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雨伞除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71191阅读:401来源:国知局
一种雨伞除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雨伞除水装置,用于去除雨伞表面的雨水。



背景技术:

雨伞是常用的避雨工具,体积小,可以随身携带,使用也比较方便;但是,也会给生活带来一些麻烦。雨天,当人们走入商场、学校等场所,雨伞上的雨水会汇聚起来,滴到地上,造成地面湿滑;同时,雨水和鞋底的泥混合后,使室内环境比较差。

目前,解决上述问题主要还是采用将塑料袋套装在雨伞外面的方式。一次性的塑料伞袋不仅会在使用后难以处理,还可能因渗漏等原因,造成包内其他物品被打湿。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涌现了大批的雨伞除水装置,基本都是使用离心甩干的原理,通过高速旋转,对雨伞进行除水处理。这类装置需要高速旋转,不仅耗电量大,还会因操作不慎带来安全问题;因此,使用受到限制,难以推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新颖独特,使用方便,并且能够有效去除雨伞表面水分的雨伞除水装置;具体技术方案为:

一种雨伞除水装置,包括吸水部和若干个雨伞固定机构,所述雨伞固定机构包括导轨、伞头固定构件和伞柄固定构件,所述伞头固定构件和所述伞柄固定构件分别将雨伞两端固定,使收回状态的雨伞的伞面与所述吸水部挤压接触并沿吸水部伸展方向滚动前进。

进一步,所述伞头固定构件和所述伞柄固定构件上下排列。

进一步,所述吸水部的延展方向的长度不低于1米。

进一步,所述伞头固定构件设置在下方。

进一步,所述伞头固定构件上部设置有集水结构,所述集水结构的底部设置有泄水孔;所述泄水孔与伞头固定构件底部的泄水接口连通。

进一步,所述伞柄固定构件设置有卡爪机构,所述卡爪机构伸出释放伞柄,收回抓紧伞柄。

进一步,所述吸水部由海绵、竹纤维织物或超细纤维织物中的一种或几种组合构成。

本实用新型雨伞除水装置通过固定构件将雨伞固定,并与吸水部进行挤压接触,利用吸水部将雨伞伞面的水分挤出;达到去除雨伞水分的目的。该装置避免使用离心高速旋转带来的危险,更适用于商场、超市、学校等人流集中,对安全程度要求高的场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雨伞除水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雨伞除水装置应用示意图;

图3为锁紧件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同步传动带; 2、下同步传动带;3、伞柄固定构件;3-1、卡爪;3-2、卡爪槽;3-3、连接接头; 4、伞头固定构件;5、吸水部;6、雨伞。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利用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说明。本实用新型可以体现为多种不同形式,并不应理解为局限于这里叙述的示例性实施例。

为了易于说明,在这里可以使用诸如“上”、“下”“左”“右”等空间相对术语,用于说明图中示出的一个元件或特征相对于另一个元件或特征的关系。应该理解的是,除了图中示出的方位之外,空间术语意在于包括装置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图中的装置被倒置,被叙述为位于其他元件或特征“下”的元件将定位在其他元件或特征“上”。因此,示例性术语“下”可以包含上和下方位两者。装置可以以其他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位于其他方位),这里所用的空间相对说明可相应地解释。

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雨伞除水装置,包括吸水部5和雨伞固定机构,雨伞固定机构包括导轨、伞头固定构件4和伞柄固定构件3。伞头固定构件4和伞柄固定构件3分别将雨伞6的两端固定,使收回状态的雨伞6的伞面与吸水部5挤压接触并沿吸水部5伸展方向滚动前进。当然,也可以将伞头固定构件4和伞柄固定构件3水平方向排列,导轨沿上下方向运动,以减少设备的占地面积。伞头固定构件4和伞柄固定构件3还可以设置为多套,使装置可以同时为多把雨伞6进行除水处理。该装置还设置有相应的驱动机构和控制单元,均采用现有技术,这里就不再赘述。

可以通过鼓动热空气、红外加热或挤干方式对吸水部5进行干燥。例如,将与雨伞形状相同或相似的塑料件作为挤水杆,将挤水杆插入伞头固定构件4和伞柄固定构件3,对吸水部5进行挤压,把水分挤出来。

伞头固定构件4和伞柄固定构件3最好上下排列;传送带可以采用同步齿带或链条构成同步传送带;吸水部5的上方为上同步传动带1,下方为下同步传动带2。当雨伞伞面湿度较大时,挤出的水可以沿伞面内外侧向下流;更容易汇成水流,去除更多的水分。

吸水部5的延展方向的长度不低于1米;使雨伞6滚动至少5周,达到除水目的。

伞头固定构件4设置在下方;以适应长柄的雨伞,能够为长柄或曲柄的雨伞进行除水。伞头固定构件4上部设置有集水结构,集水结构的底部设置有泄水孔;泄水孔与伞头固定构件底部的泄水接口连通。方便收集从雨伞伞面挤出的水。

如图3所示,伞柄固定构件3设置有卡爪机构,卡爪机构伸出释放伞柄,收回抓紧伞柄。具体结构为:伞柄固定构件3包括连接接头3-3、卡爪3-1和卡爪槽3-2。伞柄固定构件3通过设置在下方的连接接头3-3固定在上同步传动带1上。卡爪3-1后部为导杆,导杆可以沿卡爪槽前后滑动,爪通过销轴固定在导杆的前端,销轴上可以设置扭簧,使卡爪机构伸出时,爪张开;卡爪机构收回时,卡爪槽前部的的张口斜面将卡爪挤压,使卡爪机构的爪合拢。

吸水部5可以由海绵、竹纤维织物或超细纤维织物制成,也可以将上述材料组合构成复合材料制成;使吸水部具有较高的弹性,产生足够的挤压力,以获得更好的吸水效果。雨伞6的伞杆外表面陷入吸水部5的表面深度应不低于5毫米。

使用时,持伞人收回雨伞6,手握伞柄;将伞头插入伞头固定构件4,将伞柄推入伞柄固定构件3,卡爪将伞柄固定。雨伞6上下两端被固定,伞面与吸水部5接触,并产生一定的挤压力。启动驱动机构使雨伞6在伞头固定构件4和伞柄固定构件3的带动下,沿吸水部5的延展方向滚动前进;将伞面吸收的水分挤出一部分,向下流入集水结构,通过泄水接口利用管路排出。另一部分通过吸水部上的吸水材料吸收。雨伞6旋转3至5周后,伞面上的水分基本被吸收干净,不再会聚集而形成水滴;也不会沾湿其他物品,可以放心地手持或者放入塑料袋中。

上述示例只是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除此之外,还有多种不同的实施方式,而这些实施方式都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领悟本实用新型思想后能够想到的,故,在此不再一一列举。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