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气采暖供热水两用炉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34199阅读:377来源:国知局
燃气采暖供热水两用炉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燃气加热设备,尤其涉及一种燃气采暖供热水两用炉系统。



背景技术:

传统的燃气采暖供热水两用炉系统是利用换热器吸收燃气燃烧所产生的热量,传递给由循环水泵提供采暖进水,经热交换后,采暖进水的水温升高形成采暖出水,然后采暖出水经采暖出水管给供暖系统提供热量或经板式换热器供给洗浴用水系统热量。

如图9所示,现有的燃气采暖供热水两用炉系统包括设于机壳内的采暖回水管、水泵、燃气燃烧器、燃烧热交换器、板式换热器、采暖出水管、洗浴水进水管、洗浴水出水管;其中采暖回水管通过水泵与燃烧热交换器的进水端连通,燃烧热交换器的出水端通过三通阀分为两路,一路与采暖出水管连通,另一路与板式换热器中箱体的进水端连通,板式换热器中箱体的出水端也通过水泵与燃烧热交换器的进水端连通,洗浴水进水管、洗浴水出水管分别与燃烧热交换器中换热管的进水端和出水端连通。燃气燃烧器用以对燃烧热交换器进行加热,采暖回水管、水泵、燃烧热交换器和采暖出水管一起构成采暖水加热回路,采暖出水管和采暖回水管之间设有采暖设备(如地暖);燃烧热交换器、板式换热器、水泵一起构成洗浴水加热回路,洗浴水进水口进冷水通过板式换热器后变成热水从洗浴水出水口流出供人使用。燃气燃烧器用以对燃烧热交换器进行加热,燃烧产生的高温烟气通过排气通道排出。

如一专利号为ZL200520129392.8(公告号为CN2830959Y)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一种新型冷凝式供暖/热水燃气两用炉》、申请号为ZL201610650092.7(公开号为CN10615229A)的中国发明专利《一种冷凝式燃气暖浴两用炉》,均披露了这样一种燃气两用炉结构。

目前,燃气两用炉所采用的燃烧器,包括内部设有燃烧室的壳体,燃烧室内安装有多个并排间隔设置的火排片,火排片包括一燃气入口和多个主焰孔,该燃气入口显露于壳体的侧壁,各主焰孔设于该火排片的顶面,火排片内还设有一流道连通上述各主焰孔和燃气入口。如一专利号为ZL201210121833.4(公告号为CN102635863B)的中国发明专利《燃烧器及采用该燃烧器的燃气热水设备》披露了这样一种燃烧器结构。

现有燃烧器中均采用金属板制的壳体,这种壳体保温效果差、热损耗大,不节能且燃烧时氮氧化合物高,金属壳体易传导噪音,燃烧器工作时,噪音大;因壳体保温效果差,直接导致壳体外围的温升高,不仅会造成热量的浪费,热效率低,而且易造成热水设备(如两用炉)内部电子元器件因高温寿命衰减或损坏,严重影响热水设备的使用寿命;燃烧室周缘易形成冷凝水,冷凝水易积聚形成水流流出壳体外。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能充分利用燃烧器所产生热量的燃气采暖供热水两用炉系统,该两用炉系统有效减少热损失、提高热效率同时可降低燃烧器周边温升及冷凝水的产生。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燃气采暖供热水两用炉系统,包括有采暖回水管、水泵、燃气燃烧器、燃烧热交换器、板式换热器、采暖出水管、洗浴水进水管、洗浴水出水管;采暖回水管、水泵、燃烧热交换器和采暖出水管一起构成采暖水加热回路,燃烧热交换器、板式换热器、水泵一起构成洗浴水加热回路,洗浴水进水管、洗浴水出水管分别与板式换热器中换热管的进水端和出水端连通;燃气燃烧器包括其内具有燃烧室的壳体,燃烧室内安装有多片并排间隔设置的火排片,火排片的燃气入口连接有燃气进气管;其特征在于:至少在燃烧室内壁的左、右和后部设有由隔热保温材料制成的隔热层,在邻近燃烧室的左、右和后部的位置处设有吸热水管,吸热水管的进水口处连接有旁通进水管,吸热水管的出水口处连接有旁通出水管;所述旁通进水管的进水端与洗浴水进水管连通,所述旁通出水管的出水端与洗浴水出水管连通。

作为一种具体管路连接方式,上述采暖回水管通过水泵与燃烧热交换器的进水端连通,燃烧热交换器的出水端通过三通阀分为两路,一路与采暖出水管连通,另一路与板式换热器中箱体的进水端连通,所述板式换热器中箱体的出水端也通过水泵与燃烧热交换器的进水端连通。通过操作三通阀实现采暖和洗浴功能的相互切换,操作方便。

作为改进,上述洗浴水进水管和采暖回水管之间通过补水管连通,补水管上设有补水阀门。长时间使用后,采暖回路中管道内水量会减少,这时可通过打开补水阀门对回路管道中进行补水,补水完毕后,关闭补水阀门。

长时间使用回路中管道内水会变质,或者需要对系统进行维护,这就需要对回路内的水进行排除和更换,上述采暖回水管旁接有一排水管,排水管上设有排水阀。排水时只需将排水阀打开即可。

进一步改进,上述吸热水管嵌设在位于燃烧室的左、右和后部位置处的隔热层内。吸热水管嵌设在隔热层内不仅可节省安放空间,同时嵌设隔热层内的吸热水管能更充分吸收隔热层所吸收的热量,更有效降低燃烧室内部温度及壳体周边的温升,同时从吸热水管流出的热水温度更高,实现热水高效的二次利用。

作为优选,上述吸热水管呈连续的S形的盘管状设置。S形的盘管状的吸热水管能在有限的面积内增加吸热水管布置面积,进一步充分吸收隔热层所吸收的热量。

壳体的左右侧壁上相关部件较少,作为优选,上述吸热水管的进水口从壳体的右侧壁显露出来,所述吸热水管的出水口从壳体的左侧壁显露出来。

作为选择,上述隔热层通过固定在壳体顶部的压片约束在燃烧室内。当然也可采用其它方式将隔热层固定在燃烧室内。

为方便将燃烧器安装在加热设备中,上述壳体的顶部开口的四周设有外翻的上翻边,上翻边上开有上安装孔,为方便安装在壳体的前壁下方安装燃气分配管,所述壳体的前壁下部的左右两侧设有外翻的前翻边,前翻边上开有前安装孔。

在布局空间足够的情况下,优选在上述燃烧室内壁的四周均设有所述隔热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两用炉系统首先对燃气燃烧器进行结构改造,燃气燃烧器将火排片燃烧时产生的辐射热吸入由隔热保温材料制成的隔热层,以减少热损失;另在邻近燃烧室的左、右和后部的位置处设有吸热水管,冷水通过吸热水管后会吸收隔热层所吸收的热量及燃烧室的热量,吸热水管流出的水为热水,经由旁通出水管并入洗浴水出水管供人洗浴使用,充分利用了损耗热量,提升了燃烧效率,更环保节能;同时有效降低燃烧室内部温度及壳体周边的温升,降低周边的温升能提升周边各部件的可靠度,防止电子元器件因高温受损;由隔热保温材料制成的还可吸收壳体周缘产生的冷凝水,冷凝水的减少使其不能形成水流流至壳体外部,另外由隔热保温材料制成的隔热层具有较好的隔音效果,故还可降低燃烧器工作时的燃烧噪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燃气燃烧器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A-A向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燃气燃烧器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燃气燃烧器的仰视图;

图6为图2的右视图;

图7为图2的左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燃气燃烧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9为现有燃气采暖供热水两用炉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8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

一种燃气采暖供热水两用炉系统,包括采暖回水管1、水泵2、燃气燃烧器3、燃烧热交换器4、板式换热器5、采暖出水管6、洗浴水进水管7、洗浴水出水管8;其中,采暖回水管1、水泵2、燃烧热交换器4和采暖出水管6一起构成采暖水加热回路,燃烧热交换器4、板式换热器5、水泵2一起构成洗浴水加热回路,洗浴水进水管7、洗浴水出水管8分别与板式换热器5中换热管的进水端和出水端连通。

燃气燃烧器3用以对燃烧热交换器4进行加热,使燃烧热交换器4中换热管内的水进行加热。

如图2~8所示,燃气燃烧器3包括其内具有燃烧室311的壳体31,壳体31及燃烧室311均呈长方体状,当然不局限与长方体状,壳体31的顶部开口的四周设有外翻的上翻边33,上翻边33上开有多个上安装孔331,壳体31的前壁下部的左右两侧设有外翻的前翻边34,前翻边34上开有多个前安装孔341。

燃烧室311内安装有多片并排间隔设置的火排片32,火排片32上具有燃气入口和多个主焰孔,火排片32的燃气入口连接有燃气进气管9;在壳体31的前壁下方设置燃气分配管,燃气进气管9与燃气分配管连接,燃气分配管在图纸中没有显示,火排片32及燃气分配管为现有技术在这不再阐述,燃烧室311的底面上开有多个燃烧室进风孔312,壳体31的底板313上开有用以将风经由燃烧室进风孔312吹入燃烧室311的鼓风口314。壳体31的底板313与燃烧室311的底面之间形成有进风通道20,燃气分配管安装后便可将图示中进风通道20前端开口遮盖,鼓风口314经由进风通道20与燃烧室进风孔311连通。壳体31的底板313外表面设有用以安装鼓风机的安装架315,鼓风机图纸中没有显示。

在燃烧室311内壁的四周均设有由隔热保温材料制成的隔热层10,隔热层10可采用硅酸铝材质制成,当然也可采用现有其它耐高温的隔热材料制成,隔热层10通过固定在壳体31顶部的压片19约束在燃烧室311内。在邻近燃烧室311的左、右和后部的位置处设有吸热水管11,吸热水管11嵌设在位于燃烧室311的左、右和后部位置处的隔热层10内。吸热水管11呈连续的S形的盘管状设置。吸热水管11具有进水口111和出水口112,吸热水管11的进水口111从壳体31的右侧壁显露出来,所述吸热水管11的出水口112从壳体31的左侧壁显露出来。进水口111和出水口112处分别连接有旁通进水管12和旁通出水管13;旁通进水管12的进水端则与所述洗浴水进水管7连通,旁通出水管13的出水端则与所述洗浴水出水管8连通。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管路采用以下连接方式:采暖回水管1通过水泵2与燃烧热交换器4的进水端连通,燃烧热交换器4的出水端通过三通阀14分为两路,一路与采暖出水管6连通,另一路与板式换热器5中箱体的进水端连通,所述板式换热器5中箱体的出水端也通过水泵2与燃烧热交换器4的进水端连通。洗浴水进水管7和采暖回水管1之间通过补水管15连通,补水管15上设有补水阀门16。采暖回水管1旁接有一排水管17,排水管17上设有排水阀18。

采暖回水管1、采暖出水管6、洗浴水进水管7、洗浴水出水管8和燃气进气管9的端口均设有用以连接的接头。

本燃气采暖供热水两用炉系统的优势:

1、本两用炉系统首先对燃气燃烧器3进行结构改造,先利用由隔热保温材料制成的隔热层10将燃烧时产生的辐射热吸入,以减少热损失,提高热效率,并将其与嵌设在隔热层10内的吸热水管11内的冷水进行热交换,经由吸热水管11流出的水为热水,再经由旁通出水管并入洗浴水出水管供人洗浴使用,充分利用了损耗热量,提升了燃烧效率,更环保节能。

2、有效降低燃烧室311内部温度及壳体31周边的温升,降低周边的温升能提升周边各部件的可靠度,防止电子元器件因高温受损。

3、降低燃烧室311内腔体的温度,可降低燃烧时氮氧化合物的生成,更环保。

4、由隔热保温材料制成的隔热层10具有较好的隔音效果,故还可降低燃气燃烧器3工作时的燃烧噪音。

5、由隔热保温材料制成的隔热层10还可吸收壳体周缘产生的冷凝水,冷凝水的减少使其不能形成水流流至壳体外部。

尽管以上详细地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但是应该清楚地理解,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