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布料纺织后的清洁烘干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07896发布日期:2018-10-19 21:06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一种布料纺织后的清洁烘干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烘干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布料纺织后的清洁烘干装置。



背景技术:

布料纺织染色加工后,往往处于潮湿的状态,而一般的烘干设备都是通过直接对布料进行接触性烘干,极易对布料造成损伤,而少数通过空气间接烘干,其所需的能耗较大,且烘干效果不好,同时烘干过程中的水蒸气极易对设备及布料造成侵蚀,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布料纺织后的清洁烘干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布料纺织后的清洁烘干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布料纺织后的清洁烘干装置,包括机壳,所述机壳的壳内卡装有内壳,所述内壳上部一体成型有冷却穹顶,所述内壳下部一体成型有收集底壳,所述收集底壳中部连通有导出口,所述导出口贯穿机壳,所述内壳的壳内折行分布有支撑辊,每两个底部所述的支撑辊之间固定安装有热力风扇,所述热力风扇的上端焊接有热气塔,所述内壳的壳内左端固定安装有左步进电机,所述左步进电机输出端卡装左转辊,所述左转辊上缘的内壳转动安装有左辅助上辊,所述内壳的壳内端固定安装有右步进电机,所述右步进电机的输出端卡装有右转辊,所述右转辊上缘的内壳转动安装有右辅助辊。

优选的,所述机壳的左侧壁对应左转辊与左辅助上辊接触处开有左布料口,所述机壳的右侧壁对应右转辊与右辅助辊接触处开有右布料口。

优选的,所述机壳的左右侧壁上部开有排气口。

优选的,所述冷却穹顶与机壳上壳之间设有冷流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支撑辊镜布料进行支撑,而后通过热力风扇将加热的空气鼓入装置中,而后通过热气塔对布料进行烘干,而热气塔将热空气进行均匀喷布在布料上进行烘干,而后烘干产生的蒸汽上升至冷却穹顶进行冷却,而后冷却后的水流由内壳进行下流至收集底壳进行收集,由导出口进行排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热气塔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机壳,2、冷却穹顶,3、冷流管,4、内壳,5、左辅助上辊,6、左布料口,7、左转辊,8、左步进电机,9、收集底壳,10、热气塔,11、热力风扇,12、导出口,13、支撑辊,14、右步进电机,15、右转辊,16、右布料口,17、右辅助辊,18、排气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布料纺织后的清洁烘干装置,包括机壳1,构成装置的外部支撑保护装置,所述机壳1的壳内卡装有内壳4,进行水汽的冷凝收集,所述内壳4上部一体成型有冷却穹顶2,将上升的热气进行冷凝,所述内壳4下部一体成型有收集底壳9,将冷凝后的水汽进行收集再利用,所述收集底壳9中部连通有导出口12,将冷凝后的水进行导出,所述导出口12贯穿机壳1,连接外部收集导出装置,所述内壳4的壳内折行分布有支撑辊13,将待烘干的布料进行膨胀支撑,每两个底部所述的支撑辊13之间固定安装有热力风扇11,将热空气鼓入热气塔10中,所述热力风扇11的上端焊接有热气塔10,将热空气导出均匀烘干布料,所述内壳4的壳内左端固定安装有左步进电机8,带动左转辊7进行转动,所述左步进电机8输出端卡装左转辊7,所述左转辊7上缘的内壳4转动安装有左辅助上辊5,配合左转辊7带动布料运动,所述内壳4的壳内端固定安装有右步进电机14,带动右转辊15进行转动,所述右步进电机14的输出端卡装有右转辊15,所述右转辊15上缘的内壳4转动安装有右辅助辊17,辅助右转辊15带动布料运动。

具体而言,所述机壳1的左侧壁对应左转辊7与左辅助上辊5接触处开有左布料口6,所述机壳1的右侧壁对应右转辊15与右辅助辊17接触处开有右布料口16,通过左布料口6和右布料口16方便布料的出入。

具体而言,所述机壳1的左右侧壁上部开有排气口18,避免装置内部压力积聚,进行泄压。

具体而言,所述冷却穹顶2与机壳1上壳之间设有冷流管3,增加冷却穹顶2的冷却速度。

工作原理:将布料由左布料口6和右布料口16穿过装置,通过支撑辊13镜布料进行支撑,而后通过热力风扇11将加热的空气鼓入装置中,而后通过热气塔10对布料进行烘干,而热气塔10将热空气进行均匀喷布在布料上进行烘干,而后烘干产生的蒸汽上升至冷却穹顶2进行冷却,而后冷却后的水流由内壳4进行下流至收集底壳9进行收集,由导出口12进行排出。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