型移动空调沿II-II线的剖视图;

图3为移动空调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移动空调转换为窗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窗机与窗体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6为窗机与窗体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7为底座与所述室外机对应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9为室外机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1为遮挡条伸出底座左右两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12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4为图12中D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5为图12中E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6为底座的俯视图;

图17为图16中F处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移动空调。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1-6所示,该移动空调包括:

底座3;

第一换热模组1,设于底座3上,第一换热模组1包括第一换热主体12及第一外壳11;以及,

第二换热模组2,设于底座3上并位于第一换热模组1的后侧,第二换热模组2包括第二换热主体22及第二外壳21;第二换热主体22与第一换热主体12在前后方向相距设置并形成安装缺口100,第二外壳21可相对第一外壳11前后错开或拼合,第二外壳21处于错开状态时安装缺口100露出以供上下向移动的窗体200安装;第二外壳21处于拼合状态时安装缺口100隐藏。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换热模组1和第二换热模组2并列设于底座3上,压缩机和冷凝器设于第二换热模组2内,蒸发器设于第一换热模组1内。第一换热主体12和第二换热主体22之间间隔设有安装缺口100,第二外壳21可相对第一外壳11前后错开以露出安装缺口100,或拼合以隐藏安装缺口100。当移动空调在室内使用时,第一外壳11和第二外壳21拼合。当此移动空调需要当做窗机使用时,向后推动第二外壳21,拉下窗体200即可。可以理解的,本方案不限于此,第一外壳11相对第二换热模组2移动也可实现移动空调和窗机的互换。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移动空调将外壳设置为可分离的第一外壳11和第二外壳21,且第一换热主体12和第二换热主体22之间间隔设有供上下移动的窗体200安装的安装缺口100,且第二外壳21可向后移动,通过向后推动第二外壳21露出安装缺口100将移动空调转换成窗机使用,从而可与室外空气交换,改善制冷效果,且将部分噪音转移到室外。

进一步地,如图1、2、4所示,底座3上与第二外壳21对应处设有沿前后方向上延伸的滑动结构,第二外壳21上设有与滑动结构适配的滑接结构,滑动结构与滑接结构沿前后方向可滑动配合,以使第二外壳21可远离或靠近室内机移动而在错开状态及拼合状态之间切换。

在本实施例中,设置滑动结构和滑接结构,便于向后推动第二外壳21。

优选地,如图7、9所示,滑动结构为开设于底座3上且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滑槽31,滑接结构为设于第二外壳21上且与滑槽31适配的滑块211。滑槽31后端呈敞口设置。第二外壳21包括面板211以及分别自面板左右两侧边向前延伸的侧板212;滑槽31设置为一对,且分别凹设于底座3左右外侧面上,与滑槽31适配的两滑块211分别凸设于两侧板212底部的左右内壁面上。

在本实施例中,滑块211和滑槽31方便加工,对精度要求小,且装配简易。由于第二外壳21为薄壁部件,将滑块211设于第二外壳21上,将滑槽31设于底座3上。可以理解地,滑槽31可开设于左右两侧中的一侧,优选地,滑槽31设于底座3两侧,结构更稳定。优选地,滑槽31后端敞口设置,可以从滑槽31后端的敞口装配和拆卸第二外壳21。当然,滑槽31结构不限于此,当滑槽31后端封闭时,向左右两侧扳动第二外壳21,使两滑块211嵌设于滑槽31内,也可实现第二外壳21的安装。

进一步地,如图7-10所示,滑块211背离第二外壳21的侧面上凸设有定位柱212,滑槽31槽壁面上开设有与滑槽31延伸方向相同的限位槽32,限位槽32包括设于限位槽32两端且与定位柱212适配的定位孔321以及设于两定位孔321之间的槽道322。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使第二外壳21在错开状态和拼合状态定位,在滑块211上设置定位柱212,在滑槽31上开设定位槽,第二外壳21处于拼合状态时,定位柱212处于靠近第一外壳11的定位孔321内,优选地,定位槽延伸方向的长度设置为与安装缺口100前后方向的宽度相同,以使向后推动第二外壳21时,第二外壳21刚好停在理想的位置,有防呆的效果。

优选地,定位柱212与槽道322过盈配合,定位孔321的大小与定位柱212的横截面大小适配。如此,第二外壳21能卡在错开位置或拼合位置不易滑动。

进一步地,如图11、12所示,移动空调还包括两遮挡条34,底座3在安装缺口100的下侧设有均沿左右方向延伸的两导向容腔33,两导向容腔33在底座3的左侧面和右侧面分别形成供两遮挡条34可伸缩装入对应导向容腔33的敞口。

在本实施例中,当本专利的移动空调作为窗机使用与窗体200安装到位后,用户可将容纳在导向容腔33中的遮挡条34抽出,从而填补窗体200与底座3之间的缝隙,如此不仅能够避免室外空气从该缝隙进入室内,从而改善本专利提出的移动空调作为窗机空调使用时的制冷效果,还能够避免室外机的工作噪声通过缝隙传入室内,避免移动空调使用过程中对用户的正常休息造成影响。

进一步地,如图12、13所示,导向容腔33具有呈相对设置的前腔壁和后腔壁,前腔壁和后腔壁分别开设有沿左右向延伸的导槽331;

遮挡条34具有呈相对设置的前侧壁和后侧壁,前侧壁和后侧壁邻近遮挡条34处设有限位卡扣341,限位卡扣341可滑动嵌设于导槽331内。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避免遮挡条34在抽离出导向容腔33的过程中抽离过位而轻易地与导向容腔33完全脱离,当遮挡条34滑出导向容腔33直至内端滑动至靠近导向容腔33的敞口位置时,导槽331对限位卡扣341起到限位作用,从而避免用户在无意识的状态下将遮挡条34完全抽出导向容腔33。

进一步地,如图13,前侧壁和后侧壁上分别开设有避让槽,限位卡扣341包括自避让槽的边缘延伸的弹性臂341a和与弹性臂341a的自由端连接的凸块341b,凸块341b滑动安装于导槽331内。

在本实施例中,考虑到遮挡条34存在需要更换或维修的情形,为了方便遮挡条34的安装和拆卸,限位卡扣341具有一定弹性。当需要将遮挡条34从导向容腔33中完全取出时,仅需按压凸块341b,使得限位卡扣341变形即可使限位卡扣341与导槽331相脱离,如此,能够方便地拆下遮挡条34;将遮挡条34安装至导向容腔33的原理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地,如图14所示,考虑到室内机和室外机之间需要连通管路和电连接线,为了方便布置管线,本专利提出的移动空调的底座3包括底框及连接底框左右边框的横梁,其中,该横梁呈中空设置,两导向容腔33间隔形成在横梁内且两导向容腔33相对横梁的中部呈对称设置,两导向容腔33之间设有沿前后方向贯通的过孔35。如此,室内机和室外机的管路和电连接线可以经由过孔35相互连通,不仅能够避免管线外露影响美观,而且布置管线的方式简单,安装方便。然本专利的设计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导向容腔33还可以呈非对称设置。

进一步地,如图16、17所示,为了使得遮挡条34收容在导向容腔33内的时候能够与导向容腔33牢固固定,两导向容腔33均具有邻近过孔35的端壁,端壁上设有固定卡槽332,两遮挡条34的内端对应固定卡槽332设有固定卡扣343。如此,遮挡条34可以通过固定卡扣343与导向容腔33的固定卡槽332卡接固定,使得遮挡条34稳定地收容于导向容腔33,当遮挡条34需要抽出导向容腔33时,仅需按压固定卡扣343,使得固定卡扣343弹性变形即可脱离固定卡槽332,使用过程十分方便。

进一步地,如图15所示,为了方便用户将遮挡条34拉出,进而填充窗体200与底座3之间的缝隙,两遮挡条34的外端面处均设有拉孔。用户通过拉孔能够将遮挡条34方便的拉出底座3内的导向容腔33,使用过程十分方便。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