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集热器和集热器群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07666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太阳能集热器和集热器群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太阳能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太阳能集热器和集热器群组。



背景技术:

太阳能集热器是一种吸收太阳辐射能量并向工质传递热量的装置。太阳能集热器是太阳能低温热利用的主要产品。太阳能集热器已广泛应用于生活用水加热、游泳池加热、工业用水加热、建筑物采暖与空调等诸多领域。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流体压力不稳定的缘故,传统的太阳能集热器存在着使用寿命短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使用寿命短的问题,提供一种使用寿命长的太阳能集热器和集热器群组。

一种太阳能集热器,包括挡圈、壳体和流体管道,所述壳体设有空腔,所述流体管道安装于所述空腔内,所述壳体的两端均设有通孔,所述流体管道的端部为异形管接头,所述异形管接头部分穿过所述通孔伸出所述壳体外,在所述空腔内的所述异形管接头设有能穿过所述通孔的第一凸起部,所述挡圈安装于所述异形管接头、且抵触所述第一凸起部与所述壳体。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太阳能集热器同背景技术相比所产生的有益效果:流体管道用于流体流动。挡圈安装于流体管道上的异形管接头、且抵触第一凸起部。在流体压力不稳定时,挡圈能够有效地防止流体管道窜动,进而防止流体管道损坏,提高上述太阳能集热器的使用寿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太阳能集热器还包括密封件,所述密封件安装于所述通孔处,所述密封件位于所述流体管道的端部和所述壳体之间。密封件密封通孔,确保流体管道与壳体连接的密封性,防止杂物进入空腔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密封件为胶圈,所述胶圈的内圈与所述流体管道的端部接触,所述胶圈的外圈与所述壳体接触。胶圈具有弹性,能够提高流体管道与壳体连接的密封性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胶圈的内圈设有摩擦部,所述摩擦部为齿状结构,所述胶圈的外圈设有夹持槽,所述壳体的侧壁装入所述夹持槽中。摩擦部为齿状结构,能够增大胶圈与流体管道之间的摩擦力,从而提高流体管道安装的稳定性。壳体的侧壁装入夹持槽中,从而实现胶圈与壳体之间可拆卸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包括边框和底板,所述边框设有所述通孔,所述底板安装于所述边框的一侧,所述边框和所述底板(104)配合形成所述空腔,一透明盖板通过压条安装于所述空腔的开口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太阳能集热器还包括隔热层和吸热体,所述吸热体与所述流体管道连接形成板芯组件,所述隔热层设置于所述空腔内,所述隔热层位于所述板芯组件与所述底板之间,所述压条扣接于所述边框。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异形管接头为管体结构,且所述异形管接头的管径大于两所述异形管接头之间的所述流体管道的管径。

一种集热器群组,包括上述的太阳能集热器,所述太阳能集热器为两个以上,两个以上所述太阳能集热器串联设置。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集热器群组同背景技术相比所产生的有益效果:流体管道用于流体流动。挡圈设置于流体管道和壳体之间。在流体压力不稳定时,挡圈能够有效地防止流体管道窜动,进而防止流体管道损坏,提高上述集热器群组的使用寿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集热器群组还包括连接管,所述连接管一端套接一个所述流体管道的所述异形管接头,所述连接管另一端套接另一个所述流体管道的所述异形管接头。传统的集热器的流体管道端部为圆管。集热器之间通过铜链连接。为保证密封效果,铜链采用过盈配合形式与流体管道连接。传统的集热器之间连接方法存在着铜链成本高和铜链的铜环容易变形损坏的问题。上述集热器群组中,流通管道设有异形管接头。异形管接头之间通过连接管连接,能够有效地降低成本且连接管不易变形损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管为软管,所述异形管接头在伸出所述壳体的部分设有第二凸起部,所述软管与所述异形管接头通过卡箍连接,卡箍设置在所述第二凸起部与所述壳体之间。软管具有成本低和变形不会损坏的优点。卡箍能够提高软管与异形管接头连接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太阳能集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流体管道与边框的连接示意图;

图3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流体管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集热器群组的结构示意图。

100、壳体,101、空腔,102、通孔,103、边框,104、底板,105、透明盖板,106、压条,107、隔热层,200、挡圈,300、流体管道,301、异形管接头,302、第一凸起部,303、吸热体,304、第二凸起部,400、密封件,401、摩擦部,402、夹持槽,500、连接管,501、卡箍。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相反,当元件被称作“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时,不存在中间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太阳能集热器,包括壳体100、挡圈200和流体管道300。壳体100设有空腔101。流体管道300安装于空腔101内。壳体100的 两端均设有通孔102。流体管道300的端部为异形管接头301。异形管接头301部分穿过通孔102伸出壳体100外。在空腔101内的异形管接头301设有能穿过通孔102的第一凸起部302。挡圈200安装于异形管接头301、且抵触第一凸起部302与壳体100。

本实用新型的太阳能集热器同背景技术相比所产生的有益效果:流体管道300用于流体流动。挡圈200安装于异形管接头301、且抵触第一凸起部302。在流体压力不稳定时,挡圈200能够有效地防止流体管道300窜动,进而防止流体管道300损坏,提高上述太阳能集热器的使用寿命。

具体地,挡圈200为铜管挡圈。挡圈200位于空腔101内,且位于流体管道300和壳体100之间。挡圈200套接流体管道300。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3所示,上述太阳能集热器还包括密封件400。密封件400安装于通孔102处。密封件400位于流体管道300的端部和壳体100之间。密封件400密封通孔102,确保流体管道300与壳体100连接的密封性,防止杂物进入空腔101内。

具体地,如图3所示,密封件400为胶圈。胶圈的内圈与流体管道300的端部接触。胶圈的外圈与壳体100接触。胶圈具有弹性,能够提高流体管道300与壳体100连接的密封性能。

具体地,如图3所示,胶圈的内圈设有摩擦部401。摩擦部401为齿状结构。胶圈的外圈设有夹持槽402。壳体100的侧壁装入夹持槽402中。摩擦部401为齿状结构,能够增大胶圈与流体管道300之间的摩擦力,从而提高流体管道300安装的稳定性。壳体100的侧壁装入夹持槽402中,从而实现胶圈与壳体100之间可拆卸连接。

在前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1所示,壳体100包括边框103和底板104,边框103设有通孔102。底板104安装于边框103的一侧,边框103和底板104配合形成空腔101,一透明盖板105通过压条106安装于空腔101的开口端。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上述太阳能集热器还包括隔热层107和吸热体303。吸热体303与流体管道300连接形成板芯组件。隔热层107设置于空腔101内。隔热层107位于板芯组件与底板104之间。压条106扣接于边框103。压条106 与边框103扣接形成安装腔体。透明盖板105装入安装腔体中,从而透明盖板105实现安装到压条106上。具体地,吸热体303与流体管道300焊接成一体。

进一步地,异形管接头301为管体结构,且异形管接头301的管径大于两异形管接头301之间的流体管道300的管径。

上述太阳能集热器的装配工艺具体为:第一,在边框103上铣加工出通孔102,并根据板芯组件的尺寸,进行折弯。第二,边框103通过连接板与底板104拼接成一个整体。第三,胶圈装配到边框103的通孔102处,隔热体装配到空腔101内。第四,工作人员将板芯组件一侧的流通管道插入边框103上的胶圈中,从板芯组件的另一侧推动板芯组件,使得流通管道完全进入空腔101内,并采用定位工装定位板芯组件的流通管道与边框103的通孔102的方向,再从边框103一侧的胶圈处推动板芯组件,使得底框两端露出的流体管道300的长度一致。第五,将挡圈200安装到流体管道300上。第六,安装透明盖板105和压条106。

如图5所示,一种集热器群组,包括上述的太阳能集热器。太阳能集热器为两个以上。两个以上太阳能集热器串联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集热器群组同背景技术相比所产生的有益效果:流体管道300用于流体流动。挡圈200设置于异形管接头301和壳体100之间。在流体压力不稳定时,挡圈200能够有效地防止流体管道300窜动,进而防止流体管道300损坏,提高上述集热器群组的使用寿命。太阳能集热器为两个以上,从而增加集热器群组的功率。

传统的集热器的流体管道300端部为圆管。集热器之间通过铜链连接。铜链内的铜环的材质不是紫铜,则铜链经过长期使用后容易出现生锈现象。为保证密封效果,铜链采用过盈配合形式与流体管道300连接。传统的集热器之间连接方法存在着铜链成本高和铜链中的铜环容易变形损坏的问题。

进一步地,如图4和图5所示,上述集热器群组还包括连接管500。连接管500一端套接一个流体管道300的异形管接头301,连接管500另一端套接另一个流体管道300的异形管接头301。上述集热器群组中,流通管道设有异形管接头301。与传统的集热器相比,上述集热器群组中,异形管接头301之间通过连 接管500连接,能够有效地降低成本且连接管不易变形损坏。

具体地,如图5所示,连接管500为软管。异形管接头301在伸出壳体100的部分设有第二凸起部304,软管与所述异形管接头301通过卡箍501连接,卡箍501设置在第二凸起部304与壳体100之间。软管具有成本低和变形不会损坏的优点。卡箍501能够提高软管与异形管接头301连接的可靠性。软管是现代工业中的重要部件。其中,软管可以为橡胶软管或塑料软管。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