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太阳能集热器,特别是一种镶嵌在倾斜瓦屋面上的高效太阳能集热器,属于太阳能集热器设计与制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太阳能集热器的发展速度相当快速,是解决石油能源危机、同时也是节约电能的重要途径之一。但对于倾斜瓦屋面的建筑物来说,安装太阳能集热器时,需要将其镶嵌于屋顶的斜面瓦上,真正实现太阳能设施与建筑一体化,以便最大限度地接受阳光照射后,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供用户使用。但要在倾斜瓦屋面上镶嵌太阳能集热器,其最大的难题是如何消除镶嵌部分的排水和积水,保障太阳能集热器或太阳能发电板能正常工作。同时还需要提高太阳能集热器的集热效率,最大限度地利用太阳能这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新能源。但现有的镶嵌在倾斜瓦屋面上的太阳能集热器,一是仍然会在镶嵌的周边与瓦之间的缝隙处积水而无法排尽,进而影响太阳能集热器的正常工作;二是循环水管的循环效率低下,且容易在循环水管内产生沉积物,不仅会影响太阳能的加热效率,时间长了还会形成坚固的水垢附着在管壁上而造成阻塞,甚至无法使用。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加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的镶嵌在倾斜瓦屋面上的太阳能集热器仍然存在积水、难于排尽,使屋面漏水,从而影响太阳能集热器或太阳能发电板的正常工作,以及循环水管的循环效率低,且容易产生沉积物,进而导致吸热效率低,甚至造成管道堵塞而无法使用等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镶嵌在倾斜瓦屋面上的高效太阳能集热器。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列技术方案完成:一种镶嵌在倾斜瓦屋面上的高效太阳能集热器,包括其上设有纵向循环水管的太阳能集热板芯,分别设于太阳能集热板芯顶部和底部并与纵向循环水管连通的横向上集管和下集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太阳能集热器的底部设置长、宽尺寸大于太阳能集热器的斜平板,该斜平板的左、右两侧设有立挡边,上、下两侧为平边,并在下侧的平边下部设置柔性搭片,该柔性搭片的下端与下方的屋面瓦相搭接后形成凸凹沟槽;以便让来自太阳能设施上方以及左、右两侧屋面瓦的雨水,沿斜平板左右两侧向下流至斜平板下方后,经柔性搭片与下方的屋面瓦相搭接后形成的凸凹沟槽及屋面瓦自身的沟槽迅速向下流,不会在斜平板与屋面瓦之间留下任何积水。
所述横向上集管的两端分别设为进水端和出水端,横向上集管的中部管内设有将横向上集管分为进水段和出水段的隔离块,横向下集管两端设为封闭端;以便冷水自进水端先进入横向上集管的进水段,再进入与之相连的纵向循环管内,在吸收热量的同时进入下集管中,再经下集管进入另外的循环管内,在吸收热能的同时进入上集管的出水段,经出水端进入水箱,完成强制循环。
所述纵向循环水管设为并列的多根,并与其下方的集热板对应设置,以提高集热效率。
所述左、右两侧的立挡边外侧与相邻的屋面瓦凸边相扣合,以便落在屋面瓦凸缘上的雨水滑凸缘流入外侧的瓦沟中或者流入内侧的斜平板上而向下流,不会滞留在斜平板与屋面瓦之间的缝隙中。
所述斜平板设为一整块金属板,其周边尺寸均大于太阳能设施的周边尺寸,以便让雨水迅速向下流。
所述斜平板设为由多块金属板搭接而成的斜平板,其周边尺寸均大于太阳能设施的周边尺寸,以便让雨水迅速向下流。
所述太阳能设施的顶部上边缘、下边缘、左边缘、右边缘均分别设有对应的装饰板,每一装饰板的内侧设有断面呈直角的卡槽、外侧设有断面呈U形的槽。
所述左、右边缘的装饰板宽度大于或者小于斜平板对应边缘的宽度。
所述上边缘的装饰板宽度小于斜平板对应边缘的宽度。
所述下边缘的装饰板宽度小于或者大于斜平板对应边缘的宽度。
本实用新型具有下列优点和效果:采用上述方案,不仅可在下雨天将来自太阳能集热器上方以及左、右两侧屋面瓦的雨水,沿斜平板左右两侧向下流至斜平板下方后,经柔性搭片与下方的屋面瓦相搭接后形成的凸凹沟槽及屋面瓦自身的沟槽迅速向下流,不会在斜平板与屋面瓦之间留下任何积水,从根本上解决了因屋顶积水而造成的漏水以及影响太阳能设施正常工作等问题,既方便又实用,且不会影响房顶的整体美观,又能充分利用太阳能加热水;同时通过强制循环带走杂质,不再产生沉积物,从根本上解决了现有技术因产生沉积物而带来集热效率低,堵塞管道等问题,使太阳能集热器的效能提高,并延长了太阳能集热器的使用寿命。实为一理想的太阳能排水装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之加盖后的俯视图;
图2为图1的A-A视图;
图3为图1的B-B视图;
图4为太阳能集热器俯视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镶嵌在倾斜瓦屋面上的高效太阳能集热器,包括其上设有多根纵向循环水管11的太阳能集热板芯1,分别设于太阳能集热板芯1顶部和底部并与多根纵向循环水管11连通的横向上集管和下集管17;所述横向上集管的两端分别设为进水端12和出水端16,横向上集管的中部管内设有将横向上集管分为进水段13和出水段15的隔离块14,横向下集管17两端设为封闭端,如图1、图4;以便冷水自进水端12先进入横向上集管的进水段13,再进入与之相连的纵向循环管11内,在吸收热量的同时进入下集管17中,再经下集管17进入另外的纵向循环管11内,在吸收热能的同时进入上集管的出水段15,经出水端16进入水箱,完成强制循环,提高集热效率;
所述太阳能集热器1的底部设置长、宽尺寸大于太阳能集热器1的斜平板2,该斜平板2的左、右两侧设有立挡边3,上、下两侧为平边,并在下侧的平边下部设置柔性搭片4,该柔性搭片4的下端与下方的屋面瓦5相搭接后形成凸凹沟槽;以便让来自太阳能集热器上方以及左、右两侧屋面瓦的雨水,沿斜平板2左右两侧向下流至斜平板下方后,经柔性搭片4与下方的屋面瓦5相搭接后形成的凸凹沟槽及屋面瓦5自身的沟槽迅速向下流,不会在斜平板2与屋面瓦5之间留下任何积水;所述左、右两侧的立挡边3外侧与相邻的屋面瓦5凸边下端6相扣合,以便落在屋面瓦5凸缘上的雨水滑凸缘流入外侧的瓦沟中或者流入内侧的斜平板2上而向下流,不会滞留在斜平板2与屋面瓦5之间的缝隙中;所述斜平板2设为一整块金属板,其周边尺寸均大于太阳能集热板芯1的周边尺寸,以便让雨水迅速向下流;显然,所述斜平板2也可设为由多块金属板搭接而成的斜平板,其周边尺寸均大于太阳能集热板芯1的周边尺寸,以便让雨水迅速向下流;所述太阳能集热器的顶部上边缘、下边缘、左边缘、右边缘均分别设有对应的装饰板,每一装饰板的内侧设有断面呈直角的卡槽9、外侧设有断面呈U形的槽10;所述左、右边缘的装饰板8宽度大于斜平板2对应边缘的宽度,显然也可小于斜平板2对应边缘的宽度;所述上边缘的装饰板7宽度小于斜平板2对应边缘的宽度;所述下边缘的装饰板71宽度小于斜平板2对应边缘的宽度,显然也可大于斜平板2对应边缘的宽度,如图1、图2、图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