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64092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一种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空调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空调室内机中为了对室内机进行制热时,在考虑到制热效率不足时会采用辅助加热装置来对室内空气进行辅助加热,以提高室内的制热效果。但是由于辅助加热装置的设置会带来室内机的进风气流产生阻力、以及改变流向,从而会带来气流噪音,整机音质降低,导致空调室内机在运行的过程中经常出现噪音较大、空调音质差、影响室内环境的舒适度的问题。

由于现有技术中的空调室内机存在由于辅助加热装置的设置而带来噪音较大、空调音质差等技术问题,因此本实用新型研究设计出一种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空调室内机存在由于辅助加热装置的设置而带来噪音较大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调室内机,其包括蒸发器和辅助加热器,所述蒸发器的横截面包括弧形段,

所述弧形段包括在其中心线上、位于周向一端的第一端和位于周向另一端的第二端,经过所述第一端的切线和经过所述第二端的切线相交于交点a并夹设形成角度C2,

所述辅助加热器包括第一辅助加热器和第二辅助加热器,在所述蒸发器的所述横截面上,所述第一辅助加热器具有第一几何中心、所述第二辅助加热器具有第二几何中心,所述第一几何中心与所述交点之间相连形成第一连线、所述第二几何中心与所述交点a之间相连形成第二连线,设所述第一连线与所述第二连线之间形成中心夹角C1,且有所述C1与C2之间满足下列关系:C1/C2=0.17~0.45。

优选地,所述角度C2的取值范围为32.4°~42.4°。

优选地,所述中心夹角C1的取值范围为8.0°~14.0°。

优选地,所述弧形段的圆心o与所述弧形段围成扇形区域,且所述第一辅助加热器和所述第二辅助加热器均设置在所述扇形区域内。

优选地,所述蒸发器的横截面还包括第一直段、第二直段,所述弧形段一端通过第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直段、另一端通过第二端连接于所述第二直段;

所述第一直段包括长边和短边、以及与长边平行的第一中线,所述第一中线与所述弧形段的中心线在所述第一端处相切;所述第二直段也包括长边和短边、以及与长边平行的第二中线,所述第二中线与所述弧形段的中心线在所述第二端处相切。

优选地,所述角度C2为所述第一直段的所述第一中线的延长线与所述第二直段的第二中线延长线相交形成的锐角夹角。

优选地,所述角度C2的取值范围为35.40°-39.40°。

优选地,所述第一直段的长边长度L1范围为115~135mm;和/或,所述第二直段的长边长度L2范围为80~100mm。

优选地,所述辅助加热器为电加热器。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空调器:其包括前述的空调室内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通过将形成角度的交点与两辅助加热器几何中心连线之间形成的中心夹角C1与弧形段的角度C2、且中心夹角C1与角度C2满足C1/C2=0.17~0.45这样的关系,能够使得辅助加热器被设置在蒸发器气流下游的适当位置处,从而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小室内机的出风噪音和气流流动噪音,提高空调室内机乃至空调器的运行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内机的内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内机中蒸发器和辅助加热器相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沿水平方向截面的内部截面示意图;

图4是图3中只包括蒸发器和辅助加热器的简化结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表示为:

1、进风面板;2、蒸发器;21、第一直段;210、第一中线;22、第二直段;220、第二中线;23、弧形段;230、中心线;231、第一端;232、第二端;3、贯流风叶;4、蜗舌;5、风道;6、辅助加热器;61、第一辅助加热器;62、第二辅助加热器。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蒸发器2和辅助加热器6,所述蒸发器2的横截面包括呈弯曲状的弧形段23,

所述弧形段23包括在其中心线230上、位于周向一端的第一端231和位于周向另一端的第二端232,经过所述第一端231的切线和经过所述第二端232的切线相交于交点a并夹设形成角度C2(中心线为弧形段上、与弧形段的径向内侧边和径向外侧边均同心的弧线,且中心线的半径=(径向外侧边的半径+径向内侧边的半径)/2,沿径向方向、中心线上的点到弧形段径向外侧边的距离与到弧形段径向内侧边的距离均相等),

所述辅助加热器6包括第一辅助加热器61和第二辅助加热器62,在所述蒸发器2的所述横截面上,第一辅助加热器61具有第一几何中心、所述第二辅助加热器62具有第二几何中心,所述第一几何中心与所述交点a之间相连形成第一连线、所述第二几何中心与所述交点之间相连形成第二连线,设所述第一连线与所述第二连线之间形成中心夹角C1,且有所述C1与C2之间满足下列关系:C1/C2=0.17~0.45。

通过将交点a分别与两辅助加热器几何中心连线之间形成的中心夹角C1与弧形段的夹角C2,且夹角C1与角度C2满足C1/C2=0.17~0.45这样的关系,其中C1/C2<1表示两个辅助加热器均位于蒸发器的弧形段所围成的内部,C1/C2=0.17~0.45则说明两辅助加热器的相对于两侧的弧形段而言更加靠近于彼此,即第一辅助加热器与第二辅助加热器之间靠得很近,即二者之间的间距相对较小,使得气流流过二者之间间隙的流通量相对较少,有效的减小了气流流过两辅助加热器之间的间隙时发生来回碰撞而产生气流流动噪音和阻尼噪音,另外一方面C1/C2也不能做的太小甚至趋近于零,这样便无法使得两辅助加热器的相对一侧起到加热的作用,且间距太小也会使得气流流经其间时产生特别大的流动阻力而形成回流、产生噪音,因此综上能够使辅助加热器被设置在蒸发器气流下游的适当位置处,从而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小室内机的出风噪音和气流流动噪音,提高空调室内机乃至空调器的运行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研究一种蒸发器和电辅热的关系,达到降低空调噪音,提高用户使用舒适性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调装置,包括蒸发器2、贯流风叶3、风道5、蜗舌4,风道5位于蒸发器2与贯流风叶3之间,如图1所示。风从进风面板1进入,通过贯流风叶3作用,从风道5出风口出来。进风量与出风量之间存在一定的损耗,本实用新型就是在进、出风量一定情况下,通过调节蒸发器和电辅热的关系,达到降低空调噪音,提高用户使用舒适性的目的。

图3-4中,蒸发器由两段直段和一段弧形段组成,圆弧段的中心线直径为D,弧形段的直径大小与蒸发器的角度C2有关,在圆心一定的情况下,角度C2越大,直径越大。蒸发器的角度C2,指蒸发器两段直段相交后锐角夹角,范围为32.4°~42.4°;

电辅热中心夹角C1,指两个电辅热几何中心分别到蒸发器交点a之间连线的夹角,范围为8.0°~14.0°;

在进、出风量一定的情况下,合理的选择电辅热的安装角度与位置以及蒸发器的弧形段直径,能够减小风阻,降低空调噪音,提高空调音质。实验验证得出,在上述范围内选择蒸发器和电辅热的关系,对空调噪音大幅改善,保证空调音质质量提高。

优选地,所述角度C2的取值范围为32.4°~42.4°。这是本实用新型的的蒸发器中弧形段角度C2的优选取值范围,在蒸发器长度(长度是指蒸发器的如图2的长度)一定的情况下,在上述范围选择蒸发器的尺寸,实验得出这样选择,易于成型,且蒸发面积较大,空调性能相比更好。对空调噪音大幅改善,保证空调音质质量提高,但是又不减小出风量。

优选地,所述中心夹角C1的取值范围为8.0°~14.0°。这是本实用新型的蒸发器中弧形段的交点a分别到两辅助加热器几何中心之间的连线之间的间夹角的优选取值范围,这样能够保证两加热器位于蒸发器弧形段所围成的区域中的适当位置,尤其是两者自身之间的相隔距离不能太远,有效地避免二者间距过大而导致气流流过两辅助加热器之间的间隙时发生来回碰撞而产生气流流动噪音和阻尼噪音,从而在最大减小噪音的同时还保证了加热效率,提高了用户需求的舒适程度。

优选地,所述弧形段23的圆心o与所述弧形段围成扇形区域,且所述第一辅助加热器61和所述第二辅助加热器62均设置在所述扇形区域内。这样能够使得经过弯折的弧形段蒸发器换热之后的气流能够被辅助加热器进行加热作用,提高制热效率,防止气流流过较少或没有的情况。

优选地,所述第一辅助加热器和第二辅助加热器均为规则形状的结构,第一和第二辅助加热器均优选为如图1-3所示的长方体结构,在水平截面上的截面形状为矩形。在所述蒸发器2的所述横截面上,所述第一辅助加热器的几何中心位于如图所示的长方形的几何中心,所述第二辅助加热器的几何中心位于如图所示的长方形的几何中心。

图3中,蒸发器由两段直段和一段弧形段组成,圆弧段的中心线直径为D,弧形段的直径大小与蒸发器的角度C2有关,在圆心一定的情况下,角度C2越大,直径越大,范围为139~149mm。

优选地,所述蒸发器2还包括第一直段21、第二直段22,所述弧形段23通过第一端231连接于所述第一直段21、通过第二端232连接于所述第二直段22;

所述第一直段21包括长边和短边、以及与长边平行的第一中线210,所述第一中线210与所述弧形段23的中心线230在所述第一端231处相切(第一中线210指第一直段21的两条长边之间的中线,即该中线与两条长边之间的间距均相等,如图4);所述第二直段22也包括长边和短边、以及与长边平行的第二中线220,所述第二中线220与所述弧形段23的中心线230在所述第二端232处相切(第二中线220指第二直段22的两条长边之间的中线,即该中线与两条长边之间的间距均相等,如图4)。

这是本实用新型的三段式结构(包括一段弧形段和分别与其相连的两段直段)的优选且具体的结构形式,将第一直段与弧形段相接,且相接部位刚好在第一端位置处、且在该第一端位置处第一直段与弧形段相切,能够有效地防止直段与弧形段之间形成拐点、而使得气流流过时产生阻力,从而减小气流流经蒸发器时产生的阻力,减小能量损失,提高换热效率;同样的,将第二直段与弧形段相接,且相接部位刚好在第二端位置处、且在该第二端位置处第一直段与弧形段相切,能够有效地防止直段与弧形段之间形成拐点、而使得气流流过时产生阻力,从而减小气流流经蒸发器时产生的阻力,减小能量损失,提高换热效率。

优选地,角度C2为所述第一直段的第一中线延长线与所述第二直段的第二中线延长线相交形成的锐角夹角(优选为35.40°-39.40°)。这是本实用新型的角度C2的优选形成方式和位置关系,角度C2为两相切点(第一端231和第二端232)的切线延长线的夹角,前第一直段位于该切线延长线上且与之重合、第二直段位于另一切线延长线且与之重合,这样能够保证该三段式结构在弧形段和直段之间光滑地过渡、形成流线型,减小气流流动阻力,减小能量损失,提高蒸发器换热效率。

优选地,所述第一直段21的长边长度L1范围为115~135mm;和/或,所述第二直段22的长边长度L2范围为80~100mm。这是本实用新型的三段式结构的蒸发器中两段直段长度L1L2的优选取值范围,在蒸发器长度(长度是指蒸发器的如图2所示的长度、也即为如图1和3的垂直于纸面方向的长度)一定的情况下,在上述范围选择蒸发器的尺寸,实验得出这样选择,易于成型,且蒸发面积较大,空调性能相比更好。对空调噪音大幅改善,保证空调音质质量提高,但是又不减小出风量。

优选地,所述辅助加热器为电加热器。这是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内机中的辅助加热器的优选种类和结构形式,通过电加热的手段能够使其方便快捷,制热效果明显,提高用户的使用舒适度。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空调器,其包括前述的空调室内机。通过包括前述的空调室内机,通过将两个辅助加热器设置在蒸发器下游位置,且使得交点a分别与两辅助加热器几何中心连线之间形成的中心夹角C1与弧形段的角度C2,且中心夹角C1与角度C2满足C1/C2=0.17~0.45这样的关系,C1/C2<1表示两个辅助加热器均位于蒸发器的弧形段所围成的内部,C1/C2=0.17~0.45则说明两辅助加热器的相对于两侧的弧形段而言更加靠近于彼此,即第一辅助加热器与第二辅助加热器之间靠得很近,即二者之间的间距相对较小,使得气流流过二者之间间隙的流通量相对较少,有效的减小了气流流过两辅助加热器之间的间隙时发生来回碰撞而产生气流流动噪音和阻尼噪音,另外一方面C1/C2也不能做的太小甚至趋近于零,这样便无法使得两辅助加热器的相对一侧起到加热的作用,且间距太小也会使得气流流经其间时产生特别大的流动阻力而形成回流、产生噪音,因此综上能够使辅助加热器被设置在蒸发器气流下游的适当位置处,从而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小室内机的出风噪音和气流流动噪音,提高空调室内机乃至空调器的运行性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