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除湿机的壳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60932阅读:471来源:国知局
一种除湿机的壳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除湿机领域,尤其是一种除湿机的壳体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除湿机产品的壳体如图1、图2,包括后壳1′、支撑板2′,后壳1′上螺钉柱3′与支撑板2′上的螺钉孔5′相对应,且两者之间通过螺钉4′紧固;现有的技术方案是存在不足的,后壳为外观件,螺钉柱在后壳上需要通过薄壁连接防止外观缩水,薄壁连接降低了螺钉柱的连接强度,在整体机跌落试验的过程中容易断裂,并且薄壁不利于产品的注塑的生产,壳体的下方为水箱安装口,用户取水箱倒水时,支撑板与后壳之间的装配就会暴露在外,影响产品的外观档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解决现有除湿机后壳与支撑板薄壁连接,造成整个产品的外观缩水,壳体的下方为水箱安装口,用户取水箱倒水时,支撑板与后壳之间的装配就会暴露在外,影响产品的外观档次,不美观,薄壁连接增加了产品在注塑生产过程中的难度,并且薄壁连接在产品跌落试验中容易断裂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除湿机的壳体结构,包括后壳、支撑板、底盘,所述支撑板匹配安装于所述底盘上,所述后壳覆盖在所述支撑板与所述底盘的后方,所述后壳的两侧下方分别设有与所述支撑板的侧边匹配连接的整条搭边,有效的解决了除湿机后壳与支撑板薄壁连接,造成整个产品的外观缩水,不美观,薄壁连接增加了产品在注塑生产过程中的难度,并且薄壁连接在产品跌落试验中容易断裂的现有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除湿机的壳体结构,包括后壳、支撑板、底盘,所述支撑板匹配安装于所述底盘上,所述后壳覆盖在所述支撑板与所述底盘的后方,所述后壳的两侧下方分别设有与所述支撑板的侧边匹配连接的整条搭边。

具体地,所述支撑板卡接在所述底盘上;所述搭边的内侧包裹所述支撑板的侧边。

具体地,还包括螺钉,所述搭边表面设有上螺钉孔与下螺钉孔;所述侧边上分别设有位置与所述上螺钉孔相对应的上螺钉柱以及位置与所述下螺钉孔相对应的下螺钉柱,所述上螺钉孔与所述上螺钉柱通过所述螺钉紧固连接。

具体地,所述底盘上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位于所述下螺钉孔与所述下螺钉柱之间,且所述通孔、所述下螺钉孔和所述下螺钉柱位置相对应且通过所述螺钉紧固连接。

具体地,所述后壳的侧壁与所述搭边的连接截面呈“L”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除湿机的壳体结构,包括后壳、支撑板、底盘,所述支撑板匹配安装于所述底盘上,所述后壳覆盖在所述支撑板与所述底盘的后方,所述后壳的两侧下方分别设有与所述支撑板的侧边匹配连接的整条搭边,有效的解决了现有除湿机后壳与支撑板薄壁连接,造成整个产品的外观缩水,不美观,薄壁连接增加了产品在注塑生产过程中的难度,并且薄壁连接在产品跌落试验中容易断裂的现有问题;将螺钉柱布置在支撑板、底盘上,支撑板底盘为内部结构件,缩水要求低,紧固连接可以做的更强;后壳侧壁与搭边截面呈“L”型,搭边将侧边包裹在内,一方面覆盖了支撑板与后壳之间的装配缝,“L”型搭边将支撑板侧边紧紧钩住,辅助增加了连接的强度,提升了可靠性,这样的结构产品跌落试验通过率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壳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结构的示意图;

图5是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6是B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截面示意图;

图8为C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中:1′.现有技术中的后壳,2′.现有技术中的支撑板,3′.现有技术中的螺钉柱,4′.现有技术中的螺钉,5′.现有技术中的螺钉孔,1.后壳,2.支撑板,3.底盘,4.螺钉,11.搭边,12.上螺钉孔,13.下螺钉孔,21.侧边,22.上螺钉柱,23.通孔,31.下螺钉柱。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实施例1

一种除湿机的壳体结构,包括后壳1、支撑板2、底盘3,所述支撑板2匹配安装于所述底盘3上,所述后壳1覆盖在所述支撑板2与所述底盘3的后方,所述后壳1的两侧下方分别设有与所述支撑板2的侧边21匹配连接的整条搭边11,所述支撑板2卡接在所述底盘3上;所述搭边11的内侧包裹所述支撑板2的侧边21,还包括螺钉4,所述搭边11表面设有上螺钉孔12与下螺钉孔13;所述侧边21上分别设有位置与所述上螺钉孔12相对应的上螺钉柱22以及位置与所述下螺钉孔13相对应的下螺钉柱31,所述上螺钉孔12与所述上螺钉柱22通过所述螺钉4紧固连接,所述底盘3上设有通孔23,所述通孔23位于所述下螺钉孔13与所述下螺钉柱31之间,且所述通孔23、所述下螺钉孔13和所述下螺钉柱31位置相对应且通过所述螺钉4紧固连接,所述后壳1的侧壁与所述搭边11的连接截面呈“L”型。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