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均压过滤新风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67253阅读:24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暖通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均压过滤新风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近年空气质量的下降,新风系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其主要应用于公共建筑、家庭建筑和工业建筑。目前,新风系统主要包括:将室外新鲜空气经过杀菌、除尘、除霾过程后导入室内,将室内的污浊空气排出室外,保证室内空气的清洁,现有的新风系统的输风管路与系统内部的滤网截面形状不统一,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会出现正对输风管路投影面的滤网部分灰尘承载过量,同时远离风管投影面的滤网部分灰尘承载不足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均压过滤新风系统,其结构简单,可缩小滤网各部分过风量的差异,可缩小滤网各部分承压的差异。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解决。

一种均压过滤新风系统,包括:箱体、全热交换芯、过滤组件和两个导流板;所述箱体的一端设置有室外进风管和室外出风管,所述室外出风管的内端口处连接有出风风机,所述箱体的另一端设置有室内进风管和室内出风管,所述室内进风管的内端口处连接有进风风机;所述全热交换芯设置在所述箱体内,所述全热交换芯上设置有室外进风口、室内进风口、室外出风口和室内出风口,所述室外进风口和所述室内进风口相互连通,所述室外出风口和所述室内出风口相互连通,所述室外进风管的内端口与所述室外进风口相连通,所述室内进风管的内端口与所述室内进风口相连通,所述室外出风管的内端口与所述室外出风口相连通,所述室内出风管的内端口与所述室内出风口相连通;所述过滤组件分隔设置在所述室外进风管的内端口和所述室外进风口之间;两个所述导流板的两侧分别与所述箱体的两个相互平行的侧壁相连接,两个所述导流板的一端分别围在所述室外进风管的内端口的两侧,两个所述导流板的另一端分别围在所述过滤组件的两侧,两个所述导流板之间设置有多个分流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均压过滤新风系统,箱体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室外进风管和室外出风管,室外进风管用来将室外空气导入新风系统,通过室外出风管用来将新风系统的空气导入室外;在箱体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室内进风管和室内出风管,室内进风管可将新风系统过滤后的空气导入室内,通过室内出风管可将室内空气导入新风系统;在室外出风管的内端口处连接有出风风机,出风风机转动时,室内出风管中形成负压,可使室内空气通过室内出风管进入新风系统,也可提高空气流速,减少空气排出所需的时间,在室内进风管的内端口处连接有进风风机,进风风机转动时,室外进风管中形成负压,可使室外空气通过室外进风管进入新风系统。箱体内布置有全热交换芯,室外空气通过室外进风管进入,穿过室外进风口进入全热交换芯,热量交换后,空气穿过室内进风口进入室内进风管;室内空气通过室内出风管进入,穿过室内出风口进入全热交换芯,热量交换后,空气穿过室外出风口进入室外出风管,通过安装全热交换芯,可使室外导入的空气温度趋于室内温度,提高舒适度。在室外进风管的内端口和室外进风口之间布置有过滤组件,可以过滤掉导入空气中的粉尘和有害气体。箱体上下平行的两个侧壁间固定有两个导流板,两个导流板的一端分别固定在室外进风管的内端口两侧,两个导流板的另一端分别固定在过滤组件的两侧,可使室外进风管导入的空气分布在过滤组件的各部分,可提高过滤组件使用的均匀性,在两个导流板之间还固定有多个分流板,分流板一端与室外进风管的内端口连接,分流板的另一端与过滤组件连接,室外进风管导入的空气沿导流板与相邻分流板之间及相邻分流板之间的通道输送到过滤组件各部分,可进一步提高过滤组件使用的均匀性,缩小过滤组件各部分承压的差异。本实用新型的均压过滤新风系统,将导入的空气通过导流板和分流板分流后再输送给过滤组件,可缩小过滤组件各部分过风量的差异,可缩小过滤组件各部分承压的差异。

作为优选的,每两个相邻的所述分流板的同一端的边沿之间的截面面积相等。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均压过滤新风系统,相邻的分流板与室外进风管的内端口连接一端的边沿截面面积相等,可缩小各分流通道的进风量的差异,相邻的分流板与过滤组件连接一端的边沿截面面积相等,可缩小各分流通道的出风量的差异,进一步缩小了过滤组件各部分过风量的差异和过滤组件各部分承压的差异。

作为优选的,每个所述分流板的两侧分别连接在所述箱体的两个相互平行的侧壁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均压过滤新风系统,各分流板的两侧分别连接在箱体的两个上下平行的侧壁的内表面上,导入的空气只能通过各分流通道输送至过滤组件,可提高分流板的分流效果。

作为优选的,所述分流板与所述箱体的两个相平行的侧壁相垂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均压过滤新风系统,每个分流板都与箱体的两个上下平行的侧壁垂直,导入的空气为水平方向流动,分流板与空气流动方向垂直,可进一步提高分流效果,缩小过滤组件各部分承压的差异。

作为优选的,所述室外进风管的内端口与所述全热交换芯的室外进风口之间的箱体侧壁上设置有一对导槽,所述导槽中滑动装配有过滤架,所述过滤组件固定在所述过滤架上,所述箱体的侧壁上设置有过滤组件更换口,所述过滤组件更换口通向所述导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均压过滤新风系统,过滤组件固定在过滤架上,过滤架穿过过滤组件更换口滑动装配在导槽中,需要更换过滤组件时,将过滤架从导槽中抽出,取下旧的过滤组件,将新的过滤组件固定在过滤架上,将过滤架插回导槽中即可,可节省更换过滤组件的时间,方便操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均压过滤新风系统一种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在图1中:1箱体;2室外进风管;3室外出风管;4出风风机;5室内进风管;6室内出风管;7进风风机;8全热交换芯;801室外进风口;802室内进风口;803室外出风口;804室内出风口;9过滤组件;10导流板;11分流板;12导槽;13过滤架;14过滤组件更换口;15分流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图1,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均压过滤新风系统,包括:箱体1、全热交换芯8、过滤组件9和两个导流板10;箱体1的一端设置有室外进风管2和室外出风管3,室外出风管3的内端口处连接有出风风机4,箱体1的另一端设置有室内进风管5和室内出风管6,室内进风管5的内端口处连接有进风风机7;全热交换芯8设置在箱体1内,全热交换芯8上设置有室外进风口801、室内进风口802、室外出风口803和室内出风口804,室外进风口801和室内进风口802相互连通,室外出风口803和室内出风口804相互连通,室外进风管2的内端口与室外进风口801相连通,室内进风管5的内端口与室内进风口802相连通,室外出风管3的内端口与室外出风口803相连通,室内出风管6的内端口与室内出风口804相连通;过滤组件9分隔设置在室外进风管2的内端口和室外进风口801之间;两个导流板10的两侧分别与箱体1的两个相互平行的侧壁相连接,两个导流板10的一端分别围在室外进风管2的内端口的两侧,两个导流板10的另一端分别围在过滤组件9的两侧,两个导流板10之间设置有多个分流板11。

在以上实施例中,箱体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室外进风管2和室外出风管3,室外进风管2用来将室外空气导入新风系统,通过室外出风管3用来将新风系统的空气导入室外;在箱体1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室内进风管5和室内出风管6,室内进风管5可将新风系统过滤后的空气导入室内,通过室内出风管6可将室内空气导入新风系统;在室外出风管3的内端口处连接有出风风机4,出风风机4转动时,室内出风管6中形成负压,可使室内空气通过室内出风管6进入新风系统,也可提高空气流速,减少空气排出所需的时间,在室内进风管5的内端口处连接有进风风机7,进风风机7转动时,室外进风管2中形成负压,可使室外空气通过室外进风管2进入新风系统。箱体1内布置有全热交换芯8,室外空气通过室外进风管2进入,穿过室外进风口801进入全热交换芯8,热量交换后,空气穿过室内进风口802进入室内进风管5;室内空气通过室内出风管6进入,穿过室内出风口804进入全热交换芯8,热量交换后,空气穿过室外出风口803进入室外出风管3,通过安装全热交换芯8,可使室外导入的空气温度趋于室内温度,提高舒适度。在室外进风管2的内端口和室外进风口801之间布置有过滤组件9,可以过滤掉导入空气中的粉尘和有害气体。箱体1上下平行的两个侧壁间固定有两个导流板10,两个导流板10的一端分别固定在室外进风管2的内端口两侧,两个导流板10的另一端分别固定在过滤组件9的两侧,可使室外进风管2导入的空气分布在过滤组件9的各部分,可提高过滤组件9使用的均匀性,在两个导流板10之间还固定有多个分流板11,分流板11一端与室外进风管2的内端口连接,分流板11的另一端与过滤组件9连接,室外进风管2导入的空气沿导流板10与相邻分流板11之间及相邻分流板11之间的通道输送到过滤组件9各部分,可进一步提高过滤组件9使用的均匀性,缩小过滤组件9各部分承压的差异。本实用新型的均压过滤新风系统,将导入的空气通过导流板10和分流板11分流后再输送给过滤组件9,可缩小过滤组件9各部分过风量的差异,可缩小过滤组件9各部分承压的差异。

参考图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每两个相邻的分流板11的同一端的边沿之间的截面面积相等。

在以上实施例中,相邻的分流板11与室外进风管2的内端口连接一端的边沿截面面积相等,可缩小各分流通道15的进风量的差异,相邻的分流板11与过滤组件9连接一端的边沿截面面积相等,可缩小各分流通道15的出风量的差异,进一步缩小了过滤组件9各部分过风量的差异和过滤组件9各部分承压的差异。

参考图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每个分流板11的两侧分别连接在箱体1的两个相互平行的侧壁上。

在以上实施例中,各分流板11的两侧分别连接在箱体1的两个上下平行的侧壁的内表面上,导入的空气只能通过各分流通道15输送至过滤组件9,可提高分流板11的分流效果。

参考图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分流板11与箱体1的两个相平行的侧壁相垂直。

在以上实施例中,每个分流板11都与箱体1的两个上下平行的侧壁垂直,导入的空气为水平方向流动,分流板11与空气流动方向垂直,可进一步提高分流效果,缩小过滤组件9各部分承压的差异。

参考图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室外进风管2的内端口与全热交换芯8的室外进风口801之间的箱体1侧壁上设置有一对导槽12,导槽12中滑动装配有过滤架13,过滤组件9固定在过滤架13上,箱体1的侧壁上设置有过滤组件更换口14,过滤组件更换口14通向导槽12。

在以上实施例中,过滤组件9固定在过滤架13上,过滤架13穿过过滤组件更换口14滑动装配在导槽12中,需要更换过滤组件9时,将过滤架13从导槽12中抽出,取下旧的过滤组件9,将新的过滤组件9固定在过滤架13上,将过滤架13插回导槽12中即可,可节省更换过滤组件9的时间,方便操作。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