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操作的晾纸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41714发布日期:2018-07-27 21:37阅读:19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造纸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于操作的晾纸架。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晾纸架多由垂直重叠的层层平面支架构成,上下层之间的纸张不能很好的通风晾晒;各层支架之间的间距小,在拿取和放入纸张的过程中操作困难,并且必须小心存放,否则会对纸张造成损坏;在纸张晾晒过程中,由于晾晒不均匀,导致边缘容易翘起,翻边问题较严重,影响纸张成品的成型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便于操作的晾纸架,使各层的纸张均能得到均匀晾晒,不起边,纸张成型好,并且拿取操作方便快捷,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便于操作的晾纸架,包括底板、支撑柱、具有网格结构的固定支架和晾纸单元,所述支撑柱固定于所述底板一侧,所述晾纸单元包括晾纸框和晾纸板,所述晾纸框固定设置在所述固定支架上,所述固定支架通过支撑横板固定于所述支撑柱上,所述晾纸框包括侧板、与侧板通过合页连接的压板和与侧板一体设置的托板,所述托板上设置有强力磁铁,所述托板的宽度与所述压板相互匹配设置,所述晾纸框至少一个侧板上设置有供所述晾纸板推拉进出的开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晾纸单元至少为两个。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由上至下的各层晾纸单元依次为层层伸出的结构,即下层晾纸单元距离支撑柱的距离大于上层晾纸单元距离支撑柱的距离。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底板底部设置有具有自锁功能的万向轮。

本实用新型中晾纸框为不锈钢材质。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将晾晒单元设置为晾纸框和晾纸板,且晾纸板与晾纸框之间设置为抽插配合,将需要晾晒的纸张放在晾纸板上,并插入晾纸框内,需要取出时,再抽拉出来,取下纸张,操作方便、快捷,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2)晾纸框的压板和侧板之间用合页连接,当插入晾纸板后,将各边的压板放下并压盖在对应的托板上,保持纸张平直,可以有效的防止纸张出现翻边的问题,保证纸张含水量保持一致,晾晒均匀;

(3)托板上的强力磁铁与压板配合使用,使压板能更加贴合紧密的压盖住晾纸板,进一步防止纸张出现翻边的问题,保证纸张含水量保持一致,提高纸张的成型效果及质量;

(4)各层晾纸单元之间层层伸出,交错设置,减少了下层的纸张受上层晾纸板遮挡晾晒的面积,通风效果更佳;

(5)将固定支架设置为网格结构,节省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纸架单元结构示意图。

其中:1-支撑柱、2-底板、3-万向轮、4-支撑横板、5-固定支架、6-晾纸框、61-压板、62-合页、63-托板、64-强力磁铁、65-开口、66-侧板、7-晾纸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内容进行进一步的解释和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1的晾纸架,包括底板2、两个支撑柱1、具有网格结构的固定支架5和晾纸单元,两个支撑柱1对称固定设置于所述底板2的左侧,所述晾纸单元包括晾纸框6和晾纸板7,所述晾纸框6固定设置在所述固定支架5上,所述固定支架5通过支撑横板4固定于所述支撑柱上,所述晾纸框包括侧板66、与侧板66通过合页62连接的压板61和与侧板66一体设置的托板63,所述托板63上设置有强力磁铁64,所述托板63的宽度与所述压板61相互匹配设置。

所述晾纸框6至少一个侧板66上设置有供所述晾纸板7推拉进出的开口65。若一个侧板上设置开口,则在该侧换取纸张即可;若两侧或三侧均开设有开口,则无需在固定的某侧拿取纸张,任意开口侧拿取即可,使用更加灵活方便。

将晾晒单元设置为晾纸框和晾纸板,且晾纸板与晾纸框之间设置为抽插配合,将需要晾晒的纸张放在晾纸板上,并插入晾纸框内,需要取出时,再抽拉出来,取下纸张,操作方便、快捷,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晾纸框的压板和侧板之间用合页连接,当插入晾纸板后,将各边的压板放下并压盖在对应的托板上,保持纸张平直,可以有效的防止纸张出现翻边的问题,保证纸张含水量保持一致,晾晒均匀。

压板为不锈钢材质,托板上的强力磁铁与不锈钢的压板配合使用,使压板能更加贴合紧密的压盖住晾纸板,进一步防止纸张出现翻边的问题,保证纸张含水量保持一致,提高纸张的成型效果及质量。

晾晒单元共四个,由上至下的各层晾纸单元依次为层层伸出的结构,即下层晾纸单元距离支撑柱的距离大于上层晾纸单元距离支撑柱的距离,即最底层晾晒单元最靠右侧,由下至上逐渐向左侧即支撑柱一层靠近。交错设置,减少了下层的纸张受上层晾纸板遮挡晾晒的面积,通风效果更佳。

所述底板的底部设置有具有自锁功能的万向轮3,方便移动,使用灵活。

将固定支架设置为网格结构,节省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晾晒单元还可以是2个、3个或更多个,不应局限于实施例1中列举的情况。

需要注意的是,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固定设置”、“设置有”、“固定”等连接方式均为常规的机械连接方式,只要实现相应的连接即可,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还可以采用其他的具体实施方式,不应局限于实施例1列举的情况,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进行的任何不具有创造性劳动的修改或改动,均应视为落入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