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标准养护室太阳能供热恒温喷雾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55724阅读:39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标准养护室太阳能供热恒温喷雾系统。

(二)

背景技术:

现代施工过程中,在进行室外施工过程中,对标准养护室的温度、湿度具有严格的控制要求,标准养护室温度、湿度要求:温度20±2℃,湿度为95%。

在我国北方地区进入冬季施工后,标准养护室内的温度控制需借助电辅热、空调制热等增温措施进行温度控制,由此会耗费大量的电力资源。而且建筑工地中设置的标准养护室多为采用集装箱式、临时彩板房形式的临时设施,其本身养护室的维护硬件环境就缺少保温隔热措施,更加难以对室内的环境要素进行控制。

(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结合太阳能热水供应装置将白天加热的热水和凉水进行中和,让加湿器喷出的水温能达到标准养护室的标准温度、湿度控制要求,达到绿色施工、绿色建造的目的的标准养护室太阳能供热恒温喷雾系统,降低能耗。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标准养护室太阳能供热恒温喷雾系统,包括一标准养护室和设于标准养护室内的控制器,在标准养护室的顶部设有太阳能热水供应装置,太阳能热水供应装置通过一贯穿标准养护室的侧壁的热水管与设于标准养护室内的一冷热水混合调节装置相连;冷热水混合调节装置的一端连接有一自来水进水管,冷热水混合调节装置的另一端通过管道与一蓄水箱相连;蓄水箱通过管道与若干个加湿器相连;在热水管上设有第一电磁阀,在自来水进水管上设有第二电磁阀,在冷热水混合调节装置和蓄水箱相连的管道上设有第三电磁阀;在蓄水箱和各加湿器相连的管道上设有第四电磁阀和第一水泵;在标准养护室内设有第一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所述的太阳能热水供应装置、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第四电磁阀、第一水泵、第一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加湿器分别与控制器电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的太阳能热水供应装置为太阳能热水器。

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冷热水混合调节装置为一冷热水混合箱,在冷热水混合箱内设有一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的第二温度传感器与控制器电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中,在蓄水箱内设有一第三温度传感器和第一水位传感器,在蓄水箱的底部设有电热加热装置;所述的第三温度传感器、第一水位传感器、电热加热装置分别与控制器电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的蓄水箱通过一回收水管与一液体回收箱相连,在回收水管上设有第五电磁阀和第二水泵,液体回收箱通过一回水管与自来水进水管相连通,在回水管上设有第六电磁阀和第三水泵;在所述的液体回收箱内设有第二水位传感器;所述的第五电磁阀、第六电磁阀、第二水泵、第三水泵、第二水位传感器分别与控制器电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的蓄水箱为暖气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标准养护室太阳能供热恒温喷雾系统,能够结合太阳能热水供应装置将白天加热的热水和凉水进行中和,让加湿器喷出的水温能达到标准养护室的标准温度、湿度控制要求,达到绿色施工、绿色建造的目的的标准养护室太阳能供热恒温喷雾系统,降低能耗。

处于标准养护室顶部的太阳能热水供应装置可以为整个系统提供热水,将光能转换成热能,为整个系统提供热能,减小整个系统的能耗。太阳能热水供应装置产生的热水自热水管进入到冷热水混合调节装置,自来水进水管的一端接通凉水,在冷热水混合调节装置中完成水温的调节后进入到蓄水箱中,这整个过程可以利用高度差提供动力。与蓄水箱相连通的加湿器可以将蓄水箱中的水以水雾的方式散发到整个空间中,第一水泵可以为多个加湿器的上水提供动力,与各加湿器相连的管道上设置的第四电磁阀可以选择需要加水的加湿器进行热水供应,加湿器能为标准养护室内提供所需要的温度和湿度。

太阳能热水器作为常用的太阳能热水供应装置,方便购买且费用低廉。常用的太阳能热水供应装置还有太阳能相变热水器等。

内设温度传感器的冷热水混合箱作为最简单的冷热水混合调节装置,具有结构简单,易于检修等优点。

蓄水箱内设第三温度传感器和第一水位传感器,在蓄水箱的底部设有电热加热装置,可以对蓄水箱内水温及水量进行控制,同时可以在蓄水箱内的水温不足,且冷热水混合调节装置中无法提供足量的热水的情况下对蓄水箱内的水进行加热。

回收水管和液体回收箱的设置可以在蓄水箱中的水温下降时,将带有余热的水再次循环,并在冷热水混合调节装置中再次与热水混合加热至需要温度,进行再次运用。这样可以减小整个过程中热量的散发与浪费,同时节省了水资源,降低了能耗。

设于标准养护室内的蓄水箱为暖气包,可以在为室内的各加湿器提供热水的同时,最大程度的提高室内温度,保持室内温度处于养护所需要的温度下,进一步的节省了能源的消耗,并且减少了蓄水箱内热水中热量的浪费。

当然,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四)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太阳能热水供应装置,2、热水管,3、自来水进水管,4、冷热水混合调节装置,5、蓄水箱,6、加湿器,7、电热加热装置,8、标准养护室,9、第一温度传感器,10、湿度传感器,11、第一水位传感器,12、第二温度传感器,13、第三温度传感器,14、第一电磁阀,15、第二电磁阀,16、第三电磁阀,17、第四电磁阀,18、第五电磁阀,19、第一水泵,20、回收水管,21、液体回收箱,22、回水管,23、第六电磁阀,24、第二水泵,25、第二水位传感器,26、第三水泵。

(五)具体实施方式

针对现有技术在低温环境下进行施工养护时,标准养护室需要耗费大量的能源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标准养护室太阳能供热恒温喷雾系统,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

参见图1,本实施例中的标准养护室太阳能供热恒温喷雾系统包括:

一标准养护室8和设于标准养护室8内的控制器,在标准养护室8的顶部设有太阳能热水供应装置1,所述的太阳能热水供应装置1为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热水供应装置1通过一贯穿标准养护室8的侧壁的热水管2与设于标准养护室8内的一冷热水混合调节装置4相连;冷热水混合调节装置4的一端连接有一自来水进水管3,冷热水混合调节装置4的另一端通过管道与一蓄水箱5相连;所述的冷热水混合调节装置4为一冷热水混合箱,在冷热水混合箱内设有一第二温度传感器12;蓄水箱5通过管道与若干个加湿器6相连,在蓄水箱5和各加湿器6相连的管道上设有第四电磁阀17和第一水泵19;在热水管2上设有第一电磁阀14,在自来水进水管3上设有第二电磁阀15,在冷热水混合调节装置4和蓄水箱5相连的管道上设有第三电磁阀16;在蓄水箱5内设有一第三温度传感器13和第一水位传感器11,在蓄水箱5的底部设有电热加热装置7;所述的蓄水箱5为暖气包;所述的蓄水箱5通过一回收水管20与一液体回收箱21相连,在回收水管20上设有第五电磁阀18和第二水泵24,液体回收箱21通过一回水管22与自来水进水管3相连通,在回水管22上设有第六电磁阀23和第三水泵26;在所述的液体回收箱21内设有第二水位传感器25;在标准养护室8内设有第一温度传感器9和湿度传感器10;所述的太阳能热水供应装置1、第一电磁阀14、第二电磁阀15、第三电磁阀16、第四电磁阀17、第五电磁阀18、第六电磁阀23、第一温度传感器9、第二温度传感器12、湿度传感器10、第三温度传感器13、第一水位传感器11、第二水位传感器25、第一水泵19、第二水泵24、第三水泵26、电热加热装置7、加湿器6分别与控制器电连接。

本实施例的使用方法如下:

在使用本实用新型保持标准养护室8内的温度和湿度时,先给太阳能热水器中加水,使其在外界阳光下对热水器中的水进行加热。在需要热水时,控制器控制第一电磁阀14开启,热水自太阳能热水器中通过热水管2进入到冷热水混合箱中,在放入一定量的热水后,控制器控制第一电磁阀14关闭,开启第二电磁阀15,向冷热水混合箱内兑入凉水,通过设于冷热水混合箱内的第二温度传感器12对冷热水混合箱内水的温度进行监控,当水温到达设定值后,控制器控制第二电磁阀15关闭,同时开启第三电磁阀16,热水自冷热水混合箱进入到作为蓄水箱5的暖气包中;当暖气包中的第一水位传感器11感应到暖气包内的水位达到标准值后,不再为暖气包内供应热水,当暖气包中的水位达到设定值后,不再开启第三电磁阀16为暖气包中加入新的热水。暖气包会为标准养护室8提供一定的温度,当然,在室内设置的第一温度传感器9检测到室内温度不足时,仍需要开启其它的标准养护室8内的其它加热装置,如空调等,来辅助加热;在湿度传感器10感应到标准养护室8内的湿度低于设定值时,开启第一水泵19和第四电磁阀17,通过第一水泵19将暖气包中的水传送给各加湿器6中,控制器控制加湿器6开启,提高室内的湿度,直至室内湿度达标,关闭第一水泵19、第四电磁阀17和加湿器6。在暖气包中的第三温度传感器13感应到暖气包中的水温低于设定值时,控制器控制第二水泵24和第五电磁阀18开启,将暖气包中的水通过回收水管20抽入到液体回收箱21中,在第二水位传感器25感应到液体回收箱21中存在水时,在向冷热水混合箱内兑入冷水时就会开启第六电磁阀23和第三水泵26,将液体回收箱21中的水通过回水管22输送到冷热水混合箱中进行再次利用。当设于冷热水混合箱中的第二温度传感器12感应到水温不足,又没有热水继续加入以提高水温时,控制器控制电热加热装置7开启,提高蓄水箱5中水的水温。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未详述之处,均为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技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