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回转炉的密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回转炉密封装置。
背景技术:
回转炉主要用于水泥、石灰、化工等行业,具有产量大、占地小、效率高等优点。回转炉内的工作压力可为正压(气氛炉)也可为负压(空气炉),炉管与炉头罩、尾罩之间不可避免的存在间隙,为了阻隔外界的空气被吸入炉内或者炉内的粉体(或气体)泄露套炉外,回转炉必须具备密封效果良好的密封装置。回转炉密封装置连接于回转体与炉头/尾罩(密封箱体)之间,其密封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回转炉的保温、能耗、炉内气氛、粉料泄露。目前,回转炉密封装置可分为非接触式与接触式,其中非接触式主要是气封型和迷宫型,多用于密封要求不高的场合;而接触式又可分为径向密封和轴向密封,主要型式有石墨块密封、鱼鳞片式密封、弹簧杆式密封、摩擦片式密封、气缸式密封等。对于密封性特别高的回转炉,有时采用几种密封的组合。
现有技术中,使用较多的为鱼鳞片式密封结构,这种密封结构主要钢片、拉线、重锤等组装而成。多块钢片依次搭接成一个环,包裹在炉管外壁;拉线饶在钢片外部一周,通过重锤拉紧,将钢片箍筋在炉管外壁形成密封。鱼鳞片式密封结构具有较好的随动性,可以很好地补偿炉管轴向和径向的位移,具备较好的密封性。现存的鱼鳞片式密封结构相对而言具备较好的密封效果,但是仍然存在以下不足:
1)结构复杂,装配要求高、造价较高。
2)通常用于大口径的回转炉密封,当回转炉口径较小时,该结构则不太适应,零部件难于加工。
3)不适应高气密封性密封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装配容易、价格低廉、实现炉内高气密性密封要求的回转炉密封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回转炉密封装置,所述回转炉的炉管一端套设有密封箱体,所述回转炉密封装置包括支架、炉管衬圈、冷却进气管和至少一组密封组件,所述支架与密封箱体连接,所述炉管衬圈固套于所述炉管外壁上,并与炉管外壁之间形成冷却空腔,且炉管衬圈一端密封,另一端设有通气孔,所述冷却进气管设于所述通气孔处,所述密封组件包括支撑圈、保护气体进气管和两个密封圈,所述两个密封圈间隔套于炉管衬圈的外壁上,所述支撑圈夹设于两个密封圈之间,所述支架、炉管、炉管衬圈及靠近密封箱体一侧的密封圈四者之间形成密封空腔,两个密封圈、支撑圈及炉管四者之间形成保护气体空腔,所述保护气体进气管穿过所述支撑圈与保护气体空腔连通,两个密封圈通过支架固定,所述密封组件设置为两组以上时,各密封组件沿炉管衬圈外壁周向间隔设置。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支架上设有压环,所述压环紧密套于两个密封圈外部。
所述炉管衬圈具有通气孔的一端设有可拆卸的环形盖板,所述通气孔设于所述环形盖板上,且所述通气孔的直径大于冷却进气管的直径。
所述通气孔设置多个,沿炉管周向均匀布置,所述冷却进气管设置为多个,数量与通气孔数量相同。
所述炉管衬圈为一圆筒。
所述炉管衬圈的外壁为光滑面。
所述密封圈的材质为硅橡胶板。
所述通气孔包括进气孔和出气孔,所述冷却进气管与进气孔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本实用新型的回转炉密封装置,由内外两道密封圈组成,内外两道密封圈之间构成保护气体空腔,通过往该空腔内导入保护气体,可以实现炉内高气密性密封要求;采用两个整块软性的密封圈取代现有技术中的鱼鳞钢片式密封结构,利用其自身弹性实现箍紧密封,该装置结构简单、装配容易、价格低廉,实现了炉内高气密性密封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各标号表示:
1、支架;11、压环;2、炉管衬圈;3、冷却进气管;4、密封组件;41、支撑圈;42、保护气体进气管;43、密封圈;5、炉管;6、通气孔;71、密封空腔;72、保护气体空腔;73、冷却空腔;8、环形盖板;9、密封箱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回转炉密封装置,回转炉的炉管5一端套设有密封箱体9,回转炉密封装置包括支架1、炉管衬圈2、冷却进气管3和至少一组密封组件4,支架1与密封箱体9连接,炉管衬圈2固套于回转炉的炉管5外壁上,并与炉管5外壁之间形成冷却空腔73,且炉管衬圈2一端密封,另一端设有通气孔6,冷却进气管3设于通气孔6处,密封组件4包括支撑圈41、保护气体进气管42和两个密封圈43,两个密封圈43间隔套于炉管衬圈2的外壁上,支撑圈41夹设于两个密封圈43之间,支架1、炉管、炉管衬圈2及靠近密封箱体9一侧的密封圈43四者之间形成密封空腔71,两个密封圈43、支撑圈41及炉管5四者之间形成保护气体空腔72,保护气体进气管42穿过支撑圈41与保护气体空腔72连通,两个密封圈43通过支架1固定,密封组件4设置为两组以上时,各密封组件4沿炉管衬圈2外壁周向间隔设置。
本实施例中,在具体应用实例中,炉管1的两端均套设有密封箱体2,本实施例中,图1中,密封箱体2位于炉管1的进口端,密封空腔71与密封箱体9内部连通,炉管5进口位于密封箱体9内,即炉管衬圈2左侧一端为需要密封的一端,两个密封圈43间隔套于炉管5外壁上,通过支架1固定支撑,两个密封圈43之间通过支撑圈41支撑,工作时,炉管衬圈2随炉管5转动,密封组件4固定不动,密封圈43利用其弹性,使得其内圈紧紧贴合于旋转的炉管衬圈2外表面,基本不留空隙(实际为极其细微的间隙),保护气体空腔72内充满保护气体,保护气体可以从两个密封圈43与炉管衬圈2的细微间隙流通至保护气体空腔72外部;位于左端的密封圈43的一侧为密封空腔71内保护气体正压,另一侧为保护气体空腔72内保护气体正压,两侧压力相互抵触,维持炉管5正压的平衡,保护气体空腔72充满保护气体,实现对密封空腔71的密封,进而对转动的炉管5进行密封。炉管衬圈2左侧一端为需要密封的一端,炉管衬圈2左端为密封,右端具有通气孔6,冷却进气管3朝向通气孔6并向冷却空腔73内通入冷却气体,其一、用于对炉管衬圈2进行降温,减少热量传递给密封组件4,其二、用于冷却炉管5外壁。
本实用新型的回转炉密封装置,由内外两道密封圈43组成,内外两道密封圈43之间构成保护气体空腔72,通过往该保护气体空腔72内导入保护气体,可以实现密封空腔71(炉内)高气密性密封要求;采用两个整块软性的密封圈43取代鱼鳞钢片,利用其自身弹性实现箍紧密封,该装置结构简单、装配容易、价格低廉,实现了炉内高气密性密封要求。
本实施例中,炉管衬圈2与炉管5同轴心,与炉管5一同旋转。炉管衬圈2为圆筒结构,其外壁为光滑面,减小与密封圈43之间的旋转摩擦力。
本实施例中,冷却进气管3内冷却气体可以使冷风或自然空气。
本实施例中,支架1上设有压环11,压环11紧密套于两个密封圈43外部。密封圈43的材质为硅橡胶板,其具备一定的耐磨性和弹性。
本实施例中,炉管衬圈2具有通气孔6的一端设有可拆卸的环形盖板8,单独设置环形盖板8便于加工和安装。通气孔6设于环形盖板8上,且通气孔6的直径大于冷却进气管3的直径,冷却气体从通气孔6进入冷却空腔73后,又沿该通气孔6出来。通气孔6设置多个,沿炉管5周向均匀布置,冷却进气管3设置为多个,数量与通气孔6数量相同。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仅在于:
本实施例中,通气孔6包括进气孔和出气孔,冷却进气管3与进气孔连接。进气孔沿着环形盖板8设置一圈,出气孔也沿着环形盖板8设置一圈,且位于进气孔的外侧。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的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应落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