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的风管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12763发布日期:2018-06-30 05:14阅读:189来源:国知局
改良的风管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风管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一般家用的空气清净设备仅能将室内空气重复地过滤并循环,这种做法对于部分空气品质指标如二氧化碳浓度的降低并无改善效果,因而,当人员在室内久待之后,就容易因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提高及氧气含量降低而产生昏沉等不适的现象,对此,理想的解决方案是提高室内的换气量,即将外部空气引入室内,请参阅图1所示,其公开了一种现有具备外部空气换气功能的室内空气清净技术方案,其具有一进风风管10与一出风风管13,该进风风管10两端分别连接一进风机11与一具备外部空气换气功能的空气清净设备12,该空气清净设备12的出气口121则与一室内空间2相连通,此外,该出风风管13也与该室内空间2相连通,且该出风风管13内设有一出风机14,借此,使该出风风管13内的出风机14可将该室内空间2中的旧空气A2(即二氧化碳浓度较高的空气)抽出至室外,同时,该进风机11则可将室外的新空气A1通过该进风风管10送入该空气清净设备12进行滤净,再由该空气清净设备12的出气口121引入至该室内空间2,进而可达到清静室内空气的效果。

请继续参阅图1所示,前述的现有的室内空气清净技术设计中虽可将新空气A1由该进风风管10引入至室内空间2中,然而,原本位于室外的新空气A1的温度通常较高,因此当其进入室内空间2后,明显会拉高室内的气温,从而增加冷气或空调系统的负担及能源消耗,不符和环保节能的趋势与要求。

因此,如何针对上述问题加以改进,即为本发明人欲解决的技术困难点所在。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常用室内空气清净技术设计的上述不足,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开发一种可减少空调能源消耗的风管结构。

为达成以上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改良的风管结构,其包括:一风管本体,该风管本体设有一第一管体以及一第二管体,该第二管体的口径小于该第一管体的口径,且该第二管体设置于该第一管体内部,该风管本体于第二管体的外壁及该第一管体的内壁之间设有至少一个分隔支撑件,各分隔支撑件两端分别与该第二管体的外壁及第一管体的内壁相触接,用以使该第一管体与第二管体之间形成一定的间距。

其中,该第二管体内设有至少一个辅助风机。

其中,该第一管体为塑胶管体,该第二管体为金属管体。

进一步的,该改良的风管结构还包括有一连接管,该连接管设有一第三管体、一第四管体以及一环状盖板,该第四管体设置于该第三管体内部,且该环状盖板分别与该第三管体及第四管体的同一端组结合,而使该连接管设有环状盖板的一端的第四管体与第三管体之间呈封闭状,该第三管体与第一管体相对应,该第四管体与第二管体相对应,该连接管未设有环状盖板的一端可拆地与该风管本体相连接,而使该第一管体与第三管体相对接而连通,该第二管体也与第四管体相对接而连通,该第三管体一侧连接有一分支管,该分支管与第三管体相连通,该分支管内设有一出风机。

通过上述结构,当本实用新型应用于具备外部空气换气功能的室内空气清净技术方案时,即可通过热交换原理而降低外部空气的温度,从而可减少空调系统的负担,进而可大幅提高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室内空气清净技术的架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组合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动作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组合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 进风风管 11 进风机 12 空气清净设备 121 出气口 13 出风风管 14 出风机 2 室内空间 3 风管本体 31 第一管体 32 第二管体 33 分隔支撑件 34 辅助风机 5 连接管 51 第三管体 52 第四管体 53 环状盖板 54 分支管 55 出风机 6 进风机 7 空气清净设备 71 入口 72 出口 8 室内空间 A1 新空气 A2 旧空气。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2与图3所示,其分别是本实用新型的风管结构的一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与组合示意图,该风管结构包括:

一风管本体3,该风管本体3设有一第一管体31以及一第二管体32,该第二管体32的口径小于该第一管体31的口径,且该第二管体32设置于该第一管体31内部,该风管本体3于第二管体32的外壁及该第一管体31的内壁之间设有至少一个分隔支撑件33,各分隔支撑件33两端分别与该第二管体32的外壁及第一管体31的内壁相触接,用以使该第一管体31与第二管体32之间可形成一定的间距,借此,而使该第一管体31与第二管体32构成一内一外的双层管,其中,该分隔支撑件33与各管体之间的触接状态可以是可活动地触接,也可以是固定地连接。

其中,作为优选的实施方案,该第一管体31可采用具有较好隔热效果的材质,该第二管体32则可采用高导热的材质,举例而言,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该第一管体31可以是塑胶管体例如PVC伸缩管,该第二管体32则可为金属管体例如伸缩铝管或镀锌螺旋管,该第一管体31与第二管体32两者除了可以是一般固定不可变化长度的管体,也可以采用可伸缩长度的管体,本实用新型对此并不加以限制。

其中,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及图2中,该风管本体3为直线状,然而,在其他可行的实施例中,例如为了适应施工现场环境的需要,该风管本体3也可存在有弯折或转角的构造(图中未做示意);

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及图2中,虽然仅具有单一个风管本体3,然而在实际的应用上,例如为了达到所需的长度,而将两个以上的风管本体3以连接的方式串接起来也是可能且可行的。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可进一步包括有一连接管5,该连接管5设有一第三管体51、一第四管体52以及一环状盖板53,其中,该第四管体52设置于该第三管体51内部,且该环状盖板53分别与该第三管体51及第四管体52的同一端组设结合,而使该连接管5设有环状盖板53的一端的第四管体52与第三管体51之间呈封闭状,并使该第三管体51与第四管体52同样可构成一内一外的双层管,此外,该第三管体51与第一管体31相对应,该第四管体52与第二管体32相对应,在此,术语“相对应”指的是两者的口径一致且两者在各自的双层管中的相对位置也是一致的,该连接管5未设有环状盖板53的一端可拆地与该风管本体3相连接,而如图3所示,借此,使该第一管体31可与第三管体51相对接而连通,该第二管体32也可与第四管体52相对接而连通,此外,该第三管体51一侧连接有一分支管54,该分支管54与第三管体51相连通,在本实施例中,该分支管54与第三管体51两者为一体成型,该分支管54内可设有一出风机55。

此外,可以一提的是,前述风管本体3与连接管5(或是风管本体3与另一个风管本体3)之间的连接通常是以螺接固定的方式实现,其用以实现连接的具体细部结构属本领域的通常知识且非本案发明点所在,故在此不予详述。

以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请参阅图4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实际应用于室内空气清净技术架构的实施例,其中,该风管本体3未连接有连接管5的一端的第二管体32与一进风机6相连接,该连接管5的第四管体52则与一空气清净设备7的入口71相连接,该空气清净设备7的出口72则与一室内空间8相连通,此外,该连接管5的分支管54也与该室内空间8相连接,借此,该连接管5的分支管54内的出风机55可将该室内空间8中的旧空气A2(即二氧化碳浓度较高的空气)依序通过该分支管54、该连接管5其第三管体51与第四管体52之间的空间以及该风管本体3其第一管体31与第二管体32之间的空间而被抽出至室外,同时,该进风机6则可将室外的新空气A1依序通过该风管本体3其第二管体32及连接管5其第四管体52及空气清净设备7的入口71而进入该空气清净设备7内部进行滤净,再由该空气清净设备7的出口72引入至该室内空间8,进而可达到清静室内空气的目的,其中,在上述过程中,通过将风管本体3及连接管5设计成一内一外的双层管结构,且旧空气A2其温度通常较新空气A1为低(因室内有空调或冷气),如此一来,新空气A1与旧空气A2两者将可在风管本体3及连接管5内产生热交换,从而可降低新空气A1的温度,当原本位于室外的新空气A1通过该风管本体3、连接管5及空气清净设备7而进入该室内空间8时,可由原本的热空气转变成干净的冷空气,如此,将可降低冷气或空调系统的负担,进而使本实用新型可具有减少空调能源消耗、环保节能效果、及更好的实用性;

请再参阅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风管结构的第二实施例的组合示意图,其中,该风管本体3其第二管体32内可进一步设置有至少一个辅助风机34,借此,请再配合参阅图4所示,使该辅助风机34可协助该进风机6对新空气A1提供一辅助的动力来源,而可避免当该风管本体3的长度较长时,仅凭该进风机6可能无法提供足够风压及动力的问题,进而使本实用新型可具有更好的可靠度与实用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