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室内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75036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空调室内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调节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



背景技术:

空调室内机分为落地式和壁挂式。落地式空调室内机通常被放置在房间的角落里,然而,落地式空调室内机相对占地面积较大。一种常见的壁挂式的空调室内机通常被水平安装在墙壁靠近天花板的位置处。水平安装的壁挂式室内机尺寸较小,然而,水平安装壁挂式室内机占居墙面中间的一块面积,美观度较差。

在现有的这些空调设备中,对于电装品箱也未曾进行过优化设计,导致安装人员或维修人员在装拆电装品箱时,经常会遇到电装品箱被空调室内机内的其它部件阻挡,而很难取出、装入,更有甚者会因用力过大而导致电装品箱内的电装品受损。

因此,如何在新近研发出的安装在墙角的立式空调室内机中实现电装品箱固定的准确性以及装拆的简便性便成为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作,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容易地装拆电装品箱的空调室内机。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准确地固定电装品箱的空调室内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具有底板的壳体,在上述壳体内布置有风扇组件、热交换器以及电装品箱,上述热交换器环绕设置在上述风扇组件周围,上述电装品箱设置上述壳体下部的、位于上述风扇组件下方的位置处,其特征是,在上述空调室内机的上述壳体内的上述风扇组件的下方,沿横向设置有一块隔板,上述电装品箱安装在上述隔板的下方,在上述电装品箱的至少一个侧面上,朝侧方向外伸出地形成有连接部,在上述隔板的下表面形成有能供上述连接部进入的卡槽,上述连接部能进入、移出上述卡槽。

根据如上所述构成,由于在电装品箱的至少一个侧面(例如,仅在电装品箱的位于第一侧的侧面)上,朝侧方向外伸出地形成有连接部,在上述隔板的下表面设置有能供连接部进入的卡槽,并且连接部能进入、移出形成于隔板的下表面的卡槽,因此,能够利用连接部和卡槽相互间的卡合、松脱,从空调室内机的侧面将电装品箱插入、取出,从而能够避免电装品箱受到空调室内机内的其它部件阻碍,由此能容易地装拆电装品箱。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的空调室内机是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的空调室内机的基础上,上述电装品箱具有电装品箱本体和电装品箱盖,上述电装品箱盖能相对于上述电装品箱本体装拆。

根据如上所述构成,能够方便地将电装品箱盖与电装品箱本体安装、拆卸。

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方面的空调室内机是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的空调室内机的基础上,上述连接部形成在上述电装品箱本体的至少一个侧面上、或者是形成在上述电装品箱盖的至少一个侧面上。

根据如上所述构成,连接部的设计自由度得到提高。

本实用新型的第四方面的空调室内机是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的空调室内机的基础上,多个上述连接部中的一个连接部抵靠于形成在上述隔板的下表面的被抵靠件上,多个上述连接部中的其它连接部能进入、移出上述卡槽。

根据如上所述构成,能够减少卡槽设置的数量,并且能够将上述被抵靠件的位置作为连接部的插入基准位置,从而能避免因连接部未完全插入到卡槽中而使电装品箱未被准确地安装。

本实用新型的第五方面的空调室内机是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的空调室内机的基础上,上述连接部包括形成于上述电装品箱本体的第一连接部和形成于上述电装品箱盖的第二连接部,上述第一连接部在上述电装品箱本体的至少一个侧面、即至少位于第一侧的侧面上朝侧方向外伸出形成,上述第二连接部在上述电装品箱盖的位于上述第一侧的侧面上朝侧方向外伸出形成,上述第一连接部能进入、移出上述卡槽。

本实用新型的第六方面的空调室内机是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五方面的空调室内机的基础上,上述第二连接部紧贴着进入到上述卡槽中的上述第一连接部,进入、移出上述卡槽。

根据如上所述构成,能够利用位于上述电装品箱的一侧(第一侧)的连接部(第一连接部、或者是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和卡槽相互间的卡合、松脱,从空调室内机的侧面将电装品箱插入、取出,从而能够避免电装品箱受到空调室内机内的其它部件阻碍,由此能容易地装拆电装品箱。

本实用新型的第七方面的空调室内机是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五方面或第六方面的空调室内机的基础上,上述第一连接部的尺寸大于上述第二连接部的尺寸,上述第一连接部和上述第二连接部呈扁平状,在位于上述第一侧的上述第一连接部上开设有多个通孔,在位于上述第一侧的上述第二连接部上开设有一个或多个通孔,开设在位于上述第一侧的上述第一连接部的通孔的个数多于开设在位于上述第一侧的上述第二连接部的通孔的个数,当上述第一连接部和上述第二连接部均进入到上述卡槽中时,开设在位于上述第一侧的上述第二连接部的一个或多个通孔与开设在位于上述第一侧的上述第一连接部的多个通孔中的一个或多个第一通孔相互连通,以供用于正式固定的紧固件穿过,开设在位于上述第一侧的上述第一连接部的多个通孔中的一个第二通孔供用于上述电装品箱本体的预固定的紧固件穿过,上述电装品箱通过上述卡槽的卡合和各上述紧固件的紧固而被固定在上述壳体内的上述隔板下方。

根据如上所述构成,通过将用于预固定的紧固件穿过设于电装品箱本体的第二通孔,来将电装品箱本体预固定(临时固定),接着,在完成电装品箱本体与电装品箱盖的卡合固定后,将用于正式固定的紧固件穿过设于电装品箱本体的第一通孔和设于电装品箱盖的通孔,来将电装品箱本体和电装品箱盖一起正式固定,由此,能够将电装品箱准确地固定在隔板下方的规定位置处。

本实用新型的第八方面的空调室内机是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七方面的空调室内机的基础上,上述第一通孔是开设在位于上述第一侧的上述第一连接部的多个通孔中的靠近上述卡槽的一个或几个通孔,上述第二通孔是开设在位于上述第一侧的上述第一连接部的多个通孔中最远离上述卡槽的一个通孔。

本实用新型的第九方面的空调室内机是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七方面的空调室内机的基础上,上述第一通孔是开设在位于上述第一侧的上述第一连接部的多个通孔中的远离上述卡槽的一个或几个通孔,上述第二通孔是开设在位于上述第一侧的上述第一连接部的多个通孔中最靠上述卡槽的一个通孔。

根据如上所述构成,能够使形成于电装品箱本体的位于上述第一侧的通孔的设计自由度提高,并且通过优化通孔的数量,能够实现电装品箱的牢固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第十方面的空调室内机是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的空调室内机的基础上,上述连接部仅形成在上述电装品箱的一个侧面、即位于第一侧的侧面上,上述卡槽仅形成在上述隔板的下表面的、位于上述第一侧的位置处,在上述电装品箱的除了上述第一侧之外的另一侧,上述电装品箱的上述电装品箱本体和上述电装品箱盖通过卡合结构固定在一起。

根据如上所述构成,能够利用不同于连接部的卡合结构来实现电装品箱本体与电装品箱盖的卡合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第十一方面的空调室内机是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五方面的空调室内机的基础上,上述第一连接部与上述电装品箱本体一体成型,上述第二连接部与上述电装品箱盖一体成型。

根据如上所述构成,能够容易地形成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

附图说明

图1(A)和图1(B)是表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空调室内机的立体图,其中,图1(A)是从前板侧观察的视图,图1(B)是从与前板侧相反一侧观察的视图。

图2是表示从一个视角对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第一实施方式)的空调室内机的下部(包括电装品箱、隔板)进行观察的示意立体图,其具体示出了位于电装品箱的一侧的连接部的细节。

图3是表示从一个视角对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方式(第二实施方式)的空调室内机的下部(包括电装品箱、隔板)进行观察的示意立体图,其具体示出了位于电装品箱的一侧的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的细节。

图4是表示从一个视角对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方式的一个变形例(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空调室内机的下部(包括电装品箱、隔板)进行观察的示意立体图,其具体示出了位于电装品箱的一侧的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的细节。

(符号说明)

1、1A、1B 空调室内机

10 壳体

11 顶板

12 底板

15 第一侧板

16 第二侧板

17 前板

18 连接板

20、20A、20B 电装品箱

21、21A、21B 电装品箱本体

21a 本体侧卡合部

22a 盖侧卡合部

22、22A、22B 电装品箱盖

23、23A、23B 连接部

231A、231B 第一连接部

232A、232B 第二连接部

23a、231aA、232aA、231aB、232aB 通孔

231a1A、231a1B 第一通孔

231a2A、231a2B 第二通孔

30、30A、30B 隔板

31、31A、31B 卡槽

M、MA、MB 被抵靠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A)和图1(B),对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第一实施方式)的安装在墙角的立式空调室内机(以下,有时也简称“空调室内机1”)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空调室内机1整体的示意结构)

图1(A)和图1(B)是表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空调室内机1的立体图,其中,图1(A)是从前板侧观察的视图,图1(B)是从与前板侧相反一侧观察的视图。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内机1是一种利用附壁效应或康达效应的立式空调室内机,其适于布置在房间的角落中。所谓“附壁效应或康达效应”是指流体离开本来的流动方向,改为随着凸出的物体表面流动的倾向。利用附壁效应或康达效应,气流能够更均匀,使用者能够有更舒适的使用体验。

如图1(A)和图1(B)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内机1的壳体10包括顶板11、底板12、具有第一侧板15和第二侧板16的侧围板以及前板17。前板17分别连接第一侧板15和第二侧板16,顶板11和底板12彼此相对设置,分别连接到第一侧板15、第二侧板16和前板17的两端,从而围设形成一个中空内腔。室内机1的中空内腔中布置有风扇组件(未图示)、热交换器(未图示)以及控制装置(未图示)。

第一侧板15和第二侧板16可以直接相连,从而使第一侧板15和第二侧板16大致成直角连接。当然,第一侧板15和第二侧板16也可以通过大致平行于前板17的未图示的连接板彼此相连。连接板18可以大致平坦或者弯曲。

第一侧板15和第二侧板16中的至少一个上形成吸风面。较为理想的是,第一侧板15和第二侧板16两者均形成有吸风面。吸风面由第一侧板15、第二侧板16上的敞开部形成,敞开部上通常设置有滤网(未图示)以过滤进入的气流。出风口设置在前板17上,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出风口大致呈矩形。

(空调室内机1的电装品箱20周围的结构)

图2是表示空调室内机1的电装品箱20周围的结构的图。更具体地,图2是表示从一个视角对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空调室内机10的下部(包括电装品箱20、隔板30)进行观察的示意立体图,其具体示出了位于电装品箱20的一侧的连接部23的细节。

电装品箱20是用于放置对空调室内机的运转进行控制的电装品的构件,其具有电装品箱本体21和位于电装品箱本体21下方的电装品箱盖22。

电装品被放置在上述电装品箱本体21内,并盖上电装品箱盖22,以对其中的电装品进行保护。

电装品箱20设置在空调室内机1的壳体10下部的、位于风扇组件下方的位置处。

上述电装品箱20呈大致矩形,并具有大致平行于前板17的相对的前表面20a和后表面20b、大致垂直于上述前表面20a和后表面20b的相对的一对侧面20c。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为了将电装品箱20设置得尽可能大,如图2所示,电装品箱20还具有与空调室内机1的壳体10的第二侧板16平行的斜边20d。作为一个变型,电装品箱20可具有与空调室内机1的壳体的第一侧板15平行的斜边。此外,在另一个变型,电装品箱20可具有分别与空调室内机1的壳体10的第一侧板15和第二侧板16平行的斜边。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作为构成电装品箱20的构件,如图2所示,电装品箱本体21和电装品箱盖22各自具有大致平行于前板17的相对的前表面和后表面、大致垂直于上述前表面和后表面的相对的一对侧面、以及与空调室内机1的壳体10的第二侧板16平行的斜边。

另外,上述电装品箱本体21与上述电装品箱盖22既可以是分体形成,也可以一体形成,在本实用新型的下述说明中,以电装品箱本体21能相对于电装品箱盖22装拆为例来进行说明。

在空调室内机1的壳体10内的风扇组件的下方,沿横向设置有一块隔板30,电装品箱20安装在上述隔板30的下方(靠近纸面一侧的方向)。

在电装品箱20(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为“电装品箱本体21”)的至少一个侧面(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仅图2中的从纸面方向观察时的左侧面)上,朝侧方向外伸出地形成有一个或多个连接部23。

另外,在下文中,“电装品箱20(电装品箱本体21和/或电装品箱盖22)的至少一个侧面”有时也称为“电装品箱20(电装品箱本体21和/或电装品箱盖22)的至少位于第一侧的侧面”。

在上述隔板30的下表面的、位于电装品箱20的第一侧的位置处,形成有一个或多个卡槽31。一个或多个卡槽31在上述隔板30的下表面上配置于能够供一个或多个连接部23中的一部分连接部23或全部连接部23进入的位置处。

更具体来说,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在电装品箱本体21的位于第一侧的侧面上形成两个连接部23,在上述隔板30的下表面的、位于第一侧的位置处,形成有一个卡槽31,两个连接部23中的一个能滑入、滑出上述一个卡槽31卡合,而另一个连接部23抵靠于形成在隔板30的下表面的被抵靠件M上。

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上述连接部23和卡槽31的数量仅为例示,例如,也可以具有两个连接部23和两个卡槽31,两个连接部23分别能滑入、滑出两个卡槽31。除此之外,上述连接部23的数量也可以是一个或是三个以上。另外,上述卡槽31的数量也可以是三个以上。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在电装品箱本体21的位于从纸面方向观察时的右侧(在下文中,有时也称为“电装品箱20的除了第一侧之外的另一侧”)的侧面形成有本体侧卡合部21a,在电装品箱盖22的位于电装品箱20的另一侧的侧面形成有盖侧卡合部22a,上述本体侧卡合部21a和上述盖侧卡合部22a相互配合,以作为电装品箱本体21与电装品箱盖22间的卡合结构。

作为一个实例,上述本体侧卡合部21a例如可以是被卡合片,并且具有用于对电装品箱盖22相对于电装品箱本体21的准确位置进行限定的限位凸部,而上述盖侧卡合部22a例如可以是卡合到上述被卡合片的、能够翻折的卡合件。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上述被卡合片和卡合件只不过是作为卡合结构的一个示例,能够在公知的范围内选择各种合适的卡合结构。

位于电装品箱20的第一侧(图2中从纸面方向观察时的左侧)的连接部23例如呈扁平状,如图2所示,在连接部23上开设有用于将电装品箱20(电装品箱本体21)相对于隔板30进行固定的一个或多个通孔23a(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例如为两个通孔23a)。

(第一实施方式的电装品箱20相对于空调室内机1的安装和拆卸)

在将电装品箱20安装于空调室内机1时,将形成在电装品箱本体21的位于第一侧的侧面上的连接部23(有时也称为“位于第一侧的连接部23”)滑入(插入)到形成于空调室内机1下部的隔板30上的卡槽31中,并用紧固件(未图示)穿过开设在连接部23上的通孔23a中的一个,以将电装品箱本体21预固定于空调室内机1的隔板30。

接着,采用电装品箱本体21与电装品箱盖22间的卡合结构(例如,本体侧卡合部21a和盖侧卡合部22a),将电装品箱盖22准确地固定于电装品箱本体21。

最后,再将紧固件(未图示)穿过开设在连接部23上的剩余的通孔23a,以将电装品箱20(电装品箱本体21和电装品箱盖22一起)牢固地固定于空调室内机1的隔板30。

在将电装品箱20从空调室内机1拆卸时,以与上述安装相反的顺序进行拆卸即可,在此不再赘述。

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作为电装品箱20相对于空调室内机1的安装和拆卸,除了上述步骤之外,也可以先采用卡合结构将电装品箱盖22准确地固定于电装品箱本体21,然后将电装品箱20(电装品箱本体21和电装品箱盖22一起)牢固地固定于空调室内机1的隔板30,由此省略最先的预固定的步骤。

(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型)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连接部23形成在电装品箱本体21上,但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此,连接部23也可以形成在电装品箱盖22上,在这种情况下,首先将电装品箱盖22准确地固定于电装品箱本体21,然后将紧固件穿过开设在电装品箱盖22的连接部上的通孔,以将电装品箱20(电装品箱盖22和电装品箱本体21一起)牢固地固定于空调室内机1的隔板30。

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在位于电装品箱20的除了第一侧之外的另一侧(即,电装品箱20的右侧),采用的是例如本体侧卡合部21a和盖侧卡合部22a的卡合结构,但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此,在位于电装品箱20的除了第一侧之外的另一侧,也可以像在位于电装品箱20的第一侧一样,形成连接部,并采用其它的卡合结构将电装品箱本体21与电装品箱盖22固定。

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以第一侧为图2中的从纸面方向观察时的左侧,除了第一侧之外的另一侧为图2中的从纸面方向观察时的右侧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此,电装品箱20的除了第一侧之外的另一侧也可以是不与第一侧相对的一侧,即,也可以是与第一侧相邻的一侧。此外,第一侧也不局限于图2中的从纸面方向观察时的左侧,也可以是右侧、上侧或是下侧。

(第二实施方式)

第二实施方式的空调室内机1A在整体结构上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空调室内机1大致相同,仅在电装品箱20周围的结构上与第一实施方式有所不同。在此,仅对两个实施方式间的不同进行详细说明,对于相同或相当的部分,则相应地标注附图标记,而省略其说明。

(空调室内机1A的电装品箱20A周围的结构)

图3是表示空调室内机1A的电装品箱20A周围的结构的图。更具体地,图3是表示从一个视角对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空调室内机1A的下部(包括电装品箱20A、隔板30A)进行观察的示意立体图,其具体示出了位于电装品箱20A的第一侧(即,图3中的从纸面方向观察时的左侧)的连接部23A(第一连接部231A和第二连接部232A的细节。

在电装品箱20A的位于电装品箱20A的第一侧的侧面上,朝侧方向外伸出地形成有一组或多组连接部23A。

上述一组或多组连接部23A包括成组的一个或多个第一连接部231A和一个或多个第二连接部232A,其中,一个或多个第一连接部231A朝侧方向外伸出地形成在电装品箱本体21A的、位于第一侧的侧面上,一个或多个第二连接部232A朝侧方向外伸出地形成在电装品箱盖22A的、位于第一侧的侧面上。

在隔板30A的下表面的、位于第一侧的位置处,形成有一个或多个卡槽31A。一个或多个卡槽31A在上述隔板30A的下表面上配置于能够供一个或多组连接部23A中的一部分连接部23A或全部连接部23A进入的位置处。

更具体来说,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在电装品箱本体21A的位于第一侧的侧面上形成两个第一连接部231A,在电装品箱盖22A的位于第一侧的侧面上形成有两个第二连接部232A,在上述隔板30A的下表面的、位于第一侧的位置处,形成有一个卡槽31A。

另外,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两组连接部23A中的一组(第一连接部231A和第二连接部232A)能滑入、滑出上述一个卡槽31A卡合,而另一组连接部23A抵靠于形成在隔板30A的下表面的被抵靠件MA上。

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上述连接部23A(第一连接部231A、第二连接部232A)和卡槽31A的数量仅为例示,例如,也可以具有两组连接部23A和两个卡槽31A,两组连接部23A分别能滑入、滑出两个卡槽31A。除此之外,上述连接部23A的数量也可以是一组或是三组以上。另外,上述卡槽31A的数量也可以是三个以上。

另外,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在位于电装品箱20A的除了第一侧之外的另一侧,采用作为电装品箱本体21A与电装品箱盖22A间的卡合结构。

位于电装品箱20A的第一侧的第一连接部231A和第二连接部232A形成在基本对应的位置处,且第一连接部231A的长度(尺寸)形成得比第二连接部232A的长度(尺寸)更大。

第一连接部231A和第二连接部232A例如呈扁平状,在位于第一侧的第一连接部231A上开设有用于分别使电装品箱本体21A相对于隔板30A进行预固定和正式固定的多个通孔231aA(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例如为两个),在位于第一侧的第二连接部232A上开设有用于使电装品箱盖22A相对于隔板30A进行正式固定的一个或多个通孔232aA(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例如为一个)。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当成组的第一连接部231A和第二连接部232A被插入到卡槽31A中时,开设于第二连接部232A的通孔232aA与开设于第一连接部231A的两个通孔231aA中的靠近卡槽31A的那一个通孔(在下文中,有时也称为“第一通孔231a1A”)相互连通,以供用于将电装品箱20A(电装品箱本体21A和电装品箱盖22A)相对于隔板30A正式固定的紧固件(未图示)穿过。另外,如图3所示,开设于第一连接部231A的两个通孔231aA中最远离卡槽31A的那一个通孔(在下文中,有时也称为“第二通孔231a2A”)用于供将电装品箱本体21A相对于隔板30A预固定的紧固件(未图示)穿过。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上述通孔231aA和通孔232aA的数量不限定于此,用于将电装品箱20A相对于隔板30A正式固定的通孔231aA(第一通孔231a1A)和通孔232aA的数量和用于将电装品箱本体21A相对于隔板30A预固定的通孔231aA(第二通孔231a2A)的数量可根据实际情况任意选择,例如,设置有三个通孔231aA,其中两个通孔231aA是第一通孔231a1A、一个通孔231aA是第二通孔231a2A。

另外,上述第一连接部231A与上述电装品箱21A一体成型,上述第二连接部232A与电装品箱盖22A一体成型,但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此,也可以通过其它任意合适的方式在电装品箱21A和电装品箱盖22A上分体地形成第一连接部231A和第二连接部232A。

(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空调室内机1B在整体结构上与第二实施方式的空调室内机1A大致相同,仅在第一连接部231B和第二连接部232B的结构上与第二实施方式有所不同。在此,仅对不同之处进行详细说明,对于相同或相当的部分,则相应地标注附图标记,而省略其说明。

(空调室内机1B的电装品箱20B周围的结构)

图4是表示空调室内机1B的电装品箱20B周围的结构的图。更具体地,图4是表示从一个视角对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空调室内机1B的下部(包括电装品箱20B、隔板30B)进行观察的示意立体图,其具体示出了位于电装品箱20B的第一侧(图4中的从纸面方向观察时的左侧)的连接部23B(第一连接部231B和第二连接部232B)的细节。

与第二实施方式同样地,一组或多组连接部23B包括成组的一个或多个第一连接部231B和一个或多个第二连接部232B,其中,一个或多个第一连接部231B朝侧方向外伸出地形成在电装品箱本体21B的位于第一侧的侧面上,一个或多个第二连接部232B朝侧方向外伸出地形成在电装品箱盖22B的位于第一侧的侧面上。

更具体来说,在电装品箱本体21B的位于第一侧的侧面上形成两个第一连接部231B,在电装品箱盖22B的位于第一侧的侧面上形成有两个第二连接部232B,在上述隔板30B的下表面的、位于第一侧的位置处,形成有一个卡槽31B。

在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中,与第二实施方式不同的是,如图4所示,两组连接部23B中的一组连接部23B的仅第一连接部231B能滑入、滑出上述一个卡槽31B卡合,而第二连接部232B不与上述一个卡槽31B卡合。另外,另一组连接部23B抵靠于形成在隔板30B的下表面的被抵靠件MB上。

另外,在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中,第一连接部231B和第二连接部232B例如呈扁平状,在位于电装品箱20B一侧的第一连接部231B上开设有用于分别使电装品箱本体21B相对于隔板30B进行预固定和正式固定的多个通孔231aB(在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中例如为两个),在位于电装品箱20B一侧的第二连接部232B上开设有用于使电装品箱盖22B相对于隔板30B进行正式固定的一个或多个通孔232aB(在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中例如为一个)。

此外,在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中,与第二实施方式不同的是,如图4所示,当成组的第一连接部231B和第二连接部232B被插入到卡槽31B中时,开设于第二连接部232B的通孔232aB与开设于第一连接部231B的两个通孔231aB中的远离卡槽31B的那一个通孔(在下文中,有时也称为“第一通孔231a1B”)相互连通,以供用于将电装品箱20B(电装品箱本体21B和电装品箱盖22B)相对于隔板30B正式固定的紧固件(未图示)穿过。另外,如图4所示,开设于第一连接部231B的两个通孔231aB中最靠卡槽31B的那一个通孔(在下文中,有时也称为“第二通孔231a2B”)用于供将电装品箱本体21B相对于隔板30B预固定的紧固件(未图示)穿过。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上述通孔231aB和通孔232aB的数量不限定于此,用于将电装品箱20B相对于隔板30B正式固定的通孔231aB(第一通孔231a1B)和通孔232aB的数量和用于将电装品箱本体21B相对于隔板30B预固定的通孔231aB(第二通孔231a2B)的数量可根据实际情况任意选择,例如,设置有三个通孔231aB,其中两个通孔231aB是第一通孔231a1B、一个通孔231aB是第二通孔231a2B。

另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应当理解,在具有多组连接部23B和多个卡槽31B的情况下,其中一部分组的连接部23B可构造成与第二实施方式同样地使第一连接部231B和第二连接部232B能滑入、滑出上述一个卡槽31B卡合,而其中另一部分组的连接部23B可构造成与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同样地仅使第一连接部231B能滑入、滑出上述一个卡槽31B卡合,而第二连接部232B不与上述一个卡槽31B卡合。在分别具有上述两种构造方式的情况下,通孔231aB和通孔232aB的设置方式亦相应地加以调整。

(第二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的电装品箱20A或20B相对于空调室内机1A或1B的安装和拆卸)

在将电装品箱20A或20B安装于空调室内机1A或1B时,将形成在电装品箱本体21A或21B的位于第一侧的侧面上的第一连接部231A滑入(插入)到形成于空调室内机1A或1B下部的隔板30A或30B上的卡槽31A或31B中,并用紧固件(未图示)穿过开设在位于第一侧的第一连接部231A或231B上的第二通孔231a2A或231a2B(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为“两个通孔231aA中最远离卡槽31的那一个通孔”,在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中为“两个通孔231aB中最靠卡槽31B的那一个通孔”),以将电装品箱本体21A或21B预固定于空调室内机1A或1B的隔板30A或30B。

接着,将形成在电装品箱盖22A或22B的位于第一侧的侧面上的第二连接部232A或232B紧贴着第一连接部231A或231B的表面滑入卡槽31A或31B中,并使开设在第二连接部232A或232B上的通孔232aA或232aB与开设在位于第一侧的第一连接部231A或231B上的第一通孔231a1A或231a1B(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为“两个通孔231aA中的靠近卡槽31A的那一个通孔”,在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中为“两个通孔231aB中的远离卡槽31B的那一个通孔”)对准(相互连通)。

然后,采用电装品箱本体21A或21B与电装品箱盖22A或22B间的卡合结构,将电装品箱盖22A或22B准确地固定于电装品箱本体21A或21B。

最后,用紧固件(未图示)穿过通孔232aA、231a1A或232aB、231a1B,以将电装品箱盖22A或22B和电装品箱本体21A或22B一起牢固地固定于空调室内机1A或1B的隔板30A或30B。

在将电装品箱20A或20B从空调室内机1A或1B拆卸时,以与上述安装相反的顺序进行拆卸即可,在此不再赘述。

(第二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的变型)

在第二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中,在位于电装品箱20A或20B的除了第一侧之外的另一侧(即,图3或图4中的从纸面方向观察时的电装品箱20A或20B的右侧),采用的是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卡合结构,但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此,也可以在电装品箱本体21A或21B的、位于电装品箱20A或20B的除了第一侧之外的另一侧的侧面上,分别形成电装品箱本体固定部。

另外,作为一个实例,电装品箱本体连接部与第二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中的第一连接部同样地,形成有在安装时用于预固定和正式固定的通孔,即,相当于在电装品箱本体连接部的、位于电装品箱的除了第一侧之外的另一侧的侧面也形成有第一连接部。

另外,在第二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中,以第一侧为图3或图4中的从纸面方向观察时的左侧,除了第一侧之外的另一侧为图3或图4中的从纸面方向观察时的右侧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此,电装品箱20A或20B的除了第一侧之外的另一侧也可以是不与第一侧相对的一侧,即,也可以是与第一侧相邻的一侧。此外,第一侧也不局限于图3或图4中的从纸面方向观察时的左侧,也可以是右侧、上侧或是下侧。

此外,作为另一个实例,也可以不考虑预固定,在电装品箱本体连接部上仅形成在安装时用于正式固定的通孔。

上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应当理解,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以上公开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多种修改,而不超出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如图1(A)和图1(B)所示,空调室内机1的壳体10整体呈近似三棱柱状,包括顶板11、底板12、具有第一侧板15和第二侧板16的侧围板以及分别连接第一侧板15和第二侧板16的前板17,但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此,空调室内机1的壳体10整体也可以呈包括棱柱(例如四棱柱、五棱柱等多棱柱)及非棱柱(例如圆柱、椭圆柱等)在内的柱状。

此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如图1(A)和图1(B)所示,在第一侧板15和第二侧板16中的至少一个上形成吸风面,出风口设置在前板17上,但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此,也可以是在前板17上形成吸风面,出风口设置在第一侧板15和第二侧板16中的至少一个上。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示出了连接部能滑入、滑出卡槽的情况,但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未必需要是滑入/滑出的形式,连接部也可以通过卡入/脱开、插入/拔出等其它的形式进入、移出卡槽。

另外,在本说明书及随附的权利要求书中,除了第一侧之外的另一侧不局限于一个方向,也可以是多个方向。例如,当以第一侧为图2中的从纸面方向观察时的左侧的情况下,除了第一侧之外的另一侧可以是上侧和下侧,也可以是上侧和右侧,还可以是下侧和右侧。通过适当地调整连接部进入、移出卡槽的方向,则可以是进行相应地变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