箱式热泵干燥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60562发布日期:2018-07-31 21:47阅读:25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箱式干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箱式热泵干燥箱。



背景技术:

目前的干燥箱一般采用电热加热方式,能量消耗大,若控制不当,易烤焦或着火,存在安全隐患,且市面上的干燥箱通常无法完成同时干燥不同湿度的物品,也无法实时检测干燥箱内的情况,导致烘干效率低以及安全系数低。

故,急需一种安全高效并能降低能量损耗的箱式干燥箱。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安全高效且能量损耗低的箱式热泵干燥箱,能够同时干燥不同湿度的物品。

为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箱式热泵干燥箱,包括控制器、箱门、门形隔板、具有中空结构的箱体及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的电控四通阀、蒸发器、冷凝器、压缩机和离心风机。所述中空结构形成具有开口的空腔,所述箱门安装于所述箱体上并选择性地打开或闭合所述开口,所述门形隔板位于所述空腔内并将所述空腔分隔成外空腔和内空腔,所述门形隔板的侧壁和顶壁各开设有使所述外空腔和内空腔相通的气流孔,所述冷凝器位于所述外空腔内,所述冷凝器安装于所述门形隔板的侧壁上并遮盖所述侧壁上的气流孔,所述离心风机沿所述箱体的上下方向穿置于所述箱体的顶部并伸至所述外空腔内,所述蒸发器及压缩机安装在所述箱体的顶部,所述压缩机和蒸发器分别与所述电控四通阀相连。其中,本实用新型的箱式热泵干燥箱还包括位于所述内空腔内的承托板及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的传感器,所述承托板的左右两端呈可拆卸的卡合于所述门形隔板的侧壁上,所述承托板还沿所述箱体的上下方向呈相间隔开的层状布置,层状布置的所述承托板将所述内空腔分隔出相应数量的干燥腔;在层状布置的所述承托板中,两相邻的承托板呈前后错开的布置,每个所述干燥腔内均设有所述传感器。

较佳地,位于前方的所述承托板的前端面与所述箱门相紧贴而后端面与所述内空腔的后腔壁相隔开,位于后方的所述承托板的前端面与所述箱门相隔开而后端面与所述内空腔的后腔壁相紧贴。

较佳地,所述箱门呈透明结构。

较佳地,本实用新型的箱式热泵干燥箱还包括安装于所述箱体顶部上的风扇,所述风扇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风扇还与所述蒸发器呈异侧布置。

较佳地,所述门形隔板在左右两侧的侧壁上各开设有所述气流孔,所述冷凝器包括第一冷凝器和第二冷凝器,所述第一冷凝器和第二冷凝器并联连接,所述第一冷凝器安装于所述门形隔板在左侧的侧壁上,所述第二冷凝器安装于所述门形隔板在右侧的侧壁上。

较佳地,所述承托板的左右两端各具有卡合凸,所述门形隔板在左右两侧的侧壁上开设有与所述卡合凸匹配的卡合凹。

较佳地,所述卡合凸为弧形凸起结构,所述卡合凹为弧形凹陷结构。

较佳地,所述箱式热泵干燥箱还包括单向阀及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的自动卸荷阀,所述单向阀和自动卸荷阀分别与所述蒸发器相连接。

较佳地,所述蒸发器包括第一蒸发器、第二蒸发器和第三蒸发器,所述第一蒸发器与第二蒸发器并联连接,所述第一蒸发器的进口与所述单向阀的出口相连,所述第一蒸发器的出口与所述电控四通阀的进口相连,所述第三蒸发器的进口与所述自动卸荷阀的出口相连,所述第三蒸发器的出口与所述电控四通阀的进口相连。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利用离心风机、蒸发器、压缩机、冷凝器及电控四通阀形成箱体内的空气循环,空气从外空腔经冷凝器与内空腔内的空气进行热交换进而烘干物品,能够大大地减少能源损耗,且安全系数高,同时,由于承托板将内空腔分成相应数量的干燥腔,可以同时烘干不同湿度的物品,以提高烘干效率及箱体的利用率;再利用每个干燥腔中设有的传感器,实时检测每个干燥腔的参数,如温度、湿度等参数,并将参数反馈至控制器中,从而由控制器根据反馈参数去实时监测干燥腔内的情况,避免物品烘干过度导致烤焦。更重要的是,在层状布置的承托板中,两相邻的承托板呈前后错开的布置,使得内空腔底部内的空气流至顶部过程中走S形行程,相应地延长空气的经过时间,相应地提高空气利用效率和干燥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箱式热泵干燥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沿图2中A-A线剖切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沿图2中的B-B线剖切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箱式热泵干燥箱的工作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晰的理解,先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考图1、图3及图5,本实用新型的箱式热泵干燥箱100包括箱门11、门形隔板12、具有中空结构的箱体13、承托板21、控制器14以及与控制器14电性连接的电控四通阀15、蒸发器16、冷凝器17、压缩机18、离心风机19和传感器22。中空结构的箱体13形成具有开口的空腔20,箱门11安装在箱体13上,以供操作人员选择性地打开或关闭具有开口的空腔20,具体地,于本实施例中,箱门11呈透明结构,以便于使用者通过箱门11去观察到箱体13内部的工作情况,可避免箱体13内的干燥物烤焦或箱式热泵干燥箱100发生意外情况,但不限于此。门形隔板12位于空腔20内并将空腔20分隔成外空腔201和内空腔202,门形隔板12的侧壁121和顶壁122各开设有使外空腔201和内空腔202相通的气流孔203。冷凝器17设于外空腔201内,并安装在门形隔板12的侧壁121上且遮盖侧壁121上所开设的气流孔203;离心风机19沿箱体13的上下方向穿置于箱体13的顶部并延伸至外空腔201内,蒸发器16及压缩机18安装在箱体13的顶部,压缩机18及蒸发器16分别与电控四通阀15相连。承托板21的左右两端呈可拆卸的卡合于门形隔板12的侧壁121上,承托板21沿箱体13的上下方向呈相间隔开的层状布置,层状布置的承托板21将内空腔202分隔出相应数量的干燥腔202a,每个干燥腔202a内均安装有传感器22;具体地,如图4所示,于本实施例中,承托板21的数量为四个,相应地将内空腔202分隔出五个干燥腔202a,当承托板21的数量为三个时,此时将内空腔202分隔出四个干燥腔202a,以此类推;同时,于层状布置的承托板21中,两相邻的承托板21呈前后错开的布置;具体地,如图4所示,于本实施例中,位于前方的承托板21的前端面与箱门11相紧贴,位于前方的承托板21的后端面与内空腔202的后壁相隔开;位于后方的承托板21的前端面与箱门11相隔开,位于后方的承托板21的后端面与内空腔202的后壁相紧贴,以使得内空腔202的空气走S形行程,但不限于此。其中,在干燥的过程中,传感器22实时检测各个干燥腔202a内的温度、湿度等参数,并将参数反馈至控制器14,操作人员可通过控制器14中的参数了解各个干燥腔202a的情况。较优的是,于实施例中,每个干燥腔202a内安装有一个传感器22,当然,还可以在干燥腔202a的各个方位均设有一个传感器22,用以检测干燥腔202a内各方位的情况,从而能更加精确地监控干燥腔202a各处的情况,减少测量误差,但不限于此。更具体,如下:

请参考图1及图3,门形隔板12在左右两侧的侧壁121上各开有气流孔203,冷凝器17包括第一冷凝器17a和第二冷凝器17b,第一冷凝器17a与第二冷凝器17b并联连接,第一冷凝器17a安装于门形隔板12在左侧的侧壁121上,第二冷凝器17b安装于门形隔板12在右侧的侧壁121上,提高热交换速度及效率。

请参考图1及图4,承托板21的左右两端各具有卡合凸21a,较优的是,卡合凸21a为弧形凸起结构;门形隔板12在左右两侧的侧壁121上开设有与卡合凸21a匹配的卡合凹121a,较优的是,卡合凹121a为弧形凹陷结构,以使得承托板21与门形隔板12的侧壁121之间的卡合连接更可靠,但不限于此;举例而言,于本实施例中,卡合凸21a的数量为3个,对应地,卡合凹121a的数量为3个,当然,于其它实例中,卡合凸21a及卡合凹121a的数量还可以为其它,其是根据实际需要而灵活选择的,故不以此为限;同样,卡合凸21a及卡合凹121a的形状还可以为其它,如长方形或正方形等。

请参考图1,本实用新型的箱式热泵干燥箱100还包括安装于箱体13顶部的风扇23,风扇23与控制器14电性连接,且与蒸发器16呈异侧布置,以藉由风扇23,能够加速蒸发器16与空气进行热交换,进行热交换后的气体进入到箱体13内,通过风扇23加速热交换能够提高干燥的效率。

请参考图5,箱式热泵干燥箱100还包括单向阀24及与控制器14电性连接的自动卸荷阀25,电控四通阀15、单向阀24、自动卸荷阀25均与蒸发器16相连;具体地,于本实施例中,蒸发器16包括第一蒸发器16a、第二蒸发器16b以及第三蒸发器16c,第一蒸发器16a与第二蒸发器16b并联连接,第一蒸发器16a的进口与单向阀24的出口相连,第一蒸发器16a的出口与电控四通阀15相连,同样的,第二蒸发器16b的进口与单向阀24的出口相连,第二蒸发器16b的出口与电控四通阀15相连,第三蒸发器16c的进口与自动卸荷阀25的出口相连,第三蒸发器16c的出口与电控四通阀15相连;更具体地,箱式热泵干燥箱100中还包括过滤器26和毛细管27,但不限于此。

请参考图3及图5,箱式热泵干燥箱100内的空气循环过程如下:箱体13内含有制冷剂气体。制冷剂气体的流动方向如图5箭头所示。首先,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气体从压缩机18中出来经过电控四通阀15进入并联的第一冷凝器17a和第二冷凝器17b中通过侧壁121的气流孔203与内空腔202内的空气进行热交换(参考图3,图3中未放置承托板21,未放置承托板21时的气流方向如图3所示),热交换后,制冷剂气体从高温高压变为中温高压,接着制冷剂气体经过过滤器26过滤以及毛细管27节流变为低温低压的液体,再通过单向阀24进入并联的第一蒸发器16a和第二蒸发器16b中进行蒸发变成常温常压的气体,常温常压的制冷剂气体由风扇23不断强制与空气进行热交换,再经电控四通阀15回到压缩机18中。上述过程由离心风机19强制箱体13内的空气循环而完成,不断重复上述空气循环过程,使箱体13内的空气温度不断升高,使需要干燥的物品的水分被不断带走,从门形隔板12的顶壁122的气流孔203排出,当内空腔202内的空气温度上升到一定时,自动卸荷阀25开始工作,将一部分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气体卸入到第三蒸发器16c中,通过电控四通阀15直接回到压缩机18中,可使内空腔202内的空气温度升得更高。

请参考图1至图5,箱式热泵干燥箱100的具体操作过程如下:打开箱门11,先将卡合凸21a与卡合凹121a卡合,形成干燥腔202a;将所需干燥的物品放入,按照湿度的高低将物品放入干燥腔202a内,湿度低的物品放置在上层的干燥腔202a内,湿度高的放置在下层的干燥腔202a内;使用控制器14设置每个干燥腔202a的温度、湿度等参数,设置完成后关闭箱门11;开启箱式热泵干燥箱100,离心风机19驱动箱体13内的空气循环,制冷剂气体不断与内空腔202内空气进行热交换使内空腔202内的温度不断升高;热交换后,利用风扇23加速蒸发器16中的制冷剂气体与空气进行热交换,箱体13内的气流循环不断地使所需干燥的物品的水分从顶壁122的气流孔203中排出;在干燥的过程中,通过传感器22检测各个干燥腔202a的温度和湿度等参数反馈至控制器14中,对比所设置的参数,通过控制器14控制风扇23以及离心风机19的功率直到达到各个干燥腔202a所需的温度为止,同时也利用传感器22反馈的数据和从箱门11中观察到的箱体13内的状况,判断干燥是否顺利的进行;若出现突发情况,及时停止箱式热泵干燥箱100的工作;干燥完成后,取出干燥后的物品,将承托板21往上顶,使卡合凸21a与卡合凹121a脱离,将承托板21退出干燥腔202a,关闭箱门11及电源。当然在需要干燥大批量同类型的物品时,无需卡合承托板21,直接将干燥的物品放入干燥腔202a内,使用控制器14设置好参数后即可开始干燥。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所优选的实施例,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范围。在本实用新型的构思范围内,可以合理地做出相应的变化。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