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利于结构设计的电磁炉。
背景技术:
电磁炉是利用电磁感应产生涡流的原理对锅具进行加热,其外形结构一般由下壳体、上壳体和面板组成,外形结构的内部则安装有电磁线盘、主控板、散热风扇等元器件。
目前为了提高用户体验,厂家通过在面板上增加花纹、发光装饰件、火力可视等手段来增加电磁炉的静态或动态外观,以获取消费者的青睐。然而当将电磁炉作为火锅加热装置时,进食者坐于餐桌边,更多观察到的则是电磁炉的侧面,而现有技术对于电磁炉侧面的结构设计千篇一律,导致用户体验差,因此市场需求一种侧面具有装饰结构的电磁炉。
而现有电磁炉的结构则难以满足上述结构改进的设计要求,确有必要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以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于结构设计的电磁炉,以便于在上壳体和下壳体之间安装装饰件等部件,提高用户体验,同时不影响散热效果。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利于结构设计的电磁炉,包括下壳体,下壳体具有用于安装风扇的风扇安装区和用于安装发热件的发热件安装区,下壳体在位于所述风扇安装区和发热件安装区之间形成有向上延伸的导风板,所述下壳体的周沿具有向上延伸的下壳侧边,所述下壳侧边的高度低于所述导风板的高度。
将下壳侧边的高度设计呈低于导风板的高度,通过降低下壳侧边的高度,而不改变导风板的高度,在不影响散热效果的前提下,空出给予装饰件等添加部件的安装空间,以利于结构设计,便于在上壳体和下壳体之间安装装饰件等部件,提高用户体验。
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下壳侧边与所述导风板的高度差至少5mm以上。给予装饰件等添加部件的安装空间至少有5mm,而5mm高度的装饰件等添加部件的强度或者装饰效果即可满足需求。
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下壳侧边高出下壳体内表面的高度至少为3mm以上,所述下壳侧边的外侧面和下壳体的下表面之间通过圆弧段过渡。目前下壳体底部的四周常用圆弧形设计,而如果下壳侧边高出下壳体内表面的高度太短,那么将导致该圆弧的弧度过小,而影响用户手托于下壳体底部四周搬运电磁炉的用户体验。
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下壳侧边的顶部安装有装饰框。将装饰框安装于下壳侧边的顶部,消除了下壳体和电磁炉上壳体连接处的单调感。
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下壳侧边上端面和装饰框的下端面中的其中一个形成插槽,而另一个形成插入插槽内的插板,插板插置于插槽内完成装饰框在下壳侧边上的定位。从而保证装饰框在安装过程中,或者使用过程中与下壳侧边的位置不会发生改变。并且通过插槽和插板的配合,还能起到防止水进入电磁炉内部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下壳体在靠近下壳侧边的位置处形成第一螺钉安装柱,所述装饰框形成伸向第一螺钉安装柱的安装板,安装板开设螺钉安装孔,通过螺钉将安装板固定于第一螺钉安装柱完成装饰框在下壳体上的固定。以保证装饰框在下壳侧边上固定的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磁炉还包括上壳体,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分别形成相配合的第二螺钉安装柱和第三螺钉安装柱,通过螺钉将第二螺钉安装柱固定于第三螺钉安装柱从而将上壳体和下壳体固定。通过第二螺钉安装柱和第三螺钉安装柱固定上壳体和下壳体,从而通过上壳体和下壳体来承受电磁炉所受的压力,而装饰框则不承受电磁炉所受的压力,从而降低了装饰框的强度要求,丰富装饰框的材料选择。
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壳体具有向下延伸的上壳侧边,所述上壳侧边、装饰框和下壳侧边共同组成电磁炉的侧边。从而提高了用户从侧面观察到电磁炉的用户体验。
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壳侧边的部分位置向下延伸形成包边,所述包边从外侧将位于包边处的装饰框覆盖。通过包边选择性的选择装饰框外露的部位,从而增加电磁炉的多样性。
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装饰框的上部朝电磁炉内弯折,并且装饰框的顶面高于上壳侧边的底面,所述上壳侧边与装饰框上部之间接触或者不接触。不管上壳侧边与装饰框上部之间接触或者不接触,将装饰框的上部朝电磁炉内弯折,且装饰框的顶面高于上壳侧边的底面,因此从侧面看向电磁炉时,装饰框和上壳侧边之间不会具有缝隙而观察到电磁炉的内部结构,提高了用户体验。并且当电磁炉上被加热的锅具发生溢水时,从上壳侧边流下的水,将不会从装饰框和上壳侧边之间流入电磁炉内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下壳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下壳体的剖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下壳体上具有装饰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电磁炉去除面板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电磁炉在包边位置处的结构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电磁炉不位于包边位置处的结构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下壳体上具有装饰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下壳体1,风扇安装区11,发热件安装区12,导风板13,下壳侧边14,插板141,第一螺钉安装柱15,第三螺钉安装柱16,装饰框2,安装板21,螺钉安装孔211,顶面22,插槽23,卡板24,上壳体3,第二螺钉安装柱31,上壳侧边32,包边321,底面322,圆弧段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请参见图1至图5,其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利于结构设计的电磁炉实施例一的图示。
参照图1-2所示,一种利于结构设计的电磁炉,包括下壳体1,下壳体1具有用于安装风扇的风扇安装区11和用于安装发热件的发热件安装区12,下壳体1在位于所述风扇安装区11和发热件安装区12之间形成有向上延伸的导风板13,所述下壳体1的周沿具有向上延伸的下壳侧边14,所述下壳侧边14的高度低于所述导风板13的高度。
将下壳侧边14的高度设计呈低于导风板13的高度,通过降低下壳侧边14的高度,而不改变导风板13的高度,在不影响散热效果的前提下,空出给予装饰件等添加部件的安装空间,以利于结构设计,便于在上壳体3和下壳体1之间安装装饰件等部件,提高用户体验。
参照图2所示,较佳的,所述下壳侧边14与所述导风板13的高度差H至少5mm以上。给予装饰件等添加部件的安装空间至少有5mm,而5mm高度的装饰件等添加部件的强度,或者装饰效果,均可满足实际需求。目前电磁炉的厚度一般在25-50mm之间,因此对于一般的电磁炉来说高度差H在5-35mm之间即可符合要求,优选为5mm、10mm、15mm、20mm、25mm、30和35mm。其中当高度差H较大,比如10mm以上时,电磁炉的上壳体的上壳侧边还可以向下伸入超过导风板的高度。
较佳的,下壳侧边14的外侧面和下壳体1的下表面之间通过圆弧段4过渡,提高用户手托于下壳体1底部四周搬运电磁炉时的用户体验。其中,下壳侧边14高出下壳体1内表面的高度h至少为3mm以上,如果下壳侧边14的所述高度h低于3mm,那么将导致该圆弧段4的弧度过小,影响用户手托下壳体1底部的用户体验。对于本实施例来说,下壳侧边14高出下壳体1内表面的高度h可以选择为3-35mm即可,优选为3mm、5mm、10mm、15mm、20mm、25mm、30和35mm。
参照图3所示,其中,在下壳侧边14的顶部安装有装饰框2。将装饰框2安装于下壳侧边14的顶部,消除了下壳体1和电磁炉上壳体3连接处的单调感。具体的安装方式有很多,本实施例优选采用如下安装方案。
下壳体1在靠近下壳侧边14的位置处形成第一螺钉安装柱15,装饰框2形成伸向第一螺钉安装柱15的安装板21,安装板21开设螺钉安装孔211,通过螺钉将安装板21固定于第一螺钉安装柱15完成装饰框2在下壳体1上的固定,从而将装饰框2牢固的安装于下壳侧边14。
参照图4所示,电磁炉还包括上壳体3,所述上壳体3和下壳体1分别形成相配合的第二螺钉安装柱31和第三螺钉安装柱16,通过螺钉将第二螺钉安装柱31固定于第三螺钉安装柱16从而将上壳体3和下壳体1固定。通过第二螺钉安装柱31和第三螺钉安装柱16固定上壳体3和下壳体1,从而通过上壳体3和下壳体1来承受电磁炉所受的压力,而装饰框2则不承受电磁炉所受的压力,降低了装饰框2的强度要求,丰富了装饰框2的材料选择。
其中,所述上壳体3具有向下延伸的上壳侧边32,所述上壳侧边32、装饰框2和下壳侧边14共同组成电磁炉的侧边,从而提高了用户从侧面观察到电磁炉的用户体验。
参照图4-5所示,较佳的,所述上壳侧边32的部分位置向下延伸形成包边321,所述包边321从外侧将位于包边321处的装饰框2覆盖。通过包边321选择性的选择装饰框2外露的部位,从而增加电磁炉的多样性,提高电磁炉的可设计性。
参照图6所示,较佳的,装饰框2的上部朝电磁炉内弯折,并且装饰框2的顶面22高于上壳侧边32的底面322,所述上壳侧边32与装饰框2上部之间接触或者不接触。如此设计后,不管上壳侧边32与装饰框2上部之间接触或者不接触,只要将装饰框2的上部朝电磁炉内弯折,且装饰框2的顶面22高于上壳侧边32的底面322,因此从侧面看向电磁炉时,装饰框2和上壳侧边32之间不会具有缝隙而观察到电磁炉的内部结构,提高了用户体验。并且当电磁炉上被加热的锅具发生溢水时,从上壳侧边32流下的水,将直接被装饰框2阻挡,而沿装饰框2流下,不会从装饰框2和上壳侧边32之间流入电磁炉内部,提高了防水性能。
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7,其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利于结构设计的电磁炉实施例二图示。其与实施例一的不同在于,所述装饰框2的下端面形成插槽23,而下壳侧边14的上端面形成插入插槽23内的插板141(可参照图2所示),插板141插置于插槽23内完成装饰框2在下壳侧边14上的定位。从而保证装饰框2在安装过程中或者使用过程中,与下壳侧边14的位置不会发生改变。并且通过插槽23和插板141的配合,还能起到防止水进入电磁炉内部的作用。
其中当装饰框2的厚度有限,可在在形成插槽23的位置厚度增加,或者形成卡板24,卡板形成缺口作为插槽23用。
当然,所述下壳侧边14上端面形成插槽,而装饰框2形成插入插槽内的插板也是可以的。
上述各实施例之间的结构特征,在不产生矛盾冲突的情况下,可相互组合以得到其他实施例,得到的新的实施例,也没有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创作精神,也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内容。
除非文中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如存在术语“中心”、“横向”、“厚度”、“上”、“下”、“竖直”、“水平”、“顶”、“底”、“内”、“外”、“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因理解为,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文中如存在术语“第一”、“第二”等,那么其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如存在“多个”,那么其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文中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除非文中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文中如存在“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除非文中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文中如存在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的描述,可以理解为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