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磁炉。
背景技术:
电磁炉具有加热快速、无明火、安全方便等优点,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的越来越广泛。
现阶段,电磁炉由壳体、面板、线圈盘组件、控制板和主板等部件组成,其中,线圈盘组件、控制板和主板等部件设置在壳体和面板围成的空腔中。具体的,线圈盘组件设置在电磁炉的水平中心位置,主板设置在线圈盘组件的左侧或右侧位置,控制板设置在靠近用户操作的一侧,且主板和控制板分别平铺在壳体和面板形成的空腔中,通过将两者相互隔离的布置方式保证控制板和主板之间的信号互不干扰。
然而,控制板和主板平铺式的布局方式需要占用较大的内部空间,致使电磁炉的外形尺寸较大,无法满足轻便、小巧的趋势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到的至少一个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磁炉,通过重新布局控制板和主板的设置方式,在保证电磁炉正常工作的前提下,能够有效减小电磁炉的外形尺寸。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磁炉,包括:壳体和位于所述壳体顶部的面板,所述壳体和所述面板形成的空腔内设置有线圈盘组件、主板和控制板,所述控制板与所述面板的底面接触,所述主板包括高功率区域和低功率区域,其中,所述控制板和所述低功率区域的安装方式为上下层叠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控制板和低功率区域上的器件相互干扰较小,安全可靠,这样在保证电磁炉正常工作的前提下,能够合理有效利用电磁炉内部的空置空间,减小了电磁炉的外观尺寸,符合现有轻便、小巧的趋势,提高了电磁炉的整机性能。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板和所述低功率区域的安装方式为上下层叠设置,包括:
所述低功率区域位于所述控制板的下方,所述低功率区域与所述控制板的垂直间距大于预设距离。
通过将低功率区域设置在控制板的下方,该低功率区域与控制板的垂直间距需要大于预设距离,这样能够避免低功率区域和控制板上的器件之间的相互干扰,保证电磁炉工作状态的安全可靠性。
在本申请的上述实施例中,所述预设距离为2毫米。
在本申请的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高功率区域内设置有由工作功率大于预设功率和/或发热量大于预设发热量的元器件组成的电路,所述低功率区域内设置有由工作功率小于预设功率和/或发热量小于预设发热量的元器件组成的电路。
通过将由工作功率大于预设功率和/或发热量大于预设发热量的元器件组成的电路设置在高功率区域,将由工作功率小于预设功率和/或发热量小于预设发热量的元器件组成的电路设置在低功率区域内,能够有效划分高功率区域和低功率区域,为后续对控制板和主板的低功率区域进行层叠设置提供了前提条件。
在本申请的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电磁炉还包括:与所述主板固定连接的散热组件;
所述散热组件位于所述高功率区域的一侧,用于对安装在所述高功率区域内的发热元件散热。
该散热组件可在电磁炉工作时对主板上的发热元件进行散热,保证电磁炉的正常工作。
在本申请的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电磁炉还包括:辅助散热部件;
所述辅助散热部件位于所述线圈盘组件和所述散热组件的一侧。
该辅助散热部件能够加快降低主板上各元器件、线圈盘组件以及散热组件的温度,保证电磁炉的正常工作。
在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板上设置有多个按键,所述面板的人机交互区域处设置有多个按键图标;
所述控制板与所述面板的底面接触,包括:
每个按键的上表面与所述面板的底面接触,且所述多个按键与所述多个按键图标相对应。
这样通过面板人机交互区域处设置的多个按键图标才能实现对控制板上设置的多个按键进行有效操作,进而控制电磁炉的工作状态。
在本申请的上述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板上还设置有指示灯;
所述指示灯,用于指示所述电磁炉的工作状态。
在电磁炉工作时,方便用户通过该指示灯的状态(不亮、常亮或闪烁)来判断电磁炉是否正常工作。
本实用新型的构造以及它的其他实用新型目的及有益效果将会通过结合附图而对优选实施例的描述而更加明显易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电磁炉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实施例中主板的区域分布图;
图3为本申请提供的电磁炉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壳体; 2:线圈盘组件; 3:主板;
4:控制板; 31:高功率区域; 32:低功率区域;
5:散热组件; 6:辅助散热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电磁炉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实施例中主板的区域分布图。如图1和图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炉,包括:壳体1和位于该壳体1顶部的面板(未示出),该壳体1和面板形成的空腔内设置有线圈盘组件2、主板3和控制板4,控制板4与面板的底面接触,主板3包括高功率区域31和低功率区域32,其中,控制板4和低功率区域32的安装方式为上下层叠设置。
作为一种示例,为了设计出尺寸较小的电磁炉,本实施例通过对电磁炉内主板3上安装的元器件按照功率高低或发热量大小进行分类,重新对主板3上的元器件和布线进行规划和布局,将其分成高功率区域31和低功率区域32,即强电区域和弱电区域,具体如图2所示。
其中,高功率区域31内安装的元器件其功率比较高,发热量比较大,为了保证高功率区域31内的器件不影响其他区域器件的正常工作,可按照如下方式对电磁炉内的各组成部分进行布置和安装。
在本实施例中,主要以电磁炉中安装有线圈盘组件2、主板3和控制板4为例进行说明,下面对线圈盘组件2、主板3和控制板4的设置位置进行说明。由于电磁炉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对食物进行加热,故线圈盘组件2是电磁炉正常发热所需的主要器件,因而将其设置在壳体1所围成腔体空间的中上部,也是面板水平中心位置所示的加热圈中;主板3是电磁炉的核心部分,其上部安装有电磁炉正常工作需要的各种元器件,其主要用于控制电磁炉内其他部件的工作状态,因此该主板3设置在线圈盘组件2的左侧或者右侧;控制板4上设置有多种按键,用户可通过面板对控制板4上设置的按键进行操作,进而控制电磁炉的工作状态。因而该控制板4固定在壳体1形成空腔的前侧,即靠近用户操作的区域,该控制板4位于面板上人机交互区域的下方,且与面板的底面接触。
值得说明的是,由于主板3上低功率区域32内安装的元器件其功率较小、发热量小,属于微电流器件,而控制板4上安装的器件也属于微电流器件,因此低功率区域32和控制板4上的器件自然散热便可,此外由于低功率区域32和控制板4上器件之间的相互干扰较小,因而可以将控制板4和低功率区域32进行层叠设置。作为一种示例,低功率区域32的全部区域或者部分区域可与控制板4进行层叠设置。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炉,包括壳体和位于该壳体顶部的面板,该壳体和面板形成的空腔内设置有线圈盘组件、主板和控制板,控制板与面板的底面接触,主板包括高功率区域和低功率区域,其中,控制板和低功率区域的安装方式为上下层叠设置,由于控制板和低功率区域上的器件相互干扰较小,安全可靠,这样在保证电磁炉正常工作的前提下,能够合理有效利用电磁炉内部的空置空间,减小了电磁炉的外观尺寸,符合现有轻便、小巧的趋势,提高了电磁炉的整机性能。
作为一种示例,在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炉中,上述控制板4和低功率区域32的安装方式为上下层叠设置可以通过如下方式实现:
该低功率区域32位于控制板4的下方,低功率区域32与控制板4的垂直间距大于预设距离。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用户需要通过控制板4控制电磁炉的工作状态或工作模式,因此需要将控制板4固定在壳体1形成空腔的前侧,即靠近用户操作的一侧,且控制板4与面板的底面接触,这样控制板4的底部会预留出很大的一段空置空间,所以将主板3的低功率区域32设置在控制板4的下方,这样低功率区域32与控制板4之间还会存在一定的垂直间距。此外,为了避免低功率区域32和控制板4上的器件之间的相互干扰,该低功率区域32与控制板4的垂直间距需要大于预设距离,进而保证电磁炉工作状态的安全可靠性。
作为一种示例,所述预设距离为2毫米。
在实际应用中,虽然控制板4和低功率区域32上安装的元器件均为微电流器件,发热量小,但是若两者距离太近,也可能会产生一定的相互干扰,所以,为了避免控制板4和低功率区域32之间的电干扰,提高安全可靠性,因而在布局电磁炉时,上述主板3的低功率区域32(全部区域或部分区域)与控制板4的叠层布置方式时可以理解为固定在面板上的控制板4与固定在壳体1内的主板3属于上下方的位置关系,且两者之间的预设距离大于2毫米。
在上述实施例中,高功率区域31内设置有由工作功率大于预设功率和/或发热量大于预设发热量的元器件组成的电路,低功率区域32内设置有由工作功率小于预设功率和/或发热量小于预设发热量的元器件组成的电路。
在本实施例中,可将工作过程中工作功率大于预设功率或发热量大于预设发热量的元器件归为高功率器件,比如,变压器、滤波器、发电器、谐振器、整流桥、绝缘栅双极晶体管(IGBT)等器件。将工作过程中工作功率小于预设功率和/或发热量小于预设发热量的元器件归属于低功率器件,比如,发光二极管、三极管、热敏电阻等器件。
由于高功率器件在工作过程中的功率比较高,发热量比较大,低功率器件在工作过程中的功率较小,发热量也比较小,因此可将由变压器、滤波器、发电器、谐振器、整流桥、绝缘栅双极晶体管(IGBT)等高功率器件组成的电路,比如,滤波电路、整流电路、谐振电路、驱动电路等设置在主板3的高功率区域31。相应的,将发光二极管、三极管、热敏电阻等器件等低功率器件组成的电路,比如,采样电路、显示电路、直流电源电路布置在主板3的低功率区域32。
高功率区域31的电路在工作时发热量比较大,需要借助于其他散热部件进行散热,因此为了不影响其他部件的正常工作,主板3的高功率区域31应该单独布置并靠近散热部件。而低功率区域32的电路在工作时发热量小,可以自然散热,因此可以与控制板4进行层叠设置。
通常情况下,高功率区域31内设置的元器件尺寸比较大,低功率区域32内设置的元器件尺寸比较小,因此高功率区域31内的元器件一般必须单层设置,而低功率区域32内的元器件占用的空间比较小,这也为与控制板4进行层叠设置提供了前提条件。
通过将由工作功率大于预设功率和/或发热量大于预设发热量的元器件组成的电路设置在高功率区域,将由工作功率小于预设功率和/或发热量小于预设发热量的元器件组成的电路设置在低功率区域内,能够有效划分高功率区域和低功率区域,为后续对控制板和主板的低功率区域进行层叠设置提供了前提条件。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图3为本申请提供的电磁炉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炉还包括:与上述主板3固定连接的散热组件5。
该散热组件5位于高功率区域31的一侧,用于对安装在高功率区域31内的发热元件散热。
由上述分析可知,主板3的高功率区域31内设置的电路一般由工作功率大于预设功率和/或发热量大于预设发热量的元器件组成,电磁炉工作时高功率区域31内的发热量比较大,若元器件的温度过高,则可能出现元器件损坏的现象,因此,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不影响电磁炉的正常工作,快速给高功率区域31内的发热元件散热,在电磁炉内设置有散热组件5,该散热组件5与主板3的高功率区域31固定连接,与主板3一起固定到壳体1内,从而在电磁炉工作时对主板3上的发热元件散热,保证电磁炉的正常工作。
作为一种示例,该散热组件5可以选用多个散热片或散热器。
在实际应用中,由于电磁炉内部设置有线圈盘组件2,且该线圈盘组件2自身存在一定的电阻,当给线圈盘组件2通电时,高频电流流过线圈盘组件2时,线圈盘组件2则会自行发热。在线圈盘组件2的温度过高时,则可以通过辅助散热部件进行散热。
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炉,还包括:辅助散热部件6。
该辅助散热部件6位于线圈盘组件2和散热组件5的一侧。
作为一种示例,该辅助散热部件6为风机或风扇等部件。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主板3上高功率区域31和线圈盘组件2的发热量比较大,仅仅依靠散热组件5的散热作用无法对主板3和线圈盘组件2进行有效散热,这时通过在壳体1内线圈盘组件2和散热组件5的一侧设置风机或风扇等辅助散热部件6,利用该辅助散热部件6加快降低主板3上各元器件、线圈盘组件2以及散热组件5的温度,保证电磁炉的正常工作。
在一实施例中,该辅助散热部件6可以是离心式风机(即千叶式风轮),也可以是轴流风机。
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控制板4上设置有多个按键41,面板的人机交互区域(未示出)处设置有多个按键图标。
其中,上述控制板4与面板的底面接触,可以通过如下方式实现:每个按键41的上表面与面板的底面接触,且多个按键41与多个按键图标相对应。
具体的,由于控制板4上设置的多个按键41需要紧贴面板底部,且该多个按键41与多个按键图标相对应,这样通过面板人机交互区域处设置的多个按键图标才能对控制板4上设置的多个按键41进行有效操作,进而控制电磁炉的工作状态。
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炉中,上述控制板4上还设置有指示灯(未示出)。
其中,该指示灯用于指示电磁炉的工作状态。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电磁炉的控制板4上设置有指示灯,在电磁炉工作时,方便用户通过该指示灯的状态(不亮、常亮或闪烁)来判断电磁炉是否正常工作。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控制板4和低功率区域32的安装方式为上下层叠设置,可以有效降低主板3占用的空间,并且本实施例的布局方式,将主板3设置在靠近辅助散热部件和控制板4一侧的区域,有效避免了主板3靠近线圈盘组件2,这样可以减小放置于电磁炉上的锅具在非正常工作时对主板3上元器件的热辐射和损坏,提高了电磁炉的性能。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