壁挂式空调的室内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70923发布日期:2018-07-06 23:39阅读:12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电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壁挂式空调的室内机。



背景技术:

目前,一些壁挂式空调的室内机采用混风模式出风,也就是将室内环境的空气引导至风道内与热交换风混合后,再一同从出风口吹出,以降低(制热时)或提升(制冷时)出风温度,以避免低温(制冷时)或高温(制热时)的热交换风吹到人体上使人感觉不舒适。

目前常用的混风模式是在风机的作用下,使热交换风高速流出出风口而产生低于室内环境空气压强的低压区域,室内环境空气在压差作用下经风道开设的开口被吸入风道与热交换风混合。但在风机低转速运行时,压差很小,进入风道内与热交换风混合的空气量(即混风量)比较小。并且,由于室内环境空气进入到风道中与热交换风混合,两部分不同方向、不同风速、不同温度的风相互碰撞混合,压损大,噪音大,还容易在室内机各零部件表面特别是出风口处产生凝露。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壁挂式空调的室内机。

本实用新型一个进一步的目的是使得室内机以混风模式运行,并减少混风时产生的噪声,提高空调的舒适性。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壁挂式空调的室内机,包括:

机壳,其长度方向的一端部形成有自然风室,机壳上靠近自然风室的位置形成有沿机壳长度方向延伸的换热风室,机壳的顶部与换热风室对应的位置形成有顶部进风口,机壳的前侧下部与换热风室对应的位置形成有换热风出风口;

换热器,设置于换热风室内,配置为与从顶部进风口进入的气流进行热交换,以形成换热风;

主风机,设置于换热风室内,配置为将换热风引导至换热风出风口;

机壳的前侧下部与自然风室对应的位置形成有自然风出风口,且自然风室连通室内空气与自然风出风口,以使得室内空气进入自然风室,并从自然风出风口流出与从换热风出风口处流出的换热风进行混合。

可选地,机壳长度方向的端部与自然风室对应的位置形成有与自然风出风口连通的自然风进风口。

可选地,自然风进风口由多个进风孔构成。

可选地,室内机还包括:

混风风机,设置于自然风室内,配置为将室内空气引入自然风室内,并将进入自然风室内的自然风引导至自然风出风口。

可选地,混风风机为离心式风机。

可选地,换热风出风口沿机壳的长度方向延伸;自然风出风口的端面与换热风出风口的端面平齐。

可选地,室内机还包括:

净化模块,布置于自然风室内,用于对进入自然风室内的自然风进行净化。

可选地,净化模块包括净化单元和/或除甲醛单元和/或香薰单元。

可选地,净化单元、除甲醛单元和香薰单元均可拆卸布置于自然风室。

可选地,机壳后侧与自然风室对应的位置形成有开口,净化模块通过开口布置于自然风室内。

本实用新型的壁挂式空调的室内机,由于机壳的长度方向的一端部形成有自然风室,自然风室连通室内空气与自然风出风口,使得室内空气进入自然风,并从自然风出风口流出与换热风出风口流出的换热风进行混合,避免换热风过冷或过热而引起室内用户的不适,改善了室内机的功能,提高了室内环境的舒适性;并且自然风与换热风在出风口处进行混合,降低了室内机的噪音。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壁挂式空调的室内机中,自然风室内设置有混风风机,增加了进入自然风室内的空气量。

更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壁挂式空调的室内机中,自然风室内还布置有净化模块,净化模块对进入自然风室的自然风进行净化,之后与换热风进行混合,提升了室内空气质量,增加室内环境的舒适性。

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壁挂式空调的室内机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壁挂式空调的室内机另一方向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壁挂式空调的室内机其他方向的示意性结构图;以及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壁挂式空调的室内机的示意性结构图,其中净化单元从自然风室内抽出。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首先提供了一种壁挂式空调的室内机100,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壁挂式空调的室内机100的示意性结构图,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壁挂式空调的室内机100的另一方向的示意性结构图,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壁挂式空调的室内机100的其他方向的示意性结构图。

参见图1至图3,壁挂式空调的室内机100包括机壳110、换热器(隐藏在机壳110内,图中未示出)和主风机120。机壳110长度方向的一端部形成有自然风室,机壳110上靠近自然风室的位置形成有沿机壳110长度方向延伸的换热风室,机壳110的顶部与换热风室对应的位置形成有顶部进风口111,机壳110的前侧下部与换热风室对应的位置形成有换热风出风口112。

换热器设置于换热风室内,配置为与从顶部进风口111进入的气流进行热交换,以改变流经换热器的空气的温度,使其变为换热空气。主风机120设置于换热风室内,配置为将促使由顶部进风口111进入的室内空气流向换热器,并促使经换热器换热后的换热空气经由主风机120朝向换热风出风口112流动。

本实施例中,进风口111由进风格栅限定而成,主风机120为贯流风机,主风机120沿机壳110的长度方向延伸。换热风出风口112沿机壳110的长度方向延伸,自然风出风口的端面与换热风出风口112的端面平齐。

机壳110的前侧下部与自然风室对应的位置形成有自然风出风口113,自然风室连通室内空气与自然风出风口113,室内空气进入自然风室,从自然风出风口113流出,并与从换热风出风口112流出的换热风进行混合,形成温度适宜的混合空气。由此避免空调制热或制冷过程中换热风过热或过冷而引起室内用户的不适,提高了室内环境的舒适性。

机壳110长度方向的端部与自然风室对应的位置形成有与自然风出风口113连通的自然风进风口114,自然风进风口114由位于机壳110长度方向的端部上间隔分布的多个进风孔构成。室内空气通过自然风进风口114进入自然风室,从自然风出风口113流出与换热风出风口112流出的换热风进行混合。

自然风室内设置有混风风机130,例如离心式风机。混风风机130配置为将室内空气引入自然风室内,并将进入自然风室内的自然风引导至自然风出风口113,由此增大进入自然风室内的自然风量。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壁挂式空调的室内机100的示意性结构图,其中净化单元从自然风室内抽出。

参见图4,自然风室内还布置有净化模块,净化模块用于对进入自然风室内的自然风进行净化。例如,净化模块布置于自然风进风口114的内侧,混风风机130位于净化模块远离自然风进风口114的一侧。通过自然风进风口114进入自然风室内的自然风经净化模块净化后从自然风出风口113流出,并与从换热风出风口112处的换热风进行混合。

顶部进风口111的内侧也可设置滤尘网或净化模块,通过顶部进风口111进入的气流经过滤尘网的过滤或经过净化模块的净化后进入换热风室内与换热器进行热交换,并从换热风出风口112处流出与从自然风出风口113流出的自然风进行混合。

机壳110后侧与自然风室对应的位置形成有开口,净化模块通过开口布置于自然风室内,方便净化模块的清理和更换。净化模块可包括净化单元141和/或除甲醛单元142和/或香薰单元。净化单元141、除甲醛单元142和香薰单元均可拆卸布置于自然风室内。用户可根据自身需求选择使用净化单元141、除甲醛单元142或香薰单元等。如图4所示,自然风室中布置的净化模块为净化单元141和除甲醛单元142,净化单元141和除甲醛单元142均可从机壳110后侧形成的开口处安装或拆卸,方便净化单元141、除甲醛单元142的清洗和更换。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描述中,前、后是指室内机100悬挂于墙壁时靠近墙壁的方向为后,远离墙壁的方向为前。

本实施例的壁挂式空调的室内机100,通过在机壳110的长度方向的一端部形成自然风室,自然风室连通室内空气与自然风出风口113,使得室内空气进入自然风,并从自然风出风口113流出与换热风出风口112流出的换热风进行混合,避免换热风过冷或过热而引起室内用户的不适,改善了室内机100的功能,提高了室内环境的舒适性;并且自然风与换热风在出风口处进行混合,降低了室内机100的噪音。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壁挂式空调的室内机100中,自然风室内设置有混风风机130,增加进入自然风室内的空气量。

更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壁挂式空调的室内机100中,自然风室内还布置有净化模块,净化模块对进入自然风室的自然风进行净化,之后与换热风进行混合,提升了室内空气质量,增加室内环境的舒适性。

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实用新型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