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吊顶电控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12405发布日期:2018-06-30 05:10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集成吊顶电控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集成吊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集成吊顶电控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生活的质量和居住条件的要求也日益提高,例如,人们对洗手间的环境要求也越来越高。

由于洗手间通常阴冷潮湿,空气质量差且还经常会存在异味,因此人们在对洗手间进行装修时,通常会选择安装浴霸进行取暖、安装排风扇进行换气以及安装灯具进行照明,或者是通过安装集成吊顶集以实现上述的功能。

但是,现有集成吊顶厂家在设计过程中,通常都是将上述电器设备与一块控制板进行有线连接,然后再利用实体开关与控制板进行一一对应的有线连接来实现对电器设备的单独控制,因此每多设置一个功能性的电器设备,就需要在集成吊顶中增加相应的布线,导致集成吊顶中布线凌乱、容易发生干涉、安装不便且检修过程复杂,严重影响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集成吊顶电控系统,用以解决现有集成吊顶因集成的电器设备越来越多而导致的内部布线凌乱、容易发生干涉、安装不便且检修过程复杂的问题。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集成吊顶电控系统,应用于集成吊顶,所述集成吊顶包括主机和罩设在所述主机上的面板,所述电控系统包括:设置在所述主机中的主控制板、电源板和第一电器系统,以及设置在所述面板中的转接板和第二电器系统;

所述主控制板与所述电源板电连接,所述电源板和电源连接,所述电源板用于向所述主控制板供电;

所述主控制板与所述第一电器系统电连接,所述主控制板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电器系统工作;

所述转接板与所述主控制板电连接,所述转接板与所述主控制板之间双向通信,所述转接板用于控制所述第二电器系统工作。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电器系统包括:与所述主控制板电连接的换气系统和吹风系统中的至少一个。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换气系统包括换气电机以及设置在所述换气电机输出端的换气风扇;

所述换气电机与所述主控制板电连接,所述主控制板具体用于控制所述换气电机的转速;

所述换气电机用于驱动所述换气风扇,以排出所述集成吊顶所位于的空间内的空气。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吹风系统包括吹风电机、加热器、摆叶电机、设置在所述吹风电机输出端的吹风风扇以及设置在所述摆叶电机输出端的摆叶;

所述吹风电机与所述主控制板电连接,所述主控制板具体用于控制所述吹风电机的转速;

所述吹风电机用于驱动吹风风扇,以向所述集成吊顶所位于的空间内吹入空气;

所述加热器与所述主控制板电连接,所述主控制板具体用于控制所述加热器加热所述吹风风扇向所述集成吊顶所位于的空间内吹入的空气;

所述摆叶电机与所述主控制板电连接,所述主控制板具体用于控制所述摆叶电机驱动所述摆叶进行转动,进而改变所述吹风风扇吹出的气流方向。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二电器系统包括:与所述转接板电连接的环境检测系统、与所述转接板电连接的门板开合系统、与所述转接板电连接的照明系统以及与所述转接板电连接的音响系统中的至少一个。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环境检测系统包括分别与所述转接板电连接的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以及异味传感器;

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获取所述集成吊顶所位于的空间内的当前室内温度,并将包含所述当前室内温度的第一数据发送给所述转接板,所述转接板将所述第一数据发送给所述主控制板,所述主控制板根据所述第一数据调节所述集成吊顶所位于的空间内的温度;

所述湿度传感器,用于获取所述集成吊顶所位于的空间内的当前室内湿度,并将包含所述当前室内湿度的第二数据发送给所述转接板,所述转接板将所述第二数据发送给所述主控制板,所述主控制板根据所述第二数据调节所述集成吊顶所位于的空间内的湿度;

所述异味传感器,用于获取所述集成吊顶所位于的空间内的当前室内空气质量,并将包含所述当前室内空气质量的第三数据发送给所述转接板,所述转接板将所述第三数据发送给所述主控制板,所述主控制板根据所述第三数据调节所述集成吊顶所位于的空间内的空气质量。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门板开合系统包括门板步进电机以及与所述门板步进电机连接的门板开合机构;

所述门板步进电机与所述转接板电连接;

所述转接板具体用于控制所述门板步进电机的工作状态,以使所述门板步进电机驱动所述门板开合机构,使得所述集成吊顶的出风口处于打开、关闭状态。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照明系统包括有与所述转接板电连接的LED灯,其中,所述转接板主控制板具体用于控制所述LED灯以不同的亮度以及颜色进行显示。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音响系统包括有与所述转接板电连接的蓝牙驱动板以及功放驱动板;

所述蓝牙驱动板,用于与具有蓝牙功能的终端进行蓝牙连接;

所述功放驱动板,用于驱动音响,以使所述音响播放所述终端中的音频。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电控系统还包括:遥控器;

所述遥控器与所述集成吊顶之间通过2.4GHZ或5GHZ无线射频技术进行双向通信连接,以实现所述遥控器对所述第一电器系统和所述第二电器系统进行控制。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集成吊顶电控系统,通过设置在主机内的主控制板控制同样设置在主机内的第一电器系统,通过设置在面板内的转接板控制同样设置在面板内的第二电器系统,然后将主控制板与转接板进行线连接,有效地简化了集成吊顶内部的布线,简便了安装和检修难度,提高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集成吊顶电控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集成吊顶电控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根据又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集成吊顶电控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根据再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集成吊顶电控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实用新型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集成吊顶电控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集成吊顶电控系统,应用于集成吊顶,该集成吊顶包括主机和罩设在上述主机上的面板,其中,上述的电控系统包括:设置在主机中的主控制板1、电源板5和第一电器系统3,以及设置在面板中的转接板2和第二电器系统4。

具体地,上述的主控制板1与电源板5通过导线进行电连接,而电源板5和电源6连接,电源板5将电源6输入的电源电压(比如220V)变换成主控制板1上的电子电路所需的各等级工作电压(例如5V、15V、15V、18V、24V......),以使主控制板1以及各集成吊顶中的各个电器设备得到有效的供电。此外,主控制板1与第一电器系统3电连接,主控制板1上设置有相应的处理器,第一电器系统3根据主控制板1发送的控制指令进行工作。上述的转接板2与主控制板1通过导线进行电连接,转接板2与主控制板1之间双向通信,即主控制板1可以将控制指令发送至转接板2中,转接板2也可以将获取的电子信号或者控制指令发送至主控制板1上。其中,转接板2与第二电器系统4电连接,电源板5将电源6输入的电源电压转换为指定的工作电压之后经主控制板1进一步地传输给转接板2,从而实现对第二电器系统4的供电,转接板2上设置有相应的处理器,第二电器系统4根据转接板2发送的控制指令进行工作。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在主机内的主控制板控制同样设置在主机内的第一电器系统,通过设置在面板内的转接板控制同样设置在面板内的第二电器系统,然后将主控制板与转接板进行线连接,有效地简化了集成吊顶内部的布线,简便了安装和检修难度,提高了用户体验。

由于集成吊顶的主机中的安装排布空间比较大,可以将体积较大的电机和风扇等吹风主体结构设置在主机中。图2为本实用新型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集成吊顶电控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上述的第一电器系统3可以包括:与主控制板1电连接的换气系统32和吹风系统31中的至少一个,即第一电器系统3可以只包括换气系统32或者吹风系统31,也可以同时包括换气系统32和吹风系统31。但是,值得说明地,在本实施例中并不对第一电器系统3具体包括哪些电器系统做具体地限定,最后只需保证各个电器系统可以在集成吊顶内部能够进行合理的布局即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图3为本实用新型根据又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集成吊顶电控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上述的换气系统32包括换气电机321以及设置在该换气电机321输出端的换气风扇322,由换气电机321带动换气风扇322旋转驱动气流,从而使室内外空气实现交换。

换气电机321与上述的主控制板1之间电连接,其中,主控制板1通过控制输出的电流来控制该换气电机321的转速,从而实现换气档位的选择。例如,在集成吊顶所位于的空间内的空气的质量较差的时候,用户可以选择换气速度较高的档位,从而实现该空间内的快速换气;而当该控件内的控制质量不是很差的时候,为了考虑节能,用户可以选择换气速度较低的档位。在设计的过程中,换气系统32可以采用排出式、吸入式、并用式作为具体地换气方式。其中,排出式换气系统是从自然进气口进入空气,通过换气风扇322排出污浊空气;吸入式换气系统则是通过换气风扇322吸入新鲜空气,从自然排气口排出污浊空气;而并用式换气系统则是吸气与排气均由换气风扇322来完成。但是,值得说明地,在本实施例中并不对换气系统32的换气方式进行具体地限定,只需要保证的是换气系统32能够实现有效地换气功能即可。

考虑到现在人们对空气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为了进一步地提高用户体验,可以在换气系统32中增加过滤系统,其中,换气过滤系统可分为初效、中效、亚高效和高效四种过滤器。换气系统32在进风口处分别设置空气过滤器,可有效过滤空气中的灰尘粒子、纤维等杂质,有效地阻止室外空气中的尘埃等杂质进入室内达到净化的目的,并确保主机的热交换部件被污物附着而影响设备性能。

继续参照图3,上述的吹风系统31包括吹风电机311、加热器315、摆叶电机313、设置在该吹风电机311输出端的吹风风扇312以及设置在该摆叶电机313输出端的摆叶314。吹风电机311用于驱动吹风风扇312,以向集成吊顶所位于的空间内吹入空气,其中,吹风电机311与上述的主控制板1之间电连接,主控制板1通过控制输出的电流来控制该吹风电机311的转速,从而实现吹风档位的选择。上述的加热器315同样与主控制板1电连接,主控制板1可以控制该加热器315的开关,也可以控制通过该加热器315的电流,以使加热器315产热从而加热上述吹风风扇312向集成吊顶所位于的空间内吹入的空气,实现从而实现吹暖风功能。考虑到用户对吹风风向的要求,摆叶电机313同样与主控制板1电连接,主控制板1具体用于控制该摆叶电机313驱动摆叶314进行转动,进而改变上述吹风风扇312吹出的气流方向,从而满足用户对风向的要求。

结合上述的换气系统32和吹风系统31还可以实现室内空气的干燥,其中干燥功能还可以包括热干燥模式和冷干燥模式。具体地,在冷干燥模式下,主控制板1控制换气电机321驱动换气风扇322,同时,主控制板1还控制吹风电机311驱动吹风风扇312,此时,吹风风扇312对外吹风,而换气风扇322进行换气,在室内形成空气的循环,从而实现冷干燥;而在热干燥模式下,主控制板1还控制加热器315对吹风风扇312吹出的空气进行的加热,进一步地提高干燥效率,从而实现热干燥。此外,主控制板1还可以控制摆叶电机313驱动摆叶314转动,进而改变吹风风扇312吹出的气流方向,使得室内的空气进行更加充分地循环。

由于集成吊顶的主机都是嵌入式安装到天花板中,因此,对于检测空间环境参数的传感器、照明系统以及无线通信模块的天线都适合设置在面板上。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二电器系统4包括:与转接板2电连接的环境检测系统41、与转接板2电连接的门板开合系统42、与转接板2电连接的照明系统43以及与转接板2电连接的音响系统44中的至少一个。

具体地,上述的环境检测系统41包括分别与转接板2电连接的温度传感器411、湿度传感器412以及异味传感器413。

其中,温度传感器411的感应探头可以安装在面板外侧,以便更好地检测室内的温度,用于获取集成吊顶所位于的空间内的当前室内温度,并将包含所述当前室内温度的第一数据发送给所述转接板2,转接板2将第一数据发送给主控制板1,主控制板1根据第一数据调节所述集成吊顶所位于的空间内的温度。若当前室内温度低于预设的温度时,则主控制板1控制加热器315对吹风风扇312向集成吊顶所位于的空间内吹入的空气进行加热;若当前室内温度高于或者等于预设温度时,则主控制板1控制加热器315停止对吹风风扇312向集成吊顶所位于的空间内吹入的空气进行加热。

湿度传感器412的感应探头可以安装在面板外侧,以便更好地检测室内的湿度,用于获取集成吊顶所位于的空间内的当前室内湿度,并将包含当前室内湿度的第二数据发送给转接板2,转接板2将第二数据发送给主控制板1,主控制板1根据第二数据调节集成吊顶所位于的空间内的湿度。若当前室内湿度高于预设湿度时,则主控制板1控制换气电机321驱动换气风扇322,以排出集成吊顶所位于的空间内的潮湿空气;若当前室内湿度低于或者等于预设温度时,则主控制板1控制换气电机321停止运行。同时,在对集成吊顶所位于的空间内的空气进行干燥的过程中,还可以根据当前环境湿度的具体数值选择进行冷干燥模式还是热干燥模式。

异味传感器413的感应探头可以安装在换气系统32的进气口,以便更好地检测室内的空气质量,用于获取集成吊顶所位于的空间内的当前室内空气质量,并将包含当前室内空气质量的第三数据发送给转接板2,转接板2将第三数据发送给主控制板1,主控制板1根据第三数据调节集成吊顶所位于的空间内的空气质量。若当前室内空气质量低于预设空气质量时,则主控制板1控制换气电机321驱动换气风扇322,以排出集成吊顶所位于的空间内的污渍空气;若当前室内空气质量高于或者等于预设空气质量时,则主控制板1控制换气电机311停止运行。

由于集成吊顶所安装的环境通常都是比较潮湿、阴冷,为了防止过水汽或者杂质经出风口进入主机内部,影响整机的使用寿命,同时也为了进一步地提高整机外观的美观程度,可以在面板上设置有门板开合系统42,该门板开合系统包括门板步进电机422以及与门板步进电机422连接的门板开合机构421。其中,该门板步进电机422与转接板2电连接,转接板2具体用于控制门板步进电机422的工作状态,以使门板步进电机422驱动门板开合机构421,使得集成吊顶的吹风系统31的出风口可以处于打开和关闭的状态。当吹风系统31中的吹风电机311驱动吹风风扇312开始对外吹风时时,转接板2控制门板步进电机422驱动门板开合机构321,使得集成吊顶的吹风口处于打开状态;而当吹风系统32停止工作时,转接板2控制门板步进电机422驱动门板开合机构321,使得集成吊顶的吹风口处于关闭状态。

继续参照图3,本实施例中的照明系统43包括与转接板2电连接的LED灯431,其中该LED灯431可以为单色白光的灯泡或灯带或灯板,也可以是多色的灯泡或灯带或灯板。当LED灯431为单色白光的灯泡或灯带或灯板时,转接板2可以通过控制输入的电流大小从而控制LED灯431的亮度;而对于多色的灯泡或灯带或灯板,转接板2可以通过控制输入的电流大小从而控制LED灯431的颜色,此外,转接板2还可以控制LED灯431在特定的时间间隔里进行颜色的切换,从而形成各种不同氛围灯光,为用户提供更好地视觉效果和使用体验。

继续参照图3,本实施例中的音响系统44包括有与转接板2电连接的蓝牙驱动板441以及功放驱动板442。其中,蓝牙驱动板441,用于与具有蓝牙功能的终端7进行蓝牙连接,例如可以与具有蓝牙功能的手机、IPAD以及笔记本电脑等设备建立蓝牙连接。具体连接过程可以是终端7通过搜索当前范围内的所有可连接蓝牙设备,然后选择集成吊顶所对应的蓝牙设备进行连接,在连接的过程中,可以设置验证码,以保证集成吊顶蓝牙连接的私密性。此外,对于之前已经连接过的终端7,当该终端7再次进入集成吊顶的蓝牙蓝牙可连接的有效范围之内时,该终端7可以自动地与该集成吊顶的蓝牙设备进行连接。而功放驱动板442,用于驱动音响443,以使音响443播放当前与该集成吊顶的蓝牙设备进行连接的终端7中的音频。通过在集成吊顶的面板中集成蓝牙音响系统44,用户可以在室内洗澡使,播放终端7中的歌曲,大大地增加了趣味性,提高了用户体验。

在图3所示的实施例的基础上,图4为本实用新型根据再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集成吊顶电控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电控系统,还包括遥控器。其中,遥控器8与集成吊顶之间通过2.4GHZ或5GHZ无线射频技术进行双向通信连接,以实现遥控器对第一电器系统3和第二电器系统4进行控制。若遥控器8与集成吊顶之间通过2.4GHZ无线射频技术进行双向通信,则上述的遥控器8中设置有2.4G射频发射模组、按键模组以及第一处理器,第一处理器与2.4G射频发射模组和按键模组分别电连接。在集成吊顶中的面板外侧2.4G射频接收模组,该2.4G射频接收模组可以与集成吊顶中的转接板2相连接,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该2.4G射频接收模组的接收天线设置在面板靠近外侧的部位,以提高数据通信连接的可靠性,该接收天线可以是板载天线,也可以是杆式天线,在本实施例中,并不做具体地限定。而遥控器8中的按键模组,用于获取用户输入的控制指令,并将所述控制指令发送给所述第一处理器;第一处理器,用于根据预设的第一信号控制列表获取控制指令对应的第一控制信号,并将第一控制信号发送给2.4G射频发射模组;2.4G射频发射模组,用于将第一控制信号转化为第一射频信号发送给集成吊顶中的转接板2,以使转接板2控制电器设备根据所接受的第一射频信号控制电器设备工作。

具体地,以用户在浴室中实际的使用过程进行举例,用户可以通过控制集成吊顶整机工作的开关开启整机电源,通过选择旋钮选择当前所需要的工作模式,例如选择到取暖模式,此时,电控系统启动吹风系统31,开始对外吹热风,用户则可以通过遥控器8上的强度调节按键调节设置的温度和吹风风速档位;再例如,用户还需打开照明系统43,则通过灯光按键开启灯光,并且通过长按该按键来进一步地调节照明系统43中LED灯的亮度和颜色,从而实现冷暖灯以及情景灯光的自由切换;而当用户需要播放歌曲时,则打开音响系统44的开启按键,开启后,终端7就可以搜索到该集成吊顶所对应的蓝牙设备,进行成功连接后,音响系统44即可播放终端7中的音频,在音响系统44模式下,用户还可以通过强度调节按键来调节当前的音量。上述用户在遥控器8的控制操作经过遥控器8上的2.4G射频发射模组发送至集成吊顶中的2.4G射频接收模组,以实现遥控器8对第一电器系统3和第二电器系统4进行控制。

在本实施中,通过利用2.4GHZ或5GHZ无线射频技术实现遥控器对集成吊顶中的电器设备的无线控制,避免了有线控制中需在墙体内部进行复杂的布线的情况。此外,利用2.4GHZ或5GHZ无线射频技术进行控制,相对于433M无线射频技术,数据传输速度更快,抗干扰能力更强,并且安全性更好。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