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加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07903阅读:197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加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加热装置根据热量来源分为两类,一种是需要燃烧煤气或天然气的燃气灶,一种是利用通电后发热的电磁炉或电热炉,燃气灶使用时有燃气燃烧,会产生明火;电磁炉或电热炉不会有明火产生,但是现有的电磁炉或电热炉的面板大多为平面板,其材质有微晶玻璃面板和陶瓷面板等,面板材质需要良好的导热性能,因此在使用过程中,用户如果不小心碰到面板,将会出现烫伤风险;另外,电磁炉或电热炉的电热元件往往位于面板下方固定区域,因此与电热元件对应的面板部位其热量较为集中,且配合电磁炉或电热炉使用的锅具需要平面底部,才能实现快速导热,而锅具的侧面则不能通过电磁炉或电热炉的面板实现快速导热。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提供一种无明火、还能对锅具底部及侧壁实现快递导热的新型加热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新型加热装置,包括有通电后能发热的电热元件,用于支撑锅具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为内部空心、表面开有热风出口的采用隔热材料支撑的隔热架,所述电热元件设置在一密闭的腔体内,该腔体上开有热风出口,热风出口与隔热架内部连通,送风管的第一端与热风出口连通,送风管的第二端设有风机或风扇。

作为改进,所述腔体的热风出口通过热风管与隔热架内部连通。

再改进,所述热风管内设有采用导热材料支撑的填充部件。

再改进,所述送风管的第一端与热风管连通。

再改进,所述风机或风扇外设有防护罩。

再改进,本实用新型还包括面板,面板下方设有壳体,所述电热元件、腔体、风机或风扇均设置在壳体内;所述隔热架则设置在面板上方。

再改进,所述壳体内设有与电热元件连接的电控组件,面板上设有与电控组件连接的控制命令输入组件。

较好的,所述电热元件为电热盘或电磁感应盘。

再改进,所述隔热架包括处于中间的中心部,及围绕中心部设置、下端均与中心部连接上端呈发散设置的多片托架部,中心部和托架部的表面均开有热风出口。

再改进,所述多片托架部的内表面均呈弧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启动电热元件后,由电热元件提供热量,经风机或风扇及送风管的传导作用,把热量地传递至隔热架的热风出口,用于对热风出口出的锅具进行加热,整套结构无明火,隔热架不会烫伤用户,通过隔热架上的热风出口能快速实现立体加热,加热机理新颖,使用安全,加热高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新型加热装置的侧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新型加热装置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新型加热装置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3所示的新型加热装置,包括面板8,面板下方设有壳体9,壳体9内设有通电后能发热的电热元件1;面板8上方设有用于支撑锅具的支架,支架为内部空心、表面开有热风出口的采用隔热材料制成的隔热架,隔热架包括处于中间的中心部11,及围绕中心部设置、下端均与中心部连接上端呈发散设置的八片托架部12,中心部和托架部的表面均开有热风出口13,八片托架部12的内表面呈弧形。

本实施例中,电热元件1设置在一密闭的腔体2内,该腔体上开有热风出口,热风出口通过热风管5与隔热架内部连通,壳体一侧设有风扇4,送风管3的第一端与热风管5连通,送风管3的第二端设置所述风扇4。热风管5内设有采用导热材料制成的填充部件6。风扇4外设有防护罩7。壳体内设有与电热元件连接的电控组件10,面板8上设有与电控组件连接的控制命令输入组件。所述电热元件可以为电热盘或电磁感应盘。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