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湿效果均匀的室内净化器用加湿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73009发布日期:2018-09-07 23:07阅读:39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净化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加湿效果均匀的室内净化器用加湿组件。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用户对生活的品质不断提出较高的要求,另外,科技衍生出的危害人们身体健康的物质也很多,如甲醛、颗粒悬浮物等,尤其是室内,人们长时间吸入掺杂有上述有害物质的空气会造成身体的不适,更易患病。

现有技术中大都采用空气净化器对室内空间进行过滤,同时,在随着使用,用户对净化器的功能要求不断提高,其中能否实现加湿是一个关键考虑的因素;现有的空气净化器中为了迎合用户的需求,会在出风口附近安装一个加湿组件,一般加湿的介质为水,可通过雾化或直接将水滴破碎的原理,利用风将水带入空气中,从而实现加湿。

授权公告号:CN10421486B,申请日为2013年06月03日公开的一篇名为《加湿装置的加湿组件》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中介绍了一种能够实现布水,并通过风将水送入空气中的装置,经过研究发现,该装置的加湿组件通过一叶轮不断搅动水槽中的水,并利用海绵不断吸收叶轮搅动带上来的水,利用了水的渗透作用,逐渐完成整个叶轮的湿润,从而使得经过叶轮的风具有一定的湿度;但是,由于海绵吸水需要过程,而且在加湿组件工作过程中无法给海绵足够渗透的时间,因此,布水的均匀性无法保证,而且整个叶轮中间充满海绵,结构的稳定性较差,尤其是海绵在充水后,局部重力较大,会让海绵变形,并脱离叶轮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布水均匀、加湿效果好的室内净化器用加湿组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加湿效果均匀的室内净化器用加湿组件,该加湿组件安装于净化器内,并置于所述净化器的出风口处,具体包括:

水槽,该水槽内填充有水;

叶轮体,所述叶轮体的下端至少部分置于所述水槽内,并部分置于所述水槽的液面以下;

所述叶轮体的中心处具有转轴组件,且围绕所述转轴组件均布有若干叶轮杆;

相邻所述叶轮杆之间设置有吸水体,且相邻所述叶轮体之间的吸水体为多个,并预留有一定间隙地固连于所述叶轮杆之间;

所述叶轮体包括四个或六个叶轮分体,每个所述叶轮分体均包括多根所述叶轮杆;

所述叶轮分体的最外端的端部形成有进水部和蓄水部,且所述叶轮杆固连于所述蓄水部处,所述进水部设置于所述叶轮体旋转方向一侧,所述蓄水部与所述进水部连通;

所述叶轮杆内部具有导流通道,且所述叶轮杆的前后两侧均开设有多个通孔,分别为置于所述叶轮杆后侧面的进风通孔、以及置于所述叶轮杆前侧面的水雾通孔。

进一步的,所述吸水体为海绵体,相邻所述海绵体之间预留有间隙,该间隙用以通风;

且所述叶轮杆的侧面、与所述海绵体的连接处具有孔,所述海绵体与所述叶轮杆通过该孔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进风通孔和所述水雾通孔均呈圆台状结构或圆柱形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叶轮体的前端和/或后端设置有网罩。

进一步的,所述网罩的孔径小于所述水雾通孔的孔径。

进一步的,所述叶轮杆的端部连接有螺纹接头,通过该螺纹接头所述叶轮杆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叶轮体上。

进一步的,所述蓄水部内侧设置有环形端盖,且所述环形端盖上开设有多个与所述螺纹接头匹配的螺纹孔;

所述叶轮杆通过该螺纹接头和螺纹孔与所述蓄水部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进水部的弧长不大于所述蓄水部的弧长的三分之一。

进一步的,所述叶轮体的下端至少五分之一高度置于所述水槽的液面以下。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加湿效果均匀的室内净化器用加湿组件,利用叶轮杆和吸水体两种布水方式,同时,吸水体为分体式结构,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布水不均匀的问题;

而叶轮杆和吸水体组合使用,吸水体通过安装固定于叶轮杆的间隙处,以及叶轮杆的安装结构,能够确保整个装置结构强度更高;

最后,吸水体采用了间隔设置的分体式结构,并留有一定间隙,实现均匀布水的同时,能够避免局部吸水过多,变形而造成的结构稳定性差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高效的室内净化器用多重净化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高效的室内净化器用多重净化组件的叶轮杆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叶轮分体;2、转轴组件;3、水槽;4、进水部;5、蓄水部;6、海绵体;7、叶轮杆;8、水雾通孔;9、进风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

参见图1-2所示;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加湿效果均匀的室内净化器用加湿组件,该加湿组件安装于净化器内,并置于净化器的出风口处,具体包括:

水槽3,该水槽3内填充有水;

叶轮体,叶轮体的下端至少部分置于水槽3内,并部分置于水槽3的液面以下;

叶轮体的中心处具有转轴组件2,且围绕转轴组件2均布有若干叶轮杆7;

相邻叶轮杆7之间设置有吸水体,且相邻叶轮体之间的吸水体为多个,并预留有一定间隙地固连于叶轮杆7之间;

叶轮体包括四个或六个叶轮分体1,每个叶轮分体1均包括多根叶轮杆7;

叶轮分体1的最外端的端部形成有进水部4和蓄水部5,且叶轮杆7固连于蓄水部5处,进水部4设置于叶轮体旋转方向一侧,蓄水部5与进水部4连通;

叶轮杆7内部具有导流通道,且叶轮杆7的前后两侧均开设有多个通孔,分别为置于叶轮杆7后侧面的进风通孔9、以及置于叶轮杆7前侧面的水雾通孔9。

具体的,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嵌装于室内净化器内的加湿组件,其主要是设置在净化器的出风口处,利用风带走加湿组件内的水,形成水雾,对周围环境起到一定的加湿作用,其中需要注意的是,加湿器一方面要保证水雾中水滴足够细小,另外,还需要实现布水的均匀性。因此,本实施例利用叶轮体不断搅动水槽中的水,将部分水带入叶轮体中,并逐渐将流入叶轮体内的水布设于叶轮体的每个部位,而该布水过程中能够保证均匀是重点,本实施例采用了叶轮杆7,该叶轮杆7具有空腔,该空腔为叶轮杆7的流水通道,并在叶轮杆7的前后两面设计了通孔,一面用以进风,一面用以出水雾,风通过叶轮杆7的通孔进入叶轮杆7的内部,并将水分带出,由另一侧的通孔排出,这样就形成了水雾。

优选的,上述方案中吸水体为海绵体6,相邻海绵体6之间预留有间隙,该间隙用以通风;

且叶轮杆7的侧面、与海绵体6的连接处具有孔,海绵体6与叶轮杆7通过该孔连通。

由于现有技术中多数采用了海绵体6作为布水部件,其优点是显著的,因此,为了能够有很好的布水效果,以及结构的稳定性,本实施例将海绵体6和上述的叶轮杆7结合,并将海绵体6设计成分体式结构,这样,海绵体6不会出现局部吸水过多,而且也大大缩短了布水的时间。

更优选的,本实施例中进风通孔9和水雾通孔8均呈圆台状结构或圆柱形结构,当为圆台状结构时,该圆台状结构的通孔的截面较小一端朝向叶轮体的前端。将两个通孔设计成圆台状结构,主要目的是一方面确保进风和出水的顺利,一方面避免水自行流出叶轮杆7,因此,需要将圆台状结构的通孔的截面较小一端朝向叶轮的前端。

优选的,本实施例中叶轮体的前端和/或后端设置有网罩。在叶轮体上铺设网罩能够进一步细化水雾,让排出净化器的水雾颗粒更小,加湿效果更好。而该网罩的安装方式可以采用螺栓紧固地方式固连于叶轮体的前后两端面上。其中,网罩的孔径小于水雾通孔8的截面较小一端的孔径。

为了方便后期维修,本实施例中叶轮杆7的端部连接有螺纹接头,通过该螺纹接头叶轮杆7可拆卸地安装于叶轮体上。而蓄水部5内侧设置有环形端盖,且环形端盖上开设有多个与螺纹接头匹配的螺纹孔;叶轮杆7通过该螺纹接头和螺纹孔与蓄水部5连通。

优选的,为了保证叶轮体能够最大化地吸水,本实施例中进水部4的弧长不大于蓄水部5的弧长的三分之一。而叶轮体的下端至少五分之一高度置于水槽3的液面以下。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加湿效果均匀的室内净化器用加湿组件,利用叶轮杆7和吸水体两种布水方式,同时,吸水体为分体式结构,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布水不均匀的问题;

而叶轮杆7和吸水体组合使用,吸水体通过安装固定于叶轮杆7的间隙处,以及叶轮杆7的安装结构,能够确保整个装置结构强度更高;

最后,吸水体采用了间隔设置的分体式结构,并留有一定间隙,实现均匀布水的同时,能够避免局部吸水过多,变形而造成的结构稳定性差的问题。

以上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偏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