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豆加工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34106阅读:13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科技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大豆加工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饮食要求也越来越多,其中在现在的饮食环境中豆制品是必不可少的食品之一,能够在食用豆制品的过程中从中摄取蛋白质,对于大豆的种植来讲婴求也是越来越高。大豆又称黄豆,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大豆每天需求量非常高,而大豆在加工时,非常繁琐,而且在采摘挑选后需要清洗,然后再进行下一步工序,一般清洗都是采用人工清洗,耗时耗力,而且清洗的质量无法保证,如果清洗不干净在加工后食用时,会造成健康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大豆加工设备,其设计合理,结构简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设备结构复杂,不能检测大豆的干湿度,并且不能很好的对大豆进行除杂,筛豆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大豆加工设备,其包括:除杂室、传送带、鼓风机、筛豆室、筛板和烘干室;在所述除杂室的右端设置筛豆室;在所述筛豆室的右端设置烘干室;所述烘干室包括支腿、电机、转轴、搅拌叶、加热棒、热风机、进风口、湿度感应器、湿度显示器、出气口、上盖和把手;在所述除杂室的中部设置传动带,且传送带一直延伸至筛豆室内;在所述除杂室的右侧且传送带的上端设置鼓风机;在所述筛豆室的内部且传动带的下端设置筛板,且筛板向地面倾斜30度,并且筛板一直延伸至烘干室内;在所述烘干室的底端四个拐角处分别设置有支腿;在所述烘干室的底端中心设置电机;在所述烘干室的内部设置转轴,且转轴穿过烘干室与电机连接;在所述转轴上设置搅拌叶;在所述搅拌叶内设置加热棒;在所述转轴的中心设置湿度感应器;在所述烘干室的右侧设置湿度显示器;在所述烘干室的外侧左端设置热风机;在所述烘干室的左侧底端设置进风口,且进风口与热风机之间通过气管连接;在所述烘干室的右侧上端设置出气口;在所述烘干室的顶端设置上盖;在所述上盖的顶端设置把手。

优选的是,在所述出气口内设置推板,且通过推动推板可控制出气口的大小。

优选的是,在所述筛板上设置若干筛孔,且筛孔的形状呈上圆小下圆大的圆台状。

优选的是,所述搅拌叶不少于五个,且均匀的分布在转轴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首先通过除杂室把大豆内的杂质去除,然后通过筛豆室把大豆中的干瘪豆和小石子过滤到筛豆室的底端,提高大豆的质量;左后通过烘干室把大豆烘干,并且通过湿度显示器对大豆的干湿情况进行监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大豆加工设备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请参阅附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包括:除杂室1、传送带2、鼓风机3、筛豆室4、筛板5、筛孔6和烘干室7。在所述除杂室1的右端设置筛豆室4,在所述筛豆室4的右端设置烘干室7。所述烘干室7包括支腿71、电机72、转轴73、搅拌叶74、加热棒75、热风机76、进风口77、湿度感应器78、湿度显示器79、出气口710、上盖711和把手713。在所述除杂室1的中部设置传动带2,且传送带2一直延伸至筛豆室4内。在所述除杂室1的右侧且传送带2的上端设置鼓风机3,通过鼓风机3的吹动,便于把大豆中的杂物吹到除杂室1的底端。在所述筛豆室4的内部且传动带2的下端设置筛板5,且筛板5向地面倾斜30度,并且筛板5一直延伸至烘干室内。在所述筛板5上设置若干筛孔6,且筛孔6的形状呈上圆小下圆大的圆台状,便于把干瘪豆和小石子过滤到筛豆室4的底端。在所述烘干室7的底端四个拐角处分别设置有支腿71,在所述烘干室7的底端中心设置电机72,在所述烘干室7的内部设置转轴73,且转轴73穿过烘干室7与电机72连接。在所述转轴73上设置搅拌叶74,且搅拌叶74不少于五个,并且均匀的分布在转轴73上。在所述搅拌叶74内设置加热棒75,通过多个搅拌叶74对大豆进行不停的搅拌,并且在通过搅拌叶74上的加热棒75对大豆进行加热烘干,提高了烘干效率,加快了烘干的速度。在所述转轴73的中心设置湿度感应器78,在所述烘干室7的右侧设置湿度显示器79,通过湿度显示器79便于人们对大豆中水分的了解,从而控制搅拌的时间。在所述烘干室7的外侧左端设置热风机76,在所述烘干室7的左侧底端设置进风口77,且进风口77与热风机76之间通过气管712连接。在所述烘干室7的右侧上端设置出气口710,在所述出气口710内设置推板714,且通过推动推板714可控制出气口710的大小,从而进一步加快了烘干速度。在所述烘干室7的顶端设置上盖711,在所述上盖711的顶端设置把手713。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