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加热锅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09298发布日期:2018-06-16 00:04阅读:21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加热锅炉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电用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加热锅炉。



背景技术:

现在很多住宅小区所使用的取暖锅炉都是相对独立的,即每户住宅控制自己家的锅炉,尤其是电加热锅炉功耗高,不利于节能减排,同时控制需要人工操作,操作复杂,降低工人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加热锅炉,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加热锅炉,包括内胆、报警器、控制板、锅体、底座及显示器,锅体设置在底座上,且底座内置加热控制系统,内胆设置在锅体内部,内胆底部设置加热负载,且内胆和锅体之间设置隔热层,控制板设置在锅体的外壁上,报警器设置在锅体一侧的底座上,显示器设置在控制板背部的锅体外壁上,控制板、报警器及显示器同时与加热控制系统。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加热系统内置加热控制电路,加热控制电路中的芯片U1的P1.0端口经电阻R11接电源VCC,同时芯片U1的P1.0端口接芯片U2的DQ端口,电阻R11接芯片U2的VCC端口,芯片U2的GND端口接地,芯片U1的P1.1-1.2端口分别接芯片U3的SDA端口和SCL端口,同时P1.1-P1.2端口分别经电阻R7-R8接电源,芯片U3的A0-A2端口、GND端口以及WP端口同时接地,芯片U3的VCC端口接电源VCC,芯片U1的P1.3-P1.4端口分别接芯片U4的SDA端口和SCL端口,同时P1.1-P1.2端口分别经电阻R9-R10接电源,芯片U4的A0-A2端口、GND端口以及WP端口同时接地,芯片U4的VCC端口接电源VCC,芯片U1的P3.0-P3.5端口分别经电阻R1-R6接电源VCC,同时P3.0-P3.5端口分别经开关S0-S5接地,芯片U1的RESET端口经电容C3接电源VCC,RESET端口经电阻R8接地,芯片U1的X2端口和X1端口分别经电容C1和C2接地,同时X2端口经晶振Y1接X1端口,芯片U1的P0.0-P0.7分别接芯片U6的D0-D7端口,芯片U1的P2.0-2.3端口分别接芯片U2的D/L端口、R/W端口、CSA端口及CSB端口,芯片U1的RD端口和WR端口同时经与非门接芯片U6的E端口,芯片U1的P1.7端口接晶体管Q1的基极,晶体管Q1的发射极接地,晶体管Q1的集电极接电源VCC,芯片U1的P1.6端口接光电耦合器U5的输入端,光电耦合器U5的另一输入端接电源VCC,光电耦合器U5的输出端经加热负载接220V电源。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芯片U1采用80C52型单片机,芯片U2采用DS18B20型温度度传感器,芯片U3采用PCF8563型时钟芯片,芯片U4采用24C04型存储器,光电耦合器U5采用MDC3041型光电耦合器,芯片U6采用HD16202型液晶显示模块。

本实用新型设计的一种电加热锅炉内置加热控制电路,加热控制电路通过设置80C52型单片机进行控制,提高电路系统的整体控制稳定性,根据温度传感器的检测数据系统调整加热负载进行加热,系统电路灵敏度高,控制精确,同时功耗低,有效节能减排,提高使用者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加热控制电路图。

图中:1-内胆;2-报警器;3-控制板;4-锅体;5-底座;6-显示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阐述。

一种电加热锅炉,包括内胆、报警器、控制板、锅体、底座及显示器,锅体设置在底座上,且底座内置加热控制系统,内胆设置在锅体内部,内胆底部设置加热负载,且内胆和锅体之间设置隔热层,控制板设置在锅体的外壁上,报警器设置在锅体一侧的底座上,显示器设置在控制板背部的锅体外壁上,控制板、报警器及显示器同时与加热控制系统。

加热系统内置加热控制电路,加热控制电路中的芯片U1的P1.0端口经电阻R11接电源VCC,同时芯片U1的P1.0端口接芯片U2的DQ端口,电阻R11接芯片U2的VCC端口,芯片U2的GND端口接地,芯片U1的P1.1-1.2端口分别接芯片U3的SDA端口和SCL端口,同时P1.1-P1.2端口分别经电阻R7-R8接电源,芯片U3的A0-A2端口、GND端口以及WP端口同时接地,芯片U3的VCC端口接电源VCC,芯片U1的P1.3-P1.4端口分别接芯片U4的SDA端口和SCL端口,同时P1.1-P1.2端口分别经电阻R9-R10接电源,芯片U4的A0-A2端口、GND端口以及WP端口同时接地,芯片U4的VCC端口接电源VCC,芯片U1的P3.0-P3.5端口分别经电阻R1-R6接电源VCC,同时P3.0-P3.5端口分别经开关S0-S5接地,芯片U1的RESET端口经电容C3接电源VCC,RESET端口经电阻R8接地,芯片U1的X2端口和X1端口分别经电容C1和C2接地,同时X2端口经晶振Y1接X1端口,芯片U1的P0.0-P0.7分别接芯片U6的D0-D7端口,芯片U1的P2.0-2.3端口分别接芯片U2的D/L端口、R/W端口、CSA端口及CSB端口,芯片U1的RD端口和WR端口同时经与非门接芯片U6的E端口,芯片U1的P1.7端口接晶体管Q1的基极,晶体管Q1的发射极接地,晶体管Q1的集电极接电源VCC,芯片U1的P1.6端口接光电耦合器U5的输入端,光电耦合器U5的另一输入端接电源VCC,光电耦合器U5的输出端经加热负载接220V电源。

芯片U1采用80C52型单片机,芯片U2采用DS18B20型温度度传感器,芯片U3采用PCF8563型时钟芯片,芯片U4采用24C04型存储器,光电耦合器U5采用MDC3041型光电耦合器,芯片U6采用HD16202型液晶显示模块。

本实用新型设计的加热锅炉工作原理:本电路采用8位单片机U1:AT89C52作为主控制芯片。单片机AT89C52通过高位地址P2.3控制CSA, P2.2控制CSB,以选通液晶显示屏上各区的控制器HD16202;同时AT89C52用地址P2.1作为RNV信号控制总线的数据流向;用地址P2.0 作为D/I信号控制寄存器的选择;E(使能)信号由AT89C52的P2.7产生。这样就实现了单片机对内置HD16202图形液晶显示模块的电路连接。电位器用于显示对比度的调节。液晶显示屏上的第一、二位显示当前时间小时的十位、个位;第三、四位显示当前时间分钟的十位、个位;第五、六位显示当前温度的十位、个位。

P1.0口连接单总线温度传感器U2:DS18B20。P1.1、P1.2连接到时钟芯片U3:PCF8563的SDA、SCL接口。P1.3、P1.4连接到数据存储器U4:24C04的SD,SL接口。P3.0 - P3.5为开关SO一S5输入端,SO为定时功能选择键,S1为时间调整功能键,S2为控制温度调整功能键,S3、S4为时间和温度增量、减量调整键,S5为功能退出键。P1.7口输出报警信号。P1.6口输出负载控制信号。本装置主要是通过设置定时时刻表,由单片机查对当时的时间与时刻表是否相同,如果相同则控制负载工作,否则不输出。

以上所述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教导,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与精神的情况下,对实施方式所进行的改变、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