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钒矿焙烧炉炉条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86071发布日期:2018-07-20 21:16阅读:21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窑炉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钒矿焙烧炉炉条结构。



背景技术:

钒是国家的国防战略物资,有金属“维生素”之称,是生产合金钢和超合金的主要元素,其广泛应用在冶金、化工、原子能、航空和新兴的钒电池等领域。目前我国钒矿石提钒的常用方法是采用钠法焙烧工艺,钒矿石经破碎加氯化钠、燃料一起粉磨挤压成球,在平窑中焙烧温度达950℃,在高温和氯离子的腐蚀下,炉条的质量成为影响正常生产的关键环节,正常钒矿生产中平窑炉条设计选用的材料是ZG03Cr26Ni5Mo3N耐蚀铸钢,但连续生产一周后,开始出现炉条在高温下严重弯曲变形直至垮掉,导致全线被迫停产。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炉条在高温下易弯曲变形导致炉条不能正常使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炉条内部设计金属结构其具有抗折、抗弯曲性能,从而使炉条的寿命大大提高。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钒矿焙烧炉炉条结构,包括炉条本体,其特征在于:炉条本体内设有骨架,骨架从炉条本体长度方向上伸出有安装部。

所述骨架包括平行对称设置的上横梁和下横梁,上横梁中间往两侧延伸部设有拱度,上横梁与下横梁之间通过多根均匀设置的支撑柱支撑连接,支撑柱两侧设有斜撑杆支承连接于上横梁与下横梁形成整体骨架,下横梁两端伸出炉条本体外形成炉条在炉架上的安装部;浇铸后骨架与炉条本体铸为一体。

作为优选,所述炉条本体采用耐高温、耐腐蚀的铸铁。

作为优选,骨架的材料采用20CrMnSi型螺纹钢。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炉条内部设计金属骨架,骨架的上横梁采用拱度设计进一步增加了荷载,骨架结构使炉条的结构更加稳固、强度更大,能够抗折、抗弯曲,从而使炉条的寿命大大提高;

炉条本体采用耐高温、耐腐蚀的铸铁,可以满足窑内高温焙烧和受氯化钠等腐蚀的工况条件;

采用20CrMnSi型螺纹钢制造的骨架,具有较高的强度和韧性,提高了炉条强度、韧性、受拉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骨架的主视图。

图中所示:1、炉条本体;2、骨架;3、上横梁;4、下横梁;5、支撑柱;6、斜撑杆。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如图1和图2所示:

一种钒矿焙烧炉炉条结构,包括炉条本体1,炉条本体1内设有骨架2,骨架2从炉条本体1长度方向上伸出有安装部7。

所述骨架2包括平行对称设置的上横梁3和下横梁4,上横梁3中间往两侧延伸部设有拱度,上横梁3与下横梁4之间通过多根均匀设置的支撑柱5支撑连接,支撑柱5两侧设有斜撑杆6支承连接于上横梁3与下横梁4形成整体骨架2,下横梁4两端伸出炉条本体1外形成炉条在炉架上的安装部7;浇铸后骨架2与炉条本体1熔为一体。

所述骨架2的材料采用20CrMnSi型螺纹钢。

所述炉条本体1材料的化学成分及其质量百分含量为:碳3.80-4.80%,硅4.50-5.50%,铬12.00-16.00%,锰0.30-0.50%,铜1.00-2.00%,稀土0.10-0.30%,余量为铁及不可避免的杂质;使用该组方制得的炉条,既达到了耐高温、耐腐蚀的效果,同时又降低了成本;在申请本实用新型的同时申请了相关组方的发明专利。

通过对炉条内设有骨架与不设骨架的对比试验:同样的炉条本体材料,不设骨架的炉条最多使用3个月,而炉条内设骨架的炉条使用寿命可以达到18个月。可见,本实用新型的骨架结构使炉条的结构更加稳固、强度更大,能够达到抗折、抗弯曲的效果,从而大大提高了炉条的使用寿命,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