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顶式室内空气净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97197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吸顶式室内空气净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室内空气净化消毒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吸顶式室内空气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上面提及的室内的概念如公共办公场所、公共娱乐场所、宾馆酒家、单位餐厅、会议中心、学校、营房、商场、车站、空港、家庭乃至医院挂号及候诊大厅,等等。

如人们所知,室内空气质量的优劣与人们健康密切相关,而影响室内空气质量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外界宏观环境的空气质量。由于科技的发展带来工业化程度的提高,人们在创造物质财富并提升文明程度的同时对大气环境也造成了严重的污染,而被污染的大气(外环境)对室内(小环境)空气质量产生着亦步亦趋的影响;二是内部微观环境的空气质量。由于人们对室内装饰装潢的高档化、摩登化(现代化)追求,于是大量的装饰装潢材料如人造板材、油漆涂料及各类化学胶粘剂所释放出的诸如甲醛、苯之类的有毒有害物质使室内空气质量严重劣化乃至成为诱发某些疾病的致病因素。

近年来,作为室内空气“悍卫者”即室内空气“卫士”的室内空气净化装置日趋受到公众的青睐,并且在公开的中外专利文献中不乏见诸,中国专利文献如CN2860597Y(空气净化器)、CN201233071Y(室内空气净化器)、CN201262451Y(一种空气净化器)、CN201757466Y(一种多功能空气净化器)、CN102228712B(空气净化器)、CB102228713B(高能离子空气净化器)、CN103432618A(室内高能离子空气净化装置)、CN102818314B(一种室内空气净化器)以及CN104296257B(挂壁式室内空气净化器),等等;国外专利文献如US2007/0034082A1、US2008/0063559A1和JP3-137949A等等。

并非限于例举的上述专利涉及的室内空气净化装置可分为两类:一为台式(或称便携式);二为挂壁式。前者即台式室内空气净化装置的不足由后者即挂壁式室内空气净化器如CN104296257B指出(可参见该专利的背景技术栏),但是挂壁式相对于吸顶式至少存在以下缺憾:一是由于无法隐形安装,因而对室内整洁与观瞻效果产生影响;二是存在对其它物体如柜子等的干涉影响之虞;三是安全性相对欠缺;四是不能像吸顶式空调那样体现美观大气效果;五是安装后的持久定位效果相对差。毫无疑问,吸顶式室内空气净化装置相对于台式、挂壁式以及落地式室内空气净化器具有独特的优势。

在公开的中国专利文献中同样不乏关于吸顶式室内空气净化装置的技术信息,如文献A).CN102225214B(室内吸顶式空气净化器)、文献B).CN204285658U(吸顶式空气净化器)、文献C).CN104807111A(一种吸顶式离子空气净化器)和文献D).CN205878373U(一种吸顶式空气净化器),等等。

申请人认为,作为吸顶式室内空气净化装置需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其一,由于其是模拟吸顶式空调的安装方式设置于室内的天花板上的,并且距离地坪的距离较大,因而如果采用圆盘式或称圆环式风扇,那么进出风有效面积过小而会影响单位时间内的空气循环流动量,造成室内空气净化时间冗长乃至起不到应有的净化作用;其二,由于是吸顶式安装,因而必须兼顾安装时的便捷性和安装后的持久稳定可靠性;其三,如果疏于对日常使用中的方便检护考虑,那么当要对风扇机构、电晕放电除尘机构和离子管检修以及对过滤器(习惯称活性炭吸附毡)进行清洁或更换时,只能将整个装置从天花板上卸下,待检测或清洁作业完成后再返回安装,从而会增加检护作业强度;其四,尽可能体现良好的模块化拼装效果而藉以既满足工业化放大生产要求又体现经济廉价以及使用成本低的综合优势;其五,需同时满足侧向进风和侧向出风的要求,所谓的侧向进风是将有待于净化的室内空气从侧向进风口的一侧引入,所谓的侧向出风是指依次经电晕放电除尘机构、过滤器、离子管除尘后的净化空气从与侧向进风口相对应的另一侧引出。然而并非限于前述诸因素,在上面提及的文献A至D中均未给出应有的技术启示,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助于显著增大进出风的有效面积而藉以提高单位时间内的空气循环流动量并且缩短将污染的混浊空气净化为优质空气的时间、有利于方便而快捷地与室内建筑物天花板固定并且保障持久稳定的吸顶固定效果而藉以避免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松动乃至脱落的情形、有益于方便地进行日常检护而藉以减轻检护作业强度、有便于体现良好的模块化拼装效果而藉以既满足工业化放大生产要求又得以体现经济性以及使用中的廉价性、有善于保障侧向进风及侧向出风而藉以减少空气流动过程中的拐点并且确保空气循环流动效果和效率的吸顶式室内空气净化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吸顶式室内空气净化装置,包括一吸顶板;一内框架,该内框架由内框架底板、内框架左壁板和内框架右壁板构成,内框架左壁板一体构成于内框架底板的左侧,内框架右壁板一体构成于内框架底板的右侧,并且内框架左壁板以及内框架右壁板与所述吸顶板固定,在内框架左壁板的左侧延伸有一电气腔,并且在电气腔的左腔口的位置插配有一电气腔电气检护活动板;一外框架,该外框架由外框架脱卸栅板、外框架固定栅板、外框架进风栅板、外框架出风栅板和面板组成,外框架脱卸栅板位于面板的左侧并且与所述电气腔电气检护活动板的左侧相对应,外框架固定栅板位于面板的右侧并且与所述内框架右壁板的右侧相对应,外框架进风栅板位于面板的后侧,外框架出风栅板位于面板的前侧,外框架脱卸栅板、外框架固定栅板、外框架进风栅板和外框架出风栅板通过外框架栅板转角连接机构连接成口字形的构造,并且与所述的顶板插配,而外框架栅板转角连接机构与吸顶板固定,面板的四周边缘部位支承在面板搁条上,而面板搁条的端部支承在外框架栅板转角连接机架上;一电晕放电除尘机构,该电晕放电除尘机构在对应于所述内框架左、右壁板的后端之间的位置插置在所述内框架底板的后侧并且与所述外框架进风栅板的前侧相对应;一过滤机构,该过滤机构在对应于所述电晕放电除尘机构的前侧的位置插置在所述内框架底板上;一组离子管,该组离子管在对应于所述过滤机构的前侧的位置设置在所述内框架底板上;一风扇机构,该风扇机构在对应于所述的一组离子管的前侧的位置设置在内框架左壁板与内框架右壁板的前端之间并且与所述外框架出风栅板的长度方向的后侧相对应;一控制器,该控制器设置在所述电气腔内,所述的电晕放电除尘机构、一组离子管以及风扇机构与控制器电气控制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吸顶板的左侧间隔开设有内框架左壁板固定螺钉孔,在吸顶板的右侧间隔开设有内框架右壁板固定螺钉孔以及间隔构成有内框架右壁板挂脚,在吸顶板的四周边缘部位向下折展有一吸顶板栈边,在左侧的吸顶板栈边的中部间隔构成有外框架脱卸栅板挂脚,在左侧的吸顶板栈边的两端并且在对应于所述外框架栅板转角连接机构的位置还各开设有一挂钩孔,在右侧的吸顶板栈边的中部间隔构成有外框架固定栅板挂脚,在所述内框架左壁板的前端左侧延伸有一电气腔前隔离座,而在内框架左壁板的后端左侧并且在对应于电气腔前隔离座的位置延伸有一电气腔后隔离座,该电气腔前隔离座以及电气腔后隔离座在对应于所述内框架左壁板固定螺钉孔的位置与吸顶板的左侧固定,在所述内框架右壁板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内框架右壁板固定螺钉孔的位置间隔开设有内框架右壁板固定孔,由内框架右壁板固定螺钉在对应于内框架右壁板固定螺钉孔以及内框架右壁板固定孔的位置将内框架右壁板与吸顶板的右侧固定,在内框架右壁板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内框架右壁板挂脚的位置开设有内框架右壁板挂脚嵌腔,内框架右壁板挂脚与该内框架右壁板挂脚嵌腔嵌配,在所述外框架脱卸栅板的上部并且在对应于所述外框架脱卸栅板挂脚的位置构成有外框架脱卸栅板挂脚配合腔,外框架脱卸栅板挂脚与该外框架脱卸栅板挂脚配合腔插嵌配合,所述的外框架栅板转角连接机构与所述挂钩孔相配合,在所述外框架固定栅板的上部构成有外框架固定栅板挂脚槽,所述的外框架固定栅板挂脚与该外框架固定栅板挂脚槽嵌配,在所述内框架底板的左侧边缘部位的居中位置以垂直于内框架底板的状态构成有一内框架底板螺柱,该内框架底板螺柱由螺钉与所述内框架左壁板固定螺钉孔固定,所述的电气腔位于电气腔前、后隔离座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吸顶板的中部区域间隔构成有一组吸顶板加强肋,该组吸顶板加强肋的凸起方向朝向上,并且在该组吸顶板加强肋上各开设有至少一对吸顶板安装固定孔,在吸顶板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电气腔的位置还开设有一电源线让位孔。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内框架底板的后侧边缘部位并且朝向上构成有一内框架底板过滤网片底部插嵌槽,在所述内框架左壁板的后端并且向所述内框架右壁板的一侧构成有一过滤网片左端插嵌槽,在内框架右壁板的后端朝向内框架左壁板的一侧并且在对应于过滤网片左端插嵌槽的位置构成有一过滤网片右端插嵌槽,过滤网片左端插嵌槽与内框架底板过滤网片底部插嵌槽的左端相对应并且相通,过滤网片右端插嵌槽与内框架底板过滤网片底部插嵌槽的右端相对应并且相通,在同时对应于内框架底板过滤网片底部插嵌槽、过滤网片左端插嵌槽以及过滤网片右端插嵌槽的位置插嵌有一过滤网片,该过滤网片的长度方向的底部与内框架底板过滤网片底部插嵌槽插嵌配合,左端与过滤网片左端插嵌槽插嵌配合,而右端与过滤网片右端插嵌槽插嵌配合,并且该过滤网片位于所述外框架进风栅板与所述电晕放电除尘机构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对应于所述外框架脱卸栅板的前端和后端的所述外框架栅板转角连接机构包括外框架转角板、转角连接板、转角板固定螺柱、弹簧座和弹簧座板,转角板固定螺柱直接构成于外框架转角板朝向内的一侧的居中位置,并且该转角板固定螺柱在对应于所述内框架左壁固定螺钉孔的位置通过转角板固定螺柱螺钉与所述吸顶板固定,在外框架转角板上并且在对应于转角板固定螺柱的一侧的位置构成有彼此上下对应的一对转角板第一螺钉柱,而在对应于转角板固定螺柱的另一侧的位置同样构成有彼此上下对应的一对转角板第二螺钉柱,在外框架转角板的朝向内的一侧的上部构成有一外框架转角板台阶腔,在该外框架转角板台阶腔上以配成对的形式构成有弹簧座固定螺钉柱,在对应于一对弹簧座固定螺钉柱的位置开设有一按钮孔,转角连接板的一侧通过一对转角连接板固定螺钉与一对转角板第二螺钉柱固定,而转角连接板的另一侧探出外框架转角板并且构成有一对转角连接板螺钉柱,弹簧座板与外框架转角台阶腔的腔底壁滑动配合,并且在该弹簧座板朝向按钮孔的一端构成有一按钮,中部并且朝向上的一侧构成有一弹簧座配合腔,而弹簧座板远离按钮的一端构成有一挂钩,弹簧座的中部在对应于弹簧座腔的位置与弹簧座板相配合并且设置有一弹簧,该弹簧的一端支承在弹簧座板的弹簧支承壁上,另一端支承在弹簧座上,弹簧座的两端各由弹簧座固定螺钉与所述的弹簧座固定螺钉柱固定,所述的挂钩与所述的挂钩孔相配合,并且当推动所述按钮时,所述弹簧压缩而储能,同时弹簧座板朝着背离按钮孔的方向滑动,所述挂钩从所述挂钩孔内退出,解除挂钩对所述吸顶板的锁定,而当释放按钮时,在所述弹簧的回复力作用下,弹簧座板朝向按钮孔的方向滑动,挂钩钩合于挂钩孔,由挂钩将吸顶板锁定,所述外框架脱卸栅板的前端和后端各由脱卸反螺钉与对应于其前端和后端的所述外框架转角连接机构的转角连接板的所述转角连接板螺钉柱连接,所述的外框架固定栅板、外框架进风栅板以及外框架出风栅板分别与对应的所述外框架栅板转角连接机构的所述外框架转角板固定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还有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内框架底板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电晕放电除尘机构的位置以垂直于内框架底板的状态自左向右间隔构成有除尘圈固定板插嵌座,在该除尘圈固定板插嵌座上构成有除尘圈固定板插嵌槽,所述的电晕放电除尘机构包括除尘圈固定板、除尘圈、放电针板、放电针和高能离子发生器,除尘圈固定板与所述的除尘圈固定板插嵌槽插配并且由线路与高能离子发生器的负极电气连接,在该除尘圈固定板上开设有复数个除尘圈固定孔,除尘圈的数量与除尘圈孔的数量相等并且在对应于除尘圈固定孔的位置以水平卧置状态与除尘圈固定板朝向放电针板的一侧固定,放电针板在对应于除尘圈的后侧的位置通过放电针板绝缘固定柱与除尘圈固定板固定并且由线路与高能离子发生器的正极电气连接,放电针直接构成于放电针板上,该放电针的数量与除尘圈的数量相等并且探入到除尘圈的除尘圈腔内,高能离子发生器设置在所述电气腔内并且由线路与同样设置在电气腔内的所述控制器电气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内框架底板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过滤机构的位置以垂直于内框架底板的状态构成有吸附块本体插嵌座,所述的过滤机构包括吸附块本体和护饰套,吸附块本体插嵌在所述吸附块本体插嵌座上,并且在该吸附块本体上以密集状态构成有蜂窝状吸附孔,该蜂窝状吸附孔自吸附块本体的前侧贯通至后侧,护饰套套在吸附块本体上并且与吸附块本体的上下表面以及左右表面粘固,该护饰套为海绵、无纺布或无纺织毡。

在本实用新型的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的内框架底板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的一组离子管的位置构成有数量与一组离子管的数量相等的离子管固定座,所述的一组离子管各具有一由绝缘材料制作的离子管座,在离子管座朝向离子管固定座的一侧的中央位置配设有一离子管座固定螺柱,该离子管座固定螺柱与离子管固定座固定,并且一组离子管各具有一内电极和一外电极,内电极位于离子管的离子管腔内,该内电极的内电极引出脚借助于所述离子管座固定螺柱并且通过线路与离子管电路板电气连接,外电极为金属丝编织网套并且套置在离子管外,在该外电极上连接有一金属导电钩的一端,而金属导电钩的另一端通过与所述离子管固定座固定的外电极接脚螺钉并且借助于线路与所述离子管电路板电气连接,离子管电路板设置在所述电气腔内并且与所述控制器电气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内框架左壁板的前端右侧构成有一电机腔,在对应于该电机腔的右腔口的位置构成有鼠笼式离心风叶左支承座插嵌腔,在所述内框架右壁板的前端左侧并且在对应于鼠笼式离心风叶左支承座插嵌腔的位置构成有一鼠笼式离心风叶右支承座插嵌腔,所述的风扇机构包括鼠笼式离心风叶左支承座、鼠笼式离心风叶右支承座、电机、鼠笼式离心风叶、上导流板和下导流板,鼠笼式离心风叶左支承座插嵌在鼠笼式离心风叶左支承座插嵌腔内,鼠笼式离心风叶右支承座插嵌在鼠笼式离心风叶右支承座插嵌腔内,电机在对应于鼠笼式离心风叶左支承座的左侧的位置设置在所述电机腔内并且与鼠笼式离心风叶左支承座的左侧固定,该电机由线路与所述的控制器电气连接,并且电机的电机轴伸展到鼠笼式离心风叶左支承座的右侧,鼠笼式离心风叶的左端与电机的电机轴传动连接,鼠笼式离心风叶的右端转动地支承在鼠笼式离心风叶右支承座上,而鼠笼式离心风叶的中部与所述外框架出风栅板相对应,上导流板在对应于鼠笼式离心风叶的长度方向的上方的位置固定在鼠笼式离心风叶左支承座与鼠笼式离心风叶右支承座之间,下导流板在对应于鼠笼式离心风叶的长度方向的下方的位置固定在鼠笼式离心风叶左支承座与鼠笼式离心风叶右支承座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吸附块本体由活性炭模制后烧结构成或者由铝箔模制成型后表面涂覆活性炭层构成。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之一,由于风扇机构与外框架出风栅板的长度方向的后侧相对应,又由于外框架进、出风栅板的长度是相等的,因而能显著增大进出风的有效面积,提高单位时间内的空气循环流动量并且有助于缩短将污染的混浊空气净化为优质空气的时间;之二,由于内、外框架以吸顶板为载体设置,又由于电晕放电除尘机构、过滤机构、一组离子管、风扇机构和控制器均以内框架为载体设置,因而在吸顶板与建筑物室内天花板固定后,即可将内框架连同安装其上的电晕放电除尘机构、过滤机构、一组离子管、风扇机构以及控制器与吸顶板固定并且将外框架与吸顶板固定,体现良好且持久的吸顶固定效果,不会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松动乃至脱落的情形;之三,由于内框架的结构体系的电气腔的左腔口构成敞口并且插配电气腔电气检护活动板,又由于外框架的结构体系的外框架脱卸栅板与电气腔电气检护活动板相对应,因而有益于日常检护,减轻检护作业强度;之四,由于内、外框架、电晕放电除尘机构、过滤机构、一组离子管、风扇结构以及控制器各自构成独立的结构并通过插嵌方式组装,因而能体现理想的模块化拼装效果,既可满足工业化放大生产要求,又能体现经济廉价并且在日常使用过程中能针对性更换损坏的部件而藉以降低使用成本;之五,由于外框架进、出风栅板分别对应于面板的后侧和前侧,两者在同一平面上彼此对应,因而可减少空气流动过程中的拐点,保障空气循环流动效率和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结构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外框架脱卸栅板与外框架栅板转角连接机构连接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弹簧座以及弹簧座板的详细结构图。

图4为图1所示的一组离子管的详细结构图。

图5为图1组装后的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和有益效果,申请人在下面以实施例的方式作详细说明,但是对实施例的描述均不是对本实用新型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据本实用新型构思所作出的仅仅为形式上的而非实质性的等效变换都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范畴。

在下面的描述中凡是涉及上、下、左、右、前和后的方向性或称方位性的概念都是以图1所示的位置状态为例的,因而不能将其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特别限定。

请参见图1,示出了大体上呈正方体形状并且由金属板冲压成形(借助于模具)的一吸顶板1;示出了材质优选为塑料并且通过模具制成的一内框架2,该内框架2由内框架底板21、内框架左壁板22和内框架右壁板23构成,内框架左壁板22一体构成于内框架底板21的左侧,内框架右壁板23一体构成于内框架底板21的右侧,并且内框架左壁板22以及内框架右壁板23与前述吸顶板1固定,在内框架左壁板22的左侧延伸有(也可称“隔设有”)一电气腔221,并且在电气腔221的左腔口的位置插配有一电气腔电气检护活动板222,图中示出了构成于电气腔221的左腔口处的活动板插槽2211,并且在对应于活动板插槽2211的位置构成有插脚22111,在电气腔检护活动板222的两端并且在对应于插脚22111的位置开设有插脚孔2221,当电气腔检护活动板222的两端与活动板插槽2211插配后将插脚22111插入插脚孔2221;示出了一外框架3,该外框架3由外框架脱卸栅板31、外框架固定栅板32、外框架进风栅板33、外框架出风栅板34和面板35组成,外框架脱卸栅板31位于面板35的左侧并且与前述电气腔电气检护活动板222的左侧相对应,外框架固定栅板32位于面板35的右侧并且与前述内框架右壁板23的右侧相对应,外框架进风栅板33位于面板35的后侧,外框架出风栅板34位于面板35的前侧,外框架脱卸栅板31、外框架固定栅板32、外框架进风栅板33和外框架出风栅板34均优选采用塑料模制成型并且通过外框架栅板转角连接机构4(由塑料模制成型)连接成口字形的构造,并且与前述的顶板1插配(也可称“嵌配”),而外框架栅板转角连接机构4与吸顶板1固定,面板35的四周边缘部位支承在面板搁条351上,而面板搁条351的端部支承在外框架栅板转角连接机架4上;示出了一电晕放电除尘机构5,该电晕放电除尘机构5在对应于前述内框架左、右壁板22、23的后端之间的位置插置在前述内框架底板21的后侧并且与前述外框架进风栅板33的前侧相对应;示出了一过滤机构6(也可称“吸附过滤机构”,以下同),该过滤机构6在对应于前述电晕放电除尘机构5的前侧的位置插置在前述内框架底板21上;示出了一组离子管7,该组离子管7在对应于前述过滤机构6的前侧的位置设置在前述内框架底板21上;示出了一风扇机构8,该风扇机构8在对应于前述的一组离子管7的前侧的位置设置在内框架左壁板22与内框架右壁板23的前端之间并且与前述外框架出风栅板34的长度方向的后侧相对应;示出了一控制器9,该控制器9设置在前述电气腔221内,前述的电晕放电除尘机构5、一组离子管7以及风扇机构8与控制器9电气控制连接。

由于前述的内框架底板21既可以使用塑料板,也可以使用铝板,还可以使用铝塑复合板,等等,因而在本实用新型中对内框架底板21的材质不需要限定。此外,从外框架脱卸栅板31、外框架固定栅板32、外框架进气栅板33以及外框架出气栅板34的名词释义以及图示的形状可知该四枚栅板是镂空状构造。

由图1和图3所示,在前述的面板搁条35朝向上的一侧构成有面板限定螺钉柱槽3511,在该面板限定螺钉柱槽3511内间隔构成有面板限定螺钉柱35111,在对应于该面板限定螺钉柱35111的位置旋配有一面板限定螺钉35112,在该面板限定螺钉35112上套设有一面板压圈35113,当面板限定螺钉35112在对应于面板限定螺钉柱35111上的螺钉孔的位置与面板限定螺钉柱35111旋固时,迫使面板压圈35113压住面板35。在图1和图3中还示出了构成于面板搁条351朝向外的一侧的栅板嵌槽352,前述的外框架脱卸栅板31、外框架固定栅板32、外框架进风栅板33以及外框架出风栅板34的长度方向的下边沿均与栅板嵌槽352嵌配。

继续见图1,在前述吸顶板1的左侧间隔开设有内框架左壁板固定螺钉孔11,在吸顶板1的右侧间隔开设有内框架右壁板固定螺钉孔12以及间隔构成有内框架右壁板挂脚13,在吸顶板1的四周边缘部位向下折展有一吸顶板栈边14,在左侧的吸顶板栈边14的中部间隔构成有外框架脱卸栅板挂脚141,在左侧的吸顶板栈边14的两端并且在对应于前述外框架栅板转角连接机构4的位置还各开设有一挂钩孔142,在右侧的吸顶板栈边14的中部间隔构成有外框架固定栅板挂脚143,在前述内框架左壁板22的前端左侧延伸有一电气腔前隔离座223,而在内框架左壁板22的后端左侧并且在对应于电气腔前隔离座223的位置延伸有一电气腔后隔离座224,在电气腔前隔离座223上开设有前隔离座固定螺钉孔2231,在电气腔后隔离座224上开设有后隔离座固定螺钉孔2241,电气腔前隔离座223通过前隔离座固定螺钉2232在对应于前述内框架左壁板固定螺钉孔11的位置与吸顶板1的左侧前端固定,电气腔后隔离座224通过后隔离座固定螺钉2242在对应于前述内框架左壁板固定螺钉孔11的位置与吸顶板1的左侧后端固定。在前述内框架右壁板23上并且在对应于前述内框架右壁板固定螺钉孔12的位置间隔开设有内框架右壁板固定孔231,由内框架右壁板固定螺钉121在对应于内框架右壁板固定螺钉孔12以及内框架右壁板固定孔231的位置将内框架右壁板23与吸顶板1的右侧固定,在内框架右壁板23上并且在对应于前述内框架右壁板挂脚13的位置开设有内框架右壁板挂脚嵌腔232,内框架右壁板挂脚13与该内框架右壁板挂脚嵌腔232嵌配,在前述外框架脱卸栅板31的上部并且在对应于前述外框架脱卸栅板挂脚141的位置构成有外框架脱卸栅板挂脚配合腔311,外框架脱卸栅板挂脚141与该外框架脱卸栅板挂脚配合腔311插嵌配合,前述的外框架栅板转角连接机构4与前述挂钩孔142相配合,在前述外框架固定栅板32的上部构成有外框架固定栅板挂脚槽321,前述的外框架固定栅板挂脚143与该外框架固定栅板挂脚槽321嵌配,在前述内框架底板21的左侧边缘部位的居中位置以垂直于内框架底板21的状态构成有一内框架底板螺柱211,该内框架底板螺柱211由螺钉与前述内框架左壁板固定螺钉孔11固定,前述的电气腔221位于电气腔前、后隔离座223、224之间。更具体地讲,由电气腔前、后隔离座223、224、内框架左壁板22以及电气腔电气检护活动板222四者围合而成的空间构成为电气腔221。

请参见图5并且结合图1,在前述吸顶板1的中部区域间隔构成有一组吸顶板加强肋15,该组吸顶板加强肋15的凸起方向朝向上,并且在该组吸顶板加强肋15上各开设有至少一对吸顶板安装固定孔151,在吸顶板1上并且在对应于前述电气腔221的位置还开设有一电源线让位孔16(图1示)。依据专业常识,由吸顶板吊顶螺钉在对应于吸顶板安装固定孔151的位置可将吸顶板板1与建筑物室内天花板固定。

继续见图1,在前述内框架底板21的后侧边缘部位并且朝向上构成有一内框架底板过滤网片底部插嵌槽212,在前述内框架左壁板22的后端并且向前述内框架右壁板23的一侧构成有一过滤网片左端插嵌槽225,在内框架右壁板23的后端朝向内框架左壁板22的一侧并且在对应于过滤网片左端插嵌槽225的位置构成有一过滤网片右端插嵌槽(图中未示出),过滤网片左端插嵌槽225与内框架底板过滤网片底部插嵌槽212的左端相对应并且相通,过滤网片右端插嵌槽与内框架底板过滤网片底部插嵌槽212的右端相对应并且相通,在同时对应于内框架底板过滤网片底部插嵌槽212、过滤网片左端插嵌槽225以及过滤网片右端插嵌槽的位置插嵌有一过滤网片24,该过滤网片24的长度方向的底部与内框架底板过滤网片底部插嵌槽212插嵌配合,左端与过滤网片左端插嵌槽225插嵌配合,而右端与过滤网片右端插嵌槽插嵌配合,并且该过滤网片24位于前述外框架进风栅板33与前述电晕放电除尘机构5之间。

请参见图2和图3并且结合图1,对应于前述外框架脱卸栅板31的前端和后端的前述外框架栅板转角连接机构4包括外框架转角板41、转角连接板42、转角板固定螺柱43、弹簧座44和弹簧座板45,转角板固定螺柱43直接构成于外框架转角板41朝向内的一侧的居中位置,并且该转角板固定螺柱43在对应于前述内框架左壁固定螺钉孔11的位置通过转角板固定螺柱螺钉431与前述吸顶板1固定,在外框架转角板41上并且在对应于转角板固定螺柱43的一侧的位置构成有彼此上下对应的一对转角板第一螺钉柱411,而在对应于转角板固定螺柱43的另一侧的位置同样构成有彼此上下对应的一对转角板第二螺钉柱412,在外框架转角板41的朝向内的一侧的上部构成有一外框架转角板台阶腔413,在该外框架转角板台阶腔413上以配成对的形式构成有弹簧座固定螺钉柱4131,在对应于一对弹簧座固定螺钉柱4131的位置开设有一按钮孔414,转角连接板42的一侧通过一对转角连接板固定螺钉421与一对转角板第二螺钉柱412固定,而转角连接板42的另一侧探出外框架转角板41并且构成有一对转角连接板螺钉柱422,弹簧座板45与外框架转角台阶腔413的腔底壁滑动配合,并且在该弹簧座板45朝向按钮孔414的一端构成有一按钮451,中部并且朝向上的一侧构成有一弹簧座配合腔452,而弹簧座板45远离按钮451的一端构成有一挂钩453,弹簧座44的中部在对应于弹簧座腔452的位置与弹簧座板45相配合并且设置有一弹簧441,该弹簧441的一端支承在弹簧座板45的弹簧支承壁454上,另一端支承在弹簧座44上,弹簧座44的两端各由弹簧座固定螺钉442与前述的弹簧座固定螺钉柱4131固定,前述的挂钩453与前述的挂钩孔142相配合,并且当推动前述按钮451时,前述弹簧441压缩而储能,同时弹簧座板45朝着背离按钮孔414的方向滑动,前述挂钩453从前述挂钩孔142内退出,解除挂钩453对前述吸顶板1的锁定,而当释放按钮451时,在前述弹簧441的回复力作用下,弹簧座板45朝向按钮孔414的方向滑动,挂钩453钩合于挂钩孔142,由挂钩453将吸顶板1锁定,前述外框架脱卸栅板31的前端和后端各由脱卸反螺钉312与对应于其前端和后端的前述外框架转角连接机构4的转角连接板42的前述转角连接板螺钉柱422连接,前述的外框架固定栅板32、外框架进风栅板33以及外框架出风栅板34分别与对应的前述外框架栅板转角连接机构4的前述外框架转角板41固定连接。

通过申请人对上一段内容的说明以及通过图1至图3的示意可知;对应于外框架脱卸栅板31的前端和后端的外框架栅板转角连接机构4的结构体系的转角连接板42本来可在外框架栅板31的前端和后端直接延伸构成,但是考虑到外框架脱卸栅板31的脱卸性,从而将转角连接板42作为独立 的部件并且纳入(归入)外框架栅板转角连接机构4的结构体系中,并且在对应于外框架脱卸栅板31的前端和后端的外框架栅板转角连接机构4的结构体系中存在弹簧座44和弹簧座板45,其目的在于确保挂钩453得以与吸顶板1的挂钩孔142锁定或解除锁定,也就是说确保整个外框架3与吸顶板1固定或解除固定。因此对应于外框架固定栅板32、外框架进、出风栅板43、44的两端处的外框架栅板转角连接机构4的结构体系中不存在而且也没有必要存在前述的弹簧座44以及弹簧座板45,并且等效于转角连接板42的部件直接延伸构成于外框架固定栅板32、外框架进、出风栅板33、34的两端。

继续见图1,在前述内框架底板21上并且在对应于前述电晕放电除尘机构5的位置以垂直于内框架底板21的状态自左向右间隔构成有除尘圈固定板插嵌座213,在该除尘圈固定板插嵌座213上构成有除尘圈固定板插嵌槽2131,前述的电晕放电除尘机构5包括除尘圈固定板51、除尘圈52、放电针板53、放电针54和高能离子发生器55,除尘圈固定板51与前述的除尘圈固定板插嵌槽2131插配并且由线路与高能离子发生器55的负极电气连接,在该除尘圈固定板51上开设有复数个除尘圈固定孔511,除尘圈52的数量与除尘圈孔511的数量相等并且在对应于除尘圈固定孔511的位置以水平卧置状态与除尘圈固定板51朝向放电针板53的一侧固定,放电针板53在对应于除尘圈52的后侧的位置通过放电针板绝缘固定柱531由放电针板固定螺钉532与除尘圈固定板51固定并且由线路与高能离子发生器55的正极电气连接,放电针54直接构成于放电针板53上,该放电针54的数量与除尘圈52的数量相等并且探入到除尘圈52的除尘圈腔521内,高能离子发生器55设置在前述电气腔221内并且由线路与同样设置在电气腔221内的前述控制器9电气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示出了两个单元的电晕放电除尘机构5,且每一个单元的电晕放电除尘机构5的除尘圈固定板51上有十个除尘圈52,相应地,每一个单元的电晕放电除尘机构5的放电针板53上的放电针54有十个,但并不受到该数量的限制。

继续见图1,在前述内框架底板21上并且在对应于前述过滤机构6的位置以垂直于内框架底板21的状态构成有吸附块本体插嵌座214,前述的过滤机构6包括吸附块本体61和护饰套62,吸附块本体61插嵌在前述吸附块本体插嵌座214上,并且在该吸附块本体61上以密集状态构成有蜂窝状吸附孔611,该蜂窝状吸附孔611自吸附块本体61的前侧贯通至后侧,护饰套62套在吸附块本体61上并且与吸附块本体61的上下表面以及左右表面粘固.在本实施例中,前述的该护饰套62为海绵,但也可以采用无纺布或无纺织毡;前述的吸附块本体61由活性炭模制后烧结构成但也可以由铝箔模制成型后在表面涂覆活性炭层构成;在本实施例中,前述的过滤机构6的数量有两个,因而吸附块本体61的数量同样有两个,但显然不受图示数量的限制,例如减少至一个或增加至三个均应视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技术内涵范畴。

请参见图4并且结合图1,在前述的内框架底板21上并且在对应于前述的一组离子管7的位置构成有数量与一组离子管7的数量相等的离子管固定座215,前述的一组离子管7各具有一由绝缘材料制作的离子管座73,在离子管座73朝向离子管固定座215的一侧的中央位置配设有一离子管座固定螺柱731,该离子管座固定螺柱731与离子管固定座215固定,并且一组离子管7各具有一内电极71和一外电极72,内电极71位于离子管7的离子管腔内,该内电极71的内电极引出脚借助于前述离子管座固定螺柱731并且通过线路与离子管电路板74电气连接,外电极72为金属丝编织网套并且套置在离子管7外,在该外电极72上连接有一金属导电钩721的一端,而金属导电钩721的另一端通过与前述离子管固定座215固定的外电极接脚螺钉722并且借助于线路与前述离子管电路板74电气连接,离子管电路板74设置在前述电气腔221内并且与前述控制器9电气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一组离子管7的数量为四个,但显然不应受到该数量的限制。

请重点见图1,在前述内框架左壁板22的前端右侧构成有一电机腔226,在对应于该电机腔226的右腔口的位置构成有鼠笼式离心风叶左支承座插嵌腔2261,在前述内框架右壁板23的前端左侧并且在对应于鼠笼式离心风叶左支承座插嵌腔2261的位置构成有一鼠笼式离心风叶右支承座插嵌腔233,前述的风扇机构8包括鼠笼式离心风叶左支承座81、鼠笼式离心风叶右支承座82、电机83、鼠笼式离心风叶84、上导流板85和下导流板86,鼠笼式离心风叶左支承座81插嵌在鼠笼式离心风叶左支承座插嵌腔2261内,鼠笼式离心风叶右支承座82插嵌在鼠笼式离心风叶右支承座插嵌腔233内,电机83在对应于鼠笼式离心风叶左支承座81的左侧的位置设置在前述电机腔226内并且与鼠笼式离心风叶左支承座81的左侧固定,该电机83由线路与前述的控制器9电气连接,并且电机83的电机轴伸展到鼠笼式离心风叶左支承座81的右侧,鼠笼式离心风叶84的左端与电机83的电机轴传动连接,鼠笼式离心风叶84的右端转动地支承在鼠笼式离心风叶右支承座82上,而鼠笼式离心风叶84的中部与前述外框架出风栅板34相对应,上导流板85在对应于鼠笼式离心风叶84的长度方向的上方的位置固定在鼠笼式离心风叶左支承座81与鼠笼式离心风叶右支承座82之间,下导流板86在对应于鼠笼式离心风叶84的长度方向的下方的位置固定在鼠笼式离心风叶左支承座81与鼠笼式离心风叶右支承座82之间。

以挂壁方式或以墙壁开关控制方式对控制器9操作,本实用新型进入工作状态,风扇机构的电机83工作,由电机83带动鼠笼式离心风叶84工作,室内空气从外框架进风栅板33的镂空腔进入,由于电晕放电除尘机构5、一组离子管7等均处于工作状态,由外框架进风栅板33进入的空气(待净化空气)依次经电晕放电除尘机构5除尘、过滤机构6过滤和一组离子管7处理后由鼠笼式离心风叶84送出,具体而言,经鼠笼式离心风叶84送出的净化空气从上、下导流板85、86的前侧之间的出风口再经外框架出风栅板34的镂空腔回引至室内。如此周而复始地将室内空气连续净化并杀灭空气中的病毒和细菌等等。

作为优选的方案,还可在控制器9(即电气控制器)的结构体系中设置一PM2.5感知模块,在控制器9的作用下,当PM2.5感知模块感知空气中的PM2.5指数在50以下时,表明室内空气质量相对较好,于是风扇机构8的结构体系的电机83的转速可相对减慢,又如PM2.5指数在50-90时,电机83的转速处于中速,再如当PM2.5指数在90以上时,则电机83的转速处于最高速度。当累计使用时间达600-800h后,由使用者或由专业人员对451按压,使挂钩453退出挂钩孔142,将外框架3取下,接着解除内框架2与吸顶板1固定的相关螺钉,将内框架2与吸顶板1分离,更换过滤机构6的吸附块本体61,再按前述相反的先后顺序与吸顶板1固定。

当要对电气腔221内的电气部件检护时,只要依次撤去外框架脱卸栅板31和电气腔电气检护栅板222,检护完毕后再按相反的先后顺序返回。

由于电晕放电除尘机构5、过滤机构6以及一组离子管7的作用机理属于现有技术,例如可参见申请人在上面的背景技术栏中提及的专利文献,因而申请人在上面未予赘述。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弥补了已有技术中的缺憾,顺利地完成了发明任务,如实地兑现了申请人在上面的技术效果栏中载述的技术效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