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太阳能发热烹煮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81376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太阳能发热烹煮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烹煮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太阳能发热烹煮装置。



背景技术:

太阳能是指太阳的热辐射能,主要表现就是常说的太阳光线。在现代一般用作发电或者为热水器提供能源。烹煮,本为烹饪方法之一,即将食物放入大锅沸水中煮熟。

食物进行烹煮时,需要通过火或者大量热量进行加热,因此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其中大多为不可再生能源,使用大量不可再生能会破坏生态平衡,且不可再生能源减少后,对后辈也有所危害,为了节省能源,以及达到节能环保的效果,使用新能源能够有效的缓解并解决这个问题,太阳能为新能源之一,使用太阳能提供热量进行烹煮,节省了大量的能源,同时也应召了国家节能减排的政策,因此亟需研发一种操作简单,实用性强的新型太阳能发热烹煮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消耗大量的能源,其中大多为不可再生能源,使用大量不可再生能会破坏生态平衡,且不可再生能源减少后,对后辈也有所危害的缺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操作简单,实用性强的新型太阳能发热烹煮装置。

(2)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这样一种新型太阳能发热烹煮装置,包括有底板、承重架、凹型反射镜、锅炉、升降机构、转动机构、摆动机构、承重板、蓄电池、支架、聚光镜和光伏板;升降机构、摆动机构、承重架依次水平固接于底板顶面,升降机构用于调节聚光镜的焦距,摆动机构用于调节凹型反射镜折射的位置,用于调节太阳照射位置的转动机构与升降机构输出端传动连接,承重板与转动机构输出端传动连接,两支架固接于承重板顶面,蓄电池固接于承重板顶面,且位于两支架之间;光伏板固接于两支架顶部,聚光镜固接于承重板远离转动机构一端,凹型反射镜与摆动机构输出端传动连接,锅炉放置于承重架顶部。

优选地,升降机构包括有第一定滑轮、第一滑轨、第一拉线、第一滑块、第二定滑轮、扣件、扣环和安装架;安装架固接于底板顶部,安装架顶部开有供第一拉线穿过导向孔,五个扣件和第二定滑轮均固接于安装架侧部,且第二定滑轮位于五个扣件上方;第一滑轨和第一定滑轮固接于安装架远离扣件的一侧部,且第一定滑轮位于第一滑轨上方;安装箱通过第一滑块与第一滑轨滑动式连接;第一拉线一端部绕过第一定滑轮和第二定滑轮并且导向孔与扣环固接,另一端部与第一滑块固接;转动机构通过第一滑块与第一滑轨滑动式连接。

优选地,转动机构包括有安装箱、连杆、电机、涡轮、第一轴承座、第二轴承座、转轴和涡杆;安装箱通过第一滑块与第一滑轨滑动式连接,安装箱上开有通孔;第一轴承座固接于安装箱内一侧壁,第二轴承座固接于安装箱内另一侧壁;转轴一端部与第一轴承座枢接,另一端部与第二轴承座枢接并且通过通孔穿过安装箱与承重板固接;涡杆固接于转轴,且位于安装箱内;连杆固接于安装箱内底面,电机固接于连杆顶部,涡轮与输出端传动连接,涡轮与涡杆啮合。

优选地,摆动机构包括有安装框、第一电动绕线轮、第二拉线、摆动杆、第二电动绕线轮、第三拉线、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安装框固接于底板顶面,第一电动绕线轮,第二电动绕线轮固接于安装框内底面,摆动杆沿水平方向铰接于安装框顶面中部;第二拉线一端绕过第一电动绕线轮,另一端固接于摆动杆底部的一端部;第三拉线一端绕过第二电动绕线轮,另一端固接于摆动杆底部的另一端部;第一弹性件一端固接于安装框侧部,另一端与摆动杆一端部固接;第二弹性件一端固接于安装框侧部,另一端与摆动杆另一侧部固接。

优选地,承重架顶部放置有导热板。

优选地,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为弹簧。

优选地,第一拉线为钢丝线。

工作原理:当需要使用烹煮装置进行烹煮时,启动转动机构,转动机构将聚光镜转动,通过太阳照射的位置进行调节聚光镜的角度,随时间的变化太阳的高度会不同,则光线照射长度不同,因此需要使用升降机构进行调节太阳光与凹型反射镜之间的焦距,使太阳光通过聚光镜照射到凹型反射镜时聚光的光线强度足够强,才能有足够的热量进行烹煮,由于太阳高度不同导致光线照射方位不同,因此聚光镜聚光后照射在凹型反射镜的位置也不同,需要通过凹型反射镜将光线反射到锅炉上传递热量,因此需要通过摆动机构调节凹型反射镜的反射角度,使光线能够准确的反射到锅炉底部,为烹煮提供热量;在这些动力原件不使用外界电源的情况下,使用光伏板发电,通过光伏板得到的电力由蓄电池储存,使动力原件能够得到电力运作。

因为升降机构包括有第一定滑轮、第一滑轨、第一拉线、第一滑块、第二定滑轮、扣件、扣环和安装架;安装架固接于底板顶部,安装架顶部开有供第一拉线穿过导向孔,五个扣件和第二定滑轮均固接于安装架侧部,且第二定滑轮位于五个扣件上方;第一滑轨和第一定滑轮固接于安装架远离扣件的一侧部,且第一定滑轮位于第一滑轨上方;安装箱通过第一滑块与第一滑轨滑动式连接;第一拉线一端部绕过第一定滑轮和第二定滑轮并且导向孔与扣环固接,另一端部与第一滑块固接;转动机构通过第一滑块与第一滑轨滑动式连接;当需要聚光镜与太阳之间的焦距时,拉动第一拉线,在拉力的作用下,第一拉线通过第一定滑轮、第二定滑轮将第一滑块上升或下降,第一滑块带动转动机构上升或下降,从而带动承重板上升或者下降,进而带动聚光镜上升或者下降,当调节在合适的高度时,将扣环扣在扣件上进行固定聚光镜,以此达到调节太阳与聚光镜之间的焦距。

因为转动机构包括有安装箱、连杆、电机、涡轮、第一轴承座、第二轴承座、转轴和涡杆;安装箱通过第一滑块与第一滑轨滑动式连接,安装箱上开有通孔;第一轴承座固接于安装箱内一侧壁,第二轴承座固接于安装箱内另一侧壁;转轴一端部与第一轴承座枢接,另一端部与第二轴承座枢接并且通过通孔穿过安装箱与承重板固接;涡杆固接于转轴,且位于安装箱内;连杆固接于安装箱内底面,电机固接于连杆顶部,涡轮与输出端传动连接,涡轮与涡杆啮合;当需要适应阳光照射的角度时,启动电机,电机带动涡轮转动,涡轮转动带动涡杆转动,从而带动转轴转动,转轴与承重板固接,因此转轴转动带动承重板转动,通过承重板转动使与承重板连接的光伏板和聚光镜转动,以适应阳光照射的角度。

因为摆动机构包括有安装框、第一电动绕线轮、第二拉线、摆动杆、第二电动绕线轮、第三拉线、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安装框固接于底板顶面,第一电动绕线轮,第二电动绕线轮固接于安装框内底面,摆动杆沿水平方向铰接于安装框顶面中部;第二拉线一端绕过第一电动绕线轮,另一端固接于摆动杆底部的一端部;第三拉线一端绕过第二电动绕线轮,另一端固接于摆动杆底部的另一端部;第一弹性件一端固接于安装框侧部,另一端与摆动杆一端部固接;第二弹性件一端固接于安装框侧部,另一端与摆动杆另一侧部固接;阳光照射角度不同通过聚光镜照射的光线角度也不同,因此凹型反射镜反射光线的位置也不同,当需要将反射光线照射到锅炉上时,启动第一电动绕线轮和第二电动绕线轮,第一电动绕线轮带动第二拉线收线,第二电动绕线轮带动第三拉线放线,从而带动摆动杆通过与安装框的铰接点倾斜0°至90°,使反射的光线能够照射到斜上方倾斜0°至90°的事物,以调节反射的角度,使反射光线能够准确的反射到锅炉底部进行提供热量,由于第一弹性件、第二弹性件的弹力作用能够辅助摆动杆恢复到原来位置。

因为承重架顶部放置有导热板;由于聚光后的光线反射到锅炉上容易损坏锅炉,且热量也不平均,因此设置导热板,将聚光后的光线反射到导热板上,导热板均匀分布热量,使锅炉烹煮更便捷。

本实用新型的控制方式是通过控制器来自动控制,控制器的控制电路通过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简单编程即可实现,电源的提供也属于本领域的公知常识,并且本实用新型主要用来保护机械装置,所以本实用新型不再详细解释控制方式和电路连接。

(3)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达到了便捷且节能烹煮的效果,烹煮的热量由太阳供应,而动力原件的动力则是通过光伏板发电得到的电力,再通过蓄电池储存,无需外部电源,因此达到了环保节能的功效,升降机构能够调节太阳与聚光镜之间的焦距,转动机构能够适应阳光照射的角度,摆动机构能够准确的调节凹型反射镜反射光线的角度,各个机构联动提高了自动化效果,使得实用性更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升降机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转机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摆动机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主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记为:1-底板,2-承重架,3-凹型反射镜,4-锅炉,5-升降机构,51-第一定滑轮,52-第一滑轨,53-第一拉线,54-第一滑块,55-导向孔,56-第二定滑轮,57-扣件,58-扣环,59-安装架,6-转动机构,61-安装箱,62-连杆,63-电机,64-涡轮,65-第一轴承座,66-第二轴承座,67-通孔,68-转轴,69-涡杆,7-摆动机构,71-安装框,72-第一电动绕线轮,73-第二拉线,74-摆动杆,75-第二电动绕线轮,76-第三拉线,77-第一弹性件,78-第二弹性件,8-承重板,9-蓄电池,10-支架,11-聚光镜,12-光伏板,13-导热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一种新型太阳能发热烹煮装置,如图1-5所示,包括有底板1、承重架2、凹型反射镜3、锅炉4、升降机构5、转动机构6、摆动机构7、承重板8、蓄电池9、支架10、聚光镜11和光伏板12;升降机构5、摆动机构7、承重架2依次水平固接于底板1顶面,升降机构5用于调节聚光镜11的焦距,摆动机构7用于调节凹型反射镜3折射的位置,用于调节太阳照射位置的转动机构6与升降机构5输出端传动连接,承重板8与转动机构6输出端传动连接,两支架10固接于承重板8顶面,蓄电池9固接于承重板8顶面,且位于两支架10之间;光伏板12固接于两支架10顶部,聚光镜11固接于承重板8远离转动机构6一端,凹型反射镜3与摆动机构7输出端传动连接,锅炉4放置于承重架2顶部。

升降机构5包括有第一定滑轮51、第一滑轨52、第一拉线53、第一滑块54、第二定滑轮56、扣件57、扣环58和安装架59;安装架59固接于底板1顶部,安装架59顶部开有供第一拉线53穿过导向孔55,五个扣件57和第二定滑轮56均固接于安装架59侧部,且第二定滑轮56位于五个扣件57上方;第一滑轨52和第一定滑轮51固接于安装架59远离扣件57的一侧部,且第一定滑轮51位于第一滑轨52上方;安装箱61通过第一滑块54与第一滑轨52滑动式连接;第一拉线53一端部绕过第一定滑轮51和第二定滑轮56并且导向孔55与扣环58固接,另一端部与第一滑块54固接;转动机构6通过第一滑块54与第一滑轨52滑动式连接。

转动机构6包括有安装箱61、连杆62、电机63、涡轮64、第一轴承座65、第二轴承座66、转轴68和涡杆69;安装箱61通过第一滑块54与第一滑轨52滑动式连接,安装箱61上开有通孔67;第一轴承座65固接于安装箱61内一侧壁,第二轴承座66固接于安装箱61内另一侧壁;转轴68一端部与第一轴承座65枢接,另一端部与第二轴承座66枢接并且通过通孔67穿过安装箱61与承重板8固接;涡杆69固接于转轴68,且位于安装箱61内;连杆62固接于安装箱61内底面,电机63固接于连杆62顶部,涡轮64与输出端传动连接,涡轮64与涡杆69啮合。

摆动机构7包括有安装框71、第一电动绕线轮72、第二拉线73、摆动杆74、第二电动绕线轮75、第三拉线76、第一弹性件77和第二弹性件78;安装框71固接于底板1顶面,第一电动绕线轮72,第二电动绕线轮75固接于安装框71内底面,摆动杆74沿水平方向铰接于安装框71顶面中部;第二拉线73一端绕过第一电动绕线轮72,另一端固接于摆动杆74底部的一端部;第三拉线76一端绕过第二电动绕线轮75,另一端固接于摆动杆74底部的另一端部;第一弹性件77一端固接于安装框71侧部,另一端与摆动杆74一端部固接;第二弹性件78一端固接于安装框71侧部,另一端与摆动杆74另一侧部固接。

承重架2顶部放置有导热板13。

第一弹性件77和第二弹性件78为弹簧。

第一拉线53为钢丝线。

工作原理:当需要使用烹煮装置进行烹煮时,启动转动机构6,转动机构6将聚光镜11转动,通过太阳照射的位置进行调节聚光镜11的角度,随时间的变化太阳的高度会不同,则光线照射长度不同,因此需要使用升降机构5进行调节太阳光与凹型反射镜3之间的焦距,使太阳光通过聚光镜11照射到凹型反射镜3时聚光的光线强度足够强,才能有足够的热量进行烹煮,由于太阳高度不同导致光线照射方位不同,因此聚光镜11聚光后照射在凹型反射镜3的位置也不同,需要通过凹型反射镜3将光线反射到锅炉4上传递热量,因此需要通过摆动机构7调节凹型反射镜3的反射角度,使光线能够准确的反射到锅炉4底部,为烹煮提供热量;在这些动力原件不使用外界电源的情况下,使用光伏板12发电,通过光伏板12得到的电力由蓄电池9储存,使动力原件能够得到电力运作。

因为升降机构5包括有第一定滑轮51、第一滑轨52、第一拉线53、第一滑块54、第二定滑轮56、扣件57、扣环58和安装架59;安装架59固接于底板1顶部,安装架59顶部开有供第一拉线53穿过导向孔55,五个扣件57和第二定滑轮56均固接于安装架59侧部,且第二定滑轮56位于五个扣件57上方;第一滑轨52和第一定滑轮51固接于安装架59远离扣件57的一侧部,且第一定滑轮51位于第一滑轨52上方;安装箱61通过第一滑块54与第一滑轨52滑动式连接;第一拉线53一端部绕过第一定滑轮51和第二定滑轮56并且导向孔55与扣环58固接,另一端部与第一滑块54固接;转动机构6通过第一滑块54与第一滑轨52滑动式连接;当需要聚光镜11与太阳之间的焦距时,拉动第一拉线53,在拉力的作用下,第一拉线53通过第一定滑轮51、第二定滑轮56将第一滑块54上升或下降,第一滑块54带动转动机构6上升或下降,从而带动承重板8上升或者下降,进而带动聚光镜11上升或者下降,当调节在合适的高度时,将扣环58扣在扣件57上进行固定聚光镜11,以此达到调节太阳与聚光镜11之间的焦距。

因为转动机构6包括有安装箱61、连杆62、电机63、涡轮64、第一轴承座65、第二轴承座66、转轴68和涡杆69;安装箱61通过第一滑块54与第一滑轨52滑动式连接,安装箱61上开有通孔67;第一轴承座65固接于安装箱61内一侧壁,第二轴承座66固接于安装箱61内另一侧壁;转轴68一端部与第一轴承座65枢接,另一端部与第二轴承座66枢接并且通过通孔67穿过安装箱61与承重板8固接;涡杆69固接于转轴68,且位于安装箱61内;连杆62固接于安装箱61内底面,电机63固接于连杆62顶部,涡轮64与输出端传动连接,涡轮64与涡杆69啮合;当需要适应阳光照射的角度时,启动电机63,电机63带动涡轮64转动,涡轮64转动带动涡杆69转动,从而带动转轴68转动,转轴68与承重板8固接,因此转轴68转动带动承重板8转动,通过承重板8转动使与承重板8连接的光伏板12和聚光镜11转动,以适应阳光照射的角度。

因为摆动机构7包括有安装框71、第一电动绕线轮72、第二拉线73、摆动杆74、第二电动绕线轮75、第三拉线76、第一弹性件77和第二弹性件78;安装框71固接于底板1顶面,第一电动绕线轮72,第二电动绕线轮75固接于安装框71内底面,摆动杆74沿水平方向铰接于安装框71顶面中部;第二拉线73一端绕过第一电动绕线轮72,另一端固接于摆动杆74底部的一端部;第三拉线76一端绕过第二电动绕线轮75,另一端固接于摆动杆74底部的另一端部;第一弹性件77一端固接于安装框71侧部,另一端与摆动杆74一端部固接;第二弹性件78一端固接于安装框71侧部,另一端与摆动杆74另一侧部固接;阳光照射角度不同通过聚光镜11照射的光线角度也不同,因此凹型反射镜3反射光线的位置也不同,当需要将反射光线照射到锅炉4上时,启动第一电动绕线轮72和第二电动绕线轮75,第一电动绕线轮72带动第二拉线73收线,第二电动绕线轮75带动第三拉线76放线,从而带动摆动杆74通过与安装框71的铰接点倾斜0°至90°,使反射的光线能够照射到斜上方倾斜0°至90°的事物,以调节反射的角度,使反射光线能够准确的反射到锅炉4底部进行提供热量,由于第一弹性件77、第二弹性件78的弹力作用能够辅助摆动杆74恢复到原来位置。

因为承重架2顶部放置有导热板13;由于聚光后的光线反射到锅炉4上容易损坏锅炉4,且热量也不平均,因此设置导热板13,将聚光后的光线反射到导热板13上,导热板13均匀分布热量,使锅炉4烹煮更便捷。

本实用新型的控制方式是通过控制器来自动控制,控制器的控制电路通过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简单编程即可实现,电源的提供也属于本领域的公知常识,并且本实用新型主要用来保护机械装置,所以本实用新型不再详细解释控制方式和电路连接。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改进及替代,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