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软膜烘干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10219发布日期:2018-08-07 12:47阅读:28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打印机配件,具体的说,涉及了一种软膜烘干器。



背景技术:

在软膜打印过程中,软膜的烘干工序十分重要,烘干的迅速和准确决定了软膜打印的效率,现存的软膜打印机中烘干部分通常采用加热棒直接加热,加热区域狭窄,热辐射不均匀,容易导致局部加热温度过高,软膜成型质量差且打印效率低。

为了解决以上存在的问题,人们一直在寻求一种理想的技术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从而提供一种设计科学、加热迅速、散热均匀、热辐射范围广的软膜烘干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软膜烘干器,包括烘干箱、若干电加热棒、进风扇组,所述烘干箱为后端容腔高、前端容腔低的箱式结构,所述烘干箱自后向前设置有一导风板,所述导风板将所述烘干箱分为下部的加热腔和上部的散热腔,所述导风板前端与所述烘干箱前侧壁之间形成导流通道,所述加热腔和所述散热腔通过所述导流通道连通,所述导风板的后端与所述烘干箱的后侧壁密封,所述进风扇组对应所述加热腔设置在所述烘干箱后端并为加热腔供风,所述电加热棒安装在所述加热腔中,所述烘干箱的顶盖上密布有若干散热孔,所述散热孔连通散热腔和外界。

基上所述,所述烘干箱为底面水平、顶面倾斜的箱式结构。

基上所述,所述导风板与所述烘干箱的顶盖平行。

基上所述,所述进风扇组包括一排均布的进风扇,所述进风扇密集排列在所述加热腔的后端。

基上所述,所述烘干箱的前端为圆弧形,所述导流通道为圆弧过渡的通道。

基上所述,所述加热腔的两侧壁上分别安装支撑架,所述导风板固定在所述支撑架上。

基上所述,所述烘干箱的底部和侧部设置保温层结构,所述保温层结构为封盖在所述烘干箱表面的保温壳体,所述保温壳体和和所述烘干箱表面之间形成保温腔。

基上所述,所述电加热棒设置在所述加热腔的前部,所述电加热棒为螺旋结构。

基上所述,所述烘干箱的后端为后端盖结构,所述后端盖结构包括安装所述进风扇的通道、后挡板和挂钩。

基上所述,所述烘干箱底部和所述后端盖结构的底部均安装有行走轮。

本实用新型相对现有技术具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具体的说,本实用新型在加热腔中安装若干加热棒,生热的速度更快,然后通过风扇将热量传递至散热腔中,在风的流动作用下,热量得到均匀分布,通过顶盖上密布的散热孔散发出去,将经过的软膜烘干,其具有加热快速、散热均匀、热辐射范围广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软膜烘干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软膜烘干器的侧视角度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软膜烘干器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烘干箱;1-1.加热腔;1-2.散热腔;1-3.顶盖;1-4.散热孔;1-5.支撑架;2.电加热棒;3.进风扇组;4.导风板;5.导流通道;6.保温壳体;7.后挡板;8.挂钩;9.行走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1-图3所示,一种软膜烘干器,包括烘干箱1、两根电加热棒2、进风扇组3,所述烘干箱1为后端容腔高、前端容腔低、底面水平、顶面倾斜的箱式结构,所述烘干箱1自后向前设置有一导风板4,所述导风板4将所述烘干箱1分为下部的加热腔1-1和上部的散热腔1-2,所述导风板4与所述烘干箱1的顶盖1-3平行,所述导风板4前端与所述烘干箱1前侧壁之间形成导流通道5,所述加热腔1-1和所述散热腔1-2通过所述导流通道5连通,所述导风板4的后端与所述烘干箱1的后侧壁密封,所述进风扇组3对应所述加热腔1-1设置在所述烘干箱1后端并为加热腔1-1供风,所述电加热棒2安装在所述加热腔1-1中,所述烘干箱1的顶盖1-3上密布有若干散热孔1-4,所述散热孔1-4连通散热腔1-2和外界。

工作原理:电加热棒2通电生热,将加热腔1-1中的空气充分加热,由于其加热不均匀的问题,在加热腔1-1的后端安装进风扇组3,随着进风扇组3将风源源不断的从外界送入到加热腔1-1中,热量随风而走,从导流通道进入到散热腔1-2中,在此过程中,热量被风打散,热空气和冷空气混合均匀,使热量分布更均匀,然后热量从烘干箱1的顶盖1-3上的散热孔1-4中散发出去,烘干经过的软膜,实现了热源与加热区域分离,即利用了电加热棒加热速度快的优势,又避免了直接用电加热棒2加热辐射不均匀的问题。

所述进风扇组3包括一排均布的进风扇,所述进风扇密集排列在所述加热腔的后端,保证进风量充足。

所述烘干箱1的前端为圆弧形,所述导流通道5为圆弧过渡的通道,保证风向导向的稳定性,变向不突兀。

所述加热腔1-1的两侧壁上分别安装支撑架1-5,所述导风板4固定在所述支撑架1-5上。

所述烘干箱1的底部和侧部设置保温层结构,所述保温层结构为封盖在所述烘干箱1表面的保温壳体6,所述保温壳体6和和所述烘干箱1表面之间形成保温腔,避免热源损失,通过隔层结构保证加热腔内和散热腔中的温度不从其它位置流失。

所述电加热棒2设置在所述加热腔1-1的前部,所述电加热棒2为螺旋结构,螺旋结构的散热面积更大,生热速度更快,设置在前部,空间更聚集,空气被加热效率更高。

所述烘干箱1的后端为后端盖结构,所述后端盖结构包括安装所述进风扇的通道、后挡板7和挂钩8,后挡板用于导向风源,可以将散出的热量重新导入到烘干箱1中,热量重新被利用,后挡板的延伸方向可以伸向软膜的行进方向,将软膜行的烘干空间合围,避免热量流失,挂钩8用于将整个装置固定在打印机上。

所述烘干箱1底部和所述后端盖结构的底部均安装有行走轮9,通常该机构安装在打印机的底端,要随着打印机的移动而移动。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