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交互感染的医护人员风帘防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71069阅读:285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交互感染的医护人员风帘防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保护医护人员免受病人携带的细菌或病毒感染的防护装置,具体来说是一种针对呼吸科诊室,防止医护人员交叉感染的消毒杀菌隔离装置。涉及空气净化设备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每年有大量媒体报道了世界上多个地方深受传染病毒的侵害,如SARS、埃博拉、甲型H1N1流感病毒等,传染病毒每一次大面积传播都会引起人们的恐慌,因此对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及控制也是近年来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染源主要为携带传染病病原体的病人,而呼吸疾病病原体的传播方式主要有四种:直接接触、间接接触、(短距离)飞沫传播和(短距离和长距离)空气传播。根据文献综述,空气传播中短距离传播比长距离传播更具有威胁性,因此研究人体周围约1.5m内的病原体传播具有重要意义。病人周围病原体的传播使得就医过程中医护人员容易受到病人感染,每年都有不少医护人员受到病人感染患病甚至丧生,对呼吸科医护人员的隔离防护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在现有诊室条件下不进行整体改造(如改造成负压隔离诊室或病房),而仅仅增加一套隔离装置即可达到显著效果则是现有技术中的关键问题。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一种针对呼吸疾病用,有医护人员安全防护装置的诊台》(申请号:201520919836.1)公开了一种针对呼吸疾病用,有医护人员安全防护装置的诊台,诊台的台面设置用于吸气过滤的台面过滤组件。该台面过滤组件在发热病人与医护人员语言交流过程中,吸走发热病人呼出可能携带病毒、细菌的唾液,并立刻做杀毒消菌处理,防止唾液传播给医护人员或散发到诊室的空气中同时还能产生一道风墙,对病人的唾液起到隔离效果。该装置的不足是:需更换现有诊台和椅子,装置占据的空间大,影响诊台桌面设备的放置。本实用新型装置无需更换现有诊台和椅子,通过将设备固定到诊台桌面下方和两端即可实现隔离效果并及时对将病人产生的细菌和病毒进行处理,不占用过多空间,简单实用。



技术实现要素:

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防交互感染的医护人员风帘防护装置,该装置是一种保护医护人员免受病人携带的细菌或病毒感染的防护设备,通过装置产生的隔离风帘保护医护人员的健康。

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防交互感染的医护人员风帘防护装置包括条形风口、管道及净化装置;所述净化装置顺着气流方向依次设有粗效过滤网、风机、活性炭过滤网、紫外线杀菌灯、纳米二氧化钛光触媒网、HEPA过滤网和消声器;净化装置设有两个出气口,分别通过第一柔性软管、第二柔性软管连接第二风管、第三风管;第二风管的出气端连接第二升降套管风管,在第二升降套管风管上设有长边条形送风口;第三风管的出气端连接第三升降套管风管,第三升降套管风管上设有短边条形送风口;净化装置的进气口通过帆布软接头连接第一风管,第一风管的进气口连接第一升降套管风管,在第一升降套管风管上分别设有长边条形回风口;短边条形回风口。

其中:

所述长边条形回风口和长边条形送风口相对设置,长边条形回风口和长边条形送风口形成“L”型风帘的长边;短边条形回风口和短边条形送风口相对设置,短边条形回风口和短边条形送风口形成“L”型风帘的短边;条形风口之间形成的风帘为“L”型。

所述的条形风口为设置在装置两端风管上的两个送风口即长边条形送风口和短边条形送风口,两个回风口即长边条形回风口和短边条形回风口,且风口的高度可随升降套管风管自行调节。

所述的净化装置的进、出口设有柔性软管,柔性软管可根据诊台长度需要进行自由拉升。

所述的紫外线杀菌灯为环形灯管,并在四周设有抛光铝膜,可以对紫外线杀菌灯发出的光进行多次反射。

所述的紫外线杀菌灯为发出主波长为254nm的紫外线。

所述的风机为低噪声变频离心风机,风机风速可自由调节。

所述的粗效过滤网和活性炭过滤网可以自由拆洗及更换。

所述的升降套管风管、连接风管、柔性软管均为圆形风管。

有益效果:与现有的发明和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以下特点:

1、装置能适应各种尺寸的诊台,升降套管风管可以实现条形风口的高度调节,柔性软管可以实现管道长度上的调节,使用灵活;

2、装置结构简单,无需更换现有诊台,不过多占据诊台桌面空间;

3、装置采用低噪声变频离心风机和消声器,安装上采用橡胶减震片对风机振动进行减弱,运行平稳安静,不影响医护人员的正常诊治过程。

附图说明

各附图以更加充分地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仅用于说明和阐述,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装置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装置的安装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装置的实施效果图;

图中有:第一升降套管风管1.1、第二升降套管风管1.2、第三升降套管风管1.3、长边条形回风口2.1、短边条形回风口2.2、长边条形送风口2.3、短边条形送风口2.4、第一风管3.1、第二风管3.2、第三风管3.3、第一柔性软管4.1、第二柔性软管4.2、帆布软接头5、净化装置6、粗效过滤网7、风机8、风机电机9、活性炭过滤网10、紫外线杀菌灯11、抛光铝膜12、纳米二氧化钛光触媒网13、HEPA过滤网14、消声器1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更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的本实用新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针对医护人员的风帘防交互感染装置包括条形风口、管道及净化装置6;所述净化装置6顺着气流方向依次设有粗效过滤网7、风机8、活性炭过滤网10、紫外线杀菌灯11、纳米二氧化钛光触媒网13、HEPA过滤网14和消声器15;净化装置6设有两个出气口,分别通过第一柔性软管4.1、第二柔性软管4.2连接第二风管3.2、第三风管3.3;第二风管3.2的出气端连接第二升降套管风管1.2,在第二升降套管风管1.2上设有长边条形送风口2.3;第三风管3.3的出气端连接第三升降套管风管1.3,第三升降套管风管1.3上设有短边条形送风口2.4;净化装置6的进气口通过帆布软接头5连接第一风管3.1,第一风管3.1的进气口连接第一升降套管风管1.1,在第一升降套管风管1.1上分别设有长边条形回风口2.1;短边条形回风口2.2。

如图2所示的本实用新型装置的俯视图,净化装置6中设置的紫外线杀菌灯11为环形设置,在壳体内部杀菌灯四周贴有抛光铝膜12,可对紫外线进行多次反射,有效消毒灭菌。

如图3所示的本实用新型装置的安装示意图,净化装置6安装在诊台桌面下方,通过角钢和丝杆螺纹连接在诊台下方,净化装置6与角钢中间设有橡胶减震片隔振,设有条形风口的升降套管风管通过螺栓固定在诊台两端。并且,装置设在诊台靠病人一侧,便于病人产生的细菌和病毒立刻处理,有效实现隔离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装置使用时,气体被诊台左端的长边条形回风口2.1和短边条形回风口2.2吸到可升降套管风管中,依次通过诊台下方的连接风管3进入到净化装置6中,进入净化装置6中通过粗效过滤网7对颗粒物过滤,然后被风机8吸入并升压后送到活性炭过滤网10进行一次吸附。一次吸附完成后的气体通过环形紫外线杀菌11进行的照射下进行消毒杀菌操作,四周设置的抛光铝膜12能反射紫外线,使得气体能得到充分的消毒灭菌。灭菌完成后的气体经过纳米二氧化钛光触媒网13和HEPA过滤网14对气体进行吸附和过滤,失去活性的细菌或病毒被吸附和过滤后完成气体的净化。净化后的气体通过消声器15消声后通过净化装置两个出口分别通过诊台右前侧和左后侧的风管的长边条形送风口2.3和短边条形送风口2.4送出,长边条形送风口2.3和短边条形送风口2.4送出的气体又被诊台左前侧的升降套管风管的长边条形回风口2.1和短边条形回风口2.2吸入,以此不断循坏,在病人和医护人员之间形成一道“L”型风帘。病人产生的气体会由于风帘的卷吸作用立刻送到净化装置不断进行杀菌消毒处理,保证室内医护人员的安全。

如图4所示的本实用新型装置的实施效果图,在呼吸疾病的医护人员在与病人进行诊治的过程中,隔离装置通过设置在诊台两端的条形风口之间形成一道“L”型风帘,其中,长边条形回风口2.1和长边条形送风口2.3形成“L”型风帘的长边,短边条形回风口2.2和短边条形送风口2.4形成“L”型风帘的短边。风帘的流速可以通过风机转速进行调节,保证风帘能阻挡病人扑面而来呼出的气体,避免病人携带的有毒有菌气体感染医护人员。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