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风组件及空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10757阅读:104来源:国知局
出风组件及空调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领域,具体而言,涉及出风组件和空调。



背景技术:

空调已经是现如今生活和生产中不可或缺的电气设备。现有的空调的出风,通常采用改变风口导向的叶片的角度或者导向叶片之间的距离来实现风口的开闭或者调解风力大小,但是这种方式通常会导致送风方向未按舒适要求而变化,并且叶片之间不能实现密封,即风口不能全部关闭。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出风组件,其能保证风向的同时按舒适度要求改变风力的大小,并且同时能实现密封出风口的功能,使用效果较佳。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其能保证风向的同时按舒适度要求改变风力的大小,并且同时能实现密封出风口的功能,使用效果较佳。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出风组件,包括出风板和风口调节组件,所述出风板上开设有出风口,所述风口调节组件包括挡风板,所述挡风板滑动连接于所述出风板,并且所述挡风板能相对所述出风板移动并选择性地缩小所述出风口的面积或者打开所述出风口。

进一步地,所述出风板上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贯穿所述出风板,并且所述滑槽位于所述出风口的其中一侧。所述风口调节组件还包括滑杆,所述滑杆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挡风板的一侧,并且所述滑杆穿过所述滑槽,所述滑杆能沿所述滑槽滑动。

进一步地,所述风口调节组件还包括手柄端头,所述手柄端头设置于所述滑杆远离所述挡风板的一端。

进一步地,所述手柄端头与所述滑杆连接并形成朝向所述挡风板的止挡面,所述风口调节组件还包括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的一端抵持于所述止挡面,所述限位组件的另一端选择性地抵持于所述出风板以固定所述挡风板。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组件包括弹性件和拨动件,所述弹性件的一端抵持于所述止挡面,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抵持于所述拨动件,所述拨动件能选择性地压缩所述弹性件以使所述拨动件与所述挡风板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出风板的厚度,或者所述拨动件抵持于所述出风板。

进一步地,所述滑杆与所述滑槽的周壁之间具有间隙。

进一步地,所述挡风板靠近所述出风口的一侧设置有导风部,所述导风部自所述挡风板的一侧远离所述出风板延伸。

进一步地,所述导风部的其中一个截面为圆弧形。

进一步地,所述导风部远离所述挡风板一侧的厚度小于所述导风部靠近所述挡风板一侧的厚度。

一种空调,包括空调主体和出风组件,所述出风组件包括出风板和风口调节组件,所述出风板上开设有出风口,所述风口调节组件包括挡风板,所述挡风板滑动连接于所述出风板,并且所述挡风板能相对所述出风板移动并选择性地缩小所述出风口的面积或者打开所述出风口。所述出风板固定连接于所述空调主体,并且所述挡风板设置于所述空调主体内部。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出风组件及空调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出风组件及空调通过挡风板和出风板之间的滑动连接,并且挡风板能选择性地缩小出风口的面积或者打开出风口,即挡风板在没有改变风力大小的情况下对风力进行调节,使得挡风板能在保证出风方向的同时按舒适度要求改变风力的大小,保证出风口始终对着同一个地方进行空气调节,使得使用者在对风力进行调节时不会影响到出风方向,避免使用者在进行风力调节之后风向的改变而使得使用者在原来的位置感受不到风,影响了使用者的使用体验感。另外,由于挡风板的面积大于出风口的面积,使得能通过挡风板完全遮蔽出风口,保证能完全关闭出风口,便于使用者能随时对空气进行调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出风组件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出风组件第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出风组件第二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挡风板的剖视图。

图标:10-出风组件;100-出风板;110-出风口;120-滑槽;200-风口调节组件;210-挡风板;211-导风部;220-滑杆;230-手柄端头;231-止挡面;240-限位组件;241-弹性件;242-拨动件;243-容置槽;244-凸起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设置”、“连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第一实施例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出风组件10,其应用于空调(图未示),其中出风组件10用于调节空调出风的风力大小,并且出风组件10还能在保证出风的风向不变的情况下对风力的大小进行调节,使得出风组件10能在保证出风方向的同时按舒适度要求改变风力的大小,保证气流始终对着同一个地方进行空气调节,使得使用者在对风力进行调节时不会影响到出风方向,避免使用者在进行风力调节之后风向的改变而使得使用者在原来的位置感受不到风,影响了使用者的使用体验感。

请结合参阅图1、图2和图3,其中,出风组件10包括出风板100和风口调节组件200,并且出风板100上开设有出风口110,出风口110用于出风。风口调节组件200则用于调节风口110导出的的气流的大小,并且风口调节组件200能在保证不改变气流流向的情况下改变风力的大小,保证使用者能具有较好的使用体验感。

风口调节组件200包括挡风板210,挡风板210滑动连接于出风板100,并且挡风板210能相对出风板100移动并选择性地缩小出风口110的面积以减小出风口110导出的风力,或者挡风板210能打开出风口110以增大出风口110导出的风力。

在本实施例中,挡风板210贴合于出风板100以使得挡风板210在承受气流的冲击力时能通受到出风板100的支承,保证挡风板210在气流的冲击下不会产生大幅度的振动,保证风口调节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应当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挡风板210也可以与出风板100具有间隙。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挡风板210的面积大于出风口110的面积,以使得挡风板210能移动至完全遮挡出风口110,以关闭出风口110。挡风板210的面积大于出风口110的面积能使得挡风板210在关闭出风口110时能实现密封性良好的功能,能避免出风口110的漏风。

请参阅图4,在本实施例中,挡风板210上还设置有导风部211,导风部211自挡风板210的一侧远离出风板100延伸。导风部211用于将部分气流沿挡风板210导向,使得部分气流能流经挡风板210的表面并清除挡风板210上附着的灰尘。

进一步地,导风部211的其中一个截面为圆弧形,其中,在本实施例中,导风部211的截面为的外轮廓为1/4圆弧,使得气流流动至导风部211时不会产生直接冲击,避免气流流失过多的速度,能提高除尘的效果,并且,还能使得通过出风口110排出的气流不会产生紊乱,保证气流的稳定性。

另外,导风部211远离挡风板210的一侧的厚度小于导风部211靠近挡风板210一侧的厚度,以进一步保证气流流动至导风部211时不会在导风部211上产生直接冲击,保证气流的稳定性。

应当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取消导风部211的设置。

请继续参阅图1、图2和图3,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出风口110开设于出风板100的其中一侧,当出风口110处于关闭状态时,挡风板210将出风口110完全遮蔽。挡风板210相对出风板100移动以打开出风口110,即挡风板210朝向出风板100远离出风口110的一侧移动以打开出风口110。

进一步地,出风板100上开设有滑槽120,滑槽120贯穿出风板100,并且,滑槽120位于出风口110的其中一侧。在本实施例中,出风口110设置于出风板100的其中一侧,滑槽120则设置于出风口110靠近出风板100另一侧的侧边。

另外,风口调节组件200还包括滑杆220,滑杆220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挡风板210的其中一侧,并且滑杆220穿过滑槽120,滑杆220能沿滑槽120滑动,即,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滑杆220和滑槽120的配合以实现挡风板210和出风板110的滑动设置。

进一步地,滑杆220与滑槽120的内周壁之间具有间隙,以使滑杆220在相对滑槽120滑动时不会由于摩擦力而卡死等情况,同时也方便使用者使用。

在本实施例中,滑槽120靠近于出风口110设置,以使得挡风板210能便捷快速地对出风口110的出风面积进行调节。另外,滑槽120的延伸方向与出风板100的长度方向一致,以使得挡风板210在沿着滑槽120移动对出风口110的出风面积进行调节时能保证挡风板210移动同样的距离能减小相同的出风面积,便于对出风口110的调节。

进一步地,风口调节组件200还包括手柄端头230,手柄端头230设置于滑杆220远离挡风板210的一侧,其中,手柄端头230用于使用者握持,使得使用者能很方便地通过手柄端头230移动滑杆220并带动挡风板210移动。并且手柄端头230的截面棉结大于滑杆220的截面面积,以避免挡风板210在没有收到风力的冲击时拉动滑杆220脱离滑槽120,保证出风组件10的自身稳定性。

其中,手柄端头230与滑杆220连接并形成朝向挡风板210的止挡面231。止挡面231用于防止挡风板210的脱落。

进一步地,风口调节组件200还包括限位组件240,限位组件240的一端抵持于止挡面231,限位组件240的另一端选择性地抵持于出风板100以固定挡风板210,通过限位组件240抵持于止挡面231和出风板100之间实现挡风板210的固定,即能防止了挡风板210的脱落。并且,使用者能控制限位组件240远离止挡面231的一端脱离出风板100,以便于移动挡风板210。

限位组件240包括弹性件241和拨动件242,弹性件241的一端抵持于止挡面231,弹性件241的另一端抵持于拨动件242,拨动件242能选择性地压缩弹性件241以使拨动件242于挡风板210之间的距离大于出风板100的厚度,即,使得拨动件242脱离出风板100,以便于挡风板210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拨动件242具有容置槽243,滑杆220贯穿容置槽243的底壁并且部分滑杆220容置于容置槽243内部,并且拨动件242能沿滑杆220滑动。另外,弹性件241的两端分别抵持于止挡面231和容置槽243内部的底壁,即弹性件241容置于容置槽243内部,并且在本实施例中,弹性件241套设于滑杆220,以使得拨动件242在相对滑杆220移动时受到的弹力均匀,便于使用者使用。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拨动件242还包括凸起部244,凸起部244设置于容置槽243远离底壁的一侧,并且凸起部244远离滑杆220限位凸起形成环形,以便于使用者能通过凸起部244轻易地拨动拨动件242以压缩弹性件241,并使拨动件242脱离出风板100,使得挡风板210内相对出风板100移动。

即,控制出风口110出风大小的方法是:使用者通过凸起部244拨动拨动件242以使拨动件脱离出风板100,通过手柄端头230带动滑杆220沿滑槽120移动,以使挡风板210移动以选择性地缩小出风口110的出风面积,或者打开出风口110。当挡风板210滑动至适当的位置之后,使用者松开凸起部244,拨动件242在弹性件241的弹力作用下则抵持于出风板100,即使得拨动件242和挡风板210在弹性件241的弹力作用下夹持出风板100,则实现了挡风板210的固定,即,完成了风力的调控。并且在调控的全过程中,并没有改变出风口110导出的气流的流动方向。

本实施例中提供的出风组件10通过挡风板210和出风板100之间的滑动连接,并且挡风板210能选择性地缩小出风口110的面积或者打开出风口110,即挡风板210在没有改变风力大小的情况下对风力进行调节,使得挡风板210能在保证出风方向的同时按舒适度要求改变风力的大小,保证出风口110始终对着同一个地方进行空气调节,使得使用者在对风力进行调节时不会影响到出风方向,避免使用者在进行风力调节之后风向的改变而使得使用者在原来的位置感受不到风,影响了使用者的使用体验感。另外,由于挡风板210的面积大于出风口110的面积,使得能通过挡风板210完全遮蔽出风口110,保证能完全关闭出风口110,便于使用者能随时对空气进行调节。并通过限位组件240实现挡风板210的固定,实现了挡风板210能对出风口110的多级调控。

第二实施例

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空调(图未示),其中空调包括空调主体和第一实施例中提供的出风组件10,出风板100固定连接于空调主体,并且挡风板210设置于空调主体内部。本实施例中提供的空调能保证风向的同时按舒适度要求改变风力的大小,并且同时能实现密封出风口110的功能,使用效果较佳。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