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旋流加速装置及具有该旋流加速装置的吸油烟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66159阅读:193来源:国知局
一种旋流加速装置及具有该旋流加速装置的吸油烟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吸油烟机,尤其是一种旋流加速装置,以及具有该旋流加速装置的吸油烟机。



背景技术:

吸油烟机已成为现代家庭中不可或缺的厨房家电设备之一,用于排出炉灶烹饪过程中所产生的油烟。通常吸油烟机包括顶吸式和侧吸式,而顶吸式的吸油烟机由于整洁轻巧、占用空间小等优点,而有着越来越广泛的应用。顶吸式吸油烟机通常包括集烟罩、位于集烟罩上的风机外壳,风机外壳内安装有离心风机。

常用的顶吸式的吸油烟机,如申请号为201410704669.9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吸油烟机,包括带有吸风口的集烟罩,设置在集烟罩上部的风柜、设置在风柜内带有蜗壳的风机,通过风机的作用,将风柜内的气体排出的同时形成负压从而将外部的油烟吸入风柜内,实现吸油烟的目的。

上述的这种顶吸式吸油烟机具有经典美观等优点,但也因其安装尺寸的限制,距离灶台面的高度要求650~750cm,而已知随着离开吸风口距离的增大,流速呈二次方衰减,因此对吸油烟效果产生了很大影响,且抗干扰性差,还有待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提升吸烟效果的旋流加速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具有上述旋流加速装置的吸油烟机。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旋流加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导风座;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均呈两端开口的中空筒状,所述第二壳体置于第一壳体内、并且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具有一定间隔而形成旋流加速通道,所述第二壳体底部的开口作为旋流加速装置的第一进风口,以供油烟气流进入;所述导风座内形成有用于形成旋流的进风通道,所述进风通道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进风通道的第一端开口,用作旋流加速装置的第二进风口,以供用于形成旋流的气流进入,所述进风通道从第一端向第二端延伸、并且口径逐渐缩小,所述进风通道至少在第二端与第一壳体内部连通,从而使得旋流进入所述旋流加速 通道;所述第二壳体的顶部低于第一壳体的顶部,从而使得从第二壳体排出的油烟气流能与旋流结合而加速。

为便于形成旋流、并能对旋流加速,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导风座呈中空盘状,包括顶壁、底壁和侧壁,所述侧壁连接在顶壁和底壁的外边缘之间,所述顶壁的中间形成第一开口,所述底壁的中间形成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壳体的底部与导风座的顶壁连接,所述第一壳体底部的开口与导风座的第一开口适配,所述第一壳体顶部的开口用作旋流加速装置的出风口;所述第二壳体延伸到导风座内,所述第二开口与第二壳体底部的开口对应;所述进风通道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环绕在第一开口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的外周。

为便于形成旋流、并能对旋流加速,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所述导风座呈中空盘状,包括顶壁、底壁和侧壁,所述侧壁连接在顶壁和底壁的外边缘之间,所述顶壁的中间形成第一开口,用作旋流加速装置的出风口,所述底壁的中间形成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壳体的顶部与导风座的底壁连接,所述第一壳体顶部的开口与导风座的第二开口适配;所述第一壳体的底部向内折弯、第二壳体的底部向外折弯,从而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底部之间连成一体而封闭;所述进风通道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环绕在第一开口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的外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导风座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具有同一个中心,所述进风通道为两个、并且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相对于所述中心呈中心对称,每个进风通道的型线为螺旋线。

为便于形成旋流,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每个进风通道的第一端的开口方向与导风座的第一开口相应位置处的切线方向平行。

为避免气流入射造成较大的风阻,从而阻碍旋流的形成,用于形成旋流的气流的入射角度为α,入射角度α与切线方向的摆动范围为:0°≤α≤30°。

为便于形成旋流,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每个进风通道的第一端的开口方向与导风座的第一开口相应位置处的切线方向垂直、并径向向外。

为便于引导气流,加速形成旋流,在每个进风通道的第一端内侧向第二端延伸一段距离形成有导片,所述导片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与第一开口在水平面上的投影重合,所述导片相对中心的圆心角为β,并且20°≤β≤90°。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所述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导风座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具有同一个中心,所述进风通道的型线为螺旋线,所述进风通道相对所述中心的螺旋角为γ,并且γ≥90°。

为确保进入到进风通道内的气流得到充分的收缩加速以形成旋流,所述进风通道第一端的宽度为h2,所述进风通道第二端的宽度为s,上述两个参数满足:h2≥1.5×s,s≥1mm。

为便于向进风通道提供气流源,还包括与所述进风通道第一端连接的辅助风机,从而向进风通道提供用于形成旋流的气流。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第二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第一个技术方案为:一种具有如上所述的旋流加速装置的吸油烟机,包括集烟罩、机箱、位于机箱内的主风机,所述主风机的进风口朝下而形成卧式布置,所述集烟罩上开设有进风口,所述旋流加速装置设置在机箱内、并且位于主风机下方,所述旋流加速装置的第一进风口与所述集烟罩上的进风口对应,所述旋流加速装置的顶部和主风机的进风口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隔。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第二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第二个技术方案为:一种具有如上所述的旋流加速装置的吸油烟机,包括集烟罩、机箱、位于机箱内的主风机,所述集烟罩设置在机箱的两侧,所述主风机为竖向布置、并且为双进风风机,所述集烟罩上开设有进风口,每个集烟罩内设置有旋流加速装置,所述旋流加速装置的第一进风口与所述集烟罩上的进风口对应。

为进一步加速油烟气流,以及便于引导气流进入风机,所述旋流加速装置还包括位于第二壳体下方的导流装置、位于第一壳体上方的导风管,所述导流装置呈上、下开口的中空截头圆锥形,所述导流装置的口径由下至上逐渐缩小;所述导风管将旋流加速后的油烟气流引导入机箱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设计一种旋流加速装置,喷出的气流形成旋流,能带动上游的油烟气流,高速旋转气流不仅具有轴向速度,同时气流高速旋转使气流中心形成强负压,使油烟气体得到进一步加速,从而实现旋流加速的目的;将其设置在吸油烟机的进风口上游,与风机罩内的主风机配合,形成向内抽吸力的共同作用下,拉进与灶具锅面的距离,提高拢烟控烟和抗干扰能力,从本质上解决吸油烟机吸油烟能力不佳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旋流加速装置的第一个实施例所应用的吸油烟机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吸油烟机的第一个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旋流加速装置的第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旋流加速装置的横向剖视图;

图5为图3的旋流加速装置的纵向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吸油烟机的旋流加速装置的第二个实施例的横向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吸油烟机的旋流加速装置的第三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8为图7的旋流加速装置的横向剖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旋流加速装置的第四个实施例所应用的吸油烟机的剖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旋流加速装置的第四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11为图10的旋流加速装置的横向剖视图;

图12为图10的旋流加速装置的纵向剖视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的旋流加速装置的第五个实施例所应用的吸油烟机的剖视图;

图14为图13的吸油烟机的剖视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的旋流加速装置的第五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16为图15的旋流加速装置的纵向剖视图;

图17为图15的旋流加速装置的横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参见图1~图5,一种具有旋流加速装置的吸油烟机,包括集烟罩1、机箱2、位于机箱2内的主风机3,主风机3采用卧式布置,即风机3的进风口朝下。

集烟罩1内形成有向上凹陷的集烟腔11,集烟罩1上、位于集烟腔11顶部的位置开设有吸油烟机的进风口12。机箱2内、位于风机3的下方,设置有旋流加速装置4,旋流加速装置4还与集烟罩1上的进风口12相对应。

在本实施例中,旋流加速装置4包括第一壳体41、第二壳体42和导风座43,其中,第一壳体41、第二壳体42和导风座43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具有同一个中心O。导风座43呈中空盘状,包括顶壁431、底壁432和侧壁433,侧壁433连接在顶壁431和底壁432的外边缘之间,顶壁431的中间形成第一开口434,底壁432的中间形成第二开口435。该第二开口435与集烟罩1上的进风口12相对应。

第一壳体41呈中空的截头圆锥状,并且轴向的两端开口,其中,底部与导风座43的顶壁431连接,第一壳体41底部的开口与导风座43的第一开口434适配。第一壳体41的口径由下至上逐渐缩小,直至顶部口径达到最小。第一壳体41顶部的开口411用作旋流加速装置4的出风口。

第二壳体42部分位于第一壳体41内、部分位于导风座43内,第一壳体41盒第二壳体42之间具有一定间隔而形成旋流加速通道422。第二壳体42呈中空圆筒状,并且轴向的两端开口,其底部与导风座43的底壁432连接,第二壳体42底部的开口421与导风座43的第二开口435适配,用作旋流加速装置4的第一进风口,以供油烟气流进入。第二壳体42顶部的开口423供油烟气流流出。第二壳体42的顶部低于第一壳体41的顶部。

顶壁431、底壁432和侧壁433在第二壳体42外周共同构成两个进风通道436,每个进风通道436的第一端4361开口,用作旋流加速装置4的第二进风口,以供用于形成旋流的气流进入。进风通道436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环绕在第一开口434在水平面上的 投影的外周。每个进风通道436从第一端4361向第二端4362延伸、口径逐渐缩小,其中一个进风通道436的第二端4362与另一个进风通道436的第一端4361、以及第一壳体41内部连通。优选的,每个进风通道436的型线为螺旋线。每个进风通道436的第一端4361的开口方向与导风座43的第一开口434相应位置处的切线方向平行。用于形成旋流的气流的入射角度为α,而用于形成旋流的气流的入射角度与切向(切线方向)的摆动范围:0°≤α≤30°。优选的,两个进风通道436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相对于中心O呈中心对称,每个进风通道436的螺旋角为180°。

机箱2内、每个进风通道436的第一端4361,分别连接有一个辅助风机44,用于将机箱2内的气流吹入进风通道436内。旋流加速装置4的顶部和主风机3的进风口之间的具有一定的间隔,从而为辅助风机44提供气流源。

第二壳体42的高度为a1,旋流加速装置4的整体高度为b1,导风座43的高度为h1,上述三个参数满足:h1≤a1<b1,以确保旋流气流对油烟气流起到加速的作用。第一壳体41的锥角的1/2为θ,并且θ满足θ≥0°。为避免影响旋流加速,第二开口435的直径为c1,第一开口434的直径为d1,上述两个参数满足c1≤d1。

当吸油烟机工作时,主风机3和辅助风机44均启动,辅助风机44吹出的风切向地进入导风座43形成的进风通道436,并在进风通道436内得到收缩加速,增强了旋流的旋转能力,此后气流向上,由于第一壳体41的口径逐渐缩小,因此旋流再次收缩加速,速度得到进一步提升。同时,油烟气流从吸油烟机下方向上,从导风座43的第二开口435进入第二壳体42,当从第二壳体42的顶部流出时,遇到第一壳体41内的旋流,油烟气流瞬间得到加速,然后进入主风机3。

在上述过程中,高速旋转气流不仅具有轴向速度,同时气流高速旋转使气流中心形成强负压,使油烟气体得到进一步加速,从而实现旋流加速的目的。

实施例二

参见图6,在本实施例中,与上述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在每个进风通道436的第一端4361内侧向第二端4362延伸一段距离形成有导片45,导片45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与第一开口434的重合,导片45相对中心O的圆心角为β,并且20°≤β≤90°。导片45可以引导气流,加速旋流的形成。

实施例三

图7和图8,在本实施例中,与上述实施例二的不同之处在于,每个进风通道436的第一端4361开口方向与导风座43的第一开口434相应位置处的切线方向垂直,并径向向外。由此两个进风通道436的第一端4361开口方向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为在第一开口434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的径向上。而同样的,气流的入射角度为α,与径向的摆动范 围:0°≤α≤30°。

实施例四

参见图9~图12,在本实施例中,与上述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导风座43位于第一壳体41的顶部,第一壳体41呈中空的圆筒状,其顶部开口、并与导风座43的底壁432连接,第一壳体41顶部的开口与导风座43的第二开口435适配。导风座43的第一开口434作为旋流加速装置4的出风口。进风通道436的内侧开口以使得旋流进入导风座43的中间进而进入第一壳体41内。

第二壳体42位于第一壳体41内,呈中空的截头圆锥状,其口径由下至上逐渐缩小,第二壳体42底部的开口421,用作旋流加速装置4的第一进风口,以供油烟气流进入。第二壳体42的顶部开口并且低于第一壳体41的顶部。第一壳体41的底部向内折弯、第二壳体42的底部向外折弯,从而第一壳体41和第二壳体42的底部之间连成一体而封闭。

当吸油烟机工作时,主风机3和辅助风机44均启动,参见图11和图12,箭头所指分别为旋流和油烟气流的流动方向,辅助风机44吹出的风切向地进入导风座43形成的进风通道436,并在进风通道436内得到收缩加速,增强了旋流的旋转能力,此后气流沿着第一壳体41的侧壁向下移动,再沿着第二壳体42的侧壁向上移动,由于第二壳体42口径逐渐缩小,因此旋流再次收缩加速,速度得到进一步提升,直至移动到导风座43,与导风座43实时进入的气流形成的旋流交汇,形成双旋流。同时,油烟气流从吸油烟机下方向上,从第二壳体42的底部开口进入,当从第二壳体42的顶部流出时,遇到导风座43内的双旋流,油烟气流瞬间得到加速,然后进入主风机3。

实施例五

参见图13~图17,在本实施例中,与上述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二壳体42高出导风座43的高度为a2,第二壳体42的顶部开口口径为b2,第一壳体41顶部开口的口径为c2,第二壳体42的底部开口口径为d2,第一壳体41的高度为e2,导风座43的高度为f2,上述参数满足:d2≥b2≥50mm,c2≥b2,e2≥a2≥0mm,30mm≤f2≤200mm。与实施例一同样的,第一壳体41的锥角的1/2为θ,并且θ满足θ≥0°。

在本实施例中,导风座43内仅形成有一个进风通道436,进风通道436的型线也为螺旋线,该螺旋线相对中心O的螺旋角为γ,并且γ≥90°,图17中所示γ=450°。

进风通道436第一端的宽度为h2,进风通道436第二端的宽度为s,为确保由辅助风机44进入的气流得到充分的收缩加速以形成旋流,上述两个参数满足:h2≥1.5×s,s≥1mm。

旋流加速装置4还包括位于第二壳体42下方的导流装置46,导流装置46呈上、下 开口的中空筒状,为便于更好的引导气流,导流装置46整体呈截头圆锥形,其口径由下至上逐渐缩小。导流装置46的顶部与第二壳体42的底部连接,由此将油烟气流引导入第二壳体42内。

本实施例中的吸油烟机,其主风机3与上述各实施例中不同,为竖向布置,并且主风机3为双进风风机,集烟罩1分别布置在机箱的左右两侧,每个集烟罩1内设置上述旋流加速装置4,集烟罩1的底部开口与导流装置46的底部开口对应,构成吸油烟机的进风口12。

集烟罩1和机箱2相邻的侧面开口从而使得集烟罩1和机箱2内部流体联通,旋流加速装置4还包括设置在第一壳体41上方的导风管47,将由旋流加速后的油烟气流引导入机箱2内,进而该气流进入到主风机3内。

通过在吸油烟机中设置上述各实施例之一的旋流加速装置,可以提升烟气流进入主风机叶轮的速度,防止外流域产生局部涡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扩大油烟机进风口负压,从而提高吸油烟效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