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节能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74626阅读:260来源:国知局
一种节能炉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加热炉设备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节能炉。



背景技术:

我国山区农村仍有90%家庭用柴禾作为主要燃料,使用最原始、最简陋的炉灶,浪费柴禾相当严重,砍伐大量的水源林,而且烟尘污染环境相当严重。经精确计算,每一户家庭每年至少要消耗5000斤柴禾。

目前,世界上各个国家积极倡导低碳环境,节能降耗成为世界的主题。我国也在相关法律方面积极推进可再生能源的应用。

现有技术中的节能炉很多能做到柴煤两用,但是很难做到使柴煤得到充分燃烧,造成排放大量的烟尘和有害气体,污染环境并对人体的健康造成危害。

同时,现有技术中的节能炉的保温效果差,热量散发快,不利于膳食加工,且造成了能源的浪费。

现需要一种适合我国农村偏远山区及普遍用柴禾做燃料加热生活的地方使用的节能炉,真正解决农民日常生活的膳食加工,小量产品的深加工,节约柴禾并保证食品卫生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设计出一种节能炉,具有功能多样、经济效益高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节能炉,包括灶外壳、炉外胆和炉内胆,所述灶外壳、炉内胆和炉外胆均为上下相通的筒体;

所述炉外胆设置于灶外壳内,所述炉内胆设置于炉外胆内,所述炉外胆的外侧壁设置有烟槽,所述烟槽为沿炉外胆的周圈延伸的环形烟槽,所述烟槽与炉外胆的侧壁形成烟道;

所述炉外胆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与烟道连通的通孔,所述通孔的位置不低于炉内胆的顶端,所述烟槽上设置有与烟道连通的烟管。

采用上述设置结构时,燃料在炉内胆内燃烧,双炉胆的设计使得炉膛的保温效果更佳,防止热量过快散失,利于节能。燃料产生的烟气能够通过多个通孔同步进入到烟道内,并沿烟槽流动在烟管处聚集进入到烟管内排出炉膛;有利于烟气的及时排出,保证炉内胆内的氧气充足保证燃烧的效率和对放置在炉外胆顶部的锅具的加热均匀性,并减少不充分燃烧,避免产生过多的烟尘和有害气体,有利于环保。

更进一步的,所述通孔沿炉外胆的周圈均匀分布。有利于烟气的排放效率。

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还包括灶口,所述灶口依次贯穿并插设于炉外胆和炉内胆的外壁上,所述灶口的一端设置于炉内胆,所述灶口的另一端位于炉外胆外侧并设置有可开闭的盖板。

采用上述设置结构时,该灶口为普通常用灶口,薄板件制成方筒或圆筒形,一端固定于炉内胆上并与炉内胆的内部连通,一端位于炉外胆外,形成一向炉内胆内添加燃料的通道;在添加燃料时,打开盖板,完成后关闭盖板。

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炉外胆的顶端设置有水平放置的面板,所述面板的周圈超出炉外胆的外侧边沿,围绕所述面板的周圈设置有连续且向下延伸的烟槽外板,所述炉外胆的外侧壁设置有水平放置的烟槽底板,所述烟槽底板的外侧周圈与烟槽外板的底端周圈密封连接,所述烟槽外板、烟槽底板和面板形成烟槽,所述炉外胆的外侧壁与烟槽外板、面板、烟槽底板之间形成环空,该环空成为所述烟道,所述烟管连接于烟槽外板上。

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面板包括大面板、中面板和小面板,所述大面板和中面板为圆环型薄板,所述小面板为圆形薄板,所述中面板和小面板的顶面外圈均设置有搭片;

所述中面板位于大面板中部并通过搭片搭接于大面板内圈处,所述小面板位于中面板中部并通过搭片搭接于中面板内圈处;

所述大面板的底面与炉外胆的顶端连接,所述烟槽外板设置于大面板的底面。

采用上述设置结构时,依次搭接的小面板、中面板和大面板能够满足不同大小锅具的使用,不同的大小的面板的内圈与相应的锅具的底部匹配,避免热量从面板与锅具的缝隙处过多的散失,提高该种节能炉的节能率。

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烟管的自由端连通有排烟管,所述排烟管上套设有热交换器。

采用上述设置结构时,利用排放尾烟的余热来对热交换器内的冷水进行加热产生处热水,可供洗澡或其他使用,达到了对热能的充分利用,并且将热交换器设置在排烟管处,不会对炉内胆内的温度造成影响,不会影响燃料燃烧。

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热交换器上套设有热交换器护罩,所述热交换器护罩上开设有多个散热孔。

采用上述设置结构时,热交换器表面具有高温,热交换器护罩的设置将热交换器的高温表面进行了物理隔离,防止人与热交换器的意外接触而烫伤。同时散热孔的设置有利于通风并散热,进一步降低热交换器护罩上的温度积累。

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排烟管的顶端设置有防水板,所述防水板通过支架设于排烟管的出烟口上方。

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防水板设置成草帽形状。

采用上述设置结构时,防水板用于遮挡雨水进入到排烟管中。

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排烟管的底端设置有与排烟管连通的灰粉回收桶。

采用上述设置结构时,灰粉回收桶用于收集排烟管中散落下的灰粉或冷凝水,避免直接排放到地面造成污染、

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面板上设置有桌板。

采用上述设置结构时,能够将该种节能炉当成餐桌或茶几来使用,在冬天围坐在该种节能炉周围还能达到取暖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中,燃料在炉内胆内燃烧,双炉胆的设计使得炉膛的保温效果更佳,防止热量过快散失,利于节能;同时燃料产生的烟气能够通过多个通孔同步进入到烟道内,并沿烟槽流动在烟管处聚集进入到烟管内排出炉膛;有利于烟气的及时排出,保证炉内胆内的氧气充足保证燃烧的效率和对放置在炉外胆顶部的锅具的加热均匀性,并减少不充分燃烧,避免产生过多的烟尘和有害气体,有利于环保;

(2)本实用新型中,依次搭接的小面板、中面板和大面板能够满足不同大小锅具的使用,不同的大小的面板的内圈与相应的锅具的底部匹配,避免热量从面板与锅具的缝隙处过多的散失,提高该种节能炉的节能率;

(3)本实用新型中,采用上述设置结构时,利用排放尾烟的余热来对热交换器内的冷水进行加热产生处热水,可供洗澡或其他使用,达到了对热能的充分利用,并且将热交换器设置在排烟管处,不会对炉内胆内的温度造成影响,不会影响燃料燃烧;

(4)本实用新型中,桌板的设置能够将该种节能炉当成餐桌或茶几来使用,在冬天围坐在该种节能炉周围还能达到取暖的效果,功能多样,实用性强,适合我国农村、偏远山区及普遍用柴禾做燃料加热生活的地方使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所述一种节能炉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所述一种节能炉的俯视图;

图3是图2中炉灶部分的A向示意图;

图4是炉外胆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

1-炉外胆;11-烟槽底板;12-通孔;

2-炉内胆;

3-面板;31-大面板;32-中面板;33-小面板;34-烟槽外板;35-搭片;

4-烟槽;

5-烟管;

6-排烟管;61-防水板;62-灰粉回收桶;

7-热交换器;71-热交换器护罩;

8-桌板;

9-灶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一种节能炉,具有功能多样、经济效益高的优点,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特别设置成下述结构:

包括由内而外依次套设的炉内胆2、炉外胆1和灶外壳,所述灶外壳、炉内胆2和炉外胆1均为上下相通的筒体,灶外壳、炉内胆2和炉外胆1之间均具有间隙。

炉外胆1完全位于灶外壳内,炉内胆2完全位于炉外胆1内;灶口9依次贯穿并插设于灶外壳、炉外胆1和炉内胆2的外壁上,灶口9的一端焊接在炉内胆2上并与炉内胆2的内部连通,灶口9的另一端位于灶外壳外侧并设置有可开闭的盖板。其中,该灶口9为普通常用灶口,由薄板件制成方筒或圆筒形,形成一向炉内胆2内添加燃料的通道;在添加燃料时,打开盖板,完成后关闭盖板。在灶口9的下方设置有灰斗,灰斗位于炉内胆2的下方用于接灰。

炉外胆1的顶端设置有水平放置的面板3,面板3包括大面板31、中面板32和小面板33,大面板31和中面板32为圆环型薄板,小面板33为圆形薄板,中面板32和小面板33的顶面外圈均设置有搭片35,大面板31的周圈超出炉外胆1的外侧边沿。中面板32位于大面板31中部并通过搭片35可拆卸的搭接于大面板31内圈处,小面板33位于中面板32中部并通过搭片35可拆卸的搭接于中面板32内圈处。大面板31的底面与炉外胆1的顶端通过焊接形式密封连接,大面板31的底面外沿焊接有竖向向下延伸的烟槽外板34,烟槽外板34沿大面板31的周圈延伸并首尾相连。

在炉外胆1的外侧壁上焊接有水平放置的烟槽底板11,烟槽底板11的外侧周圈与烟槽外板34的底端周圈通过焊接的形式密封连接,烟槽外板34、烟槽底板11和面板3形成环形的烟槽4,炉外胆1的外侧壁与烟槽外板34、面板3、烟槽底板11之间的空间形成环空,该环空成为烟道,烟槽外板34上焊接有一与烟道连通的烟管5。

炉外胆1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与烟道连通的通孔12,通孔12的位置不低于炉内胆2的顶端以便于排烟,通过通孔12进入到烟道内的烟气沿环形的烟槽4流动并从烟管5处排出。

烟管5的自由端连通有排烟管6,在排烟管6上套设有热交换器7,热交换器7的底端设置进水口,热交换器7的顶端设置出水口;

采用上述设置结构时,燃料在炉内胆2内燃烧,双炉胆的设计使得炉膛的保温效果更佳,防止热量过快散失,利于节能。燃料产生的烟气能够通过多个通孔12同步进入到烟道内,并沿烟槽4流动在烟管5处聚集进入到烟管5内排出炉膛;有利于烟气的及时排出,保证炉内胆2内的氧气充足保证燃烧的效率和对放置在炉外胆1顶部的锅具的加热均匀性,并减少不充分燃烧,避免产生过多的烟尘和有害气体,有利于环保。

同时,利用排放尾烟的余热来对热交换器7内的冷水进行加热产生处热水,可供洗澡或其他使用,达到了对热能的充分利用,并且将热交换器设置在排烟管6处,不会对炉内胆2内的温度造成影响,不会影响燃料燃烧。

依次搭接的小面板33、中面板32和大面板31能够满足不同大小锅具的使用,不同的大小的面板的内圈与相应的锅具的底部匹配,避免热量从面板与锅具的缝隙处过多的散失,提高该种节能炉的节能率。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我国农村、偏远山区及普遍用柴禾做燃料加热生活的地方使用。真正解决农民日常生活的膳食加工,小量产品的深加工,并保证食品卫生安全。

优选的,通孔12沿炉外胆1的周圈均匀分布,以提高烟气的排放效率。

优选的,在热交换器7上套设有热交换器护罩71,热交换器护罩71上开设有多个散热孔。

采用上述设置结构时,热交换器7表面具有高温,热交换器护罩71的设置将热交换器7的高温表面进行了物理隔离,防止人与热交换器7的意外接触而烫伤。同时散热孔的设置有利于通风并散热,进一步降低热交换器护罩71上的温度积累。

优选的,排烟管6的顶端设置有防水板61,遮挡雨水进入到排烟管6中,防水板61通过支架设于排烟管6的出烟口上方,并且防水板61设置成草帽形状,有利于分水。

优选的,排烟管6的底端设置有与排烟管6连通的灰粉回收桶62。灰粉回收桶用于收集排烟管6中散落下的灰粉或冷凝水,避免直接排放到地面造成污染。

优选的,面板3的顶部设置有桌板8,能够将该种节能炉当成餐桌或茶几来使用,在冬天围坐在该种节能炉周围还能达到取暖的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